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品牌战略打造品牌城
- 格式:docx
- 大小:22.90 KB
- 文档页数:3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实施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鹤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12.22•【字号】鹤政〔2022〕28号•【施行日期】2022.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实施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鹤壁市实施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2月22日鹤壁市实施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体现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为加快推进我市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现制定以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机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质量第一、创新引领,进一步引导各领域、各行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产品、服务和产业集群品牌,推动鹤壁制造向鹤壁创造、鹤壁速度向鹤壁质量、鹤壁产品向鹤壁品牌转变,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在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当先锋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品牌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品牌经济贡献率大幅提高,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1.农业品牌。
到2025年,建成国际小麦产业链品牌中心,叫响“鹤壁小麦”品牌,打造浚县、淇县2个品牌供应链产业园。
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100个以上,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00个,培育绿色食品经营主体80家、标志许可10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0家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家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以上;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6个。
B usiness看点阜阳样本:着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 倾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文化与旅游消费也在持续升级,使得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阜阳市,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城市,其文旅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力推进阜阳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进而促进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阜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人文底蕴深厚。
作为国家级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阜阳有条件、有基础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更有能力为美好安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寻千年古城,感受人文与自然之美阜阳地处安徽省西北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淮河流域。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阜阳作为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城市,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
国家战略的多重利好,不仅为阜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为其文旅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空间。
阜阳,这座拥有1900余年悠久历史的城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里是淮河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轴心”。
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等历史名人皆诞生于此,晏殊、欧阳修、苏轼等文人墨客也曾在此为官。
阜阳还承载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如阜阳的剪纸、阜南的柳编、界首的彩陶、颍上的花鼓灯等,均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值得一提的是,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荣列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除了璀璨的人文景观,阜阳还拥有众多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如颍州西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八里河以及阜阳生态园等,都让人流连忘返。
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和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再加上“铁公机水”(铁路、公路、飞机和水运)四位一体的综合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周边广阔的客源腹地,让阜阳的文化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21•【字号】青政[2008]39号•【施行日期】2008.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青政[2008]39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青海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意见(二○○八年四月)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省的经济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经省政府研究,现就推进我省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品牌是企业形象、文化、管理水平、科技水平、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的综合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品牌的总体发展水平反映了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在市场和资源不断向品牌集中的趋势下,实施品牌战略,是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客观要求。
从目前我省品牌培育发展的现状来看,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青海省著名商标、青海名牌和出口品牌近年来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数量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品牌,不仅能有效提高我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对于我省发展品牌经济,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为此,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改变粗放式经营的发展模式,以品牌求效益,靠品牌促发展,在创立青海品牌、中国品牌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我省的优势品牌群。
成都推进“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路径思考“三城三都”是成都市推进城市品牌塑造的战略目标,其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三座城市和都江堰、彭州、崇州三座都市。
在推进“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过程中,成都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强化城市品牌的核心内涵城市品牌的核心内涵是城市的文化精神、发展定位和社会形象。
成都市可以通过彰显其历史文化、保护历史遗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生态城市等方式,强化成都市的核心内涵,使成都成为一个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
二、创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景观、气息和创新精神,是城市品牌建设的基础。
成都市可以通过建设城市地标、培育本土特色产业、打造城市文化热点等方式,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成都。
三、提升城市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城市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
成都市可以通过启动品牌广告宣传活动、培育品牌大使和品牌形象代言人、赢得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支持等方式,提升成都市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注重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在建设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注重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可以实现城市品牌的双赢。
成都市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支持创业创新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加强环保、改善市民生活等方式,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实现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总之,在推进“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过程中,成都市需要注重核心内涵、城市形象、传播力和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结合。
通过持续深化品牌建设,让成都市逐渐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中看,品牌战略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如果有了响亮、有内涵的品牌,才能魅力四射,才能深入人心,把最美的一面,最具特质的一面展现出来,产生强大的效应,带来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其美誉度、知名度和忠诚度。
山东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把品牌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将品牌建设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建设国家新旧动能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品牌建设。
山东省质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山东省质量强省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我省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培育出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通过对近年来青岛城阳区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等11个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有关经济数据分析,区域经济总量、产业水平逐年提高,企业和区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可复制的区域品牌建设示范经验。
一、我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成效(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水平同步提高通过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区域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产业水平逐年提高。
从2013年到2017年,以青岛城阳区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青岛西海岸新区家电电子及船舶产业、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诸城市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东营经济开发区铜及铜材产业、临沭复混(合)肥产业和德州禹城功能糖产业为代表的7个制造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实现示范产业总产值由3929.07亿元增长到5482.86亿元,增长39.6%;产业利润总额由322.47亿元增长到421.29亿元,增长30.6%;产业出口额由1768.46亿美元增长到2664.42亿美元,增长50.7%;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65.29亿元增长到107.61亿元,增长64.8%,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水平同比提高,充分发挥出制造业在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主要载体作用。
新时代商标品牌战略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发(2021)20号)和《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规划》精神,加快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不断增强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品牌培育和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品牌发展机制。
大力加强品牌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品牌集群,努力形成一批体现产业和区域优势、代表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商标品牌,发挥品牌引领和区域聚集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品牌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商标品牌培育、发展、保护工作机制,市场主体商标品牌战略的运用能力明显增强,商标品牌在促进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驰名商标和优势品牌,发挥商标品牌在市场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到2025年,全市力争实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地理标志商标26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L7万件。
三、工作重点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紧密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双创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脱贫攻坚等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引领带动,加快推动品牌战略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努力塑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品牌,全面提升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品牌战略、打造品牌xx
科协界别xx建中
一、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所谓城市品牌,它是所辖区域内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综合价值的体现,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经济技术等资源要素经发掘、整合、提炼和塑造,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一种最具典型意义的特质,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城市内涵和形象的生动体现。
城市品牌对于充分集聚和发挥城市自身优势,凸显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开放度,优化城市功能、环境,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城市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与品牌战略实施的相互关系
中共太原市第九届代表大会确定了“要把太原建设成为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
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意义在于通过有计划的形象打造和有目的有意识的宣传与推销,使社会公众对我市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产生认知和认同,使我市的知名度大幅提升,魅力和影响力大为增强,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加快太原走向世界的步伐。
城市品牌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人才聚集本地,有助于本地企业开拓外部市场,有助于带动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可
以极大地强化全体市民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太原,建设太原的热情,使城市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由此可以看出,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与实施品牌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过程就是打造城市品牌的过程,其目的都是要打造太原“新名片”,提升太原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市品牌战略实施的成绩和不足
近年来,市政府积极推进实施“品牌兴并”战略,对商标龙头实行政策倾斜,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鼓励涉农产业、服务业、高新技
术产业、外向型企业开展创品牌活动,并对创牌企业给予重奖。
工商等职能部门以保护商标专用权为核心,积极拓宽商标监管服务领域,完成挖掘、培育一批行业商标龙头企业的目标,全社会商标意识增强,企业创牌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企业和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通过企业品牌建设打造出了我市具有竞争力一批优秀品牌。
截止2008年6月底,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6800件,其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著名商标109件。
全市农副产品商标注册量大幅增加,全面提升了全市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好地促进了太原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名城建设。
但是,太原作为省会城市,与外地市相比城市品牌建设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如注册商标数量少、影响力小、商标行业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品牌价值低等。
据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公布:对50个国内城市进行规范的定量比较分析后得出、太原在总体品牌指数位居第46名,旅游品牌位居第39名,宜居品牌位居第46名,原
产地品牌位居第47名,营商品牌位居第50名。
通过对报告的解读,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太原市作为内地城市文化优势有待挖掘,太原的文化积淀虽然并未被忽略,但是要为城市品牌加分,尚需进行努力。
其次,太原作为资源型城市,品牌形象亟待改善。
由于太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环境污染,背负沉重,目前品牌形象相对较弱,严重削弱了城市吸引力,创造力和辐射力。
四、推进品牌战略具体措施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把打造城市品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实施城市品牌战略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著名的城市品牌往往有众多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支撑,同时又能以其整体品牌形象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产生良性叠加效应。
在我国像景德镇、温州等城市,城市品牌在拉动工业品牌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另外,青岛“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模式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太原可以拿“晋商之都、龙城、国际煤炭博览会、山西面食节”等优势来塑造城市品牌,对太原的各类资源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管理,实现由产品品牌向城市品牌延伸,让产品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动共进,
相得益彰。
让城市品牌成为做大作强产品品牌,提高城市品位和功能的火车头。
为此就我市推进品牌战略,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品牌战略领导小组,整合各级部门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贯彻实施。
品牌战略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品牌战略就失去了其必要的组织保证。
2、设立培训机构。
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缺少相关的人才。
我市乃至我省的人才流失问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设立培训机构为企业专门培训相关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品牌的设计、规划、注册、宣传推广、维护更新及法律保护等品牌战略相关知识。
3、为品牌发展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创建一个信息平台提供品牌建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以及国内外最新的资讯和发展动向等相关信息,更好地为品牌建设提供信息帮助。
4、建设品牌战略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
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往往对自我表现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影响到下一步计划的制定。
建议品牌战略领导小组下设品牌监测和评价信息中心,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标,定期为企业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分析以供参考,使企业可及时发现品牌宣传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5、加强品牌维权工作。
联合工商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媒体等筹建品牌维权联合会,在打击各种商标侵权行为的活动中形成联动机制,更好地为企业维权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