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部商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14
干货必收藏:史上最全北京商圈重点项目分布2015-10-19 17:25手机上看资讯,请下载客户端联商网消息:据搜铺网报道,辽金元明清,都城北京城。
由于其长期的历史积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城内形成了众多传统的商业聚集区域。
其中,北京东部主要有王府井商圈、崇文门商圈、CBD商圈、双井商圈、朝外商圈和燕莎商圈;北京西部主要有西单商圈、西长安街商圈、公主坟商圈、石景山商圈;北京北部主要有亚奥商圈、立水桥商圈、中关村商圈、望京商圈;北京南部主要有前门商圈、方庄商圈、丽泽商圈、木樨园商圈。
三里屯商圈——北京最繁华的“夜场”三里屯原为距北京城墙三里地的农舍,故得名“三里屯”。
曾经的三里屯,是“夜经济圈”的典范,充满了“浪子气”,华灯初上,各色酒吧里,三五朋友小聚聊天,买醉在繁华夜色中。
如今的三里屯不再只是酒吧街的代名词。
随着2005年3.3大厦的亮相,这里不断增添着休闲购物的消费场所,三里屯Village 的落成,大量国际时尚品牌蜂拥入驻,拔地而起的综合商业设施、周边百余家企业、外国商社和大批高端楼盘,让大批高收入、高消费的白领群体不断汇聚在这里,往日的酒吧街逐渐蜕变成新三里屯商圈,成为弄潮儿们的新据点。
三里屯village:弄潮儿们的新宠总楼面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由太古地产持有80%股权。
三里屯VILLAGE无疑是弄潮儿们的新宠,这栋由19座设计各异的时尚建筑组成的开放式购物场所,是北京街拍最热门的地方、许多潮人最爱遛达的地方,也是品牌旗舰店和时尚活动扎堆的地方。
吸引了i.t全新概念店(2012年11月开业,店铺面积共约1700平方米)、施华洛世奇中国区旗舰店(2013年3月29日开业)等强势进驻。
其中,在i.t全新概念店内,不仅囊括i.t旗下深受欢迎的5cm、double-park、Fred Perry、tout a coup、Katie Judith等店铺,更有集团旗下鞋履专门店ete!及西班牙鞋履品牌Camper专店,而位于店铺一层的BEAMS、Beauty & Youth和Journal Standard,更作为其各自品牌首次在中国内地开辟的专门店,成为城中年轻人关注的潮流焦点。
北京商圈的分布特点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经济中心,拥有丰富多样的商业活动。
不同商圈的分布特点对于企业战略决策、投资规划以及消费者选择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北京商圈的分布特点,了解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1. 商圈定义与分类商圈是指商业活动相对集中的特定区域,通常以购物中心、商业街、商业综合体等商业设施为核心,周边密集分布着各类零售商店、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商业设施。
基于商圈的特征和定位,可以将北京商圈分为以下几类:1.1 中心商圈中心商圈是北京市商业发展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商圈之一。
位于市中心的王府井、西单、建国门、东长安街等区域,集聚了大量高档商场、百货公司、奢侈品牌等,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消费者和游客。
中心商圈商业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故居、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也丰富多样。
1.2 环内商圈环内商圈是指紧邻二环路内的商业区域,如西单、东直门、宣武门等。
这些商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业环境成熟稳定。
环内商圈以商业街、购物中心、写字楼聚集为主,商业设施丰富多样,适合各类消费需求。
1.3 城市副中心商圈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新一轮发展规划,城市副中心商圈正在逐渐崛起。
以亦庄、望京、CBD等区域为代表,这些商圈集中了许多国际企业总部、高科技公司、金融机构,成为新兴商业中心。
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迅速,商业设施更新、现代化,吸引了大量高端人群和商业项目。
1.4 周边商圈除了城市核心区域,北京郊区的周边商圈也在快速发展。
如五道口、中关村、酒仙桥等区域,聚集了众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格局。
周边商圈以创新创业为主导,商业与科技紧密结合,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 商圈分布特点北京商圈的分布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区域差异性北京商圈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中心商圈以王府井、西单等地为代表,历史底蕴深厚,商业发展成熟稳定。
环内商圈地理位置优越,商业氛围浓厚。
北京市商圈分类与分析----蓄势待发之“亚奥商圈”区域划分:亚奥商圈界定范围:北四环以北、五环以南、京昌路以东、京承路以西。
以前这⼀地区的核⼼区则仅限于安⽴路附近亚运村段,主要包括:亚运村、安慧⾥、安慧北⾥、慧忠⾥、慧忠北⾥等居住⼩区和周边的商业配套。
⽽随着奥运村的建设,这⼀商圈核⼼区的西移已成必然之势,⽽东扩也在悄然进⾏。
区域配套:从即将完⼯的北⾠路到整个奥运⽹路的完成,⼀共要修建12条道路,这12条道路会使奥运会后亚奥地区的交通问题得到很⼤程度的缓解。
到⽬前为⽌,亚运核⼼区⼏乎没有可开发⽤地,奥运结束后⼟地变得愈加稀少、宝贵。
⽬前地铁四号线和⼗号线以及奥运⽀线的征地拆迁⼯作已经全⾯启动,下个⽉将进⼊开⼯阶段。
⼗号线⼀期(含奥运⽀线)是⼀条由西北⾄东南呈倒“L”形的半环线,线路起于海淀区蓝靛⼚地区,⼀直到丰台区宋家庄。
四号线将⼗号线⼀期(含奥运⽀线)将与现有的地铁⼀号线、环线、城铁13号线以及正在建设的五号线在多个地点交叉并形成换乘站,预计2007年底建成通车后将打通城区⼤部分最繁华的地带,不但能极⼤地缓解这⼀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也必将会直接服务于2008年的奥运会,拉动沿线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
未来商业物业的发展北京从2003年起正式启动奥运⼯程,近2800亿元的投资⼤部分将投向基础设施,由此可见,这⾥的潜在消费能⼒可见⼀斑,⽽⽬前亚奥商圈建设仍显单薄,⾼档地产项⽬云集,总建筑⾯积600万平⽅⽶的亚运村居住⼤社区内,仅有⼏家购物中⼼,远远不能满⾜居住区内居民的⾼品质⽣活需求;⽽今后亚奥板块最缺少的是商住楼、写字楼、商场、购物中⼼、会议中⼼等商业配套。
这些配套在北⾠西路以东已经相对完善。
⽽北⾠西路以西,北三环以北,西⾄⼋达岭⾼速,奥运村、北沙滩以南却是⼀个空⽩,这是整个亚奥商圈⼤环境下的⼀个空⽩,有专家分析,2008年前后亚奥地区将由房产开发转向房产经营,⽽现在亚运村的可经营房产项⽬较少。
该区域内这⼀空⽩给⼀些项⽬带来巨⼤的市场机会。
《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更新的步伐愈发紧迫。
商圈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改造与升级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北京商圈改造的背景、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北京商圈改造的背景1. 城市更新的大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旧商圈面临着设施老化、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2. 消费升级的推动: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购物环境的舒适度、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政策支持的引导:政府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商圈改造给予了政策支持,鼓励通过改造提升商圈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北京商圈改造的趋势分析1. 智能化与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商圈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2. 绿色环保:注重环保理念,改造过程中注重绿化建设,提高商圈的生态环境质量。
3. 文化融合: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元素相融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商圈。
4. 多元业态:丰富商圈的业态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策略建议1. 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在改造过程中,要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商圈的交通、环境、商业布局等因素,确保改造后的商圈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2. 引入先进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商圈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商圈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3. 注重绿色环保,打造宜居环境:在改造过程中,要注重环保理念,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商圈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消费者打造宜居的购物环境。
4. 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独特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元素相融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商圈,提升商圈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
5. 丰富业态结构,满足消费需求: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丰富商圈的业态结构,形成多元业态的商业格局。
6. 加强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商圈改造,推动商圈的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商圈的改造与城市更新紧密相连。
商圈不仅是城市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城市文化与商业文明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北京商圈改造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北京的商业发展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二、北京商圈改造背景与趋势分析(一)改造背景北京作为老牌商业城市,拥有众多的传统商圈和历史街区。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模式的升级,传统的商业形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都市人的需求。
同时,政府也积极推动城市更新,要求对老旧商圈进行改造升级,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商业价值。
(二)改造趋势1. 智慧化改造: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商圈的智慧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 文化与商业融合:在商圈改造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商圈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
3. 绿色化发展:注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绿色元素的融入,打造生态、环保、健康的商业环境。
4. 国际化视野:吸引国际品牌和资本的入驻,将商圈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中心。
三、商圈改造策略建议(一)制定科学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商圈改造规划。
规划应注重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商圈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因素。
同时,要明确改造的目标和任务,分阶段推进实施。
(二)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在商圈改造中,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智慧化改造。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和需求,优化商品结构和布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建立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商场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等。
(三)文化商业融合发展在商圈改造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商业活动中。
例如,可以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吸引游客和消费者;举办文化活动和文化展览,提升商圈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鼓励商家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销售等。
北京商圈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商圈进行了详细分析。
商圈是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中心,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北京的商圈情况,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商业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全国著名的大城市,北京拥有众多繁华商圈和购物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商家。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北京的商圈情况,我们对北京市的商圈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整理。
三、商圈概述1. 北京商圈划分根据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我们将北京的商圈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东城商圈:以王府井商业街为核心,涵盖了东单、崇文门等地区。
•西城商圈:以西单商业街为核心,涵盖了西单、复兴门等地区。
•朝阳商圈:以三里屯商业区为核心,涵盖了亮马桥、工体等地区。
•海淀商圈:以中关村商业区为核心,涵盖了北四环、西二旗等地区。
•丰台商圈:以北京南站商业区为核心,涵盖了丰台科技园、总部基地等地区。
2. 商圈特点不同商圈在市场定位、人流量、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东城商圈以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为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西城商圈则以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为主,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朝阳商圈兼具时尚和休闲娱乐功能,是年轻人和外籍人士的主要消费地点。
•海淀商圈则以科技产业和大学城为主要特色,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学生。
•丰台商圈虽然相对较新,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商业投资。
四、商圈分析1. 人口分布与消费能力通过对北京各商圈的人口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发现:•东城商圈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消费能力较高。
•西城商圈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收入人群,但相对而言,消费能力稍低。
•朝阳商圈因其时尚和休闲娱乐功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海淀商圈由于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科技人才,消费能力相对较低。
•丰台商圈人数较多,但消费能力较低。
2. 商业配套设施商圈的商业配套设施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商圈按照等级划分都有哪些城市商圈是指一个城市中类似的商业活动集中区域,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商圈的划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商圈的规模、商业发展程度和影响力等因素,北京的商圈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下面将介绍北京按照等级划分的商圈以及涵盖的城市。
一级商圈城市1.东城区:作为北京的核心商业区之一,东城区商圈以王府井、东单为中心,拥有众多高端商场、百货公司和奢侈品品牌,是北京最为繁华的商圈之一。
2.西城区:西城区商圈以西单为核心,也是北京的核心商业区之一。
西城区商圈拥有众多购物中心和传统商业街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游客。
3.朝阳区:朝阳区商圈以三里屯、国贸为主要代表,是北京最为时尚和国际化的商圈之一。
这里聚集了众多时尚品牌、艺术空间和高端餐饮,吸引了年轻人和外国游客。
二级商圈城市1.海淀区:海淀区商圈以中关村和五道口为核心,以高科技和教育资源为特色。
这里有很多科技企业和高校,同时也拥有许多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
2.昌平区:昌平区商圈以回龙观、龙泽为代表,是北京北部地区的商业中心。
这里拥有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综合体,服务于当地居民和周边城市。
3.丰台区:丰台区商圈以西罗园、世界公园为中心,是北京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这里有众多商场、超市和餐饮场所,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需求。
三级商圈城市1.石景山区:石景山区商圈以五棵松、八宝山为主要代表,以体育和文化设施为特色。
这里有众多购物中心、影院和娱乐场所,活动丰富多样。
2.大兴区:大兴区商圈以天宫院、黄村为中心,是北京南部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里有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综合体,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
3.通州区:通州区商圈以五里桥、九棵树为主要代表,是北京东部地区的商业中心。
这里有众多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和餐饮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消费选择。
四级商圈城市1.顺义区:顺义区商圈以顺义城区为中心,是北京北部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
东城区:王府井商圈:王府井商圈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崇文区:崇文门商圈:北起崇文门西大街,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吗,东至崇文门外大街,西至祈年大街,以南北向崇文门外内大街为中心(次级主干道)与东西向的东兴隆街、西花市大街交接处为中心;1.新世界北商城:传统商场,长方形结构,内为弓形不规则布局,分为地下1层,地上5层。
服务于政府职员、周边居民,定位中端,辐射中高和中低阶层,受众群体涵盖广,年龄涵盖老中青,商场常有特价商品。
负1楼:经验新世界超市、日用杂货,日常服务等;1楼为鞋、化妆品、钻石珠宝,名表;2楼为女装;3楼男装;4楼运动户、床品、童装玩具、钢琴、书、数码产品等;5层为餐饮、健身、诊所。
其中4层,分为两条动线,西面为垂直动线,阻挡物少,收买童装玩具、床品等,吸引了已婚女性,东面为不规则多分支动线,经营运动户外、钢琴、书、数码等产品,吸引了中青年人群。
此处户外用品店集中,从国外到国内,1线到2线品牌都有。
2.新世界南商城:它与北面商场通过空中通道相连,是作为背面商场的一个补充,定位中端,面对年青人,结构为方正,中环型传统布局;分为地下1层,地上3层B1层为溜冰场、包、促销层;L1层为化妆品、钻石珠宝,时装;L2为男女装,L3为运动服装,饮食;L3仅有2家户外品牌进驻;3.soshow城:传统服装市场,定位低端,面对时尚青少年,综合了娱乐与购物的天桥式店面。
结构为方正,中环型,部分楼层辅有南北向的外延商铺。
1-5楼为服装,6楼小商品,7-9楼为餐饮,其中9楼有电影城。
4.国瑞商场:新建商场,定位中档偏高,结构为长方形,双环相连结构。
分为地下2层,地上3层。
店铺面积都较大,业态规划分区不明确,各层皆有男女装。
B2为超市(乐马特)、特卖;B1为饮食层,L1珠宝、化妆品,服装,L2-L3也为服装;交通:南北分别有:崇文门、磁器口2个地铁站。
公交:崇文门外大街共4个公交站,18条公交线;崇文门西大街2个公交站,18条线;珠市口东大街2个公交站,4条线,祈年大街2个公交站,4条线。
《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承载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使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更新的需求日益凸显,北京商圈的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北京的商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北京商圈改造的背景及意义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提升城市的功能、环境和品质。
对于北京而言,商圈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活力的关键举措。
通过商圈改造,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商业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一步推动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北京商圈改造的趋势分析1. 智能化与数字化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与数字化已经成为商圈改造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数字化服务平台,可以提升商圈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购物体验。
2. 绿色化与生态化趋势绿色、生态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商圈改造中,注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的运用,打造生态友好的商业环境,是未来商圈发展的重要趋势。
3. 文化与商业融合趋势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商业是城市的血脉。
将文化元素融入商业,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商圈,不仅可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北京商圈改造的策略建议1. 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在商圈改造中,要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统筹考虑商圈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口结构、消费水平等因素,制定科学的改造方案。
同时,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破坏。
2. 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商圈改造中,要积极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提升商圈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商场、智能导购系统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3. 注重绿色、生态建设在商圈改造中,要注重绿色、生态建设。
北京南南部商圈是指长安街以南主要包括崇文区、宣武区、丰台区在内的商业区域,是由北京的几个行政区组成,不像王府井商圈、西单商圈,不像CBD,也不像中关村,各属于不同的行政区管辖。
历史上有“东富西贵”、“南穷北贱”、“下风下水”……等描述,老百姓也有“东城富、西城贵,崇文穷、宣武破”的说法,在北京商圈建设中,长期以来形成“重北轻南”、业态“北密南疏”的格局。
自200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行政策倾斜、加快南城发展战略决策,并实施了以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南城发展计划,交通在变化,市政设施在变化,大商贸产业已经形成为南城的先导产业,形成了北京南城特有的商圈。
南部商圈之一——前门商圈前门商圈范围:北至箭楼、南至珠市口西大街,东至鲜鱼口,西至铁树斜街前门商圈概况:前门商圈是以前门大街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前门大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坛公园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
大街长 1600米,行车道宽20米。
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
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清代大街两侧陆续形成了许多专业集市,如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
附近胡同内随之出现许多工匠作坊、货栈、车马店、旅店、会馆以及庆乐、三庆、华乐等戏园。
大街的席棚房逐渐改建成砖木结构的正式房,形成了东、西侧房后有里街的三条街。
东侧里街为肉市街、布巷子、果子市,西侧里街为珠宝市、粮食市。
前门外正街的店铺创立时间大部分晚于里街的店铺,路东有全聚德烤鸭店、便宜坊烤鸭店、会仙居炒肝店、永安堂药铺、黑猴帽店、都一处烧麦馆、正阳楼饭庄、瑞生祥、九龙斋鲜果店、通三益干果海味店、正明斋饽饽铺等。
路西及西里街有永增和钱庄、瑞蚨祥绸布店、天蕙斋鼻烟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一条龙羊肉馆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在前门箭楼东、西两侧设立了前门火车站东站、西站,前门大街成为北京同外省联系的交通枢纽。
20世纪50年代初,前门地区共有私营商业基本户800余家。
前门大街东侧从北往南有大北照相馆、庆林春茶叶店、通三益果品海味店、力力餐厅、天成斋饽饽铺、便宜坊烤鸭店、老正兴饭庄、普兰德洗染店、亿兆棉织百货商店、前门五金店等店铺;西侧从北往南有月盛斋酱肉铺、华孚钟表店、庆颐堂药店、一条龙羊肉馆、盛锡福帽店、公兴文化用品店、祥聚公饽饽铺、龙顺成木器门市部、前门大街麻绳店、前门自行车商店、前门信托商店等店铺。
1979年以后,在原有老字号商店和传统经营特色基本保留下来的同时,又陆续开设了五金交电、服装百货、自行车、食品、钟表、化工油漆等新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门大街迎来了第一次改造,原来的店铺均被花花绿绿的巨大广告牌所淹没,失去了以往的文化特色,前门商圈开始衰败,同时随着90年代西单、王府井等商圈的飞速发展,前门大街渐渐被人遗忘。
2007年5月9日,前门大街开始了大规模修缮整治,目前以基本完毕,招商进展顺利,已签约商户100余家,占可租用面积的90%。
原本大街上“土生土长”的月盛斋、一条龙、庆林春茶庄、全聚德、都一处、大北照相馆、中国书店、亿兆商场、通三益干果海味店等13家“老字号”全部回迁外,此外,包括苹果电脑、星巴克、劳力士、耐克等2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也已签约,前门大街昔日的辉煌将再次呈现在北京人的面前。
前门商圈特点:1、传统商圈,老字号云集前门商圈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正统年间至今已有570年历史,是北京传统商圈之一,这里商铺众多、老字号聚集,行业含盖了吃穿住行等多个方面,由于原先的前门商圈是自发形成的商圈,没有统一的规划,配套条件不完善,店铺也大多是是一层、二层或三层的门面,纳客能力有限、区域内“脏乱差”现象明显,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
2、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大商圈紧邻天安门广场、故宫、人民大会堂,是到北京旅游者必来参观的项目,再加上本就便利的地上交通网路和地铁2号线,人流量巨大。
3、功能分区明确,传统、现代文化融合修缮后的前门大街将依据其以及毗邻的南北向4条街和东南西北向为主的22条胡同,共同构建成“中华老字号传统商业及旅游商品区”“精品四合院体验区”等5大功能区,并将以传统商业、历史文化的集聚为特色,体现传统与时尚的交汇融合(引入的苹果电脑、星巴克、劳力士、耐克等品牌店将根据整个商圈的氛围换上“中国脸”)。
典型项目:前门天街、公使馆、中欣高尔夫商城、老舍茶馆南部商圈之二——方庄商圈方庄商圈范围:方庄商圈位于丰台区东端,南二环和南三环之间,东与朝阳区交界、北与崇文区接壤,西、南与东铁匠营商圈搭界。
商圈有十条主要大街,总面积5.53平方公里。
方庄商圈概况:上世纪90年代初,方庄是北京第一个现代化的、号称亚洲最大的成熟社区。
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方庄“聚拢”了大批演艺界名人、企业家和政府机关人员,成为北京第一个“富人区”,并诞生了一条北京知名的餐饮街——方庄餐饮街。
经过多年的逐步发展,方庄商圈内已经依托居住人群高端的消费能力聚集了大批的商家入住,成为北京典型的社区商圈,随着经济的发展,方庄商圈已经开始扩展到东三环以外,形成更广范围的经济商圈。
改区域配套设施成熟,教育、医疗、文化、教育、购物齐全。
方庄商圈特点:1、最早的富人区整个社区分芳古园、芳城园、芳群园、芳星园、紫芳园、芳城东里6个小区,总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13万平方米,在原有区域的东侧,方庄新区正在建设,已经建成了芳林苑、早安芳庄、时代紫芳等新的高档住宅小区,整个商圈内的住宅面积已经超过300万平方米,居住人群数量的庞大和强劲的消费能力成为商圈发展的基础。
2、商家聚集,业态齐全方庄商圈的核心便是方庄美食街,现有餐饮店铺近30家,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蒲芳路东500米路段的两侧。
这条美食街可以说是方庄餐饮业的龙头,延伸到芳古园、芳城园、芳群园、芳星园还有数十家风味各俱的餐饮店铺与美食街遥相呼应,编织成了恰似众星捧月的方庄美食网络。
街里除了刚记海鲜、金鼎轩、全聚德、都一处等数不完的知名餐饮外,也有贵友、物美、家乐福、方庄购物中心等商场、超市,业态齐全,功能完备。
3、交通便利,路通条件好商圈地处南二环和三环之间,交通极为便利,当初方庄的建设是按“市政先行”的原则,边开发边做配套,首先解决的是交通问题。
先后建成了方庄北边界的南二环东路、东侧的方庄路,改造了西边界的蒲黄榆路和南边界的南三环东路。
这一十字路把方庄划分为“古城群星”四大区,连接四大区的是一条30米宽的环路,环路的四个角又有放射状支路。
因此商圈内道路规整,出行方便,人流的导入和导出都非常顺畅。
典型项目:家乐福、方庄购物中心、贵友、方庄美食街南部商圈之三——马连道商圈马连道商圈范围:北至广安门外大街,南至丽泽路,西临北京西站南路,东至红莲南路马连道商圈概况:建国以后,北京市茶叶加工厂落户于马连道,随后,众多南北茶商也纷纷进驻,初步形成了马连道茶叶市场的规模。
这一条街有九个茶城,有上千个茶商,年经营额大概15亿。
2000年,被北京市商委命名为“京城茶叶第一街”,并成为首批“十大特色商业街”。
2005年又被中国商业步行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特色商业街”,马连道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并随着家乐福、百安居等国际知名品牌连锁企业的进驻,逐步形成了如今的马连道商圈。
马连道商圈特点:1、交通拥堵明显马连道商圈现有的道路交通条件不是很理想。
马连道地区已具有商业零售、专业采购批发等功能,但相对于此,现状交通条件已显示出不适应的状态,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一是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广安门外大街、南马连道路和马连道路汇入城市道路网系统,导致现状外围道路网负荷度较高;二是邻近的西客站与广安门货运站的铁路场站及轨道占地也成为影响本地区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障碍之一;三是地区内部路网尚未形成,路面普遍较窄。
2、区域优势明显马连道商圈区域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一方面住宅规划基本到位,居住人群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其本身的商业高度成熟,商圈向北3公里即为金融街,临近的广安门地区也汇聚了大量的酒店和写字楼,拥有良好的政务和商务氛围。
3、城市规划利于商圈发展CPD即中央采购区,这个概念就是在马连道商圈原有的商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计建成后将有250万平方米的商业、商务及商住等设施。
将汇集从批发、物流、配送业,到量贩式、大型超市及专业消费市场多种商业形态,成为北京乃至华北最大的现代物流与商品分销枢纽。
这样的规划将成为马连道商圈发展的保证,未来的马连道商圈的商业价值将无可限量。
典型项目:茶贸国际、家乐福、百安居、北京医药物流中心、新华书店物流中心、轻工商业街南部商圈之四——丽泽商圈商圈丽泽商圈范围:东起菜户营桥,西至丽泽桥,北至三路居,南至金中都遗址公园南侧丰草河丽泽商圈概况:丽泽商圈位于西南二三环之间,占地 344公顷,从菜户营桥到丽泽桥,内含丽泽商务核心区、西客站南广场办公区、西三环商业带、太平桥时尚休闲区四个功能区,总用地 412 公顷,总建筑面积 390 万平方米。
其中公建用地 18 公顷,沿丽泽路两侧布局,主要为写字楼、高档酒店、大型商厦、会展中心、金融证券,建筑面积 91 万平方米;居住用地 82 公顷,沿丽泽路两侧向南北纵深,为高档住宅及配套商住设施,建筑面积 237 万平方米;是北京三环以内具发展潜力的商圈,也是规划中的京西最大商务区。
丽泽商圈特点:1、居住人口庞大,交通便利近几年随着住宅地产的发展,西南二环新建住宅不断增多,商圈内居住项目有乐城、嘉莲苑、格调、朗琴园、源屋曲、中华家园、纯粹建舍、顺驰·蓝调国际、蝶翠华庭等几十个,已经具备了大型零售商和大型购物中心进驻的最基本要素——区域人口数量和购买力水平。
丽泽商圈东临城市中心区,西至西三环,距天安门8公里,距金融街车行距离5公里。
周边坐落北京西站、北京南站。
同时丽泽也是京石、京开高速公路的起始点,在再加上即将于北京南部地区兴建的首都第二机场,及地铁14号线的开工建设,丽泽商圈的交通优势不言而喻。
1、商业分布较散,档次普遍不高依托周边庞大的居住人群,商圈内的商业项目发展良好,但是受区域价值影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并不紧密,档次有些偏低。
其中比较大型的商业配套有家乐福、华堂、易初莲花、国美电器、东方家园超市、蓝景丽家丽泽建材城,宏达丽泽建材中心。
2、城市规划加速商圈发展丽泽商务区的建设已经被列入“北京市2009年重点建设工程”。
按照北京市政府计划,到2020年完成建设时,丽泽商务区的总投资额将高达600亿元,届时这里将成为聚集国内外新兴知名金融机构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年经济总量可达200亿元以上,至少吸纳7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