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氯丙烷工艺技术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66.28 KB
- 文档页数:2
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环氧氯丙烷,又称为"三氯化六亚甲基二氧五氯化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
首先,环氧氯丙烷的主要原料是丙烯和氯气。
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丙烯的氯化和环氧化两个步骤。
丙烯的氯化是将丙烯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丙烷。
该反应主要发生在含量为8~15%的丙烯氯烷,丙烯氯烷的加入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反应温度一般为40~60℃,压力为2~3MPa。
通过连续进料和分离,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氯丙烷。
接下来是环氧化反应,即将氯丙烷与过氧乙酸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反应器采用喷头或搅拌釜,反应温度为40~50℃,压力为0.1~0.3MPa。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纯度的环氧氯丙烷。
在工业生产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后续处理。
首先是环氧氯丙烷的分离和提纯,一般采用蒸馏和洗涤等方法。
然后是氯化铝催化剂的回收,常用的方法是蒸馏和吸附。
最后,对产物进行再结晶、干燥等处理,以得到纯度更高的环氧氯丙烷。
总的来说,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包括丙烯的氯化和环氧化两个步骤,中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和后处理步骤。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可以提高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和纯度。
同时,合理设计反应装置和工艺流程,可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以确保安全性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做好废气处理和废水处理,达到环保要求。
以上是对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氧氯丙烷制备方法介绍1.传统的氯化丙烯法制备环氧氯丙烷传统的制备方法是使用氯化丙烯作为原料。
具体的反应步骤如下:首先,将氯化铁或氯化铝等作为催化剂加入到反应器中,然后向反应器中通入氯气,产生氯活化铁或氯活化铝。
然后,将对氯丙烯和环氧乙烷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到反应器中。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氯丙烯与环氧乙烷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如蒸馏、中和、光碱净化等)对反应产物进行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环氧氯丙烷。
2.新型方法-氯醇法传统的氯化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副反应产物多、废水处理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氯醇法。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2,3-二氯-1-丙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钠2,3-二氯-1-丙醇,再与石碱反应生成环氧氯丙醇。
然后,环氧氯丙醇与乙焦氨哌酮反应生成5-(2,3-二氯丙氧)哌酮。
最后,5-(2,3-二氯丙氧)哌酮与氢化钠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氯化丙烯法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废水处理相对简单等优点。
3.生物法制备环氧氯丙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法制备环氧氯丙烷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酶的作用,对丙烯进行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环氧氯丙醇。
然后,将环氧氯丙醇与氯化汞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对反应产物进行提纯,得到纯度较高的环氧氯丙烷。
生物法制备环氧氯丙烷具有资源利用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综上所述,环氧氯丙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氯化丙烯法、新型的氯醇法以及生物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可预见将会有更多的制备方法出现并得到应用。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是--种重要的氯碱下游产品,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玻璃钢,电绝缘晶。
表面活性剂、压药、农药、涂料、胶料。
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 传统生产方法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寒现的。
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
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月旨的生产发展需求,环氧氯丙烯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生产。
除美国外,西欧、日本、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相继建成生产装置。
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约3秒)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
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过程中二氯丙醇浓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二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3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甘油法)前言:氯化石蜡等有机氯产品的副产盐酸销售困难,不但体现在价格上,更重要的是区域消化能力低。
随着公司有机氯产品的陆续开工建设,副产盐酸的日益严峻的销售形势会逐渐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因此尽快建设耗副产盐酸或氯化氢的产品,是当务之急。
作为消耗氯化氢较多的环氧氯丙烷项目近几年发展迅速,下面就环氧氯丙烷项目的市场形势、技术方案和能耗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
一、概述: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在涂料、胶黏剂和电子层压材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生产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氯醇橡胶等。
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85%,合成甘油7%,氯醇橡胶2%,其他约占6%。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是我国60年代生产环氧氯丙烷的主要方法,其中间体为二氯丙醇,经过碱化之后形成环氧氯丙烷,1965年广州助剂厂率先采用甘油法进行生产,1968年之后无锡树脂厂、沈阳化工厂等建成丙稀高温氯化法装置,由于当时甘油紧张,甘油法消耗较高,因此该工艺逐步淡出视野,但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2006年江苏杨农化工6万吨/年的甘油法装置正式投产,是国内第一家采用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厂家,产品主要自用。
由于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原油自给率只有50%左右,随着丙稀成本的不断增长,采用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方法得到了推崇,目前甘油原料相对较丰富,利用甘油可摆脱丙稀紧缺的制约,同时投资成本、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还能实现清洁生产,不需要昂贵的催化剂,因此近期国内在建的环氧氯丙烷基本为甘油法。
二、原料供应与产品市场:1、原材料甘油市场供应情况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过程的主要原料是甘油、HCl和石灰(或烧碱)。
甘油的主要来源是西欧(60-70万吨/年)、南美(50-60万吨/年)、东南亚(25-30万吨/年)、美国(40-50万吨/年,国内消费)、中国(约20万吨/年)。
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塑料、涂料等领域。
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多功能性,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工艺进行处理和合成。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环氧氯丙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氯化丙烯和环氧化丙烯。
直接氯化丙烯是将丙烯与氯气反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丙烯中的氢原子替换为氯原子,得到环氧氯丙烷。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产物中可能含有杂质,需要进一步提纯。
环氧化丙烯是将丙烯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环氧化物,再经过氯化反应得到环氧氯丙烷。
这种方法产物纯度较高,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分离、提纯和利用三个步骤。
首先是分离步骤,通过萃取、蒸馏等方法将环氧氯丙烷与其他组分进行分离。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杂质,提高环氧氯丙烷的纯度。
其次是提纯步骤,通过吸附、结晶、结合反应等手段对环氧氯丙烷进行进一步纯化。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残余的杂质,获得高纯度的环氧氯丙烷。
最后是利用步骤,将纯化后的环氧氯丙烷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塑料、涂料等领域。
在分离步骤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萃取和蒸馏。
萃取是将环氧氯丙烷与溶剂进行接触,通过溶剂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来实现分离目的。
蒸馏是将混合物加热至沸点,然后将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出来。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
在提纯步骤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吸附、结晶和结合反应。
吸附是通过将环氧氯丙烷溶液通过吸附剂床,利用吸附剂对环氧氯丙烷的选择性吸附来实现提纯目的。
结晶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溶剂浓度,使环氧氯丙烷在溶液中结晶出来,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纯净的环氧氯丙烷晶体。
结合反应是将环氧氯丙烷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然后通过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离和提纯。
在利用步骤中,环氧氯丙烷可以作为染料的中间体,通过进一步反应合成各种颜料。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化学品,主要用于生产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酮、环氧硬化剂、聚醚醇等。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原料准备:选用甲基丙烯磺酸、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等为原料,通过浓缩、蒸馏、过滤等处理方式来获得高质量的原料。
反应制备:将甲基丙烯磺酸和次氯酸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反应,同时加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通常在40℃~60℃的范围内进行。
分离提纯:经过反应后,产物中会含有大量的杂质,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
通常是通过加入水和酸等反应物对产物进行中和,然后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将环氧氯丙烷单独分离出来。
储存包装:环氧氯丙烷为一种易燃、有毒的化学物质,需要进行专业的储存和包装。
通常在高压容器或合适的桶中储存,并采取相应的防爆、防火等安全措施。
总体而言,环氧氯丙烷工艺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和要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同时需要配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设施,以确保生产效率、品质和安全。
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
一、环氧氯丙烷概述
环氧氯丙烷(氯丙烷)是一种氯代烯烃,具有良好的芳香、开气和易
蒸发性。
大部分环氧氯丙烷由氯乙烯衍生而来,主要用于生产氯丙烷乙醚、酯和烷基胺。
它的化学式为C3H6Cl2,熔点低,容易蒸发分解,分子量165.02、大部分氯丙烷具有典型的乙烯气味,并因其芳香和可溶解性而被
广泛用于化妆品、制药等工业制品中,也可以用于食品、香料和农用产品中。
二、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
1、水合氯乙烯法:
水合氯乙烯法的原料是氯乙烯,在室温下将氯乙烯和水混合,加入70%的硫酸钠及其它催化剂,在搅拌、加热条件下,经特定的反应温度控制,氯乙烯水解生成氯丙烷及其它混合物,混合物再经过凝固、洗涤、精馏、蒸馏等工艺步骤,将氯乙烯会生成氯丙烷。
2、原子燃料法:
原子燃料法的原料是氯乙烯和氢,一定比例的氯乙烯作为原料放入反
应容器,加热至250℃~400℃之间,水吏林氟烃反应催化剂和氢气混合,放入反应容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分离产物,再经
过凝固、洗涤、精馏、蒸馏分离得到氯丙烷产物。
3、氯乙烯氯化法:
氯乙烯氯化法的原料是氯乙烯。
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直接法工艺路线
环氧氯丙烷用于制造环氧树脂、纸张增强剂和用于水的纯化。
据索尔维预计,到2010年,全球环氧氯丙烷需求量将超过现有的生产能力。
环氧氯丙烷现用的生产路线为三步法工艺:第一步,丙烯与氯气反应制取烯丙基氯和氯化氢;烯丙基氯再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二氯丙醇和HCl;最后,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和NaCl。
索尔维公司开发了较直接地生产环氧氯丙烷的Epicerol工艺,该工艺藉助于专有催化剂,通过甘油与HCl反应,用一步法制取中间体二氯丙醇,因此无需使用氯气。
此外,该工艺产生极少量的氯化副产物,大大减少了水的消耗。
Epicerol工艺还具有以甘油替代烃类原料的优点,甘油是生物柴油工业的副产物,可加以利用。
索尔维巳与法国Diester工业公司签署长期的甘油供应合同,Diester 工业公司采用菜籽生产生物柴油,同时副产甘油。
索尔维公司在其法国的Tavaux生产地建设环氧氯丙烷的新装置,该装置生产1万吨/年环氧氯丙烷,这是索尔维Epicerol工艺的首次应用。
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解析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环氧树脂、精细化学品、水处理剂等领域。
本文将对环氧氯丙烷的工艺流程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工艺的原理和操作。
1. 环氧氯丙烷的工艺概述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氯化、环氧化和分离三个步骤。
首先,通过氯化反应将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丙烷,接着,通过环氧化反应将1,2-二氯丙烷与碱催化剂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最后,通过分离和精馏等操作,得到纯度较高的环氧氯丙烷产品。
2. 环氧氯丙烷的氯化反应氯化反应是环氧氯丙烷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该反应通常在氯化锌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的前体1,2-二氯丙烷。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控制氯化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和氯气的用量,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3. 环氧氯丙烷的环氧化反应环氧化反应是将1,2-二氯丙烷转化为环氧氯丙烷的关键步骤。
这一反应通常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在反应过程中,1,2-二氯丙烷中的一个氯原子发生胖四环化反应,生成环氧环状结构。
环氧化反应需要控制反应温度、碱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时间,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4. 环氧氯丙烷的分离和精馏环氧氯丙烷的分离和精馏是为了获取纯度较高的产品。
在分离过程中,常见的操作包括提取、干燥、蒸馏等。
通过这些操作,可以将未反应物、副产物和杂质等分离,并从中得到纯度较高的环氧氯丙烷产品。
对于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的理解,我认为其中关键的环节是氯化反应和环氧化反应。
氯化反应通过选择适当的温度、反应时间和氯气用量,可以实现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而环氧化反应则需要严格控制碱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条件,以获得较高的环氧化产率。
此外,环氧氯丙烷的分离和精馏过程也对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通过适当的提取、干燥和蒸馏操作,可以有效去除未反应物、副产物和杂质,提高环氧氯丙烷的纯度和质量。
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环氧氯丙烷(EP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本文将介绍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一、环氧氯丙烷的基本性质环氧氯丙烷,化学式为C3H5ClO,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其密度为1.22 g/cm³,沸点为115℃,闪点为27℃。
环氧氯丙烷具有较强的活性,易于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二、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1. 环氧氯丙烷的储存与运输环氧氯丙烷应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剧烈震动和碰撞,防止泄露。
2. 环氧氯丙烷的分离与纯化环氧氯丙烷通常通过蒸馏等分离技术进行纯化。
首先,将环氧氯丙烷与其他杂质进行分离,得到较纯的环氧氯丙烷。
然后,通过再次蒸馏等操作,进一步提高环氧氯丙烷的纯度。
3. 环氧氯丙烷的催化水解环氧氯丙烷可以通过催化水解反应转化为丙二醇。
催化剂常采用碱性催化剂,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该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通常在150-200℃、1-2 MPa的条件下进行。
4. 环氧氯丙烷的聚合反应环氧氯丙烷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制备聚环氧氯丙烷。
聚合反应通常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铵、氯化铵等。
聚环氧氯丙烷可用于制备树脂、涂料等化工产品。
5. 环氧氯丙烷的应用环氧氯丙烷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它可以作为功能性单体用于合成各种高分子材料,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以用作有机合成中的试剂,参与酯化、醚化等反应。
1. 高效纯化:通过适当的分离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氯丙烷的纯度,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2. 多样化应用:环氧氯丙烷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转化为多种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环境友好: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中,可以采用环保催化剂和工艺条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经济可行:环氧氯丙烷是一种廉价的有机化工原料,处理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由环氧丙烷和氯乙烷通过反应制得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
本文将介绍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以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生产、提纯和储存三个环节。
在生产环节中,首先需要将环氧丙烷和氯乙烷按一定的配比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反应。
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硫酸、硼酸等,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反应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反应效果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反应完成后,通过蒸馏等方法提取得到的环氧氯丙烷。
在提纯环节中,需要对得到的环氧氯丙烷进行精细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
一般采用分馏、结晶、萃取等方法进行提纯。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杂质,提高环氧氯丙烷的纯度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对提纯后的环氧氯丙烷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在储存环节中,环氧氯丙烷需要进行适当的储存和包装,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般采用钢质容器或铝质容器进行储存,同时要注意避免与水、氧气等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是需要控制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在恒温、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储存。
除了以上的处理工艺,环氧氯丙烷在工业生产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可以用于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醇、醚、酮等。
其次,它还可以用作溶剂和去污剂,在化工、制药、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以用于制备环氧树脂、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性能。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处理工艺包括生产、提纯和储存三个环节,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可以得到高纯度、高质量的环氧氯丙烷。
同时,环氧氯丙烷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有机合成、溶剂、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环氧氯丙烷的优势,不断推动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制造环氧树脂、聚氨酯等高分
子材料。
然而,环氧氯丙烷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
定的危害。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工艺来
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氧氯丙烷的储存和运输
环氧氯丙烷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泄漏和避免碰撞的措施,确保安全运输。
2. 环氧氯丙烷的使用
在使用环氧氯丙烷时,应戴上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其蒸气。
同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操作,
避免在密闭空间中使用。
3. 环氧氯丙烷的废弃物处理
环氧氯丙烷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一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吸附、氧化、还原等。
4. 环氧氯丙烷的回收利用
为了减少环氧氯丙烷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回收利用的方法。
一般采用蒸馏、吸附、萃取等方法进行回收,可以将回收的环氧氯丙烷重新用于生产。
总之,环氧氯丙烷是一种危险化学品,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工艺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在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和环保。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环氧氯丙烷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的步骤。
首先,制备甘油。
将反应釜加热至50-60摄氏度,然后将适量
的石碱加入,反应4-5小时。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过滤,得
到甘油。
接下来,进行环氧化反应。
将甘油和氯丙烷加入反应釜中,并加入碱催化剂。
反应温度为70-8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3-4小时。
反应完成后,得到环氧氯丙烷。
然后,进行环氧烯化反应。
将环氧氯丙烷和双氧水加入反应釜中,加入硫酸固体、催化剂和溶剂。
反应温度为40-5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2-3小时。
反应完成后,得到环氧氯丙烷。
最后,进行分离和纯化。
将反应物经过冷却和蒸馏,将其中的杂质分离出去,得到纯净的环氧氯丙烷。
然后对得到的产物进行包装,即可得到成品。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特点:简单易行,反应条件温和,无需大规模设备,且产率高,对环境友好。
这使得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路线1984年美国壳牌公司建成第1座合成甘油生产工厂,环氧氯丙烷作为合成甘油过程的中间体,开始大规模工业生产。
目前,国外环氧氯丙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4种,其中,丙烯高温氯化法是传统的生产方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仍是世家上环氧氯丙烷生产的主要方法。
1 丙烯高温氯化法目前,世界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
此法生产环氧氯丙烷主要分3步:(1)丙烯在470—500℃高温下氯化生产氯丙烯,副产的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简称D—D混剂。
要控制好主反应一氯化反应的温度,丙烯与氯气的混合尽可能均匀。
降低温度可抑制析碳反应,但温度偏低有利于加成反应,产品收率相对降低;反之,温度过高,如超过500℃,虽然收率提高,但副作用也加剧,反应器、换热器等严重结碳,影响反应的顺利进行,需停车清碳,实际上还使收率降低。
(2)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再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
该反应通常称为饱和氯水法,美国Shell、日本鹿岛、意大利Conser等公司均采用此法。
要制取质量分数为4.0%~5.0%的二氯丙醇溶液,必须加大反应过程中的溶液循环量。
氯气可逐级加入,并控制好溶液的酸度,尽量减少副产物的生成量。
(3)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钙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皂化后的粗ECH经蒸馏后可得到ECH成品。
该法ECH收率为70%~75%。
2 醋酸丙烯酯—丙烯醇法原苏联科学院与日本昭和电工均开发了此法。
原苏联采用先氯化后水解工艺,昭和电工则采用先水解后氯化工艺。
1985年,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开始以丙烯为原料经醋酸丙烯酯和丙烯醇生产环氧氯丙烷,从而打破了完全依赖高温氯化法的格局。
该法分4步进行:(1)在钯和助催化剂及醋酸存在下,采用乙酰氧化技术。
使用丙烯与氧在150~190℃反应,生成醋酸丙烯酯:在上述反应条件下,醋酸丙烯醇的选择性大于90%。
(2)醋酸丙烯酯经水解反应制得丙烯醇。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醋酸丙烯醇的转化率取决于化学平衡常数。
环氧氯丙烷单元本单元的工艺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是氯醇化工序,以氯丙烯和氯气为原料,采用饱和氯水法合成二氯丙醇(DCH),这一部分称氯醇化反应工序。
第二是环化工序,将二氯丙醇在石灰乳中进行环化反应制取环氧氯丙烷(ECH)。
这部分称环化工序(皂化)。
第三是精馏工序,将反应所得到的粗环氧氯丙烷进行精制后制取精环氧氯丙烷,这一部分称精制工序。
1环氧氯丙烷工艺原理及特点1.1氯醇化反应工序氯丙烯和氯气分别溶解于各自的循环二氯丙醇水溶液中,在活塞流管道反应器中混合并在几秒钟内完成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主反应]CH2OH-CHCL-CH2CL+HCL(αβ-DCH)CH2=CH-CH2CL+CL2+H2OCH2CL-CHOH-CH2CL+HCL(αα’-DCH)主反应生成两种异构体,αβ-DCH占66%;αα’-DCH占34%,反应放热分别为67,78Kcal/mole-DCH。
[副反应]ALC+CL2→CH2CL-CHCL-CH2CL三氯丙烷(TCP)ALC+DCH+CL2→(C3H5CL2O)2+HCL四氯丙醚(BIS)1.1.1影响氯醇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影响反应DCH收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摩尔比、DCH浓度、反应器的结构型式。
1.1.2选用三段管式活塞流反应器(见图3)活塞流反应器反应速度比较快,不用搅拌器。
选用管式反应器而不用全混式反应器可以避免副反应生成三氯丙烷(TCP),采用三段反应,主要是可使DCH的收率可由一段反应的90%提高到92-93%。
1.1.3保持相当的溶液循环量由于反应是在液相中进行,因此氯气、ALC能否在水溶液中很好的充分溶解,是决定反应效果的重要条件。
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根据氯气、ALC的溶解度来计算出DCH 水溶液的循环量并有一定的余量。
由于CL2以次氯酸(HCLO)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有利于氯醇化反应的进行,所以付反应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速度低于主反应的反应速度。
但是,当反应液中DCH的浓度升高时,会有油相析出,而油相中氯的平衡浓度是水相中氯的平衡浓度的100-150倍,即CL在油相中的溶解度远高于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因此付反应在油相中的反应速度就远高于主反应的反应速度,所以DCH的收率下降。
1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技术
环氧氯丙烷(ECH)工业生产技术,自1945年美国壳牌化学公司首次开发成功丙烯高温氯化工业技术以及20世纪80年代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与前苏联科学院又开发出烯丙醇为原料的醋酸丙烯酯生产技术以来。
目前世界上环氧氯丙烷生产主要仍是丙烯高温氯化和醋酸丙烯酯两种工艺路线,其中全球95%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都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工艺。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最经典的环氧氯丙烷生产方法,其工艺过程包括丙烯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生成二氯丙烯和二氯丙烯皂化环化合成环氧氯丙烷三个主要工艺步骤。
该法具有生产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并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稳定、氯丙烯中间物既可作精细化工原料又可作商品出售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转化率低、副产物多、单耗高、设备腐蚀、三废多等缺点。
醋酸丙烯酯法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醋酸丙烯酯合成、醋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二氯丙烯合成以及二氯丙烯皂化环化合成环氧氯丙烷四个主要工艺步骤。
该工艺与丙烯法相比,不仅采用乙酰氯化技术,收率高;无氯醇化工艺,质量高;取消高温氯化工艺,反应条件缓和,副产物少,而且氯气和石灰原料消耗减半。
然而,该工艺尚存在反应步骤多、需用不锈钢材料防醋酸腐蚀、投资相对较高等不足处。
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各有优缺点,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高温氯化法与醋酸丙烯酯法的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环氧氯丙烷处理工艺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树脂、塑料、纺织、染料、医药等领域。
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且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都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将介绍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环氧氯丙烷的处理工艺包括合成、分离和纯化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合成环氧氯丙烷,通常采用环氧化反应来制备。
该反应将丙烯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合成反应通常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合成得到的环氧氯丙烷还含有其他杂质,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常采用蒸馏和萃取等方法来分离环氧氯丙烷和其他化合物。
蒸馏是将混合物加热至沸点,然后通过冷凝收集纯净的环氧氯丙烷。
萃取则是利用溶剂选择性地提取环氧氯丙烷,将其与其他化合物分离。
分离和纯化的过程需要多次重复,以获得高纯度的环氧氯丙烷。
环氧氯丙烷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作为涂料和树脂的重要原料。
环氧氯丙烷与酚醛树脂、聚酯树脂等反应,可以形成耐磨、耐腐蚀的涂料和树脂,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建筑等领域。
其次,环氧氯丙烷还可以与多元醇反应形成聚氨酯等弹性体,用于制造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
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以用作医药中间体和有机合成的原料。
然而,环氧氯丙烷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它是一种有毒、刺激性和易燃的化合物,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
在使用和处理环氧氯丙烷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处理工艺包括合成、分离和纯化三个主要步骤,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环氧氯丙烷。
在工业生产中,环氧氯丙烷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树脂、塑料、纺织、染料、医药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危险性,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应用,环氧氯丙烷将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