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730.10 KB
- 文档页数:2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原则: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权责明晰: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依法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实行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与企业脱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2.突出重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管资本为主,以资本为纽带,
以产权为基础,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注重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
3.放管结合:按照权责明确、监管高效、规范透明的要求,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
能和监管方式转变。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是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法律规范,下面是关于该法的相关参考内容: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法律基础:1. 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国有财产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国家保护国有财产,并规定国有财产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2. 公司法:公司法对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进行了规定,明确国有企业以赢利为目标,同时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3. 国有企业法:国有企业法规定了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和法律地位,明确国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社会责任。
4.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该法是国有企业管理的基本法律,明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和组织形式。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1. 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原则: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保值增值,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和管理方式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国有企业资产流动化原则:国有企业应优化资产配置,通过资金融通、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动化。
3. 国有企业资产的独立性原则:国有企业资产在组织、经营管理上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自主经营、独立决策的能力。
4. 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原则: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市场监督等,保障资产管理的公平公正。
5. 国有企业资产的社会责任原则:国有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资产管理和运营活动的合法合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1. 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国有企业应设立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
2. 资产评估和核算:国有企业应定期对资产进行评估,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建立资产核算制度,及时掌握资产情况。
3. 资产投资和运营:国有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合理安排资产投资,确保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
4. 资产处置和转让:国有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闲置资产和非主业资产进行处置和转让,避免资产闲置和浪费。
国有资产管理要点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保值增值以及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
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
因此,国有资产管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增加国家利益和社会福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国有资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流入非经营领域;3.改善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国有资产的回报率;4.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和发展。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1.经济效益优先。
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原则是以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保持国家控制。
国有资产管理要始终保持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确保国家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3.规范公平。
国有资产管理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和法律法规,公平竞争,防止国有资产的非法流失和侵占。
4.监管严格。
国有资产管理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被挪用、浪费和滥用。
5.支持创新。
国有资产管理要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6.社会责任。
国有资产管理要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员工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途径1.统一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要实现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有效保值增值。
2.配置优化。
国有资产管理要通过资产调整和结构优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回报率。
3.监管监控。
国有资产管理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监控,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管理质量,防范和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4.提升效能。
国有资产管理要通过提升管理效能,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5.引入社会资本。
国有资产管理要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一章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一.国有资产的分类(一)按国有资产占使用主体分类(1)企业国有资产(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二)按国有资产性质分类(1)经营性国有资产(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3)资源性国有资产(三)按国有资产存在的形态分类(1)有形资产(2)无形资产(四)按国有资产所处地域分类(1)境内国有资产(2)国外国有资产(五)按国有资产形成方式(1)自然界固有的国有资产(2)人工创造的国有资产(六)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类(1)中央政府管理国有资产(2)地方政府管理国有资产二.国有资产的形成途径(1)公营经济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
(2)国家依据法律法规取得的国有资产(3)赎买民族资本形成的国有资产(4)国家投入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5)接受捐赠,援助,转让形成的国有资产三.国有资产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1)弥补以前年度不足(2)提取公积金(3)公益金(4)任意公积金(5)股东分配四.财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
五.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广义:是指国有财产。
狭义:仅仅指企业国有资产。
六.国家拥有资产的理论依据(1)国家经济主权是国家拥有资源性资产理论依据。
(2)国家政治主权是国家拥有非经营性资产理论依据。
(3)国家生产资料使用权是国家拥有经营性资产的理论依据。
七.权能分解是一种更高级的产权结构形式。
权能分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
八.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基本产权关系包括(1)产权主体划分(2)财产权利分解(3)收益形式的确定第二章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国有资产管理主体构成:四层次三元主体。
四层:(1)国务院(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3)地级市,区,自治州人民政府(4)县及县级市人民政府三元:(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2)国有资产运营机构(3)国家出资企业二.国有资产管理主体的特点(1)履行所有者职能。
(2)全面管理(3)所有权管理(4)占有使用权管理(5)分工管理三.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特点(1)国家依法独资设立(2)授权行使所有者和占有者的权利(3)以国有资本运营作为主要业务四.国家出资企业特点(1)企业法人(2)依法设立(3)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4)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5)能够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经国家授权履行国有资产使用者与占有使用者的职能。
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一、引言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的资产,包括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国有自然资源等。
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国有资产资源,提高国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不断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和监管,建立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二、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资源进行规划、组织、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是国家的重要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国家财产的管理制度,是国企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组织管理制度,也是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和监管的制度。
三、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财产管理理论、企业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指对国有资产进行规划、组织、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在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财产管理理论是指对国家财产进行规划、组织、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是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企业管理理论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规划、组织、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是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管理基础。
四、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础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对国有资产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规定;法律是国家对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法律,在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企业法、国有资产监督法等法律中有着具体的规定;行政法规是国家对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文件,在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法规中有着具体的规定;规章是国家对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文件,在相关部门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中有着具体的规定。
五、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包括保护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监管,促进国有资产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