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3节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掌握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重点:掌握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时数:1 学时作业:举例说明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反思: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重点内容,从指导教师对毕业生实习反馈得知,学生对大班孩子的掌控能力比较差,所以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重点讲解。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讲解较为生动形象,同学们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大多数同学对5-6岁幼儿缺乏感性认识,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大班幼儿。
教学设计第4学时一、导入复习3-4岁、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新内容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园大班)(一)好问好学5岁孩子的活跃主要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活动上,而是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都很强,但5岁以后幼儿的好奇心和以前明显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喜欢探索,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要知道“为什么?”,问得比较深刻,而且追根究底问问题。
5~6岁的孩子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非常喜欢智力活动,喜欢动脑筋,喜欢下棋、猜谜语等智力游戏。
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特征。
大班孩子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使许多成人难以应付。
回答他们的问题,既需要足够的知识,又需要一定的技巧。
他提出没完没了的为什么,如果年幼孩子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成人回答了谁好谁坏,他就不再提问,大班幼儿则不然,他要接着问:“他为什么坏?他做了什么坏事?”举例小女孩蓉蓉问爸爸猫为什么跑得比人快。
举例航航问什么是生命、牛牛问人为什么会想问题、人为什么会高兴又会伤心呢。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二节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掌握0-1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掌握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重点:掌握1-3岁儿童年龄特征中“独立性的出现”这一特点教学难点:掌握1-3岁儿童年龄特征中“独立性的出现”这一特点教学时数: 1 学时作业:简述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反思: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和视频让学生了解,0-1岁和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但大多数同学对于婴幼儿缺乏感性认识,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婴幼儿。
教学设计第2学时一、导入复习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念,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0-1岁、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新内容(一)人生第一年(乳儿期)【问题讨论】你们接触过1岁以前的孩子,也学习过学前卫生学,能否描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征?并概括出1岁以前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先说明0-1岁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总的特点: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再逐点举例说明。
课后观看《万婴跟踪》。
1. 0-1个月新生儿期:【问题讨论】孩子什么时候出现心理现象?是在什么基础上出现的?(1)有了本能反应(无条件反射)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
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即用以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2)条件反射出现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孩子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能力,例如一切学习,都是条件反射活动。
又如,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奶,都是把他抱在怀里,经过多次强化,被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和奶头在嘴里吃奶的无条件反射相结合,新生儿就形成了对吃奶姿势的条件反射。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选择题1.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0~1岁B.1~3岁C.4~5岁D.3~6岁4.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5.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是动作发展的(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6.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7.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8.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9.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0~1岁B.1~3岁C.3~6岁D.6~12岁10.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3岁前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1.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6个月B.8个月C.12个月D.15个月12.先学前期是指( )。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问题讨论】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开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三节 3-6岁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3-6岁是小孩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因此称为幼儿期。
那个时期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3-6岁分为3-4岁小班、4-5岁中班、5-6岁大班。
在这3年里,心理开展有明显的变化,每年有新的特点。
一、3-4岁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3-4岁是小孩初入幼儿园的年龄。
在幼儿园一般称为小班,他们的特点专门突出。
〔一〕最初步的生活自理3岁以后,小孩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如能跑能跳,能用勺子吃饭。
能够自己进餐、操纵大小便、在成人关心下自己穿衣,更重要的是,已全然上能用语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也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因此,3岁以后小孩能够进入幼儿园参加集体生活。
上幼儿园以后,小孩的生活范围扩大,认识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开展。
〔二〕认识依靠行动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是专门具体的,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3-4岁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能想好了再做。
如让小班幼儿去拿窗台上的玩具,说请你想一想如何拿到那个玩具,他绝对不能想,而是立马去拿,伸手去够够不到又踮起脚尖拿,拿不到,又跳起来拿,依旧拿不到,这时候他觉察旁边有张椅子,爬到椅子上拿到了。
假设你叫他站在那儿想,不准动,他是想不出来的,一定要通过动作开展思维,动作停止了,思维也就停止。
冬冬今年三岁多点儿,爽朗可爱,专门喜爱画画、拼图。
每次画画总是拿起笔来就画,间或画出一种图形,就欢乐地说:“哈,小鸟,瞧,我画了只小鸟!〞画出来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
拼图也是如此。
爸爸对此专门不中意。
每当冬冬要画画了,他总是要求冬冬说:“你告诉爸爸,你想画什么,想好了再画!〞冬冬不听,依旧拿起笔来就画。
冬冬爸爸专门生气,经常批判冬冬“做事之前不动脑筋!〞冬冬爸爸的要求和批判是否合理?什么缘故?3-4岁儿童认识依靠行动,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能想好了再做。
0-1岁:这个年龄段的婴儿主要处于生理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阶段。
他
们的心理特征包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受世界;表现出对身边环
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对主要照顾者
有依赖感,并通过亲密的关系来获得安全感。
1-3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开始展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
他们的心理
特征包括:出现独立行为和表达自我意愿的需求;拥有丰富的感官经验,
开始认识物体和人;通过模仿和玩耍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开始建
立自己的个人身份并探索世界。
3-6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入了自我认同和社会交往的阶段。
他们
的心理特征包括:开始理解和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展示出丰富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观察、模仿和参与社会角色和活动;初步掌握一些
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
同时,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也非
常重要。
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家庭和教育者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为幼儿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给予充分的
关爱和支持,与他们进行亲密互动,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幼
儿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等。
此外,合适的早期教育活动,例如言语和认知
游戏,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需要
综合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
通过合适的关爱和教育,我们可以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特征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1 0-6 个月:视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2.2 6-12 个月: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依恋关系建立,好奇心增强,自我意识萌芽2.3 1-3 岁:想象力丰富,情绪作用大,爱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建议4.结论: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教育意义正文一、引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
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于儿童日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于家长、教师以及相关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0-6 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视听觉迅速发展,他们开始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和颜色。
同时,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婴儿能够抓住眼前的物体。
此外,这个阶段的婴儿会主动招人,对陌生人产生好奇心,但同时也开始认生,对陌生人产生恐惧感。
2.6-12 个月: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学会发音,并能够理解简单的语言。
依恋关系也逐渐建立,儿童会对亲近的人产生依赖,同时,好奇心增强,自我意识萌芽。
3.1-3 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力丰富,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儿童的情绪作用大,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爱模仿成人的行为。
在思维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具体形象的思维,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建议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
例如,对于 0-6 个月的婴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抚摸,以建立亲子关系;对于 6-12 个月的儿童,应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好奇心,同时注意语言的培养;对于 1-3 岁的儿童,应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和空间,同时教育他们学会接受任务和自我组织。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摘要: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满月到半岁:视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2.6 个月到1 岁:语言迅速发展,出现初步的思维形式,具备了人特有的自我意识萌芽3.1-3 岁: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4.3-4 岁: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5.4-5 岁:思维具有可逆性,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个性初具雏形6.5-6 岁: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教育因素四、如何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1.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2.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3.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儿童的自主性正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
了解这些年龄特征,对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满月到半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视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给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促进其感官发展。
在6 个月到1 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语言迅速发展,出现初步的思维形式,具备了人特有的自我意识萌芽。
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初步的认知教育,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
在1-3 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性。
在3-4 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家长和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引导儿童进行积极的模仿行为。
在4-5 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个性初具雏形。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012级9班 22齐珊 29王瑞
42赵玉茹 43 周玉珊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关键期
3、遗传
二、判断
1、儿童心理年龄的可变性是指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省略、逆转或任意捏造。
2、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涉及两个心理学概念是关键期和危机期。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选择
1、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幼儿期B.婴儿期C.先学前期D.学龄期
2、______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
A.社会风气 B.微观的社会环境 C.生理成熟 D.社会文化
3、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
A.以思维的成熟为标志B.以心理成熟为标志C.以年龄为标志D.以言语的出现为标志
4、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A.观察法B.演示法C.示范法D.范例法
5、3岁儿童( )
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
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C.能辨别前后
D.能辨别上下
四、填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______ ______ ________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一是_________ 。
3、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五、简答
1、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2、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
一1、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起来十分轻松,容易理解,掌握的快。
3、是一种生物现象,即通过父母细胞染色体的基金把上代的生物特征遗传给下一代。
二、×√×
三、A B C B D
四、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发展的定向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差异性
2、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
3、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五、1、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①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②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③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2、(1)好学好问(2)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规律(4)个性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