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7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1.应急预案概述1.1 项目背景1.2 预案目的1.3 预案范围1.4 预案编制依据1.5 预案更新和维护2.应急组织机构与责任2.1 应急组织机构及成员2.2 职责分工与权限2.3 应急组织机构与其他组织的协作3.应急资源清单3.1 人员资源清单3.2 设备设施资源清单3.3 物资资源清单3.4 信息资源清单4.风险评估与预警4.1 风险评估方法与标准4.2 预警机制与流程4.3 风险等级划分及响应措施5.应急响应措施5.1 应急响应级别及相应措施5.2 应急响应流程5.3 应急信息发布机制5.4 演练与训练计划6.应急演练与评估6.1 演练目的与原则6.2 演练计划与方案6.3 演练组织与准备6.4 演练实施与评估6.5 演练总结与改进7.应急恢复与重建7.1 业务系统恢复7.2 设备设施重建7.3 后续评估与改进8.应急培训与教育8.1 培训计划与内容8.2 应急教育与培训形式附件:- 附件一: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图- 附件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图- 附件三:应急资源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应急预案:根据特定情况和需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编制的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操作计划。
2.应急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的机构。
3.预警机制:通过科学方法和手段,预测、监测和预警异常事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划分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包括一级响应、二级响应等。
5.演练与训练计划:制定应急演练和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安排计划。
6.业务系统恢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恢复正常运营的各类业务系统。
7.后续评估与改进: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完善。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一、应急预案目标和范围。
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
地组织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范围包
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
本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文件、行业标准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等。
三、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
本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包括应急指挥部、应急处置组、应急支
持组和应急协调组。
应急指挥部负责总体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组
负责具体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支持组负责提供支持和保障,应急协
调组负责协调各方资源。
四、应急预案的预警和信息发布。
本应急预案包括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和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预案的资源保障。
本应急预案包括资源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动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
六、应急预案的应对措施。
本应急预案包括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措施。
七、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
本应急预案包括演练和评估机制,定期组织演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八、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本应急预案包括修订和完善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
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及时有效性。
以上是本公司的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我们将严格按照该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附件 1评审项目封面批准页目录正文附件编制过程评审内容及要求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
1.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2. 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单位盖章。
1. 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省略)。
2. 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评审意见满足要求满足要求满足要求1. 文字通顺、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2. 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3. 图标、文字清晰,编排合理 (名称、顺序、大小等) 。
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
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
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
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
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wei)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3. 针对危(wei)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
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6.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用情况进行记录。
7.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8. 应急预案经过评审或者论证。
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满足要求附件 2评审意见 符合符合符合符合范围明确,合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1. 明确有关设施、 装置、 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 等情况。
2.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
1 。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wei )险源及危(wei )险程度. 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起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 果.1 。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 表)。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
1.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
2 。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
3.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1. 预案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行业标准及其他有关文件。
2. 预案编制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应急处置
工作,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预案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应
急处置工作。
4. 预案的组织和指挥,本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
指挥体系,包括应急指挥部的设置、职责分工、指挥关系等。
5. 应急资源保障,本应急预案对应急资源的保障进行了详细的
规定,包括物资、人员、设备等。
6. 应急处置措施,本应急预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包括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物资调配等。
7. 应急演练和培训,本应急预案规定了应急演练和培训的内容、
周期、要求等,以确保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8.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本应急预案规定了修订和更新的程序和要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急处置需求。
9. 应急预案的落实和监督,本应急预案规定了应急预案的落实和监督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以上为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的内容,根据以上要素编制的应急预案将在实际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一、应急预案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减少损失,保障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 公司实际情况和特点。
三、应急预案编制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泄露、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
四、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2. 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现场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预案工作程序。
1.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处置。
2. 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指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指挥部的指挥,迅速到达现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置。
4. 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情况,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与公司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相符。
2. 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1. 公司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2. 对新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确保其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八、应急预案的监督和检查。
公司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其有效实施。
以上为公司的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希望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员工和公司财产的安全。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一、应急预案编制目的。
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 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3. 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
4. 实际应急管理工作经验。
三、应急预案编制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内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四、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1.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3. 整合资源,协同作战。
4. 预防为主,综合施策。
五、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1.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划分。
2. 应急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
3. 应急资源调配和保障措施。
4. 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措施。
5. 公众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措施。
6. 应急演练和评估机制。
六、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1. 确定编制组织和责任人。
2.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
3. 制定编制计划和时间表。
4. 分工合作,逐步完善预案内容。
5. 经过内部评审和公开征求意见。
6. 上报审核和批准。
七、应急预案编制验收。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八、应急预案编制的持续改进。
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应性和实用性。
以上是本地区的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希望能够为突发事件或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封面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
批准页1.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2. 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单位盖章。
目录1. 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省略)。
2. 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
正文附件编制过程1.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2. 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
3. 图表、文字清晰,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
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
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
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
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
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wei)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3. 针对危(wei)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
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6.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用情况进行记录。
7.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8. 应急预案经过评审或者论证。
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
编制目的目的明确,简明扼要。
编制依据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则合用范围*危(wei)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生产经营单位概况危(wei)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构及职责危(wei)险源管理预警行动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
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
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推荐使用图表)。
2. 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
范围明确,合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
1. 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况。
2.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 (包括外部应急力量) 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