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10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3.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调度、监控与调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生产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策略: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产控制策略4. 生产计划与控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5. 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介绍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如ERP、MES 等,分析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资源分配。
2. 学生能够掌握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了解生产调度的主要策略。
3. 学生能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理解它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关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制定简单的生产计划,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初步控制。
2.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调度策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企业运营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企业生产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类型、作用;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2. 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含义、目的、分类;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3. 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工具;生产进度调整的策略与实践。
4.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的概念、目标;常见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5.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第二课时: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第三课时:生产进度控制方法、工具及生产进度调整策略。
第四课时: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 设计题目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要求 11.4 设计具体内容 11.5 原始数据 12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42.2某机械厂2015年度策略分析 42.3 综合生产计划的决策 73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测定 83.1 生产能力概述 83.2 生产能力测定(计算)分析 84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94.1 主生产计划概述 94.2 主生产计划编制分析 95 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排序 115.1 作业排序概述 115.2 作业排序规则 115.3 十张订单作业分析 111 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某机械厂2015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1.2 设计任务1、编制主流产品的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全年);2、编制机加工车间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零件)的生产作业计划。
1.3 设计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2周内独立完成1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1.4 设计具体内容1、编制综合生产计划,运用三种策略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2、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3、编制主生产计划。
4、计算1-3月每周的现有库存和待分配库存;5、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顺序的安排1.5 原始数据1、该公司主要产品主流型机械的有关资料:1) 该产品2015年度各月出产计划预测量(见表1);2) 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600,期初库存为400,设备组车床数15台2、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丁四种零件的有关资料:1) 四种零件结构、工业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月产量分别为200,300,400和100件。
2) 四种零件在主要工序的加工时间见(表2);3) 每月工作天数见表1,每月份后面括号内为实际工作天数。
3、其他相关数据1) 有关于成本的数据见表32) 关于订货量的预测,见表4。
3) 十张订单情况见表5表1 主流型产品2015年度各月出产计划表2 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表3 相关数据表4 三个月的订货量表5 十张订单加工情况2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2.1 综合生产计划概述1. 综合生产计划的概念综合生产计划又称为生产大纲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对企业计划期内的出产的内容,出产数量以及保证产品出产所需劳动力水平,库存等措施所作的决策性描述。
·1《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工业工程专业使用)魏永合编写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零一零年五月1、课程设计的目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理论与方法,还要求让学生对生产管理系统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两周《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对一个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按科学生产管理要求进行设计、分析与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讨,分工协作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培养其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针对一个具体的制造业企业,根据其具体的销售、生产等数据,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课程设计的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合理安排进度,选择合理的步骤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各环节对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并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4、设计出企业一系列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5、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6、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态度)综合打分。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秀人数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20%。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与方法1)资料收集与分析: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一个制造业企业与生产计划相关的数据;2)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选用适合的需求预测方法,预测下一个计划期产品需求。
要求详细论述选用需求预测方法的理由,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采用适合的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测定和生产能力的综合平衡工作;4)制定企业综合生产计划及优化工作;5)选择企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产品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6)根据主生产计划,选择产品的主要零部件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7)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设定各有关主要期量标准并编制各个工艺阶段的生产作业计划;8)选择企业中的关键设备或车间进行生产任务的排序工作。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螺杆泵产品运营系统设计设计依据:1、螺杆泵产品品种,结构与零件明细;2、零件工艺过程,工时定额及设备类型;3、生产能力设计规模(含易损件生产);4、某月订货情况;5、其他参考资料,生产间隔期或设备调整费用等,保管占用量,平行系数,期初重点占用量。
设计任务:1、确定企业的目标和功能2、设置生产单位3、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图4、进行总平面布置5、选择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编制某月产品进度计划厂级生产作业计划及加工车间内部作业计划(含任务与能力工时平衡)。
6、设计生产进度及在制品控制信息反馈系统。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题目:螺杆泵产品运营系统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学生学习了《生产计划与控制》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后,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掌握企业生产组织、计划与控制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增强生产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要求(一)分析课程设计依据中给出的原始资料,领会设计意图(二)按照任务中规定的任务逐项设计并作出必要的分析与说明。
1、确定企业的目标和功能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对螺杆泵的特点及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定企业的目标及功能(包括企业的规模,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2、设置生产单位根据资料给出的情况,设置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职能科室,生产车间及有关的中间库、生产车间要求进一步设置内部生产单位。
3、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在已确定的生产单位的基础上,根据已给资料确定相应的职能部门,并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4、进行总平面布置采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生产车间或生产环节的生产类型,确定各类生产设备需要量,列出车间设备明细,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生产线、设备组)进行组织设计,画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5、编制作业计划依据资料中给出的某月订货情况,运用所学的加工排序方法对该月排出较优的投产顺序、编制产品进度计划。
工业工程专业《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2009年6月一、《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计划与控制》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计划与控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锻炼。
课程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巩固、深化专业基础理论,培养与考核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通过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基本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的能力,完成从课堂过渡到实际工作的初步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及设计题目的内容和要求,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文本。
设计文本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是按照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完成的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
要求设计正确,图纸及表格规范,文语通达,图文清楚。
第二部分内容是设计说明(计算)书。
载明设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应用了什么原则、原理和方法?怎样按照题目的设计程序和要求具体完成的?要一步一步详细而清楚地写出设计的步骤,每一步骤应用的理论和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本次课程设计以我院实习工厂的生产能力为依据(设备清单见表1),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的图纸,按照指导老师对产量和供货期的要求,对设备的零部件制定加工计划、采购计划或外协计划,对整机及部件制定装配计划。
表1 设备清单具体要求:⑴编写“产品结构图”和“BOM表”;⑵编写“零件工艺路线和工时定额表”;⑶编写“月生产加工、装配计划表”、“材料采购计划表”、“外协加工计划表”;⑷编写“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在指定位置分组设计的方式进行。
课程设计按4~6个人为一组,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协作、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结束后进行答辩,评出若干优秀设计成果。
四、课程设计的工作程序1、设计准备。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程与作业指导书第1章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 (4)1.1 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4)1.1.1 定义 (5)1.1.2 分类 (5)1.1.3 编制原则 (5)1.1.4 编制方法 (5)1.2 生产控制的目的与任务 (5)1.2.1 目的 (5)1.2.2 任务 (6)1.2.3 主要内容 (6)1.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互关系 (6)第2章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6)2.1 生产计划编制的步骤 (6)2.1.1 确定生产计划的目标 (6)2.1.2 收集和分析数据 (7)2.1.3 制定生产计划方案 (7)2.1.4 评估和选择方案 (7)2.1.5 实施生产计划 (7)2.1.6 生产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7)2.2 MRP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7)2.2.1 MRP系统原理 (7)2.2.2 MRP系统的应用 (7)2.3 MPS的制定与维护 (7)2.3.1 MPS的制定 (8)2.3.2 MPS的维护 (8)第3章生产能力计划 (8)3.1 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 (8)3.1.1 生产能力的定义 (8)3.1.2 生产能力的分类 (8)3.1.3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8)3.2 综合生产能力的确定 (8)3.2.1 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8)3.2.2 查定生产能力的确定 (8)3.2.3 计划生产能力的确定 (9)3.2.4 生产能力计算方法 (9)3.3 生产能力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9)3.3.1 生产能力计划调整的必要性 (9)3.3.2 生产能力计划调整的方法 (9)3.3.3 生产能力优化目标 (9)3.3.4 生产能力优化策略 (9)3.3.5 生产能力优化实施 (9)第4章生产作业计划 (9)4.1 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与作用 (9)4.1.1 概念 (9)4.1.2 作用 (9)4.2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10)4.2.1 编制原则 (10)4.2.2 编制步骤 (10)4.2.3 编制方法 (10)4.3 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10)4.3.1 实施要点 (10)4.3.2 控制措施 (11)第5章库存控制与管理 (11)5.1 库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1)5.1.1 库存定义 (11)5.1.2 库存的分类 (11)5.2 库存控制策略 (11)5.2.1 订货点法 (11)5.2.2 经济订货量(EOQ)模型 (11)5.2.3 库存动态控制策略 (11)5.3 库存分析与优化 (11)5.3.1 库存分析方法 (11)5.3.2 库存优化方法 (12)第6章生产调度技术 (12)6.1 生产调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12)6.1.1 基本概念 (12)6.1.2 基本原则 (12)6.2 生产调度方法 (12)6.2.1 手工调度方法 (12)6.2.2 自动化调度方法 (13)6.2.3 智能化调度方法 (13)6.3 生产调度的实践应用 (13)6.3.1 生产调度系统设计 (13)6.3.2 生产调度系统实施 (13)6.3.3 生产调度案例分析 (13)第7章质量控制与管理 (13)7.1 质量的基本概念与质量管理 (13)7.1.1 质量的定义与特征 (13)7.1.2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14)7.1.3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4)7.1.4 质量管理的常用术语 (14)7.2 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 (14)7.2.1 质量控制工具 (14)7.2.2 质量控制方法 (14)7.3 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 (15)7.3.1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结构 (15)7.3.2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5)7.3.3 质量认证 (15)7.3.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15)第8章设备综合效率管理 (15)8.1 设备综合效率(OEE)的概念 (15)8.1.1 OEE的定义与组成 (16)8.1.2 OEE的计算方法 (16)8.1.3 OEE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16)8.2 设备故障分析与预防 (16)8.2.1 设备故障分析 (16)8.2.2 设备故障预防策略 (16)8.2.3 设备故障预防实施方法 (16)8.3 设备维护与保养 (16)8.3.1 设备维护与保养内容 (16)8.3.2 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 (16)8.3.3 设备维护与保养实施要点 (17)第9章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 (17)9.1 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的构成 (17)9.1.1 硬件设施 (17)9.1.2 软件系统 (17)9.1.3 网络通信 (17)9.1.4 数据资源 (17)9.2 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的功能 (17)9.2.1 生产计划管理 (18)9.2.2 生产过程控制 (18)9.2.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8)9.3 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的实施 (18)9.3.1 需求分析 (18)9.3.2 系统设计 (18)9.3.3 开发与实施 (18)9.3.4 运行与维护 (19)第10章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业指导案例分析 (19)10.1 案例一:某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践 (19)10.1.1 背景介绍 (19)10.1.2 生产计划编制 (19)10.1.2.1 市场需求分析 (19)10.1.2.2 生产能力评估 (19)10.1.2.3 主生产计划制定 (19)10.1.2.4 物料需求计划编制 (19)10.1.3 生产控制流程 (19)10.1.3.1 生产进度监控 (19)10.1.3.2 生产异常处理 (19)10.1.3.3 产能调整与优化 (19)10.1.3.4 交货期管理 (19)10.1.4 作业指导 (19)10.1.4.1 生产计划制定步骤 (19)10.1.4.2 生产控制关键环节 (19)10.1.4.3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9)10.2 案例二:某家电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优化 (19)10.2.1 背景介绍 (19)10.2.2 生产计划与控制现状分析 (19)10.2.2.1 生产计划存在的问题 (19)10.2.2.2 生产控制存在的问题 (19)10.2.3 优化方案 (19)10.2.3.1 生产计划优化 (20)10.2.3.1.1 引入高级预测技术 (20)10.2.3.1.2 优化排产策略 (20)10.2.3.2 生产控制优化 (20)10.2.3.2.1 建立实时监控体系 (20)10.2.3.2.2 引入生产执行系统 (20)10.2.4 作业指导 (20)10.2.4.1 优化方案实施步骤 (20)10.2.4.2 生产计划与控制优化策略 (20)10.2.4.3 注意事项与挑战 (20)10.3 案例三:某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挑战与对策 (20)10.3.1 背景介绍 (20)10.3.2 生产计划与控制面临的挑战 (20)10.3.2.1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20)10.3.2.2 供应链协同问题 (20)10.3.2.3 生产过程复杂性 (20)10.3.3 对策与措施 (20)10.3.3.1 精细化生产计划 (20)10.3.3.2 强化供应链协同 (20)10.3.3.3 引入智能制造技术 (20)10.3.4 作业指导 (20)10.3.4.1 针对性对策实施步骤 (20)10.3.4.2 生产计划与控制关键成功因素 (20)10.3.4.3 持续改进与优化方向 (20)第1章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1.1 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合理组织和调度企业生产资源,以实现生产目标的高效达成。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了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具备一定的生产调度能力。
2. 学生能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严谨细致。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共同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努力。
3. 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生产管理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生产管理学科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有所收获,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和类型,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章节一:生产计划概述- 内容:生产计划定义、作用、类型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章节二:生产计划编制- 内容:编制流程、方法、技巧3. 生产控制原则与方法: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分析生产过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章节三:生产控制- 内容:生产控制原则、方法、应用实例4. 生产计划与控制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的控制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开设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和作用(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原理(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环节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1)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2)生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技术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流程(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3)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4.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典型案例分析(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问题解决(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讨论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
2. 实验操作: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演示和实验教学。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4. 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生产计划与控制设计课程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报告》摘要:生产计划与控制设计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Design 题目:基于沈阳博世泵业有限公司三螺杆泵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系别:工业工程系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日期: 2012.06.18~2012.06.29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目录第一章企业简介 1 1、企业简介 1 2、产品简介 1 3、产品结构组成及工艺 1 4、工作日安排 2 5、原始资料 2 6、生产车间及设备4 第二章需求预测 7 1、方法的选取 7 2、根据公式计算A产品在不同下各期的预测值如下表: 8 3、根据公式B产品计算结果如下表(=0.3): 10 4、根据公式C产品计算结果如下表(=0.3): 10 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测定 12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12 2、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15 3、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15 第四章综合生产计划 16 1、确定计划期生产产品的市场需求 16 2、分析外部约束条件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条件 16 3、拟定生产指标方案优化工作 17 第五章主生产计划 19 1、计算现有库存量 19 2、确定主生产计划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19 3、计算待分配库存 19 第六章物料需求计划 21 1、MRP的计算项目 21 2、MRP的计划因子 21 3、外购件 21 4、MRP计划表编制 22 第七章生产作业计划29 1、生产批量与生产间隔期 29 2、生产周期 30 3、累计编号法 31 第八章作业排序 33 1、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 33 2、作业计划的评价标准 33 3、对螺杆泵生产进行以下作业排序 33 4作业排序 33 第九章心得体会 35 参考文献 36 第一章企业简介 1、企业简介沈阳博世泵业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集各种泵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经过调查得到如下与生产有关的资料 [资料1]螺杆泵的结构组成(三种产品结构相同,零件具体形状不同) 1(单台件数) 1 1 2 1 1 1 2 1 1 1 产品外壳主体阀法兰盘泵体衬套主杆从杆轴套阀体阀杆部件零件型号外壳法兰盘泵体主体衬套主杆从杆轴套阀阀体阀杆 A a-11 a-111 a-112 a-12 a-121 a-122 a-123 a-124 a-13 a-131 a-132 B b-11 b-111 b-112 b-12 b-121 b-122 b-123 b-124 b-13 b-131 b-132 C b-11 b-111 b-112 b-12 b-121 b-122 b-123 b-124 b-13 b-131 b-132 [资料2]零件工艺过程,工时定额及设备类型表1.1 法兰盘加工工序工时表工序号 1 2 3 工序名车钻孔检验设备普车钻床检验台-5 A工时/min 2 2 0.5 B工时/min 2 3 0.5 C工时/min 2 5 0.5 表1.2 泵体加工工序工时表工序号 1 2 3 4 5 6 工序名粗车精车钻孔粗铣精铣检验设备普车普车钻床铣床铣床检验台-1 A工时/min 4 10 2 4 5 3 B工时/min 5 9 3 5 5 2 C工时/min 4 13 4 5 6 2 表1.3 衬套加工工序工时表工序号 1 2 3 4 5 6 7 8 工序名热处理粗车精车粗镗侧孔半精镗三孔精镗三孔钻攻螺纹检验设备热处理炉普车普车镗床镗床镗床普车检验台-2 A工时/min 30 3 3 13 14 14 4 4 B工时/min 30 2 3 12 12 14 6.5 3.5 C工时/min 30 3 5 14 15 17 4.5 4.5 表1.4 主杆加工工序工时表工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序名调制开坯车钻深孔磨外圆粗铣螺纹精铣螺纹调直铣槽检验设备热处理普车普车钻床磨床数控铣床数控铣床调直仪铣床检验台-3 A工时/min 20 2 3 3 4 5 5 4 3 4 B工时/min 20 1.5 2.5 4 5 6 5 4.5 2.5 4 C工时/min 20 2.5 3 6 5 6 7 4.5 3 4 表1.5 从杆加工工序工时表工序号 1 2 3 4 5 6 工序名开坯粗铣螺纹精铣螺纹调直粗车检验设备普车数控铣床数控铣床调直仪普车检验台-4 A工时/min 2 5 5 4 2 4 B工时/min 2 5 6 4 3 4 C工时/min 3 6 6 4 4 4 表1.6 轴套加工工序工时表工序号 1 2 3 工序名车磨孔检验设备普车磨床检验台-5 A工时/min 1 3 1 B工时/min 1 4 1 C工时/min 2 5 1 表1.7 阀体加工工序工时表工序号 1 2 3 4 5 工序名车成活钻孔铣钳工检验设备普车钻床铣床钳工台检验台-5 A工时/min 2 1 1 3 0.5 B工时/min 1 1.5 2 3 1 C工时/min 2 2 2 3.5 1 表1.8阀杆加工工序工时表工序号 1 2 3 4 工序名车攻螺纹钳检验设备普车普车钳工台检验台-5 A工时/min 1 2 2 0.5 B工时/min 1.5 2 3 1 C工时/min 2 3 3 1 [资料3] A、B、C三种产品2010年7月—2011年5月的订货情况 2010 2011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A 490 510 520 530 540 530 550 560 550 560 570 B 780 790 800 810 810 820 830 840 830 840 850 C 180 190 200 190 210 220 240 230 240 250 260 [资料4]生产能力设计规模月生产能力为2100台,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名称 101 热处理炉 401 立铣机床 702 数控铣床 102 热处理炉 402 立铣机床 703 数控铣床 201 普通车床 403 普通铣床 704 数控铣床 202 普通车床 501 万能磨床 705数控铣床 203 普通车床 502 万能磨床 801 调直仪 204 普通车床 601 镗床 802 调直仪 205 普通车床 602 镗床 803 调直仪 206 普通车床 603 镗床 901 检验台-1 207 普通车床 604 镗床 902 检验台-2 208 普通车床 605 镗床 903 检验台-3301 摇臂钻 606 镗床 904 检验台-4 302 摇臂钻 607 镗床 905 检验台-5 303 摇臂钻 701 数控铣床通过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认真分析后,分别确定了三螺杆泵的生产车间设备布置图和工艺程序图如下:图1.10 三螺杆泵的生产车间设备布置图和工艺程序图生产车间设备布置图阀杆坯料阀体坯料套筒坯料从杆坯料主杆坯料衬套坯料法兰盘坯料泵体毛坯料 1 1 1 1 1 1 1 1 热处理车车车开坯调制车粗车 2 2 2 2 21 2 2 攻螺纹攻螺纹粗细螺纹 2 磨孔开坯粗车钻精车 3 3 3 3 31 3 3 3 精细螺纹钳工钻孔检验车精车检验钻孔 4 4 44 4 钻深空粗镗侧孔 4 检验钳工调直粗铣5 5 5 5 磨外圆半精镗三孔 5 检验粗车靖铣6 6粗铣螺纹精镗三孔 61 6 检验检验 7精铣螺纹钻攻螺纹 7 8 8 调直检验 9铣槽 10 检验引入螺母螺栓等其他外购件装配检验入库图1.11螺杆泵工艺程序图第二章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对企业开发与设计产品的市场需求数量进行预测,它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生产计划与控制设计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Design 题目:基于沈阳博世泵业有限公司三螺杆泵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系别:工业工程系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日期:2012.06.18~2012.06.29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目录第一章企业简介 1 1、企业简介 1 2、产品简介 1 3、产品结构组成及工艺 1 4、工作日安排 2 5、原始资料 2 6、生产车间及设备 4 第二章需求预测 7 1、方法的选取 7 2、根据公式计算A产品在不同下各期的预测值如下表:8 3、根据公式B产品计算结果如下表(=0.3):10 4、根据公式C产品计算结果如下表(=0.3): 10 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测定 12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12 2、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15 3、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15 第四章综合生产计划 16 1、确定计划期生产产品的市场需求 16 2、分析外部约束条件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条件 16 3、拟定生产指标方案优化工作 17 第五章主生产计划 19 1、计算现有库存量 19 2、确定主生产计划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19 3、计算待分配库存 19 第六章物料需求计划 21 1、MRP的计算项目 21 2、MRP的计划因子 21 3、外购件 21 4、MRP计划表编制 22 第七章生产作业计划 29 1、生产批量与生产间隔期 29 2、生产周期 30 3、累计编号法 31 第八章作业排序 33 1、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 33 2、作业计划的评价标准 33 3、对螺杆泵生产进行以下作业排序 33 4作业排序 33 第九章心得体会 35 参考文献 36 第一章企业简介 1、企业简介沈阳博世泵业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集各种泵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指导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工业工程系
2013年5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
在完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理论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生产管理中的企业生产组织、计划与控制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产管理问题,提高生产管理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从设计题目1、2中任选一个,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题目1:捷安特山地车装配线改善与生产计划制定
设计题目2:捷安特山地车生产计划制定及装配线改善
三、课程设计要求
1 成员组成
本课程设计实行团队合作方式,每个团队由6-7名同学组成,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任务书要求的设计任务。
2 设计过程
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动手动脑,应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设计任务。
设计过程中的数据要如实记录,分析,不得随意杜撰和更改。
3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要真实记录和总结设计过程,做到思路清晰,数据真实,分析全面,结果合理。
1) 课程设计报告项目要齐全。
并按以下顺序装订:
封面:写明报告名称,班级、姓名、学号及完成时间,统一格式。
见附件1。
设计任务书:说明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完成的设计任务。
摘要:高度概括课程设计正文内容,字数不少于200字,关键词3-5个。
目录:报告正文目录,展现整过报告思路。
报告正文:报告应包括设计目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过程、结果分析,有关说明等。
报告应说明设计思路、依据、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设计方案应有一定的可行性,数据必须真实。
设计报
告的内容要求条理清晰、表意准确、图文并茂。
参考文献:报告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在参考文献中标出。
2) 报告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统一采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要求,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3) 课程设计报告严禁出现雷同,凡有雷同者一经发现,相关学生课程设计成绩均按不及格处理。
4 小组答辩
每个小组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并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同意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辩。
答辩小组主要由教研室组织,以指导教师为主,由讲师、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总人数不少于3人。
答辩时,每个小组自述设计内容10min,然后回答答辩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每个小组的答辩时间约为15~20min。
5 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二部分,课程设计完成过程中的独立设计能力和工作表现成绩占20%,最终提交成果占50%,答辩成绩占30%,最终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出总评成绩。
四课程设计程序与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最终需提交一份打印版课程设计报告,制造设计报告正文的PowerPoint用于汇报交流。
课程设计过程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如表1:
表1 课程设计过程时间安排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1:捷安特山地车装配线改善与生产计划制定
一、设计依据:
1.企业背景
A企业生产捷安特山地车,由于其品牌行业内领先,质量可靠,销量一直稳定,但企业生产管理有缺陷,员工经常靠加班才能完成任务。
根据销售历史资料,预测2013年下半年各月需求量如表1所示:
根据你学习的生产管理相关知识,对该企业生产线进行改善,提高其产能,并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产品主要零部件
3.产品部件装配参考工艺
捷安特山地车装配参考工艺程序表
4.装配作业手册,见附件2。
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1.测定各工序标准工时;
2.假设总装配线的节拍2.4分钟/辆,设计U型装配线。
一个月按四周计算,四周的工作时间为20天,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3)假设最终产品期初库存为200,按订单量进行装配。
各物料按批量进行订购或生产,最终产品批量在需求量未超过生产能力情况下为周最大生产能力,超过生产能力时需加班完成需求量,保证按时交货。
针对下一季度,制定总装车间主生产计划,车架、主要组件所包含的零件的MRP计划,外购轮组部件所包含的物料的采购计划。
采购单
设计题目2:捷安特山地车生产计划制定及装配线改善
一、设计依据
1.企业背景
A企业生产捷安特山地车,产品质量可靠,销量一直稳增,自2008年至2012年各季度销售历史如表1所示。
由于该企业管理比较混乱,生产能力有限,担心无法满足稳步增长的市场需求。
2.产品主要零部件
3.产品部件装配参考工艺
捷安特山地车装配参考工艺程序表
4.装配作业手册,见附件2。
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1.预测2013年各季度的需求量,假设期初库存量为200辆,一个季度内各月的预测需求量趋于平均,请
编制2013年各月的综合生产计划。
2.在以下条件下,制定2013年第三季度总装车间主生产计划,车架、主要组件所包含的零件的MRP计划,
外购轮组部件所包含的物料的采购计划。
(1)根据需求波动,合理制定安全库存量;
(2)期初库存量为200辆,预测量为订单量,1月记为4周,一周为一个计划期,计划期内安排的产量为订单量的1/4,3个月为1个计划周期,合理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各时区,即执行时区,计划
时区,预测时区;
(3)最终产品生产批量为净需求量。
采购单
3.在问题2的基础上,假设目前总装配线的节拍2.4分钟/辆,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1)目前是否能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完成生产订单;
(2)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运用所学的生产管理知识,合理安排各工位的任务,改善产线平衡,画出布置图并计算产线平衡率,总结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计算总装车间流水线的生产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