第四章海绵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950.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Porifera)(海绵动物门Spongia)附:扁盘动物门(Placozoa)多孔动物(海绵动物)可以说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①。
这类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名“侧生动物”(Parazoa)。
第一节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表现出很多原始性的特征,也有些特殊结构。
(一)体型多数不对称海绵的体形各种各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瓶状等(图4—1)。
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水中,极少数(只一科)生活在淡水中。
成体全部营固着生活、附着于水中的岩石、贝壳、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上。
遍布全世界,从潮间带到深海,以至淡水的池塘、溪流、湖泊都可见有海绵。
虽然有些海绵有一定的形状和辐射对称,但是多数是像植物一样不规则的生长,形成扁的、圆的、树枝状,不对称,甚至有些连个体都分不清。
如把海绵切成一些小块,每块的行为都像一个小海绵。
海绵体表有无数小孔(故名多孔动物),是水流进人体内的孔道,与体内管道相通,然后从出水孔排出,群体海绵有很多出水孔。
通过水流带进食物、氧气并排出废物。
(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海绵体壁的基本结构:由2层细胞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们一般是疏松地结合,在2层细胞之间为中胶层(图4—2)。
体表的一层细胞为扁细胞(Pinacocyte),有保护作用(图4-3)。
扁细胞内有能收缩的肌丝(myoneme),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有些扁细胞变为肌细胞(myocyte),围绕着入水小孔或出水孔形成能收缩的小环控制水流。
在扁细胞之间穿插有无数的孔细胞(porocyte),形成单沟系海绵的入水小孔。
中胶层(mesoglea)是胶状物质,其中有钙质或矽质的骨针(spincule)和(或)类蛋白质的海绵质纤维(spongin fiber)或称海绵丝。
骨针的形状有单轴、三轴、四轴等,海绵质纤维分支呈网状(图4-4)。
骨针和海绵质纤维都起骨骼支持作用,也是分类的依据。
中胶层内并有几种类型的变形细胞(amoebocyte):有能分泌骨针的成骨针细胞(scleroblast),有能分泌海绵质纤维的成海绵质细胞(spongioblast),以及具有不同功能的原细胞(archeocyte)。
第章海绵动物(spongia,多孔动物、侧生动物Parazoa)1、形态特征群体在不同水域营固着生活,少数单体。
细胞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无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原始低等多细胞动物。
单体或群体固着生活,体形受固着基质、空间、水流等影响因素而变化,有片状、筒状、簇状等形状。
群体直径可大1、2米,体色由体内共生的藻类和色素形成,绿色由藻类决定,其它颜色由色素形成。
2、基本结构身体由体壁围绕中央腔组成,中央腔经出水口和外界相同;体壁由外皮层、内胃层2层细胞构成,2层之间的中胶层是含蛋白质的胶状基质。
皮层由扁平细胞构成,细胞无基膜,细胞内有肌丝(myoneme),众多扁平细胞同时收缩使身体变小;有的特化成管状的孔细胞外端(进水孔ostia)与外界、内端与体壁围绕的中央腔(central cavity)相通,有肌细胞围绕出水、入水小孔控制进入体内的水流。
故称多孔动物。
胃层由领细胞构成,鞭毛摆动使水流经进水孔、中央腔、出水口排出,完成摄食、呼吸和排泄等生理功能。
中胶层有游离的变形细胞,伪足细长分支连成网状的称星芒细胞,具有原始神经细胞机能;较大的为原细胞,可转化成生殖细胞或造骨细胞。
3结构机能3.1水沟系(canal system) 和胃水管系统身体由两胚层保持相对独立的细胞构成,内层细胞消化食物吸收的营养物质容易到达外胚层,水中氧气直接扩散进入内、外胚层,只需要增加水流通过的速度、扩大细胞与水接触的面积,就可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海绵动物产生了水沟系。
三种基本类型(图118页)单沟型(ascon type 如白枝海绵)水-进水小孔(孔细胞)-中央腔-出水口双沟型(sycon 如毛壶) 皮层内陷形成盲管,领细胞在辐射管壁上。
水-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口复沟型(leucon 如浴海绵),鞭毛管向中胶层陷入,形成鞭毛室,扁平细胞构成中央腔壁,中央腔、鞭毛室等水管部分的领细胞,随水沟系的分支复杂化数目大量增加,保证大量的水流经海绵体内完成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