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 格式:ppt
- 大小:375.00 KB
- 文档页数:10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及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但也催人奋进。
先一起来看看两首写到秋天的诗词。
(多媒体展示《观沧海》与《天净沙·秋思》,找出描写秋景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老者,看看他笔下的秋带着怎样的气息。
(多媒体展示杜甫图片)【知人论世】(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诗人。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
他本人被世人尊为“诗圣”。
(背景介资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社会陷入混乱当中。
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他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
可事与愿违,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国运犹如四季处在暮秋,动荡不安,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寄居夔州。
寄居夔州时,杜甫年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读。
《秋兴八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3、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把握景与情的联系,品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入杜甫的忧国忧民(二)自主学习学生诵读课文初读:读准字音再读:感受情感(三)研读诗歌的意象情感1、解题:秋兴八首秋:季节景物(萧瑟)兴:托物起兴情感(悲凉)(借景抒情)2、自主学习诗歌(1)知人论世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人称“诗圣”,文为“诗史”。
创作背景: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2)研读诗歌的景物描写,感悟诗歌的感情3、重难点突破:意象:写了什么: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情感: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①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②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问题:哪一联最能表明诗人感情?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表达技巧:怎么写?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
)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学情分析1、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高,得分较低的部分,甚至有不少学生对诗歌鉴赏题存在着畏难心理。
2、学生中存在着“轻读诗,重做题”的现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快速、高效的读懂诗歌教学重点:1、从诗歌的标题入手去破题教学难点:对不同内型的诗歌标题的积累和分析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同学们的难点。
学生们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归根到底还是在读不懂上。
我们要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现象。
活动一诗歌鉴赏题由哪些要素构成标题、作者、正文、注解、题干活动二从标题入手,如何快速、高效的破题1、学生归纳诗歌标题的重要性2、以《咏素蝶诗》(2010年全国高考卷)为例,分析诗歌标题暗含的信息(1)交代了写作对象(2)点明了诗的类别(3)暗示了写作手法活动三不看正文的情况下,试着分析诗歌呢?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这首诗?托物言志诗1、找出素蝶的特征2、素蝶的特征放到人身上物的特征往往跟作者的经历遭遇、人生命运、价值取向有关系带着对标题的解读,有的放矢的去阅读正文。
快速、高效的破题活动四: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1、《春日秦国怀古》晚唐周朴(2011全国)2、《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2011辽宁)3、《春日忆李白》杜甫(2011江苏)4、《晓至湖上》历鹗(2011福建)小结:(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交代写作对象、重点。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表现感情基调。
4、提示题材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何快速读懂意思?】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字词——看意象——看典故。
《秋兴八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3、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把握景与情的联系,品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入杜甫的忧国忧民(二)自主学习学生诵读课文初读:读准字音再读:感受情感(三)研读诗歌的意象情感1、解题:秋兴八首秋:季节景物(萧瑟)兴:托物起兴情感(悲凉)(借景抒情)2、自主学习诗歌(1)知人论世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人称“诗圣”,文为“诗史”。
创作背景: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2)研读诗歌的景物描写,感悟诗歌的感情3、重难点突破:意象:写了什么: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情感: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①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②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问题:哪一联最能表明诗人感情?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表达技巧:怎么写?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
)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探究目标】1、借助资料全面了解杜甫人生经历,把握其各人生阶段的创作特点。
2、品味杜诗的独特魅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点】知人论世,深刻理解杜甫的作品,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探究学习过程】一、走进杜甫其人杜甫(712—770),字,自号,盛唐大诗人。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
杜甫一生在思想上推崇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青年时代有着“致君尧舜上,”的宏伟抱负。
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这一主线。
杜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做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他善于选择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对于杜甫诗歌的认识,纵观其生活及社会背景,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