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九 除法-02农家小院-教案04
- 格式:doc
- 大小:564.50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9.2节《农家小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以及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现象,并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如何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对称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图案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引导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通过PPT 展示各种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对称,并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3. 例题讲解(10分钟)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如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这些变换,并解释其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老师巡回指导。
题目包括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出对称轴的位置,以及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农家小院板书内容:1. 对称现象2. 对称轴3. 图形变换七、作业设计(1)一个正方形(2)一个长方形(3)一个圆形2. 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1)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答案:1. (1)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2)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3)对称,对称轴为任意直径2. (1)将正方形沿着中心线折叠,即可变成平行四边形(2)将圆形沿着任意直径折叠,即可变成心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农家小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九单元,本节课主要通过参观一个农家小院,使学生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通过观察和交流,使学生对农家小院有整体的认识,了解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算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发展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来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农家小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2.交流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农家小院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观察和了解农家小院,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想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农家小院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农家小院中的各种物体和现象,如农作物、家禽、农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使学生对农家小院有整体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2 农家小院|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九章第二节《农家小院》。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幻灯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图片中的物品和数量。
2. 新课讲解:在黑板上展示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符号,并解释它们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3.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完成一些相关的计算题目。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运算方法。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的计算、分配物品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运算来解决这些问题,并给予他们解答的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加法:a + b = c减法:a b = c乘法:a × b = c除法:a ÷ b = c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成练习本上的计算题目。
a. 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b. 小华买了3个橘子,每个橘子5角钱,他一共花了多少钱?c. 小红有2个铅笔,小蓝有3个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个铅笔?答案:1. 练习本上的计算题目请学生自行完成。
2. a. 小明还剩下2个苹果。
b. 小华花了1.5元。
c. 小红和小蓝一共有5个铅笔。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九单元《农家小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九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场景,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物体和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场景,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场景,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培养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图片、实物和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
3.观察与操作: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4.交流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结果,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或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来进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今天,我们来到农家小院,体验不一样的学习之旅。
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农家小院》。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面积单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农家小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面积单位,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院中的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物体的大小怎么样?”2.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面积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和面积单位卡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
3.实践: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5.练习:我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用面积单位测量课本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答案:课本的大小是30平方分米。
2.用面积单位测量自己的房间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答案:房间的 size is 50 square meter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换算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
在课后,我会让学生做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加深他们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
我选择农家小院作为教学背景,是因为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农家小院(2)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农家小院”中的第二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组合,具体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孩子们将能够识别这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名称。
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创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几何图形卡片、画纸、彩笔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房子、桌子、水果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包含的几何图形。
3.实践操作:我会让孩子们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这些几何图形,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组合和创新。
4.分享与展示:我会邀请一些孩子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形和名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用他们学到的几何图形,设计一个他们喜欢的图案。
答案:孩子们的作业将根据他们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进行评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孩子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对于对几何图形有特别兴趣的孩子,我会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几何图形的书籍和在线教程,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和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运用这些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和创新,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关于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我认为关键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去观察和体验这些图形的特征。
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房子、桌子、水果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包含的几何图形。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农家小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农家小院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农家小院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面积的概念。
3.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4.交流讨论法: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小院、草坪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农家小院的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农家小院北师大版第一篇: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农家小院北师大版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农家小院》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一、教学内容: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农家小院》,教科书93~94页。
二、教学目标1、结合“农家小院”具体情境,经历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乘法、除法与倍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能够运用乘法、除法与倍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创设情境法演示法实践法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出示情景图: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又是一个大丰收,同学们在这个小院里,大家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板书课题)学生思考2、探索新知(1)、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算一算。
(完整读出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共同解决问题,回顾算式和算理,再两人小组合作,提出和解决问题)①、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8×6=48(根)答:墙上挂着48根玉米。
②、54个柿子,每盒装六个,需要装几盒?54÷6=9(盒)答:每盒装六个需要装9盒。
③、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35÷7=5 答: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5倍。
④、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12÷4=3(只)⑤、每框装4个西红柿,需要装几框?2022=5(框)……(3)、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学生畅所欲言: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3、巩固练习练一练;(1)、老师发给我们24张彩纸我们小组要平均分,每人几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阅读再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再说一说,算一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九单元《农家小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九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农家小院中各种物品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分类能力和计数能力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农家小院中各种物品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和计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农家小院中各种物品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的分类能力和计数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农家小院的图片,了解和认识各种物品。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和掌握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分类能力和计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农家小院的图片和各种物品的图片。
2.准备计数器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了哪些物品。
引导学生注意到不同的物品可以进行分类。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各种物品的图片,并教他们如何进行分类和计数。
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分类和计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他们对于分类和计数的掌握情况。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分类和计数的方法来解决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农家小院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2014版二年级上册和第九单元除法在中的内容《农家小院》是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口诀求商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
教材运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信息和问题.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有条理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分析信息,提出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利用表内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本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强,但情境展示的数学信息量大,学生的年龄小,汉字书写速度较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信息量大时,学生有条理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农家小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能根据情境图,说出数学信息,提出用乘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会解答。
学习重点: 会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小黑板等
【课前预习】
一、算一算,并说一说对应的口诀
42÷7= 18÷6= 56÷7= 24÷8=
27÷9= 8×3= 35÷5= 16+8=
二、预习情境图,从图中获知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内探究】
一、群学: 1、根据情境图信息提出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小组互说)
2、展示:小组汇报数学问题。
二、探讨以下数学问题的解答:(独学——群学——展示)
1、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
2、54个柿子,每盒装六个需要装几盒?……(书93页问题)
探讨过程:(1)独学:独立读题理解后独立完成
(2)群学: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解答方法,互相纠正错误。
(3)展示:小组代表展示汇报解答方法
三、课堂检测:
小熊开店(检测卷)
独学:图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独立完成。
群学:小组内交流、互相批改。
【课后延伸】
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
姓名:小组评价:)
课前练习:
1、算一算,并说一说对应的口诀。
42÷7= 18÷6= 56÷7= 24÷8=
27÷9= 8×3= 35÷5= 16+8=
2、预习书93页情境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导学(1)独学:从图中能获知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前预习)
(2)群学:小组内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课堂检测
小熊开店
1、
11
2、
3、
课后延伸: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农家小院》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时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逛农家小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但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常规性的问题提得太多,探索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设置的过细,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