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商洛市德育论文评选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冀雪莹单位:商洛市商州区城关小学地址:东背街38号电话:2336132邮编:726000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新研究表明:智商是成材的基础,情商才是决定人成败的关键。
学生的智商有先天因素,而情商则完全是后天因素。
当孩子跨进小学大门时,他们就迈出了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从小开始,重视非智商教育,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学生是老师工作的一面镜子。
学生好奇心、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举止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反映在行动中。
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陶行知的四块糖,苏霍姆林斯基的三朵玫瑰花等等爱的教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从来没有把学生的反应当做自己工作的一面镜子,所以一直无法感受其魅力.一次,我刚一踏进教室,就听到一位学生不满的质问: “老师,我同桌这道题对了,我和他一样,怎么给我打个错号?”我一向工作很认真,怎么可能?便没有好气地说: “是吗?拿来我看看!”教室里的空气一下凝固了,卷子递过来了,我一看,确实改错了,我在愧疚之余满含真诚地说: “对不起,实在抱歉,是我不细心,你肯原谅老师吗?”又郑重的对全体学生说: “今天,我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不仅给我的工作提出意见,而且也使我学会一个宽容,同时也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工作中的不足是难免的,有时你难以察觉,如果有人给你指出来,那么请相信这个人一定是你的朋友。
如果同学们也把老师当作你们的朋友的话,请同学们对我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教室里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从那以后,同学们大胆的质疑、争论,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友好而又热烈地讨论。
后来,这位同学在他的日记中谈到他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时说这件事不仅是他最难忘的一件事,而且使他明白了朋友的内涵,宽容的伟大,自尊自信的重要,这种经历将影响到他的一生。
二、教师提高语言素养。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条件。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信心自信心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而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自信心更是必不可少的。
自信心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一、提供支持和鼓励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无论是学习成绩的进步、团队合作的成就还是克服困难的努力,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认可。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扰,并积极给予支持和指导。
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二、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是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各种兴趣活动,小学生可以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特长,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活动和领域,例如艺术、音乐、体育等,并在他们展示出兴趣和潜力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孩子们逐渐提高自己在感兴趣领域的技能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鼓励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小学是孩子建立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通过鼓励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家长和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造条件。
例如,提供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引导他们参加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等,都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法,小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培养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方法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心自信心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还能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
然而,很多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自信心的问题。
那么,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呢?首先,要注重肯定和鼓励。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得到我们的认可和鼓励。
当孩子取得一些进步或者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被忽视。
同时,在孩子面临失败或者挫折时,我们也要尽量用鼓励的话语和方式来安慰他们,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勇敢面对并从中学到经验。
其次,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潜能,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物。
当他们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时,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挑战一些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增加自信心。
第三,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机会和环境。
在孩子尚未具备较高自信心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活动来帮助他们锻炼和建立自信心。
比如,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或者表演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自信心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外在表现,更取决于内心的坚定和自我认同。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珍惜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相信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重要的是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之,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和关爱。
通过肯定和鼓励、激发兴趣和潜能、提供机会和环境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快乐地迈进未来。
小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
小学生树立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因为自信心是成功学习和社交互动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正面鼓励:给予小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受到重视。
无论是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还是在社交上展现勇气,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设定可达目标:帮助学生设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并为他们提供达成这些目标所需的支持和资源。
通过实现目标,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鼓励尝试和接受失败: 教育小学生要勇于尝试新事物,并接受失败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教师和家长要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价值,而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 为小学生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如家长、老师和其他成功的成年人。
这些模型可以激励学生,并展示成功的路径和价值观。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才能。
通过参与喜爱的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并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提供支持和安全感:给予学生支持和安全感,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人支持他们。
建立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
境,让学生感到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
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技能。
通过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强和自信。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及培养对策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
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长十分重要。
家长、教师的疏忽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
那么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呢?有什么培养对策呢?家长、教师两方面都不容忽视。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尊重鼓励正文: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
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
但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若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有些家长的愤怒、失望、冷漠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在学校,我们有些老师往往因学生达不到设定的学习要求,便批评、讽刺,打击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产生自卑感和胆怯心理,丧失了自信心。
学生缺乏自信心,就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制约学生的行为,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习有始无终。
造成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呢?1、自身素质影响由于遗传因素,生理发展,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容貌、性格、能力、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而感到“已不如人”,缺乏积极的身我体验,怀疑自我价值。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2、家长溺爱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迁就,遇事大包大揽,重视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
有些老师(包括我自己)也把小学生视为柔弱的个体,总觉得他们太小,担心这,担心那,总是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来自家长、老师的这些过度的照顾,呵护、关爱,使小学生不但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性,一遇困难就不知所措,而且更易遭受挫折、失败,造成自卑。
3、过度严厉有个别家长教育方式过度严厉、粗暴、甚至苛刻,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有的家长则盲目地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这样比掉孩子的自信心,使其认为自己很笨,很差。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感,提高学习和生活表现。
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家长和老师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一、为小学生创造积极的成就体验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小学生设定适当的目标,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给予小学生适当的任务,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保证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难度,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这样,小学生在每次成功后,会逐渐形成自信心,愿意接受更高难度的挑战。
二、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参与社交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及社区的各种活动。
通过与其他孩子的互动,小学生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增强自信心。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小学生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三、倡导积极的自我评价小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在小学生取得进步或者做出正确选择时,家长和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更好。
同时,也要教导小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和错误,将其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打击自信心的打击。
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可以帮助小学生发展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要提供充满挑战和激励的学习环境,鼓励小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小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注重肯定和赞赏肯定和赞赏是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小学生的优点和努力,给予肯定和赞赏。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努力。
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能力也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家长和老师应该逐步的给予小学生更多的独立空间和责任,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生表达中的自信心自信心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有自信心的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并且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本文将从表达自信心的意义、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以及如何在表达中展示自信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表达自信心的意义1. 自信心是小学生活动中的重要品质之一。
有自信心的小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勇敢尝试新的事物,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自信心有助于小学生积极认识自己。
通过表达,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感,并且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自信心有利于小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有自信心的小学生能够主动与同学进行互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团队合作。
二、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方法1. 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关注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小学生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家庭可以鼓励小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支持他们参与各种兴趣班和社交活动。
2. 肯定和鼓励。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对小学生的努力和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小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 提供适当的挑战。
在学习和生活中,适度地给小学生一些挑战和机会,让他们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同时,要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三、在表达中展示自信心1. 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课堂上,小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不要害怕犯错,相信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是正确的,并且乐于与他人分享。
2. 参与活动和表演。
小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或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
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舞台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积累自信心。
在幼升小期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实现这一目标:一、肯定与鼓励1.及时表扬: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或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是被看到的。
2.鼓励尝试: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即使他们失败了,也要强调他们的勇气和努力,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
二、提供适当挑战1.设定小目标:为孩子设定一些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小目标,当他们达到这些目标时,会感到成就感,从而提升自信心。
2.适度难度:确保孩子面对的挑战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这样他们可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
三、培养自主能力1.给予选择权:在一些日常小事上给予孩子选择权,如选择穿哪件衣服、吃什么零食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决策能力。
2.培养责任感:让孩子承担一些适当的责任,如整理自己的房间、照顾宠物等,通过完成任务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建立良好关系1.倾听与理解: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心。
2.积极互动: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如一起玩游戏、讲故事等,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五、树立榜样1.以身作则:家长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展现出自信、积极、乐观的态度,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分享成功经历: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让他们知道成功是需要努力和坚持的,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多方面配合的过程。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耐心、细心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幼升小期间逐渐建立起自信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中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摘要】中小学生的自信心对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入手,探讨了自信心的培养方法和激发活动。
家庭环境对于中小学生自信心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也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社会环境也会对中小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组织一些活动。
文章提到了持续关注和培养中小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共同努力,打造自信的下一代。
中小学生的自信心不可忽视,我们应该携手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量。
【关键词】自信心、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培养方法、激发活动、持续关注、重要性、共同努力、下一代、培养、塑造。
1. 引言1.1 什么是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自信和肯定。
它是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是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心理特征。
拥有自信心的人通常对自己有信心,能够应对挑战和困难,不轻易被打倒,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自信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心理资源。
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恐惧和焦虑,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拥有自信心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自信心可以促进人们的自我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更加自信、坚定和乐观地面对生活。
在中小学生阶段,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正在逐渐形成。
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培养起良好的自信心,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帮助中小学生建立起坚定的自信心。
1.2 自信心的重要性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价值和价值观的认知和肯定。
自信心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信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有自信心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
自信心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更容易融入团体和团队合作。
专题讲座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
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鲍威也曾讲过:“缺乏自信心,是失败的最大原因。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我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比赛等等。
以前,我班学生自己组织了一次“我自信,我成功”的演讲比赛。
比赛前,同学们就认真准备稿子,积极地请教老师做指导。
比赛现场,选手们都充满自信,或抑扬顿挫,或激情飞扬,或深情告白,或旁征博引,赢得了同学们的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这次演讲比赛,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都重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新振奋精神,再塑自我,扬起自信的风帆,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
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
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三、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
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
”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
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
”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
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
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
”
四、教给方法,培养自信心。
小学生,培养自信心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张海迪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什么,自信。
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
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尚处在被动阶段,要让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自觉行为,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笔者认为掌握自信的方法是关键。
1、学会赏识自我
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是孩子产生自信心的基础。
只有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自信才会产生。
因此,我经常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通过有原则的、艺术的表扬调动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始终感到“我能行”。
2、学会评价自我
记得有谁说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说学生拥有自信便已经拥有了成功的秘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
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会被欣赏,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
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自信心。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我们就要对学生多肯定,少批评,多表扬,少讽刺。
教师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3、学会称赞自我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学生,会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的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比你去埋怨会有效得多。
现代的儿童教育观更倡导对孩子鼓励。
那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老师鼓励学生的话不外乎“你真了不起” “你能做好”“你真最棒”等。
但就这么简单的三五个字却会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
相反,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挫折失败时,“笨死了”“你真烦人”的说法不仅会促使学生失去继续努力的愿望和勇气,
继而失去信心,甚至有可能使他在一生中都找不到成功的基石——自信。
因此,教师不管在何时何地,帮助学生的方法切忌埋怨、训斥或与其他好学生对比。
否则,对被帮助的学生造成的伤害无法低估。
五、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
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信心能创造奇迹,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化学家,也有人把信心比喻成一个人心理建筑的工程师。
因为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就会拾起这种震撼,把它变成精神力量。
由此可见,培养自信是多么重要。
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理建筑工程师,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永远信心百倍,不怕挫折。
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与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编织培养孩子自信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