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缺氧的制备和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11
COCl2(一氯化碳)缺氧诱导实验是研究动物模型中缺氧相关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般的COCl2缺氧诱导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并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在实验前进行适当的驯化和适应。
2. COCl2溶液制备:制备COCl2溶液,通常使用纯度较高的COCl2气体在生理盐水中溶解。
确保溶液浓度、稀释比例和pH值的准确性。
3. 缺氧暴露:将实验动物置于密闭的容器或缺氧室中,通过注入COCl2溶液或COCl2气体来引起缺氧暴露。
根据实验需求,可以控制不同的缺氧程度和时间。
4. 监测和观察:在缺氧暴露期间,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和观察,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行为活动等指标的记录。
必要时可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生理参数的测量。
5. 实验终点评估:在缺氧暴露之后,根据实验目的,
选择适当的时间点进行病理学、生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收集组织样本,进行血液分析或其他相关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COCl2缺氧诱导实验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操作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进行实验前,应充分了解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性,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下等。
此外,COCl2缺氧诱导实验应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并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动物福利伦理评估和管理。
缺氧dlc液氢液氧制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缺氧是一款备受玩家喜爱的生存游戏,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游戏中也推出了各种DLC(下载内容)。
其中液氢液氧制备DLC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内容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游戏体验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缺氧DLC液氢液氧制备的制作过程及相关内容。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液氢液氧。
液氢液氧是一种火箭燃料的组成部分,其混合比例为1:2。
这种燃料具有非常高的推进力和效率,因此在太空探索和航天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而在游戏中,液氢液氧可以用来制备火箭燃料,帮助玩家探索更远的星球和更广阔的宇宙。
要制备液氢液氧,首先需要准备好一些原材料。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收集水和电力来制备液氢液氧。
水可以通过设置水提取器来产生,而电力则可以通过太阳能板或燃料发电机来获取。
一旦收集到足够的水和电力,玩家就可以开始制备液氢液氧了。
制备液氢液氧的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玩家需要建造一个电解槽,用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然后,将氢气和氧气分别传送到液氢制备机和液氧制备机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通过合适的管道和设备将液氢和液氧储存起来,就可以得到最终的产品了。
在游戏中,液氢液氧主要用于制备火箭燃料和推进剂。
玩家可以将其装载到火箭中,进行太空探索和航天任务。
通过使用液氢液氧制备DLC,玩家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未知的星球和宇宙,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和目标。
除了游戏内容本身,液氢液氧制备DLC还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想象空间。
玩家可以设计自己的火箭和太空探测器,选择不同的航线和目标,展开更加多样化和有趣的游戏体验。
而且,液氢液氧的制备过程也可以锻炼玩家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第二篇示例:缺氧DLC是一款备受玩家喜爱的科幻生存游戏,而液氢液氧则是其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通过采集资源、合成物品来生存和探索未知星球。
而液氢液氧作为重要的燃料和氧气来源,在玩家的探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缺氧实验(一)【目的要求】1.学习复制动物缺氧病理模型的方法,掌握不同缺氧类型主要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皮肤粘膜颜色、活动以及氧分压的改变。
3.了解机体功能、代谢特点与缺氧对机体影响的关系。
【实验原理】不同的缺氧条件均可造成动物的缺氧状态,并表现出相应的机…【目的要求】1.学习复制动物缺氧病理模型的方法,掌握不同缺氧类型主要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皮肤粘膜颜色、活动以及氧分压的改变。
3.了解机体功能、代谢特点与缺氧对机体影响的关系。
【实验原理】不同的缺氧条件均可造成动物的缺氧状态,并表现出相应的机能代谢改变。
但动物的不同年龄、不同机能状态,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实验动物】1.体重相近的小白鼠6只。
2.新生幼鼠1只。
【药品与器材】钠石灰、玻璃珠、7%柠檬酸钠溶液、CO、2%亚硝酸钠、0.04%氰化物、蒸馏水、测氧仪、天平称、手术器械一套、试管、5ml注射器、青霉素小瓶、广口瓶、三角烧瓶。
【实验项目、步骤与观察指标】1.年龄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取新生幼鼠1只,放入青霉素小瓶内(瓶口塞以少量棉花以免成年鼠伤害),然后将其与成年鼠一起放入广口瓶内,观察动物一般状况。
(2)密闭瓶塞,记录时间,观察两鼠状况。
(3)记录两鼠死亡时间。
注意,当其中一只小鼠死亡后,不能揭开瓶盖;如另一鼠至各项实验结束时仍未死亡,实验也应中止。
2.低张性缺氧实验(1)用天平称重小鼠,取体重相近的2只小白鼠(体重相差<1g),分别投入钠石灰瓶(A)和玻璃珠瓶(B)内,在观察它们一般的活动状况后,同时密闭两只玻璃瓶,并开始计时。
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瓶子的密闭性。
观察要点:两鼠在瓶内的活动度、呼吸、皮肤粘膜的颜色等变化,每3min记录一次,在其中一只小鼠死亡时,记录死亡时间,并做下步骤操作。
(2)立即用5ml注射器同时地从连接两只瓶子的乳胶管部位分别抽取约2ml气体,在注意固定注射针与注射器连接部位的情况下拔出注射针,并立即将注射针插入软木塞使抽取的气体与外界空气隔绝。
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潍坊医学院2009级临床26班山东潍坊261053)[摘要]目的:观察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
方法:取五只小白鼠,通过制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三种模型并与正常状态的小白鼠作对比,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及皮肤、黏膜、肝脏的变化。
结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模型肝脏为青紫色,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为樱桃红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模型肝脏青石板颜色,正常小白鼠肝脏为红色。
结论:不同的缺氧因素对小白鼠肝脏颜色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青石板颜色前言缺氧是由于机体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的机体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1]。
理论上由于不同机制的缺氧通过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改变了血红蛋白的颜色从而我们可以复制相应模型以观察其血液的变化。
至于类似的实验,前人已经将其机制研究清楚了,做本次实验只是加以验证,观察是否与理论相符合,有时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但主要是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器材:小白鼠缺氧瓶、CO发生装置、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
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硝酸钠、1%美兰、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2 缺氧模型的制备2.1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 取钠石灰约5g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瓶内。
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s),深度,皮肤和口唇粘膜颜色,然后紧塞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 动物尸体留待2.2、2.3、2.4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2.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 装好CO发生装置。
(2) 将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CO发生装置连接。
(3) 取甲酸3ml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2ml,塞紧。
(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CO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生物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为了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低氧环境模拟技术,对小鼠进行缺氧处理,观察其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2. 分析缺氧对小鼠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代谢系统的影响;3. 探讨缺氧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低氧预处理组和高氧预处理组。
2. 缺氧模型制备:将缺氧模型组小鼠置于低氧舱中,氧浓度为10%,持续处理4小时;低氧预处理组小鼠在缺氧前1小时给予低氧预处理,氧浓度为10%,持续处理1小时;高氧预处理组小鼠在缺氧前1小时给予高氧预处理,氧浓度为30%,持续处理1小时;正常对照组小鼠置于正常氧气环境中。
3. 生理指标检测: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糖、血清生化指标等生理指标。
4. 免疫系统检测:检测各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溶菌酶活性等免疫指标。
5. 神经系统检测: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神经递质水平等神经指标。
6. 代谢系统检测:检测各组小鼠的肝糖原、血清甘油三酯等代谢指标。
四、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缺氧模型组小鼠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氧预处理组和高氧预处理组小鼠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2. 免疫系统:缺氧模型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氧预处理组和高氧预处理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溶菌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神经系统:缺氧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神经递质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氧预处理组和高氧预处理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神经递质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局部手术操作;掌握常用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从而提高对功能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妇产、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医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68学时。
四使用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自编,石京山,4版,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概述一教学目的(一)明确机能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掌握BL-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机体因氧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而导致的生理和生化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了研究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本实验旨在复制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包括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2. 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3. 分析不同缺氧类型对小鼠的影响差异。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
2. 试剂与仪器: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0%葡萄糖溶液、0.1%氰化钾溶液、NaOH溶液、乙醇、甲醛、冰醋酸、中性树胶、显微镜、电子天平、移液器、离心机、水浴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四、实验方法1. 缺氧模型复制(1)乏氧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容积为1000ml的广口瓶中,加入NaOH溶液至瓶底,密封瓶口,使瓶内氧气被NaOH吸收,形成乏氧环境。
(2)血液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含有5%亚硝酸钠溶液的广口瓶中,密封瓶口,使亚硝酸钠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携氧能力。
(3)组织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含有0.1%氰化钾溶液的广口瓶中,密封瓶口,使氰化钾抑制细胞内呼吸酶活性,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2. 观察指标(1)生理指标: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2)生化指标:采集小白鼠血液,检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等生化指标。
(3)组织形态:取小白鼠肝脏、心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缺氧类型对小鼠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差异。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细胞出现肿胀、变性等病理变化。
实验二实验性缺氧及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目的】1.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动物模型。
2.观察年龄、代谢耗氧率等因素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特点。
【实验原理】由于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而引起的供氧不足,称为乏氧性缺氧。
乏氧性缺氧时,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称为发绀。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2+)可在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加上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Fe2+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即通过变构效应使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结合和释放的氧量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亚硝酸盐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类似发绀的青紫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因此当大量血红蛋白与CO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时,血红蛋白便失去了携带氧的能力。
另一方面CO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可使氧离曲线左移,导致HbO2释放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
因为碳氧血红蛋白为鲜红色,所以CO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
氰化物进入体内后,可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成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 组织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均正常,因为组织不能利用氧,因此静脉血氧含量增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小于正常,故皮肤、粘膜多呈玫瑰红色。
代谢耗氧率是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的重要因素。
基础代谢率高时,机体耗氧多,对缺氧耐受性差。
体力活动等可增加耗氧量,也使机体对缺氧耐受性降低。
而低温、神经系统抑制能降低机体耗氧,对缺氧耐受性增强。
本实验通过置动物于密闭环境、使动物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腹腔注射过量亚硝酸钠及氰化钾等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代谢,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1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氰化钾、钠石灰等。
四、实验方法1. 缺氧模型制备(1)低张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箱中,箱内氧气浓度控制在5%以下,持续30分钟。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持续吸入一氧化碳30分钟。
(3)氰化钾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腹腔注射氰化钾50mg/kg,观察动物中毒症状。
2. 实验分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低张性缺氧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和钠石灰组。
3. 指标检测(1)呼吸频率:观察并记录实验前后小鼠的呼吸频率。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如兴奋、抑制、抽搐等。
(3)血液指标:检测小鼠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组织学观察:取小鼠脑组织、肺组织等,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表现为呼吸困难。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兴奋、抑制等症状。
(3)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4)组织学观察:脑组织出现水肿、神经元变性等。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出现紫绀。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3)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4)组织学观察:肺组织出现水肿、肺泡出血等。
3.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出现紫绀。
缺氧实验
缺氧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生物体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的实验。
在缺氧环境中,生物体的氧供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的适应和反应。
这种实验通常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实验动物或细胞。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和斑马鱼等。
细胞实验可以使用培养的细胞株。
2. 制备缺氧条件。
可以使用缺氧箱或含有低氧气体混合物的培养箱来模拟缺氧环境。
3. 暴露实验样本于缺氧条件。
将实验动物或细胞置于缺氧环境中一段时间,通常是数小时到数天。
4. 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
使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来检测样本中的变化。
例如,可以测量血液中的氧饱和度、pH变化、代谢产物的浓度等。
5. 分析和解释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样本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并解释其可能的适应机制。
缺氧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对缺氧的应对机制和生存能力。
它对于研究呼吸系统疾病、高海拔适应性和缺氧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1.实验目的①了解缺氧的分类,了解和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本次实验的缺氧模型包括低张性缺氧模型及血液性缺氧模型);②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观察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③熟练掌握小鼠的抓取、灌胃、腹腔注射、注射器使用及颈椎脱臼处死技术;2.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成年昆明种小鼠,10只,体重18~22g,雌雄不拘,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灌胃器,塑料盆,量杯等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3)实验方法与步骤A.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实验步骤①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②抓取小白鼠并放入装有钠石灰广口瓶中,观察,记录;③塞紧瓶塞,计时,拍摄,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
2)注意事项①主要通过爪部、尾部观察皮肤颜色,通过口唇部观察粘膜颜色。
②诱导小鼠进入广口瓶时,将广口瓶平放,向后拉拽小鼠尾部,使小鼠本能前进进去广口瓶,当小鼠全头进入时将广口瓶直立;B.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实验步骤①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②将1只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③用量杯取甲酸3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瓶塞;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直至死亡。
2)注意事项①加液先加入甲酸,后加入浓硫酸,防止酸入水飞溅,造成危险;②大试管橡皮塞应迅速盖紧,并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③若试管内无明显气泡冒出,可以使用酒精灯加快反应速度;同时应注意CO气体不宜产生过快,小鼠缺氧死亡过速不便观察个体状态和皮肤、黏膜颜色。
24C.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实验步骤①选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②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只;③立即取其中1只,腹腔内注入l%亚甲蓝溶液0.3 ml;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为对照;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病理生理学实习指导一、缺氧模型的实验性复制㈠目的与原理通过给动物低氧环境,影响 Hb 的带氧能力及使组织不能利用氧等方法,复制不同类型 缺氧模型,经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显示了其不同症状与特征, 制模型的方法及原理又有大概的了解, 有利于深入和研究各缺氧症的发生、律。
低张性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钾中毒1低氧性缺氧⑴将小白鼠至于250ml 广口瓶(内装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中观察上述指标。
⑵:将瓶塞紧,同时记录时间,每 5min 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氧化碳中毒性缺氧⑴如图8-3-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⑵)将小白鼠一只放入瓶中,观察上述指标。
⑶取甲酸3ml 放入试管内,加入浓硫酸2ml ,塞紧。
如气泡产生较少,可用酒精灯加热, 加速一氧化碳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连续沸腾, 因一氧化碳产生过快,动物迅速死亡, 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⑷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观察上述指标。
(注):一氧化碳产生原理:H 2SO 4HCOOHCOT +H 2O△3•氰化钾中毒性缺氧⑴称小白鼠体重,观察上述指标,预先准备1%亚硝酸钠及10%硫代硫酸钠各10ml Kg -1, 以备急救用。
同时对复 发展和转归的规㈡实验对象 小白鼠。
㈢器材与药品缺氧瓶(装有管道瓶塞的和2ml 刻度吸管,粗天平(附砝码)钠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 10%硫代硫酸钠溶液。
㈣步骤与观察250ml 广口瓶),酒精灯,一氧化碳发生器, ,剪刀,普通镊。
,甲酸,浓硫酸,0.125%氰化钾溶液, 1ml 注射器,5ml 1%亚硝酸钠溶液,表 8-3-1 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幅度)机能状态 (活动度)皮肤粘膜颜色图8-3-1 一氧化碳发生装置⑵腹腔注射0.125%氰化钾9ml Kg-1,立即观察上述指标。
⑶待小白鼠出现共济失调或竖尾时,将准备好的急救药注入腹腔。
⑷重复步骤⑵,不予抢救。
⑸⑸将三种缺氧实验动物尸体打开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四型缺氧实验报告1. 引言缺氧是指生物体在寻常生活环境中缺乏足够的氧气供应。
人体缺氧会对正常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并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病症的发生。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缺氧对人体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四种不同的缺氧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2. 实验目的- 探究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比较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人体的影响程度;- 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不同器官的影响。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 20只小鼠;- 缺氧装置;- 血气分析仪;- 组织切片染色试剂。
3.2 实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只小鼠。
2. 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供给足够的氧气。
3. 模型一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氧浓度为10%。
4. 模型二组:通过氮气置换,将小鼠置于缺氧环境,氧浓度为5%。
5. 模型三组:将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正常的80%。
6. 观察每组小鼠的行为活动,并记录动态变化。
7. 在实验结束后24小时,采集每只小鼠的血液样本,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参数。
8. 将小鼠处死,并取出心脏、肝、肺等主要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
4. 实验结果4.1 小鼠行为活动观察- 对照组小鼠行为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模型一组小鼠出现一定的活动减退,精力不足;- 模型二组小鼠活动明显减少,呼吸急促;- 模型三组小鼠活动极度减弱,行为明显异常。
4.2 血气分析结果组别PaO2(mmHg)SaO2(%)PaCO2(mmHg)pH -对照组95 97 40 7.4模型一60 92 50 7.35模型二50 89 60 7.3模型三70 94 45 7.354.3 组织切片染色结果- 对照组组织结构正常;- 模型一组组织结构出现轻微变化,血管扩张;- 模型二组组织结构明显受损,肝细胞坏死现象严重;- 模型三组组织结构有所改变,肺泡壁增厚。
5. 实验讨论从行为活动观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小鼠的活动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异常行为。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缺氧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人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有害于生命健康。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小鼠进行缺氧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缺氧的生理学效应以及应对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小鼠缺氧实验的基本流程和结果分析。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本实验使用12只2-3月龄的小鼠,体重在20-25g之间。
小鼠是实验动物中最为常用的种类之一,其生理特征与人体较为接近,这也是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的原因之一。
2. 组织样本制备将小鼠放置在缺氧室中,实行8小时长期缺氧训练,然后立即用三氯乙酸酚麻醉动物。
随后,取出小鼠大脑、心脏和肝脏等器官,将其冰冻保存,以备后续组织样本制备。
3. RT-PCR分析通过RT-PCR反应体系,提取所需组织样本中的RNA。
随后运用高保真度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获得相应的cDNA模板。
根据所需基因及其引物调整试剂体系,进行PCR扩增反应。
扩增结束后,取样本进行凝胶电泳检测,分析其PCR扩增产物的特征和大小,以判断该基因的表达情况。
实验结果1. 缺氧训练引起小鼠组织缺氧损伤缺氧训练后,小鼠被发现缺氧受损明显,心脏等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损伤,包括细胞膜破损,线粒体肿胀、减少和形态改变等。
同时,高浓度染料染色显示,组织细胞核周围空隙的体积显著增大,这也表明缺氧训练引起了细胞凋亡和坏死。
2. 缺氧训练重构小鼠的基因表达谱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缺氧训练后,小鼠的基因表达谱出现了显著变化。
在实验中选择的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euN)和中性粒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所变化。
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大脑和心脏细胞缺氧损伤后,神经元的表达产物发生异常变化,进而影响了细胞内环境进一步发生的改变。
3. 缺氧训练影响小鼠免疫系统实验后,采用血清免疫学试验探究缺氧训练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训练对小鼠免疫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分泌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显著下降。
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潍坊医学院 2009级临床26班山东潍坊261053)[摘要]目的:观察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
方法:取五只小白鼠,通过制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三种模型并与正常状态的小白鼠作对比,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及皮肤、黏膜、肝脏的变化。
结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模型肝脏为青紫色,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为樱桃红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模型肝脏青石板颜色,正常小白鼠肝脏为红色。
结论:不同的缺氧因素对小白鼠肝脏颜色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青石板颜色前言缺氧是由于机体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的机体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1]。
理论上由于不同机制的缺氧通过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改变了血红蛋白的颜色从而我们可以复制相应模型以观察其血液的变化。
至于类似的实验,前人已经将其机制研究清楚了,做本次实验只是加以验证,观察是否与理论相符合,有时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但主要是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器材:小白鼠缺氧瓶、CO发生装置、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
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硝酸钠、1%美兰、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2 缺氧模型的制备2.1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 取钠石灰约5g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瓶内。
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s),深度,皮肤和口唇粘膜颜色,然后紧塞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 动物尸体留待2.2、2.3、2.4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2.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 装好CO发生装置。
(2) 将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CO发生装置连接。
(3) 取甲酸3ml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2ml,塞紧。
(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CO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