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语言对比研究的若干问题_汉越语言对比研究论文集_序_周小兵
- 格式:pdf
- 大小:677.05 KB
- 文档页数:7
《汉越趋向补语对比习得研究》结论《汉越趋向补语对比习得研究》结论________汉越补语对比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本文旨在总结这些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汉越补语对比是汉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旨在探索汉语和越南语之间的补语习得差异。
汉越补语对比研究的最初探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的目的是通过对语言使用者的补语习得行为进行比较,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来研究汉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二、研究进展过去20年来,汉越补语对比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学者们发现了汉语和越南语之间在补语习得上的显著差异。
例如,汉语使用者会在特定情境中使用不同的补语形式,而越南语使用者则会选择一种补语形式并持续使用它。
此外,学者们发现了汉语和越南语补语习得中不同的“关联”方式。
汉语使用者会通过“关联”方式来理解和应用补语,而越南语使用者则会采用“分割”方式来理解和应用补语。
此外,学者们还发现,在不同的情境中,汉语使用者和越南语使用者会有不同的补语习得行为。
例如,在“原因-结果”情境中,汉语使用者会使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表达相关信息,而越南语使用者则会使用“因为…而且…”句式来表达相关信息。
最后,学者们还发现,汉越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补语习得特征。
例如,在“原因-结果”情境中,汉语使用者和越南语使用者都会使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表达相关信息。
这表明,尽管汉语和越南语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三、未来方向尽管过去几十年来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汉越补语对比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尚未完全理解的领域。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应重点关注汉越之间补语习得差异的文化背景。
例如,学者们应尝试分析中国文化和越南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何影响人们在不同情境中补语习得的方式。
其次,应尝试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以及其他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人们在不同情境中的补语习得行为。
双音节汉越词与对应汉语词对比研究——以《越南语教程》为例目录一、绪论 (1)1.1选题理由 (1)1.2研究现状 (2)1.2.1汉越词早期研究现状 (2)1.2.2汉越词当代研究现状 (3)1.2.2.1中国语言学家对汉越词的研究 (3)1.2.2.2越南语言学家对汉越词的研究 (3)1.2.3关于双音节汉越词与对应汉语词之对比的研究现状 (5)1.3研究对象与范围 (5)1.3.1研究对象 (5)1.3.2研究范围 (6)1.4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6) 1.4.1理论基础 (6)1.4.2研究方法 (7)1.5语料来源 (8)1.5.1《越南语教程介绍》 (8)1.5.2《越南语教程介绍》汉越词的特点 (8)二、汉越词综述 (9)2.1汉越词简介 (9)2.1.1汉语词传入越南的历史 (9)2.1.2汉越词对越南语的贡献 (12)2.2汉越词的分类 (14)2.2.1中国语言学家的分类 (14)2.2.2越南语言学家的分类 (16)三、《越南语教程》双音节汉越词与对应汉语词对比研究 (18)3.1《越南语教程》双音节汉越词的分类 (18)3.1.1按来源分类 (18)3.1.2按词序分类 (19)3.1.3按词义分类 (19)3.2《越南语教程》双音节汉越词与对应汉语词之对比 (20) 3.2.1词义对应 (20)3.2.2词义不同 (21)3.2.3同中有异 (27)3.2.3.1义项增加 (27)3.2.3.2义项减少 (32)3.2.3.3义项又增加又减少 (45)3.3使用汉越词常见的错误 (47)3.3.1使用现代汉语词已不再延用的旧词 (48)3.3.2使用越南语里或汉语里没有的义项 (49)3.3.3使用汉语里没有的越创汉越词 (50) 3.3.4汉越词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50)四、汉越词与对应汉语词存在差异的原因 (51)4.1历史-社会原因 (51)4.2民族心理原因 (53)4.2.1越南民族心理原因 (53)4.2.2中国民族心理原因 (54)4.3西方语言文化的冲击 (54)结语 (56)解释 (57)。
论汉外语对比研究的境界、方法与呈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汉外语对比研究的境界、方法与呈现。
对比研究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研究方法,在汉外语对比研究中,它是解决汉语与外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汉语与外语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使人们了解汉语与外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语言研究的实际水平。
汉外语对比研究的境界可以概括为两个层次。
首先,汉外语对比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研究,涉及从语法结构、语义系统、句法功能到词性和句式特征,以及从形式表达和文化参照系统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汉外语语言形态和语言功能的比较研究。
其次,在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汉外语对比研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结合两种语言的历史发展、使用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深入研究有关汉语和外语的历史文化变迁差异与趋势,以及有关双方语言的功能性差异等。
汉外语对比研究的方法多样,但通常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水平对比法,即将同一层次的汉语和外语进行比较,从而探讨他们在特定层次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另一种是垂直对比法,即横向比较同一语言的不同层次,从而探讨汉语与外语之间的不同地位如何影响彼此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为了获取有效的数据,汉外语对比研究还可以借助一些额外的方法,如语言实验、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汉外语对比研究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如文献报告、讲座、课堂讨论和论文发表。
汉外语对比研究中汉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可以具体表达、总结和分析,也可以以图片、表格和公式的形式展示,以便让读者更详细地理解汉外语对比研究的内容。
总的来说,汉外语对比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既可以扩大语言学科的解释范围,又可以提高语言学科的实践水平,从而促进汉语与外语的深入比较研究,为汉语与外语的教学与交流提供有力的保障。
未来,汉外语对比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并必将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持续关注。
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引言:中文和韩文是两种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差异。
因此,研究汉韩语言的对比成为了学者们持续关注的热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研究领域也遇到了一些现实困境。
本文将分析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路径选择。
一、现实困境1. 缺乏广泛的资源从根本上说,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资源,包括语料库、词典和文献。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这些资源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开展深入研究时。
这导致了研究人员在获得数据方面的困境,从而限制了对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结构与用法的差异汉语和韩语在语言结构和用法上存在显著差异。
无论是在音韵、词汇、句法结构还是语态使用等方面,两种语言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困难,因为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解释这些差异,从而导致对比研究的进展缓慢。
3. 文化背景的干扰汉语和韩语所处的文化背景也是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的一个现实困境。
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研究人员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
然而,由于汉语和韩语所代表的文化差异,研究人员可能会面临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困难,从而对对比研究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路径选择1. 拓展资源渠道为了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研究人员可以寻找更多的资源渠道来获得丰富的数据。
例如,他们可以深入了解韩国和中国的学术界、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并与当地学者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
此外,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可以扩大资源范围,提高研究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效率。
2. 建立合作机制由于汉韩语言对比研究需要跨越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研究人员可以建立起跨学科合作的机制。
这样,他们就可以共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并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此外,开展国际合作也可以促进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3. 加强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研究人员对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的专业能力,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必要。
语言应用研究odern chinese2013.05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由译入语文本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目的论)”(Nord,1991)。
在英译《儒林外史》的章回题目时,杨氏采取了几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实现其翻译目的,所有这些翻译策略都是必不可少的,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独立解决所有的翻译难题。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要深入考察目的论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还应收集更多的例证。
另外,本研究是在目的论框架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若要进一步研究《儒林外史》章回题目的英译问题还应引入其他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Hall,1988.[2]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Brill,1964.[3]Nida,Eugene A.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andEvaluation of Theories of Translation[A].in RichardW.B r i s l i n(e d.).T r a n s l a t i o n,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4]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Rodopi,1991.[5]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6]Reiss,K.& Vermeer,H.J.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Translationstheorie[M].Tubingen:Niemeyer,1984.[7]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任生名.杨宪益的文学翻译思想散记[J].中国翻译,1993,(4).[9]吴敬梓.儒林外史[M].杨宪益,戴乃迭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10]徐珺.《儒林外史》英汉语对比研究:语言与文化[J].外语教学,2003,(2).[11]曾奇.《儒林外史》英译本中俗语文化词语的翻译[J].外语教育,2004,(0).(张晓苗 周岚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汉语与越南语句子成分对比研究□张惠鲜摘 要:汉、越两种语言在句子成分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汉越语状语语序的对比研究我一直觉得汉语状语,尤其是汉语状语的位置是我们越南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一个很难把握的语法点,因此在使用汉语状语时经常犯很多状语位置不当的错误。
原因在于学生的母语(越南语)的状语在位置上有很多地方和汉语不同。
正如语言学家Lado(1957)所言: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们最难学的方面就是与他们母语最不同的地方。
比较汉语状语序和越南语状语语序,不仅对教和学汉语的人有实践方面的意义,而且对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正因如此,本文以汉、越语的状语语序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对比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以便预测学习者会遇到的困难,从而帮助学生将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我们依据汉语和越南语语法书中所得的例句,以对比语言学为理论背景,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等方法,对汉越两种语言的状语语序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帮助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状语这个语法点。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
这一部分首先说明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然后确定研究范围;最后介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是汉语状语与越南语状语的概述。
这部分首先介绍汉语状语和越南语状语的定义、构成成分以及它们的分类。
从对两种语言的状语的描写可以看出,汉越语状语的概念、构成成分及其分类基本上是相似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比的东西既处于同一层面(语法层面) ,又是互相对应的。
那么,我们可以确定汉越语状语语序的对比是具有共同基础,是可以比较的。
第三、四部分是汉、越语状语的位置。
第三部分通过对汉语的状语语序进行描述,确定汉语状语在句子中一般有三种位置:只能位于主语前、只能位于主语后以及既可以在主语前,也可以在主语后。
同时,在描写中也显示了决定汉语状语所处位置的因素,主要是充任状语的词语的功能和词性。
第四部分按照汉语状语在位置上的分类方法探讨越南语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
结果发现越南语状语除了汉语状语拥有的三种位置以外,还有另外三种位置:即(1)只能紧贴谓语前或后的状语; (2)只能位于句末的状语; (3)既可以在句首、句中出现,也可以在句末出现的状语。
汉、越语借代修辞格对比研究
借代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在任何语言当中都能看到借代的存在。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为了想描写某事某物但不愿说明本体,而借用与本体具有相关性的事物相互替换以展示所想表达的意义。
然而,语言学家似乎并没有对汉、越语中的借代给予较深入的对比研究。
本文在汉、越语借代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语之间的差异,以此突出借代对于语言的特征。
中国和越南山连山、水连水,两国之间的友谊关系亲戚;中国文化影对越南文化而言有着深奥的响印痕,可却各具有特色。
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影响到人们对借体的联想,从此形成的千态万状的借体选择。
正是因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因素,二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容易被这种共性掩盖,很容易混淆,这也会成为学习的困扰。
为了能够在教学、翻译、交际方面正确地使用借代辞格,本论文在分别归纳出汉语和越南语各自的借代修辞概念、分类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两国文化对各自借代修辞表达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二者的异同;这些有助于文化研究、语言教学和汉越语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维汉语对比研究的若干问题
靳尚怡
【期刊名称】《语言与翻译》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语言的对比研究是应语言教学、翻译活动、文字的创制与改革等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兴起的语言学科中的一个新部门。
它不只是一个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而是语言学科中具有独自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的专门知识,可称之为“对比语言学”。
近年来我国的语言工作者在语言的对比研究,其中包括维汉语的对比研究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①这是首先应该肯定的。
但是语言的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科中一个新兴的部门,还有一系列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本文试图以维语和汉语的对比为例,就语言对比研究中的若干普遍性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总页数】4页(P33-35,30)
【作者】靳尚怡
【作者单位】新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对外汉语词典多维释义的概念结构探讨——对外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对比研究 [J], 章宜华
2.开展汉语与少数民族语对比研究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需要——武金峰主编《汉哈语言对比研究》述评 [J], 成燕燕
3.英汉语言中“心/heart”隐喻的一维性对比研究 [J], 朱诗依;杨成虎
4.维汉语元辅音音位及其相关问题的对比研究初探 [J], 易斌
5.维汉语语音变化对比研究初探 [J], 易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言对比语言特点语言教学
潘文国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年(卷),期】2006(004)001
【摘要】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语言对比、语言特点和语言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语言的语言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必须结合所教
语言的特点来进行;而语言特点又是深层次语言对比研究的结果.
【总页数】5页(P1-5)
【作者】潘文国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相关文献】
1.二外日语教学中的语言对比教学——基于颜色词认知语义的语言对比教学 [J],
王贵
2.汉越语言对比研究的若干问题——《汉越语言对比研究论文集》序 [J], 周小兵
3.汉哈语言对比研究的一部力作——《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对比研究》评介 [J], 武金峰
4.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r——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J], 陈瑞
5.汉英语言对比与语言教学 [J], 姜忠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