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企业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1364im工艺技术Vol.69 No.12 2020铸造产品数字化集成制造平台的实施李小静1,徐国强2,常涛2,罗永建2,唐钟雪2(1.四川共享铸造有限公司,四川资阳641300; 2.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从铸造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进行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了基于P L 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的数字化集成相关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平台集成创新技术,建立了一套具有铸造行业特色的工艺设计集成控制系统,构建了铸造方法和方案策划、虚拟设计、虚拟仿真、虚拟制造、过程质量闭环管控等核心功能;以数据流驱动,实现了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并与企业全面数字化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智能生产单元控制系统等充分集成,形成一套基于P L M的数字化集成系统,提供统一模型、快速应用、全面协同的支撑平台。
描述了铸造业的现状及全流程虚拟制造在铸造业中的应用,通过全流程虚拟铸造数字化系统的实施,实现了铸造工艺和制造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化。
关键词:产品全生命周期;全流程虚拟铸造;数字化系统集成;平台作者简介:李小静(1978-),男,工 程师,主要从事铸造技术的研究工作。
电话:1 8980386065,E-m a i l: 252166075@q q.c o m中图分类号:T G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77(2020)12-1364-06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F Z0086)。
收稿日期:2019-07-12收到初稿,2020-04-13收到修订稿。
离散制造业在我国工业领域长期占据重要位置,但是传统的离散型制造企业在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效益、生产模式、信息化建设、研发能力等方面仍有待提 高,这些因素制约着智能制造模式在我国工业中的快速发展。
产品数据管理平台P D M技术已在很多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铸造业属于离散制造业,由于铸造业产品品种多、批量小,在铸造业中P D M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的功能依然以管理设计图纸模型数据为 主。
铸造生产工厂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铸造生产工厂的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员工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铸造生产工厂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员工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维护铸造生产工厂的正常生产秩序。
第四条铸造生产工厂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质量、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铸造生产工厂应当依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计划的完成。
第六条生产人员应当认真执行生产任务,按照工艺要求操作设备,确保产品质量。
第七条生产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排除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第八条生产设备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避免生产事故发生。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九条铸造生产工厂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第十条质量检测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第十一条生产人员应当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二条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停止生产,调查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三条铸造生产工厂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生产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用具,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五条如发生安全事故,应当立即报告上级部门,采取措施救援伤者,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安全检查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整改。
第五章环保管理第十七条铸造生产工厂应当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倡绿色生产。
第十八条生产人员应当做好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九条如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及时报告上级部门,采取措施清理污染物,确保环境卫生。
第二十条环保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污染物排放情况,加强环保监测,确保环境质量。
ProCAST软件特点背景ProCAST自1985年开始一直由位于美国马里兰州首府Annapolis的UES Software进行开发,并得到了美国政府和诸多研究机构的大力资助。
1990年后,位于瑞士洛桑的Calcom SA和瑞士联邦科技研究院也加入了ProCAST部分模块的开发工作,基于其强大的材料物理背景,Calcom在ProCAST的晶粒计算模块和反向模块开发上贡献良多。
2002年,ProCAST和Calcom SA先后加入ESI集团。
ESI也重新整合了其原有的热物理模拟队伍如PAM-CAST和SYSWELD,这样ProCAST(有限元铸造仿真)整合了Calcosoft(连续铸造仿真),与QuikCAST(有限差分元铸造仿真)、SYSWELD (热处理与焊接模拟)一起组成ESI完整的材料热处理成型综合解决方案。
功能ProCAST是为评价和优化铸造产品与铸造工艺而开发的专业CAE系统,借助于ProCAST系统,铸造工程师在完成铸造工艺编制之前,就能够对铸件在形成过程中的流场、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并预测铸件的质量、优化铸造设备参数和工艺方案。
ProCAST可以模拟金属铸造过程中的流动过程,精确显示充填不足、冷隔、裹气和热节的位置以及残余应力与变形,准确地预测缩孔、缩松和铸造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
作为ESI集团热物理综合解决方案的旗舰产品,ProCAST是所有铸造模拟软件中现代CAD/CAE集成化程度最高的。
是目前唯一能对铸造凝固过程进行热-流动-应力完全耦合的铸造模拟软件。
适用范围模块化设计适合任何铸造过程的模拟。
∙高、低压铸造∙砂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和斜浇注∙熔模铸造,壳模铸造∙消失模铸造和离心铸造∙等等材料数据库ProCAST可以用来模拟任何合金,从钢和铁到铝基、钴基、铜基、镁基、镍基、钛基和锌基合金,以及非传统合金和聚合体。
ESI旗下的热物理仿真研究开发队伍汇集了全球顶尖的五十多位冶金、铸造、物理、数学、计算力学、流体力学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专家,专业从事ProCAST和相关热物理模拟产品的开发。
铸造单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铸造单位的管理,促进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铸造单位管理制度遵循政策法规,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安全环保和增强企业凝聚力为目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第三条铸造单位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管理,并与公司内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相互配套。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铸造单位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决策机构,并按照公司章程和组织机构设置有关的职能部门、岗位。
第五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
董事会由董事长、董事、监事组成,董事长由股东会选举产生。
公司董事会设立监事会,负责对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公司监事会由监事、监事长组成,监事长由监事会选举产生。
第六条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是公司内部的决策协调机构,由总经理及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公司各项日常管理决策事宜。
第七条公司设置生产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等下设各种管理岗位,分别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职责进行管理工作。
第三章岗位职责第八条各部门及岗位须明确其职责范围和权限,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和各项管理规定制定工作计划与目标。
第九条生产部负责公司生产工作的组织和调度,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财务部负责公司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及风险控制;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和员工福利;市场部负责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销售和客户服务。
第四章运营管理第十条公司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亲善合规经营,不得超时工作,不能拖欠员工的工资福利。
第十一条公司不得采用违反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得使用劣质原材料和假冒伪劣产品。
第十二条公司项目管理必须安全生产第一,特别是在生产环节必须落实“员工责权利一致”理念,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五章质量管理第十三条公司生产工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和执行,产品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行业标准。
Altair HyperWorks 功能简介一 .综合评价其为企业级CAE平台,集成设计与分析多种工具,拥有开放性体系和可编程工作平台,可提供顶尖的CAE建模、可视化分析、优化分析、以及健壮性分析、多体仿真、制造仿真、以及过程自动化。
二. 软件模块表1 HyperWorks软件模块分类1、OptiStruct 结构优化设计工具,提供拓扑、形貌、形状、尺寸等优化解决方案2、前后处理(1)HyperMesh高性能、开放式有限单元前后处理器,主要用于模型处理。
相对其它软件,具有更为强大的网格划分能力。
提供几乎所有主流商业CAD系统和CAE求解器接口。
CAD接口如ProE,CATIA,IGES,UG等。
CAE接口如ansys,optistruct,abaqus,nastran,dyna,ideas等(2)MotionView通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及工程数据前后处理器,拥有丰富的车身模型库并支持二次开发。
(3)HyperGraph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后处理绘图工具,拥有丰富的求解器和实验数据接口、数学函数库并支持后处理模块定制,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
(4)HyperView完整的结果后处理工具,可处理有限元分析、多提系统仿真、视频和工程数据。
(5)HyperStudy为健壮性设计开发的参数化研究和多约束优化工具应用:实验设计(DOE)、随机仿真和优化技术3、求解器(1)OptiStruct/Analysis有限元分析求解器,具有快速而精确的特点应用:用于线性静态和频率响应分析的求解(2)MotionSolve多体动力学分析求解器应用:刚体和柔体耦合分析求解(3)Radioss应用:安全技术、生物仿真技术和车辆安全评价技术(4)HyperCrash应用:主要用于碰撞仿真4、制造工艺仿真(1)HyperForm钣金冲压成成形仿真工具,兼模具设计、管料弯曲成形和液压成形仿真模块(2)HyperXtrude 合金材料挤压成形仿真工具(3)Forging锻压方针(4)Molding注塑成型仿真(5)Friction Stir Welding模拟摩擦激光焊接三.软件应用1、拓扑优化: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内寻求最佳的材料分布,载荷到约束的传力路径上材料得到保留。
铸造公司管理制度有哪些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是铸造企业的生命线。
该制度应涵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
通过明确各级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质量是铸造产品的生命。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验流程的规范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保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铸造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应涉及废弃物处理、排放标准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持续改进机制。
企业应遵守相关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该制度应包括员工招聘、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薪酬福利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内容。
通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激发员工潜能,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五、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财务健康的关键。
该制度应涵盖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运营、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等方面。
通过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六、设备与物料管理制度设备和物料是铸造生产的物资基础。
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采购、维护保养、故障处理和更新淘汰等内容;物料管理制度则应涵盖物料采购、存储保管、领用发放和盘点清算等环节。
确保设备和物料的有效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七、研发创新管理制度研发创新是铸造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该制度应包括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团队建设等方面。
通过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铸造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实践笔者所在工厂是江铃汽车股份下属的一个专业铸造厂,主要生产高强度薄壁的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缸体缸盖、主轴承盖、叉臂、差速器壳、主减速器壳、转向节、轮毂、排气歧管等。
自建厂以来,一直贯彻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目前实施的是最新的IATF16949标准,并独立获证。
运用IATF16949五大核心手册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MSA(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SPC(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and Control Plan)、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对产品进行持续改进;同时推行福特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即JFPS生产管理体系,运用同步物流、快速切换、防错、TPM技术等,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特殊过程是指某些产品加工质量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或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的过程[1]。
铸造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特殊工艺过程,铸件的质量要求不是那么具体,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不好量化的参数,工艺纪律执行也好像与产品质量不是对应关系,影响质量的因素不是单一而是错综复杂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出现了那个问题,反反复复,铸件的质量波动较大,“淮南桔”典故经常发生,铸造质量很难控制,但从体系的角度来看,铸件质量主要取决于产品工艺设计阶段的设计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过程质量。
下面就铸造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谈一谈笔者工厂的做法。
1 做好产品(过程)设计阶段的先期质量策划笔者工厂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包含制造策略及可行性分析、铸造工艺开发、工装模具开发、物流、设备开发、厂房及设施开发,以及配合产品设计开发七个部分。
开发铸件新产品,应遵循哪些流程?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各铸造企业都在绞尽脑汁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在同质化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这一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即是开发新的铸件产品。
但新产品开发也是非常讲究方法与技巧的。
方法正确不仅省时省力,还能节约成本。
如果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则事与愿违。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铸件新产品该如何开发!一般来讲,新品开发有以下步骤。
1、图纸可行性分析对于大多数铸造厂或是铸造车间来说,均是按图加工。
铸造工程师并不会自行设计铸件。
但设计铸件的一般对铸造工艺并不精通,所以零件并不适合铸造。
铸造工程师在此阶段要起到重要作用,就是铸件的铸造工艺性审核。
针对零件设计,在分型、起模、减少下芯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已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稳定。
有时,铸件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工厂,不同的铸件,可能有的适合粘土砂,有的适合精铸,在这个阶段,铸造工程师应给出专业建议,不能迁就为了业务量的业务人员。
合适的工厂生产合适的铸件,这才是社会化生产。
在工艺性可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要注意识别客户的各项要求,尤其是新客户,逐一判断自己工厂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2、生产线选择铸件适合自己工厂生产,且和客户达成一致确定项目kick off后,要选择适合本厂的生产线。
如适用于水平线还是垂直线,粘土砂还是树脂砂,精铸还是消失模等等。
生产线的选择除了铸件结构外,还要结合产能匹配、精度要求、生产成本、年用量等因素。
3、工艺设计确定生产线后,要进行的是工艺设计。
这是铸造工程师最核心的工作了。
具体工作包括选择分型面,砂芯设计,模板布置,补缩系统设计,浇注系统设计等,在此不再敖述。
有以往生产经验的产品可以直接借用。
新的品类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行性和风险,要组织工艺评审。
新的浇冒口设计推荐使用均衡凝固和大孔出流的设计方法,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
目前各种CAE软件也是非常好的工具。
4、模具设计工艺设计完成,模具的基本布局也就做好了,但一些细节,往往能决定产品是否能顺利生产。
铸造厂各岗位职责铸造厂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企业,其中各岗位的职责十分重要。
各个部门和岗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协同合作,以完成高质量的铸件生产。
以下是铸造厂中常见的几个岗位及其职责:1. 项目经理:作为铸造厂的项目管理核心,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和管理铸造项目。
他们与客户沟通,确保产品需求和交付时间得到满足。
项目经理还负责资源调配和制定项目计划,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并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确保生产流程的连贯性。
2. 设计工程师:设计工程师负责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铸件的设计和开发。
他们使用 CAD 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和建模,并进行模具设计。
设计工程师需要与项目经理、模具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紧密合作,确保产品设计满足客户要求,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持可铸造性和生产效率。
3. 模具工程师:模具工程师负责制定和设计铸造模具。
他们根据产品的尺寸、材料和形状,制定出适合的模具方案。
模具工程师需要与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生产部门密切合作,确保模具的质量和精度,以便在生产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铸件。
4. 工艺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负责制定铸造工艺和操作规程。
他们分析产品的尺寸、材料和结构,确定最佳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参数。
工艺工程师还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他们与设计工程师、项目经理和生产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以确保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
5. 质量控制员:质量控制员在生产过程中负责对铸件的质量进行监控和检验。
他们使用各种质量检测设备和测试方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质量控制员与工艺工程师、生产部门和项目经理合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6. 生产工人:生产工人是铸造厂生产线上的核心力量。
他们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铸造工作。
生产工人需要操作铸造设备、熔炉和模具,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关键参数。
他们负责铸件的成型、冷却和后续处理等工作,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同水平热顶铸造设备及工艺设计锯袄,血嗄l干错,,1j8一同水平热顶铸造设备及工塑塑游学儒TF.7充分利用铝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深度加工是我厂面临的长期研究课题.同水平热顶铸造工艺及设备制造就是适应市场变化而提出的一个攻关项目.1991年初我们受广委托担负起了设计制作的光荣任务,并于同年6月完成设计和施工,8月投入试生产,取得了园满成功,现将设计构思作一个简单介绍.,同水平热顶铸造是七十年代中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铝及铝合金圈锭铸造的先进工艺.该工艺克服了以前普通垂直铸造和水乎连铸的质量稳定性差,化学偏析大,金属供流和控制难,二次污染严重,产量低,劳动强度大等一系列缺点,它可一次成型,4一~10M的铝及铝台金园锭10—40根,该工艺同时采取较大的冷却水量和矮结晶氍.产品机械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显着.一,工艺原理.I所谓晦水平铸造,就是把许多个结晶器按不同的分度园垂直安装在焊合的水套内,水套的侧部安装有进水管.水套的上誊面用保温砖,石棉泥与蓖麻油捣制,砌成的分流盘潜译蛄晶静:上部开旮与分流盘相连的分癌口i铸造时,$日披回高过结晶器本身,对每仑结晶器而言,液面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印同水平铸造:结晶器的上口内鞋阳葆碍馥斟制成保温套,金属瘩体在毋温套内被阻隔,与结晶器不发生传热过程.熔体温度基术原持在液相线之上,此所谓热顶”.l一一热顶保温套2一一水套3一一结晶器4一一铸锭5一一固液相线B~喷水孔.;.’:j皇.-__’缀品葡鹕菘型定径作掰,_内表面茬铬锰前甚润滑剂(如钙基润滑脂,蓖麻油汽缸袖等y,对成型的铸锭表面起良好的润滑作用.流入结晶器的金属熔体,受结晶器内壁的热传导(称一次冷却)形成铸锭的外壳,当铸锭被连续,均匀拉出后其表面侧受到由喷水孔喷出水的直接强烈冷却(二次冷却)使铸锭由表及里形成结晶体,完成铸锭的目的.=,铸造机的设计铸造机是实现铸锭目的关键设备,它对铸锭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台我厂实际设计了钢丝绳传动式铸造机:.,1一一静置炉3一一蜗轮箱减速器5一一重垂7一一水套9一一滑轮组2一一电动机4一一计数器§一_锕丝绳8一一定位导轨在设计时,我们利用蜗轮与蜗杆的自《作甩,取消了脾l坊制动靠,刺用酋调速电机取代了造价高直流电动机系统,利用电磁调速电机的高转速部分取消’作为平台的上升动力的大功率交流电动机,实践证明我们自行设计的这套铸造机动作灵敏,运行平稳而投资仅为其他设计的l/5至l/7.铸造机的技术性能如下:性能I指标井深度高(m)『6.3允许最大负荷(kg)3200铸造速度(m/分){0.O8一一l-可铸园锭直径mmj78~一20o可铸国窿根孜『10一~】2铸锭最大长度(m)5三,r结晶一工艺参数的选定在结-器设计过程,我们翌行了反复研讨,决定采取防渗漏性能好,有利子提高铸锭机械件能,强化二次冷却效果的整体矮式结晶器,结晶器示意图如下: 1,材料:结晶器材质必王厦满足较高的导热性,良好的耐磨性,足够的强度,我们在考虑上述要求后,选用了挤压紫铜,并经模锻)j『l工成型.2,结晶器大小由下式确定;D:(d+2)(1+a)式中:D一一结晶器工作带(即结晶医)直径d一一铸锭直径一一车皮厚度(不车皮可不考虑此数)&----铸锭的线收缩率,它与合金牌号有关一般对于铝及铝台金线收缩率取1.6—3.1%,统计平均值为2.44%,对于LD.台金来说,我们选a=2.2%. 3,结晶器工作带高度的确定:lh_=d?(0.25~0.5)式中.d一一铸锭直f般直径大,系数选小,反之则大)在m13的铸棒中,高时我们取45mm,则系数为0.44,其他:工作带光洁度l△8,喷汞孔与铸锭之间交角为3o0喷水孔大小及个数由耗水量(W)和工作水压(P)确定.四,热水平铸遣的工艺制度.,~l,铸造速度的选择:铸造速度就是指铸锭相对于结晶器拉出的速度,勰铸造工艺的重要参数.速度过低,铸锭从结晶器拉出时,中心屡巳冷凝使表皮层收缩困难,在铸姥表皮层形成很大的拉伸应力,这种应力可能促成铸锭的表面裂纹,严重时会拉渐铸造成大量金属外漏.同时过低的速度生产的铸锭内部组织疏松,机械强度差. 速度过高,液穴加深,液固相过渡带加宽,轴向温度梯度加大,金属补缩困难,因此中心裂纹倾向加大,同时速度过高,还会造成铸锭的区域性偏析,从而影响质量.铸造速度的最终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与拉制材质,铸锭的直径,冷却水量,盒属液体温度都有直接关系.,’,在拉制n3的LDi铸棒时,我们选定90inm--120mm/分,拉制78棒时,铸造速度为120mm--140mm/分.2,铸造温度的选择;合理选择铸造温度,是提高铸锭质量的重要因素. 铸造温度过高,结晶线下移,液穴变深,过渡带加大,铸锭中心应力加大,裂纹加剧,温度过高,熔体金属的氧化速度和吸氢量增多和加快,使夹杂物增多,影响铸锭质量再其次台金元素烧损也严重,因此铝合金熔铸温度一般应控制在730”(3以下.铸造温度过低,金属流动性变差,不利于合金元素的熔解及气体夹杂物的排出,夹渣气孔增多,在铸造过程中,增加形成偏析,在铸锭表面形成冷隔,甚至拉断,补迫.停产.3,冷却水量的确定.要确定景却水量首先要确定单位时间铸锭带走昀热量Q.Q=m(Cl(ta—t2)+L+C=(tz—t1)]式中m一一单位对间进入结晶器的金属质量(kg)C.一一液体金属的平均热容量(千卡/kg’c)C:一一固体金属的平均热容量(千卡/℃kg)L一一金属熔化或凝固潜热(千卡/kg)t.,t,t.一一分别为铸造温度,结晶温度,冷却水最终温度.耗水量(W)与铸锭带走热量(Q)可用热平衡方程式确定W:Q/Ccti—t1)K式中C一水的热容量K一一流量系数一般可取0.4—0.6一tt.为冷却水最终温度,和冷却水进水温度,然后撮据结晶器q水压,流速,工作水压与结晶器出水孔截面进行设计.…:..4,金属熔炼制度:由于本技术与其他铝及铝合金餍炼相同本衷从略.■vrc’五,实践与结论一-●1,生产实践证孵,f奇水平熟顶铸造新工艺的应用是成功的,铸造结晶器及其配套41工具的结构合理,全套设备的建安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工艺参数的选择也是好的,工艺稳定,产品质量符合要求.2,这项新技术生产效率高,适直范围大,不受台金种类限制,可在直径200ram以下规格中广泛推广使用.3.这项技术能保证流液分配稳定均匀,消除了分流盘内金属湍流,潜流浇注,防止了二次污染,特Ⅱ是经过筛网过滤,金属纯洁度有提大的提高,生产的铝及铝合金锭表面光滑,金属结构细密,均匀,机构性能有较大的提高.高质量的产品不仅能满足用户要求,而且为铝的进一步延伸加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统计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黄泽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拘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企业管理也必然由生产型向经营效益型过渡.与企业管理的转墅相适应,企业的统计工作也必然要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向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方面来,当好领导的参谋.为改进企业管理出力.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企业要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安排生产和经营.企业统计工作不仅要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而且还要进一步反映投入产出,资金运动状况及效益的好环,为企业领导提供更多的经济信息.在新的经济体制运行中,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好环.要求统计工作不仅是提供统计资料,而且要垒面反映企业内外的综合信息,分析市场动态,分析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分析和建议,为搞好经营决策服务.这就为统计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由于统计工作是各种核算的基础,随着企业内部承乜经济责任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企业各层次的考核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完善.统计所涉度的工作范围l就必然要扩大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自然要尜我们的统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企业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推行方针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市场预测及微机的开发运用等等.这些方的推行和应用,都离不开统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也为统计工作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企业统计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体现有参与本企业羟济责任制的制定与考核.统计人员应参与各级经济责任制,方针目标管理的制定,内部承包合同的测算及定期孝核工t由于统计资料成为了计算和考核企业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的依据,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而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的地位,使统计人员真正做到亍有职有权,可以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职能.另方面,建立企业的纵横综台统计分析网络体系,也是。
绿色制造通用技术导则铸造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铸造的一般要求,给出了工艺设计、工艺与装备技术、原辅材料、质量检测、污染物治理、资源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我国铸件设计及生产企业(分厂、车间、工段)构建绿色铸造生产模式、实现绿色铸造,铸造原辅材料、铸造装备企业和相关企业的铸件设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611 铸造术语GB/T 28612-2023 绿色制造术语JBJ 14-2004 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HJ 1115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金属铸造工业HJ 1292 铸造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3 术语和定义GB/T 5611 和 GB/T 28612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技术导则4.1 一般要求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应通过以下方法、技术或手段来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及碳排放,实现绿色铸造:——优化铸件设计,选择并优化铸造工艺及装备等,用生产效率高、生态环境影响小、健康安全危害小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取代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降低或避免有害物质的使用。
用低、无污染的绿色原辅材料替代高污染、高材耗的原辅材料;——采用必要且有效的污染物末端治理及资源再生利用技术。
4.2 工艺设计铸造工艺设计宜采用技术及说明、适用范围和预期效果见表1。
表1 面向绿色制造的铸造工艺设计表1(续)4.3 工艺与装备技术面向绿色制造的铸造工艺与装备宜采用的技术及其适用范围见表2。
表2 面向绿色制造的铸造工艺与装备技术表2 (续)4.4 原辅材料面向绿色制造的铸造原辅材料及其适用范围见表3。
表3 面向绿色制造的铸造原辅材料4.5 质量检测面向绿色制造的铸造检测宜采用技术及设备适用范围见表4。
铸造工艺设计与制造协同控制数字化要求》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工作简要过程,任务来源、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等1)工作简要过程计划下达后,2018年4月17日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负责主要起草工作。
工作组通过认真学习并研究《铸造数字化工厂通用技术要求》、《铸造工艺数字化设计通用要求》、《铸造3D 打印砂型成形单元通用技术要求》、《铸铁感应电炉熔炼浇注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四项铸造数字化工厂相关的团体标准,通过内部研讨学习和外出参观交流,同时广泛搜集相关标准和国内外技术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工作,结合公司多年的数字化工厂建设和实施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编制出《铸造工艺设计与制造协同控制数字化要求》标准草案初稿。
经工作组及有关专家研讨后,对标准草案初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2018年5月-- 2018年8月,由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组织标准起草单位的多位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4 次评审,专家分别对标准(草案)的标准结构、技术内容、详细章节、语言表达、验证方案、验证过程、验证结论等进行了技术审查,并就标准适用范围、标准框架结构、标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与其它标准的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共计13 条。
随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围绕专家评审意见开展标准草案修订工作,期间召开6 次标准工作组会议,经内部专家讨论确定采纳意见10条,未采纳意见3 条,并最终完成内部定稿。
2)任务来源本项目是依据中国铸造协会[2018] 45 号文件“关于中国铸造协会智能铸造工作委员会相关团体标准制修订的批复”,项目编号为T/CFA 031103.16 -- 201X,项目名称为“铸造工艺设计与制造协同控制数字化要求” 。
本项目是制订项目,主要起草单位: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享铸钢有限公司、四川共享铸造有限公司,计划完成时间为2019年。
设计铸件时,从哪几方面考虑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
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
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
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
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
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
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
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
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
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
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Ⅱ.考试内容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1)图框(2)图线(3)比例(4)标题栏(5)视图表示方法(6)图面的布置(7)剖面符号与画法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弹簧的画法)(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3.原理图(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4.示意图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1)尺寸标注(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3)形位公差标注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3)表面质量标注的说明7.尺寸链二、工程材料1.金属材料(1)材料特性(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2)晶体结构(晶体的特性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结晶金属在固态下的转变合金的结构)(3)铁碳合金相图(典型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碳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4)试验方法(拉力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化学分析金相分析无损探伤)(5)材料选择(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2.其他工程材料(1)工程塑料(常用热塑性工程塑料常用热固性工程塑料常用塑料成型方法工程塑料的应用)(2)特种陶瓷(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氮化硼陶瓷金属陶瓷)(3)光纤(种类应用)(4)纳米材料(种类应用)3.热处理(1)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铸铁热处理有色金属热处理)(2)热处理设备(燃料炉电阻炉真空炉感应加热电源)(3)热处理应用(轴类弹簧类齿轮类滚动轴承类模具类工具类铸铁、铸钢件有色金属件)三、产品设计1.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1)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可行性分析报告)(2)概念设计(设计要求功能分析方案设计设计任务书)(3)技术设计(工作内容与要求机械结构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4)设计评价与决策(评价目标、准则评价方法)2.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1)强度、刚度(2)结构工艺性设计(可加工性设计可装配性设计可包装运输的设计原则要点)(3)可靠性(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可靠性设计)(4)摩擦/磨损/润滑(摩擦定律磨损定律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减少摩擦与磨损的方法)(5)机械振动与噪声(基本概念振动、噪声产生的根源与危害防止和降低振动、噪声的策略措施)(6)安全性(安全设计的原则防护设计)(7)标准化、通用化3.机械零、部件设计(1)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齿轮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轴的功能特点及设计丝杠的功能特点及设计带传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减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选用调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2)联接、紧固件(螺栓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键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销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联轴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过盈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3)操作调节与控制件(弹簧的功能特点与设计离合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制动器的功能特点)(4)箱体/机架件(箱体、机架的设计准则箱体、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箱体、机架的设计步骤)4.气动、液压的传动控制系统(1)常用气动、液压元件(控制阀泵和马达)(2)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气动系统基本管路设计液压系统基本管路设计)(3)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4)密封设计5.电气传动基础(1)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2)电气调速(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异步电动机的调速)(3)电气制动(直流电动机制动异步电动机制动)(4)电动机的选用6.设计方法与应用(1)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应用)(2)实用设计方法(工业造型设计优化设计人机工程反求技术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快速原型制造)(3)现代设计方法(并行设计智能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绿色设计创新设计)四、制造工艺1.工艺过程设计(1)工艺过程基本概念(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主要问题(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工艺规程设计的程序工艺规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对象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目的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4)定位基准选择(基准的概念精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5)工艺路线设计(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合理组合)(6)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概念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7)工艺尺寸计算(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工艺尺寸链求解综合的工艺尺寸链的图表计算法)(8)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工艺方案的评价原则工艺方案的分析与比较)(9)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示例(箱体件的加工工艺主轴加工工艺圆柱齿轮加工工艺)2.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1)工艺装备及其类型(工艺装备工艺装备的类型)(2)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工艺方案工艺规程工序要求与设备本企业的现有工艺装备条件各类工艺装备的标准、订购手册、图册及使用说明书等)(3)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4)工艺装备选择的程序(5)工艺装备设计程序(6)工艺装备设计(或选择)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7)工艺装备的验证(工艺装备验证的目的验证的范围验证的主要内容验证的方法)3.车间平面设计(1)车间生产设备布置原则(2)产品种类与生产分析(按产品(或流水线、生产线)的设备布置方案按工种(或专业化)的设备布置方案成组(或单元)设备布置方案)(3)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机群式布置流水线布置)4.切(磨)削加工(1)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金属切削率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切削加工方法与特点经济加工精度)(2)车削(常用车削方式典型车削加工表面类型车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的车削加工(非数控车削方法)新的车削技术)(3)铣削(常用铣削方式典型铣削加工表面类型铣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零件表面的铣削超精铣削)(4)磨削(常用磨削方式典型磨削加工表面类型主要磨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零件表面磨削)(5)影响切(磨)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改进措施(工艺系统方面的因素工艺过程的因素环境因素提高切削加工质量的原则措施)(6)切削用量的选择(7)切削用的工夹具(机床夹具切削刀具)5.特种加工(1)特种加工方法与特点(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过程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质量指标影响工艺经济性的因素与分析)(4)激光加工(激光加工原理、特点和分类激光加工设备激光打孔激光切割)(5)超声加工(超声加工的原理与特点超声加工设备超声加工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超声加工的应用)6.铸造(1)铸造及其特点(铸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设计铸造工艺文件)(2)砂型铸造(造型材料铸铁件铸造铸钢件铸造铜、铝合金铸件铸造)(3)金属型铸造(铜合金铸件铝合金铸件)(4)压铸(压铸件的结构压铸合金压铸机)(5)熔模铸造(熔模铸件的结构熔模铸造的工艺参数模型壳的特点及应用)(6)铸造工艺装备(模样模板芯盒砂箱)7.压力加工(1)压力加工及其分类(压力加工的涵义和特点压力加工的分类与应用)(2)锻造(自由锻模锻)(3)冲压(冲压加工的特点冲压工艺分类冲压工艺的应用要求)(4)影响锻压加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的措施(5)压力加工用的工艺装备(冲压模设计热锻模设计胎模结构设计快速经济制模技术)8.焊接(1)焊接方法和特点(熔焊工艺基础弧焊电源及其特性焊接工艺)(2)电弧焊(手弧焊及其设备埋弧焊)(3)氩弧焊(4)气焊(气焊与气割设备选用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5)焊接工艺装备(焊接用夹具焊接辅助加工装置焊接操作机)9.表面处理(1)表面处理的特点和分类(表面处理特点表面工程技术分类)(2)涂装技术(涂装材料涂装工艺与装备涂膜干燥典型产品涂装涂膜质量的评价)(3)热喷涂技术(常用热喷涂工艺分类和热喷涂技术特点热喷涂工艺流程热喷涂工艺方法热喷涂材料热喷涂技术的应用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4)电镀(电镀的实施方式电镀的工艺过程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电镀种类及应用电镀层质量评价)10.装配(1)基本知识(组装、部装、总装装配单元、基准零件与基准组件、基准部件装配精度影响装配质量的主要因素)(2)装配尺寸链及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装配方法)(3)装配方法类型及其选择(完全互换装配法部分互换装配法(亦称大数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4)典型部件装配(滚动轴承部件装配圆柱齿轮传动部件装配)五、管理/经济1.安全/环保(1)设备维护保障(保养)与安全操作(设备的维护保障(保养)加工和起重机械的安全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生产线的安全技术)(2)常见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防火、防爆防触电和静电防噪声)(3)环境保护(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技术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清洁生产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介绍)2.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法律知识(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3)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4)财务及税务制度(会计基本制度财务三表税种、税率)(5)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6)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公司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生产许可制度)(7)WTO规则和政府产业政策(历史和我国的承诺WTO基本原则WTO的四大宗旨反补贴与反倾销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的影响)3.工程经济(1)经济学基本概念(需求供给供给和需求平衡市场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2)成本分析(成本的分类量—本—利之间的关系量—本—利分析)(3)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实施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产品功能分析产品功能评价提出改进设想分析与评价方案试验,检查,评价效果)4.管理(1)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重要性和工作性质管理的基本职能)(2)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制两权分离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3)生产率分析与提高(生产率方法研究时间研究熟练曲线)(4)物流基础(物流及其系统的基本概念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常用物料搬运设备的特点及选用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5)现场管理(5S活动定置管理)5.管理创新(1)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制造模式从大量生产开始成组技术、数控技术和单元制造——多品种成批生产的解决方案当代的先进制造模式)(2)MRP/MRPⅡ/ERP (MRP MRPⅡERP)(3)精益生产(准时制(JIT)生产看板管理)(4)项目管理(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项目管理三要素和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和内容)(5)灵捷制造(灵捷制造战略产生背景灵捷制造战略的基本概念企业灵捷化案例)六、质量管理/质量控制1.质量管理/质量保证(1)质量/产品质量(质量定义产品质量和质量特性产品质量的形成与质量职能及职责)(2)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含义质量管理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3)ISO 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内容质量保证和质量体系建立)(4)质量认证(质量认证的类型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2.过程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概念(2)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统计分析表排列图因果图)(3)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直方图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Cp 控制图)(4)相关分析(相关图(散点图)法回归方程法相关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用途)3.计量与检测(1)产品制造中的计量与检测(2)几何量测量(测量基准长度测量用的器具角度测量器具形状测量器具)(3)机械量测量(力、重量的测量力矩的测量位移测量转速测量振动测量)(4)其他物理量测量(温度测量压力测量噪声测量)七、计算机应用1.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1)微机的构成及种类(2)常用微机的结构性能特点(十六位微机(8086/8088CPU)的结构性能特点八位微机(Z80CPU)的结构性能特点单片机的结构性能特点I/O接口及存储器的扩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3)微机软硬件的选用原则2.计算机仿真(1)仿真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意义(3)计算机仿真的一般过程(4)仿真在CAD/CAPP/CAM系统中的应用3.计算机数字控制(CNC)(1)CNC控制程序编制基础(CNC加工程序编制的内容及步骤普通程序格式及典型程序代码)(2)CNC程序编制方法(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手工编程举例程序语言方法自动编程流程及APT编程简例普通程序格式)(3)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4.CAD/CAPP/CAM/CAE(1)CAD/CAPP/CAM的基本概念(2)CAD/CAPP/CAM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6)CAD/CAPP/CAM的应用状况(7)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八、机械制造自动化1.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及其技术内容分类2.加工作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1)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普通的自动化机床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2)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数控机床加工中心)3.物流自动化(1)物流概念和功能(2)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上、下料/装卸自动化设备传输/搬运自动化设备存储自动化设备)4.信息流自动化(1)信息涵义与信息流/信息系统(2)信息源(3)信息采集/输入(4)信息处理(5)信息传输与交换(6)信息存储5.管理自动化(1)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2)MRP-Ⅱ6.常见的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1)DNC系统(2)FMC(柔性加工单元)(3)柔性自动线(FTL)(4)FMS(柔性制造系统)(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Ⅲ.有关规定和说明一、考试形式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分别进行,均为笔试。
铸件质量控制计划引言概述:铸件质量控制计划是在铸造过程中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确保铸件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缺陷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一个完善的铸件质量控制计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原材料控制1.1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根据铸件的设计要求和工艺特点,选择适合的原材料,确保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符合要求。
1.2 原材料检验: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质量良好。
1.3 原材料储存:合理储存原材料,防止受潮、受污染等情况发生,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二、铸造工艺控制2.1 设计合理的铸造工艺:根据铸件的结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铸造工艺,包括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确保铸件的密实性和表面质量。
2.2 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严格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铸件缺陷,保证铸件内部组织均匀。
2.3 检测铸件温度:通过红外测温仪等设备监测铸件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铸件的质量稳定。
三、铸件检测控制3.1 X射线探伤:对铸件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铸件内部是否存在气孔、夹杂等缺陷,及时发现并进行修补。
3.2 超声波探伤:利用超声波技术对铸件进行探伤,检测铸件的内部结构是否均匀,确保铸件的质量可靠。
3.3 磁粉探伤:采用磁粉探伤技术对铸件进行检测,发现铸件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夹杂等缺陷,及时处理。
四、表面处理控制4.1 砂型表面处理:对砂型进行喷涂、涂覆等表面处理,保证砂型表面光滑、坚固,避免对铸件表面造成损伤。
4.2 清理铸件表面:清理铸件表面的氧化皮、砂粒等杂质,确保铸件表面光洁,提高铸件的外观质量。
4.3 表面涂层处理:根据需要对铸件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如喷漆、镀层等,提高铸件的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五、质量记录与追溯5.1 记录生产数据:对每一批次生产的铸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报告、生产工艺参数、检测结果等,便于追溯质量问题。
铸造企业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设计和(或)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等。
3 职责
3.1 质技科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和(或)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的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或)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总经理负责审批下达设计和(或)开发任务书,负责批准设计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新产品鉴定报告、试产报告。
3.3供销科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
3.4供销科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新产品《合同》和《合同评审》,负责提交新产品《客户试用报告》和《检验报告》。
3.5质技科负责新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6办公生产科负责新产品的加工试制和生产。
4程序
4.1 设计和(或)开发的策划
4.1.1 设计和(或)开发项目的来源
供销科与顾客签定的新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
根据总经理批准的相应的《新
产品要求评审表》,并将与新产品有关的技术资料转交质技科,总经理
批准《产品要求评审表》和《合同》。
4.1.2质技科确定项目负责人,编制《设计开发计划书》。
计划书内容为:
a)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b)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
c)资源配置需求,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及其他相关内容。
4.1.3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修改,应
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4设计和(或)开发不同组别之间的接口管理
4.1.4.1设计开发信息沟通,设计开发人员填写《设计开发信息联络单》传递到相关部门。
4.1.4.2供销科负责与顾客的联系及信息传递。
4.2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入
4.2.1设计开发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要求:根据《合同》《产品要求评审》集中归结在《设计开发任务书》中;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定要满足;
c)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d)对确定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的特性要求,包括安全、包装、运输、贮存、维护及环境等。
4.2.2设计开发的输入应形成文件,并填写《设计开发输入清单》,附有各
类相关的资料。
4.3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出
4.3.1设计开发人员根据设计开发任务书及计划等开展设计开
发工作,并编制相应的设计开发输出文件。
4.3.2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以能针对设计开发输入以验证的形式证明满足输入要求,为生产运作提供适当的信息。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因产品不同而不同,可包括指导生产、包装等活动的图纸样品和文件:如零件图、部件图、总装图等;包含或引用验收准则;采购物资分类明细等;产品技术规范或企业标准。
4.3.3根据产品特点规定对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的产品特性,包括安装、使用、搬运、维护及处置的要求。
4.3.4由项目负责人对输出文件进行审核,并填写“设计开发输出清单”。
质技科长批准输出文件。
4.4 设计和(或)开发的评审
4.4.1在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应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评审,由设计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质技科长批准并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
a)应在设计开发计划中明确评审的阶段、达到的目标、参加人员及职责等,并按照计划进行评审;
b)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设计满足总体设计输入要求的充分性及达到设定目标的程度;对存在问题提出纠正措施,以确保最终设计满足顾客的要求;
4.4.2 项目负责人根据评审结果,填写《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对评审作出结论,报质技科,总经理批准后发到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改进或纠正措施,质技科负责跟踪验证并记录。
4.5设计和(或)开发验证
4.5.1 在设计开发的输出前,由质技科组织设计和(或)开发验证,可
采用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变换方法计算验证、模拟试验试制样品等方法进行。
4.5.2 项目负责人综合所有验证结果,编制《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记录验证的结果及跟踪措施,报质技科长、总经理批准,确保设计开发输入中每一项性能、功能指标都有相应的验证记录。
4.6 设计和(或)开发确认
确认的目的是证明产品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通常应在产品交付之前(如单件产品)或产品实施(如批量产品)之前完成。
a)质技科组织新产品鉴定会,邀请有关专家、用户参加,提交《新
产品鉴定报告》,即对设计开发予以确认;
b)试产合格的产品,由供销科联系交顾客检验和或使用一段时间,对试样符合标准和合同要求以及对适用性做出评价,顾客满意即对设计开发予以确认;
c)新产品可送往国家授权的试验室进行型式试验并出具合格报告,并提交用户使用出具满意报告,即为对设计开发予以确认。
上述报告及相关资料为确认的结果,质技部对此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跟踪和改进措施,以确保设计开发的产品满足顾客预期的使用要求。
4.7设计和(或)开发更改的控制
4.7.1 设计开发的更改发生在设计开发、生产和保障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开发人员应正确识别和评估设计更改对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4.7.2设计开发有重大影响的更改,提出者应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并附上相关资料,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
4.7.3当更改涉及到主要技术参数和功能、性能指标的改变,或人身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时,应对更改进行适当的验证和确认,经总经理批准后才能实施。
4.7.4当设计过程中更改不涉及相关参数变化时,划去原参数,写上更改参数并签名注明日期。
5 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设计开发任务书》。
6.2 《设计开发计划书》。
6.3 《设计开发输入清单》。
6.4《设计开发评审报告》。
6.5《设计开发验证报告》。
6.6《设计开发输出清单》。
6.7《试产报告》。
6.8 《客户试用报告》。
6.9《文件更改申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