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与第六次科技革命_苏玉娟
- 格式:pdf
- 大小:427.35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不能错过第六次科技革命作者:张宏波来源:《创新科技》 2011年第10期文/ 张宏波“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9月21日,主题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年会在天津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作了题目为《新科技革命的拂晓》的报告。
“洞察科技革命新趋势,把握未来战略机遇期。
”“我们现在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
科技革命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它能够塑造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改变科学技术的结构体系,牵动全球科技中心转移,推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
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以及国家地位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升降。
”白春礼说。
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兴衰,与其在历次科技革命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息息相关。
在16世纪和17世纪,以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带来了世界的第一次科技革命。
这场前后经历144年的科技革命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18世纪中后期,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带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这也是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 世纪中后期,其标志是内燃机、电机和电讯技术的出现,这带动了包括钢铁、石化、汽车、飞机等行业的发展。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叶,以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为代表的科学突破引领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其主体部分涉及物理学,并扩展到天文学、遗传学、地学、计算机科学等。
20世纪中后期,电子计算、信息网络的出现,带来了第五次科技革命。
“中国错失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白春礼指出,以社会生产力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1706年,中国的世界排名是第18 位,1820 年第48位,1900年第71位,1950年排第99位”。
然而,科技革命也让“有准备”的国家受益良多。
白春礼分析说,英国引领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的科技革命,抓住机遇,成为世界强国;德国在英国之后,引领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的科技革命,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现在仍然如此;美国引领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科技革命,是当代最强的国家;日本抓住了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科技革命,升级为发达国家;芬兰和爱尔兰也一样抓住了机遇,成为发达国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3年第23卷第2期“民生科技”是民生问题与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概念。
民生问题是一切文明社会关注的共同领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内在要素与外在环境。
从狭义上讲,民生问题包括与民众生存、生活、生计直接相关的问题。
一方面,包括与民众直接相关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在问题;另一方面,包括与民众直接相关的生态、社会、人文等外在环境问题。
从广义上讲,民生问题包括与民众生存、生活、生计直接或直接相关的所有问题。
由于广义的民生问题边界过于泛化,不利于分析,所以笔者重点分析狭义的民生问题和由此产生的民生科技。
民生问题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民生科技的系统性特征,民生科技不仅包括与民众生存、生活、生计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还包括与生态、社会、人文等相关的科学技术。
我们可以说民生科技就是直接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技术。
民生科技的发展不仅是科技与民生的一个内在问题,还是一个外在问题。
民生科技的发展与外在的社会文化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本文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1民生科技发展的社会文化特征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和组织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从构成性来看,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文化和精神文化。
民生科技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技术,与民生问题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特征是联系在一起的。
民生科技发展的社会文化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民生科技发展具有社会多元性民生科技的内涵体现在科技服务于“民”与“生”两个层次,体现了想民、爱民、为民、富民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
“生”涉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民生科技的发展领域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
百名院士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看法和建议院士们的看法和建议存在一定的多样性,不同部分之间有一些交叉编者按:本报5月5日、9日“观察·评论”版连续刊发何传启的长文《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受到部分两院院士的高度关注。
截至5月26日,108名院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统计结果显示,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和政策建议的支持程度比较高。
108名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22个议题的看法,分为同意、反对和不确定三种。
22个议题的支持率在12%至83%之间,14个议题的支持率超过50%。
21个议题的支持率超过反对率,1个议题的反对率超过支持率。
信息转换器、人体再生、信息和仿生工程、思维和神经生物学、纳米和仿生工程、生命和再生工程、整合和创生生物学的支持率,分别为72%、69%、72%、64%、61%、58%和46%。
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主体部分、扩展和带动部分、受影响的学科等提出了建议。
主要的反对意见有:首先,21世纪人类生存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绿色能源问题。
其次,电子和信息革命只是刚刚开始不久,至少需要数十年才能达到下一个科技革命时代。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认为:“这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一次质的飞跃,由国家之间依靠战争来争夺天然资源,向依靠科技来获得地球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500年里,世界上大约先后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
中国失去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并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表现平平且收获不多。
21世纪的新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
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研究,受到部分院士的关注。
2011年5月5日和9日,《科学时报》连续发表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此前我们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及其“专家意见表”寄送给两院院士。
截至5月26日,共收到108位院士的反馈意见,包括填写的专家意见表和书面意见。
我们对院士的民族责任感、爱国使命感和科学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现将院士意见的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21世纪新科技革命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学报》(2012-03-19 B3 观点关于新科技革命,从2005年美国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到今年元旦白春礼院长的“新科技革命的拂晓”,特别是何传启先生主编的《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一书,都作了不少探索性研究。
在深受启发的基础上,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科技革命”的本质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看出科技革命总是与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密切相关,科技革命作为源动力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因此,准确理解科技革命的本质,对于探索其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前提下的“否定”科技革命顾名思义是指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指从科学理论、技术进步到产业发展的革命性变化。
因此,根据科技发展的规律,科技革命应该是一种发展前提下的“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特征,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
科技革命首先是“否定”式的重大科学发现,进而催生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技术进步,最终带来划时代的产业发展。
科学发现往往是“证伪”而不是“证实”。
对科技而言,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否定,但这种否定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发展基础上的否定。
例如,“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至大论”,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但哥白尼沿用了托勒密的科学观测方法,他20多年观测得到的数据,与托勒密的大体一致,哥白尼实现了旧有数据和认识基础上的思想创新,他发现了托勒密的错误结论。
在否定的基础上推进了天文学的进步,催生了人类第一次科技革命。
再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量子领域否定了牛顿力学,带来了人类的核能和量子时代。
2.“渐进”基础上的“突变”渐变与突变是事物发展的两大规律。
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依据沉积层序的连续性,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日积月累、逐渐改变的;而法国的居维叶根据古生物的突然出现和灭绝,提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突变”的。
回顾科学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一个不断涌现、长期缓慢的积累过程,而发展到一定程度,突然出现的“飞跃”或者“突变”就是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途径研究
苏玉娟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9(019)015
【摘要】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征,详细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方面的途径及取得的经验.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苏玉娟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04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 [J], 杨金秀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对体育科技发展的影响 [J], 陈上越;陈作松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方针、政策对体育科技发展的影响 [J], 陈作松
4.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最好时期 [J], 王选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分析 [J], 陈作松;黄汉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苏玉娟
作者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太原030006
出版物刊名: 理论探索
页码: 18-2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科技革命 人类梦想 财富梦 生态文明梦
摘要:前五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实现财富梦的重要支撑:工具、设备、交通和通讯等当采科技门类的发展是先导,机器体系的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是条件,产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基础,世界科技中心、经济中心和文明中心的转移是现实轨迹。
前五次科技革命也为人类实现生态文明梦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应用价值、劳动、社会关系、自然的异化是人类转向生态文明梦的价值因素、主体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第六次科技革命成为人类实现生态文明梦的重要支撑:以生命科学、民生科技、信息科技为核心的当采科技门类的发展是先导,机器体系的智能化、环保化、安全化和健康化是条件,产业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是基础,世界新的科技中心、生态文明中心的出现彰显人类实现生态文明梦的进程。
2020年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题及答案300题一、单项选择。
1、我国的载人飞船被命名为: (D)。
[2分]A“水星”B“猎户座”C“东方“D“神舟”2、下列不属于纳米材料的是(D)。
[2分]A纳米线B纳米球C石墨烯D金刚石3、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 (D)。
[2分]A太阳能光伏发电B地热能利用C太阳能热发电D核电技术4、据估算,真菌病害已使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减少(D) 亿吨,损失的粮食每年可多养活6亿人。
[2分]A 0.5B 0.75C 1.0D 1.255、(A)是以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知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融入工程学思想,将“自下而上”的“设计合成”的研究理念与系统生物学在“组学”基础上建立的“自上而下”的“综合分析”的研究理念相结合,具有巨大科学创新和应用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
[2分]A合成生物学B精准医学C再生医学D预防医学5.载人潜水器, 特别是载人深潜器是当代海洋科技的制高点之一。
下列属于我国载人深潜器的是(D)。
[2分]A“双鱼座”4号B“深海6500"号C”和平I”号D“蛟龙”号6.(B)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科技的新纪元,人类从此进入空间时代。
[2分]A 1947B 1957C 1967D 19777.(A)由一层石墨层片卷曲而成,是结构最简单的碳纳米管。
[2分]A单壁碳纳米管B多壁碳纳米管C石墨烯D富勒烯1.(D) 是国际上首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2分]A前苏联B美国C日本D中国2.无人遥控潜水器最早出现在(A),主要用于考古方面的研究。
[2分]。
A 1953年B 1973年C 1993年D 2003年3.在生命起源的理论中, (B)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中国就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领头羊——专访中国科学院院长
白春礼
孙英兰
【期刊名称】《决策与信息(上旬刊)》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题为《新科技革命的拂晓》的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将目光投向黎明,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领头羊"。
白春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科技革命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它不仅能够塑造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改变科学技术的结构体系,牵动全球科技中心转移,推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以及国家地位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升降。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孙英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白春礼:勇作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领头羊 [J],
2.纳米科技带给我们的新希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访谈 [J], 武文卿
3.让纳米研究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专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技中国》编
委白春礼院士 [J], 王震雷
4.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纵论新科技革命的拂晓 [J],
5.纳米科技打开梦想天空--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 [J], 黄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近代以来,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些规律性机理:发生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其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其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
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是重要动力,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重要趋势。
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的耦合,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等。
〔关键词〕民生科技,第六次科技革命,机理,走向,重要维度,现实路径〔中图分类号〕N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1-0018-04苏玉娟(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太原030006)民生科技与第六次科技革命关于科技革命,学界有三次说、四次说、五次说,比较能够达到共识的是五次说。
“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
”〔1〕2011年以来,《科学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科学基金》《决策》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论文、调查报告和人物专访。
根据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机理以及专家学者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猜测,我认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
“民生科技指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换和科技服务。
”〔2〕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一、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机理及其走向前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把握科技革命发生的规律有助于预测第六次科技革命。
(一)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是以日心说、牛顿力学等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革命,促进近代化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的发展,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蒸汽机和机械革命,促进了当时英国冶金业、纺织业等产业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是以发电机、内燃机、电讯技术等为代表的电力技术革命,促进了汽车、无线电、航空等行业的发展;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促进了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发展。
前四次科技革命表征为主体科学技术在发生革命的过程中渗透或带动了与其相关科学或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从综合走向分化。
第五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后期,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在内的学科群革命。
第五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四次科技革命,它是以某主体学科为先导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群革命。
从〔收稿日期〕2012-12-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技术、社会”视域下民生科技发展的路径研究(10CZX012),负责人苏玉娟。
〔作者简介〕苏玉娟(1975-),女,山西稷山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史、科技哲学。
18··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轨迹看,科技革命不仅体现了从某学科革命走向学科群革命,而且体现了科学技术从综合走向分化,再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
(二)科技革命发生的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
科学革命主要来源于科学内部发展需要,技术革命更多来源于社会外部需求。
“发达国家的科技需求与科技革命的关系更紧密。
”〔1〕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来源于英国解决棉纺织品质量低劣、竞争力低问题,因急需采用新技术提高竞争力的需求而产生;电力革命起源于欧洲,发生于美国,“原因在于当时美国人少地多,劳力不足,需要发展节约劳力的机械技术。
”〔3〕第五次科技革命来源于解放脑力劳动和解决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能源、生态、环境等危机的需求。
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具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地。
因此,科技革命是否发生需要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的推动。
(三)科技革命发生的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
一般来讲,科学革命引起人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变革,技术革命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两次科学革命产生了机械唯物观和辩证唯物观;三次技术革命实现了生产方式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生活方式电气化和信息化,使人类逐步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与此同时,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转移路线基本是一致的,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
(四)科技革命发生的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
一方面,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发生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不断走向一体化。
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相隔近200年;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后期,相隔仅几十年。
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越来越走向一体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763~1870年,第一次技术与第一次产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46~1970年,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产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
所以,从发展趋势看,总体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走向一体化。
二、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第六次科技革命什么时候发生?一些专家认为可能发生于2020~2050年。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约2020 ̄2050年)有可能以生命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提供解决和满足人类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需要的最新科技。
”〔4〕他提出三个方面原因,每次科技革命发生周期约70年,第五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中后期到21世纪20~50年代近70年,此后将会发生新的科技革命;分子生物学从1953年诞生到2020年近70年的积累,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潜能;还有2020年有可能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拐点。
中科院通过对300多名专家研究形成“面向2050年中科院发布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及综合考虑专家学者的观点,我认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具有相应的动力机制,并对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种讨论具有一定的“科学猜想”性质。
(一)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可能领域。
从目前世界科技发展视角看,“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许多国家对生命科学的投入比较大。
”〔1〕生物学发展对人口健康等民生科技发展具有变革力。
从我国科技发展情况看,2011年5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曾收回108位院士关于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看法与对策建议。
从统计资料看,“信息和仿生工程的支持率最高,达到72%;部分院士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体部分应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有院士认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绿色能源问题。
”〔5〕从面向2050年中科院发布科技发展路线图来看,围绕民生的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有望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维度。
所以,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以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生物学为先导,包括健康科技、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防灾减灾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内的学科群革命。
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可能领域。
(二)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动力。
从科学内部发展需要看,学术界多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主要发生在生命科学领域或者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领域。
”〔5〕从社会需求看,21世纪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把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为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选择。
美国把“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19··作为重要维度之一;欧盟把“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资源的管理”作为四个主题计划之一;日本把建设“人民安居乐业且生活质量高的国家”作为科技发展三个目标之一;我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大力发展惠及民生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绿色城镇关键技术等。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与民众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能源科技、环境科技、人口与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信息科技、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纳米技术和新材料科技,以及与公共卫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领域多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
而这些重点领域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有广泛影响的领域。
”〔6〕所以,从科技发展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需求看,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为己任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环保科技等民生科技将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领域。
(三)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领域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
从观念变革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观。
18~20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21世纪的科技重点将是人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和适应太空环境,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可持续性和适应宇航时代的需要”〔1〕,体现为以人为本,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社会、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
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使人类生产方式走向人性化,生活方式走向休闲化和创新化,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引起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转移到何处?从目前国际发展趋向看,谁抓住机遇,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点,谁就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
“1700~1950年期间中国从世界强国降为半殖民地国家,从发达国家降为欠发达国家。
”〔4〕1950年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不断提升,1978年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第15位,1980年第7位,2011年跃升为第2位。
第六次科技革命使中国再次面临选择,我们是从第六次科技革命中抓住机遇获得巨大发展,还是付出高额代价,关键看我们的行动。
我们只有主动解决民生问题,积极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才有可能创造新的辉煌。
(四)民生科技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趋势。
从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机理看,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是交替发生的,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