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2.40 KB
- 文档页数:7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1、学科战略情报研究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随着网络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因此,世界各国对科学的战略决策依赖日益增强。
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作为科技战略决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及其科研机构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利用情报学方法,针对特定学科研究学科发展脉络,跟踪监测国内外战略研究对象的最新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得出某个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态势、战略重点、前沿热点,预测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组织机构的高层决策者在制定国家、机构学科发展规划,确定某个专项、重大项目的重点部署方向,评价国家、机构、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时提供科学、准确的事实依据、数据案例、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
根据一定的主题,把收集、整理后的情报资料,经过分析研究,编写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形式的快报、专报、专题报告,是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程序。
学科情报研究成果编写质量的好坏与编写形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所以,本文拟阐述学科战略情报产品的分类、研究过程、分析方法,以及学科战略情报产品的质量特性及其保证。
2、学科战略情报产品分类目前,国内对学科情报产品分类的角度很多,尚未达成共识。
笔者根据多年的学科战略情报服务实践,结合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产品的内容特点,将其划分为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和学科领域研究报告类产品,如图1所示:2.1 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主要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报道世界科技强国重要领导人在科技方面的讲话,国家机构或国际重要组织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最新战略规划、计划、路线图,国际重要咨询机构的重要研究报告,某一学科领域出现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新生长点,某一学科领域最新的国际会议信息等。
近五年原ISTP论文、SCI论文收录情况统计与分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刘萍;周澜;麻琳【摘要】以科学引文索引( SCI)的数据来源和原ISTP(更名为CPCI-S)的数据来源为依据,对哈尔滨理工大学( ISTP的数据是2009—2013年)近五年收录的科技论文,从论文数量、引用次数、学科分类、期刊影响因子、来源出版物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了数据分析后的结论以及今后工作上的一些建议,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期刊名称】《图书馆界》【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哈尔滨理工大学;SCI;CPCI-S;数据分析;统计【作者】刘萍;周澜;麻琳【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2521.1 SCI和ISTP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根据现代情报科学家EugeneGarfield(尤金·加菲尔德)等人建立的世界公认的科技文献数据库,被认为是评价科研成果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工具,SCI收录和SCI引用是评价一篇文章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1]。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同样由ISI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
它所收录的数据内容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农业、环境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各学科领域。
1.2 哈尔滨理工大学简介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医学论文中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及防范对策乔鹏飞【摘要】医学论文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包括论文造假、不当署名、文献不规范引用、一稿多投问题等,可从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面、数据及统计学方面、作者专业及数量等与研究内容和难度的对应关系、浏览及简要阅读参考文献等方法对相应学术不端问题进行识别。
同时使用多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多个论文审核步骤进行检测、增强编辑与评审专家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编辑与作者的直接交流、建设统一平台系统增强同类期刊间的信息流动、完善网络及法律监管等,均有助于对医学论文中常见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防范。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3页(P654-656)【关键词】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真实性;防范对策【作者】乔鹏飞【作者单位】[1]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近年来,我国对科研实力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科研经费投入也不断加大。
2000~2012,中国科研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8%,2015年,中国科研经费支出约为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按现有增长速度,将很快超越美国,跃居全球首位[1]。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国家科学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2016年中国发表学术论文42.6万份,而美国仅为40.9万份,中国发表学术论文数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1]。
虽然部分外媒称此数据体现了中国科技、学术水平的飞速进步,也有众多学者对此表示担忧。
论文的数量及影响因子都不可直接与一国的科技实力直接划等号,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是对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学术造假行为的识别。
不可靠的学术成果与普通谣言相比,更加具有“说服力”,一旦被广泛引用及传播,将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增加社会医疗负担。
例如直至2016年,过去50a来美国制糖业对相关科学家及其学术成果的操控才逐渐被披露,但其既往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已经不可挽回,有关糖与脂肪的错误观念也早已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来源:《科学》2016年第06期2015年度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引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已完成。
国际论文数据主要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原ISTP)、《医学索引》(MEDLIN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以及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
国内论文数据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15年收录2 358种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技期刊。
卓越科技论文中国卓越科技论文,由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国内的论文共同组成。
国际部分提取各学科领域内被引次数超过均值的论文,即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画一条线,高于均线的论文入选,它们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
国内部分选取发表在近5年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且论文“累计被引用时序指标”超越本学科期望值的高影响力论文。
卓越论文之前称为“表现不俗论文”。
2015年,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中卓越论文数为96 262篇,占论文总数的36.3%,较2014年增加2.4%。
卓越国际论文按文献类型分,96%是原创论文,4%是述评类文章。
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地学、计算技术、环境科学、电子通信等10个学科表现不俗的论文数量最多。
动力电气、天文学、能源技术、安全科学技术、化工、环境科学和测绘等7个学科卓越论文达到50%以上。
国际论文发表情况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29.68万篇,比前一年增加1.4%,占世界总数的16.3%。
按论文数排序,我国连续七年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世界前5位的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排名第一,论文数量为48.86万篇,占世界份额的26.9%。
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1. 引言会议是组织人们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和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会议在中国的数量和规模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会议的统计分析,探讨中国会议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2. 数据来源与处理为了进行中国会议的统计分析,我们收集了过去五年(2016年至2020年)中国会议的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会议组织机构的官方网站以及学术搜索引擎。
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清洗和整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会议数量与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中国会议在过去五年中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2016年的5000个会议增长到2020年的8000个会议,平均每年增长率约为10%。
这表明中国会议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采纳。
此外,我们还对中国会议的规模进行了分析。
根据参会人数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大多数会议的规模相对较小,参会人数在100人以下。
然而,也有一些大型会议,参会人数超过1000人。
这些大型会议往往涉及到重要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
4. 会议领域与研究热点通过对会议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我们确定了中国会议的研究领域和热点。
以下是一些在中国会议中频繁出现的研究领域和热点:4.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在中国会议中也备受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在会议中分享他们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推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
4.2 生物医药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关注不断增加,生物医药领域成为了中国会议的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在会议中分享了关于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和医疗技术的新发现和突破。
4.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会议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会议中的研究者们分享了他们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4.4 金融与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和经济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2024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科技研究和发展的国家,中国科技论文也受到了
世界各国的重视和认可,其发表量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
科学院的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发表量比2024年增长了25%,
总量达到160万篇左右,此外申请的国际专利申请增长了43.2%,达到7890万件。
从论文的质量上来看,2024年中国的SCI期刊论文发表量同比增长
4.8%,总量达到11.8万篇,在世界期刊发表量中占比17.0%,排名第一,此外,中国论文发表量最多的10个期刊中,有9个是SCI期刊,其中
《科学》期刊发表论文总数达到2515篇,位居第一,其次是《自然》期刊,论文发表量达到2066篇,位居第二
此外,从中国科技论文的主题来看,2024年最为热门的有医学、基
础理论、材料学、电子和信息学。
其中,医学和生物科学论文数量最多,
共计超过27万篇,其次是材料学,发表论文数量达到17.9万篇。
另外,
在出版书籍方面,中国在2024年出版社发行了4.6万种新书,出版总量
达到5.7亿册,其中科技类占比最高,占比达到63.3%。
总体来看,在中国科技论文的发表量和质量方面,2024年表现良好,同比增长显著。
中文科技核心期刊高被引频次论文的统计分析李亚君【摘要】以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文献源,研究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第一中文核心期刊的高被引频次论文.39种核心期刊中33种发表了高被引频次论文,发表时间主要在世纪之交,发文篇数占发文总篇数的1.1‰.每种被引期刊都有一篇最高被引频次论文,11种核心期刊的最高被引频次论文的被引频次≥300次,其中<自动化学报>1427次.分析了高被引频次论文和最高被引频次论文的被引特征与学科前沿发展的相关性.高品格的学术论文、期刊编审者和名刊的融合是产出高被引频次论文的基础条件.【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0)004【总页数】3页(P93-95)【关键词】科技核心期刊;被引频次;统计分析;学科前沿【作者】李亚君【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53.1一篇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该论文正式发表后的某一时域内被期刊论文引用的累积次数,是评价期刊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论文被引用意味着研究成果得到继承、连续、发展或评价,被引频次越高这种效果越明显。
汤姆森科技集团研究前沿分析方法[1],提出期刊论文被引频次量变引发质变的理念以及其与学科前沿动态的关联,为提升被引频次的重要度认识和判断学科前沿的活跃程度提供依据。
以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文献源,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不含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的第一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刊名为文献出版来源,被引频次为排序分析方法,检索相关文献。
研究范围内的中文核心期刊39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40种,其中1种未被文献源收录)。
统计数据最后核实时间2009年1月31日。
依据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的现状,取发文总篇数1‰左右的论文为高被引频次论文,统计表明,高被引频次论文的被引频次≥100次。
40个指标全面透析中美差距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差距主要在哪?中国能否赶上美国?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讨论的科学问题。
目前对中美差距的判断大致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类是乐观派,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将要超越美国,或者已经超越美国;一些学者或机构还抛出多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威胁美国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
第二类是悲观派,主要观点是“中国崩溃论”,一方面承认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另一方面否认中国经济体制机制、否定中国文化与社会制度。
第三类是客观派,认为中美差距的本质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们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国防等6个方面,运用了40项指标对中美差距进行了定量分析,其中,美国处于领先的指标有28个,即约70%的指标领先于我国。
我国只有部分指标具有相对优势,我国领先的主要是数量指标。
一、中美综合国力差距的本质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我国综合国力许多指标远远落后于美国,但在很多领域也进步迅速,令美国倍感压力。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综合国力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有些差距中短期内是难以超越的。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经济、国防实力等六个方面已经全面超越美国是缺乏数字支撑的,容易误导公众。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甚至认为100年也无法超越美国更是缺乏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1. 人口:我国是美国的4.3倍根据国家统计局、美国经济局的数据,2017年我国总人口为13.9亿,美国为3.2亿,中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分别为美国的1.05倍和4.3倍,美国城市化率比我国高24.5%,失业率比我国高0.3%,男女比例相差8.2个百分点,老龄化率比中国高2.6%。
2. 人均耕地:美国是我国的7倍2016年美国可耕地面积为19745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150151万公顷)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为0.7公顷。
《2017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耕地面积为13492.1万公顷(20.24亿亩),人均0.1公顷,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7倍。
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需要加强统战理论研究作者:范柏乃来源:《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8年第2期新时代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凝聚伟大力量,需要做好统战工作。
科学理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凝聚伟大力量,同样需要科学的统战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是否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需要重视和加强统战理论研究。
一、着力提升统战理论研究课题的经费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SCI 数据库2016 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32.42 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7.1%。
2006 年至2016 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12.8%,世界排名超过德国,居第3位。
2015年至2016年,中国发表的论文得到大量引用,被引用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为495篇,占世界总数的18%,世界排名首次进入第3 位。
我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得益于科技体制的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是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的大幅度提升。
我国研究开发经费由1996年的327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15 500亿元;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重由1996年的0.5%提升至2016年的2.1%。
近20年来,教育部哲学社会一般项目、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研究项目经费增长了20~50 倍。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强调,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中国科技论文机构分布情况分析执笔人:郭红本章介绍了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含大专)、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和医疗机构四类机构在国外三大检索系统和CSTPCD上发表论文的统计结果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各检索系统中的排名情况。
高等院校仍是我国科研论文产出的最大群体,重点高校越来越趋向在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我国科研机构论文相对集中,公司企业研发实力相对薄弱;医疗机构发表国内论文数量多于国际论文。
1 概况我国高等学校是国内外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分别占我国SCI、EI、ISTP和CSTPCD论文的74.7%、81.8%、83.8%和66.2%。
清华大学在高等学校SCI、EI和ISTP排名中均名列前茅,其论文数遥遥领先。
浙江大学在高等学校国内论文排名中位居第一。
科研机构也在我国国内外论文产出中占有较大比例,分别占我国SCI、EI、ISTP和国内论文的24.0%、16.6%、14.1%和11.0%。
中科院化学所在科研机构SCI、EI排名中名列榜首。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分别在科研机构ISTP和国内论文排名中位居第一。
我国公司企业发表论文的比例最低,分别占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的0.56%和5.6%。
医疗机构(不包括各大学附属医院) 分别占国内论文和国际论文的l2.1%和0.65%。
北京大学附属一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分别在医疗机构SCI排名、国内论文排名和国内论文按6项指标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
1.1国际论文数据1.1.1 2002、2003年各类机构SCI论文数比较2003年SCI收录我国第一作者论文38092篇,比上一年增加6533篇,增长20.7%。
由表5-1和图5-l看,在四类机构中,高等学校论文数为28463篇,所占比例最大,达74.7%,增长幅度也较大,为23.6%。
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论文数也有所增加,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4.0%和13.7%。
由于此处医疗机构不包括各大学所属医院,因此其论文数所占比例很小,只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