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2)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外婆的澎湖湾》是人音版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澎湖湾为背景,描绘了外婆和孙子在海边嬉戏的情景,歌词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怀念。
歌曲为2/4拍,共2段歌词,旋律优美、抒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情感理解较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
此外,学生对澎湖湾地区可能了解不多,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背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第五单元外婆的澎湖湾》,并能流畅地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歌曲中旋律的把握,特别是音准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一个澎湖湾的美好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曲。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到外婆和孙子之间的亲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让学生互相教唱,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谱、歌词。
3.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澎湖湾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第五单元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对于生僻字词,教师要一一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互相教唱,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美景,让学生体会家乡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第五单元外婆的澎湖湾》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属于人音版(五线谱)教材。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澎湖湾为背景,描述了外婆和孙子在海边玩耍的美好时光。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生活气息,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读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深厚,对这首歌曲的主题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巩固学生对五线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外婆的澎湖湾》,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进行演唱。
2.难点:五线谱的识读,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模仿、练习、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五线谱和简谱两种版本。
2.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教学伴奏。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外婆的澎湖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对歌曲的认识。
2.呈现(5分钟)展示《外婆的澎湖湾》的五线谱和简谱,让学生对照两种谱号,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讲解五线谱的识读方法。
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学生进行小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外婆的澎湖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通过歌曲的聆听及对澎湖湾景色的欣赏,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
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3、知识目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表现歌曲中的切分音、四十六节奏,学生真正深入角色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外婆的澎湖湾》磁带,图片、等相关教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律动(摇呀摇)1、师:同学们会划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划划好不好?2、师生一起做划船的律动。
1=C 2/45 3 3︱4 2 2︱1 2 3 4︱5 5 55 3 3︱4 2 2︱1 3 5 5︱1–‖摇呀摇,摇呀摇,我的小船摇呀摇,摇呀摇,摇呀摇,小船摇呀摇。
三、新歌教学(一)、导入:【演示:有澎湖湾的图片】简介澎湖湾及作者的背景1.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五一”的时候去哪里旅了,外面的世界怎么样?2、生:“北京、上海等地”极少数的学生这样回答,大多数同学都说的是在“地里”(农田),是啊农村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机会呢?3、师:既然大家都没出过远门,没有去过远的地方,那今天老师就开着远程的列车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尽情的畅想,快乐的游玩。
2.演示:有关澎湖湾的图片,简介澎湖湾及作者创作背景。
澎湖湾位于台湾海峡中流,属于澎湖县,东与云林、嘉义两岛相望,西与福建厦门相对。
全县由澎湖本岛及周围64个岛屿组成,统称澎湖列岛,极东是查某屿;极西是花屿;极南是七美岛;极北是目斗屿;极西的花屿亦是台湾版图极西的岛屿。
是台湾唯一全部以岛屿组成的县。
县治设在马公市。
简介叶佳修创作《外婆的澎湖湾》的背景:这是一首50年代后期的台湾校园歌曲,属于流行音乐。
当时已经解放了,台湾和大陆天各一方,身在台湾的同胞思念大陆的亲人,于是以哀怨题材和地方民歌小调为主的台湾校园歌曲非常流行,这些歌曲包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青春气息。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外婆的澎湖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海边歌曲,描绘了美丽的澎湖湾和在海边戏水的情景。
歌曲以澎湖湾为背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儿时与外婆在海边的生活,充满了温馨和怀念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歌曲。
他们对生活情景类歌曲有较高的兴趣,能够通过歌曲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方特色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并能够进行演唱。
2.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理解歌曲中描述的生活情景。
3.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歌曲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地方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
2.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3.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4.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歌曲,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谱和歌词。
3.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澎湖湾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老师对学生的发音、节奏等进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对比其他版本的《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了解不同演唱风格,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外婆的澎湖湾》,并练习演唱。
演唱外婆的澎湖湾-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掌握歌曲的曲式、节奏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首先,向学生介绍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以及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
2. 歌曲欣赏环节
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歌曲分析环节
1.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节奏和情感表达;
2.将歌曲分段,让学生学会分段吟唱;
3.引导学生一起练习唱歌。
4. 歌曲表演环节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表演。
教师可以逐一指导不同的组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表现形式。
5. 总结环节
回顾歌曲的表演和学习过程,让学生自评表演成果,以及从表演中所感受到的乐趣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针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开展,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情感和表现形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育中,我们还需继续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
歌曲以充满激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两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切分音的运用,较强的表达了对家乡充满着激情的抒发。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台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2.解决节奏难点,时值为一拍的切分节奏,准确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对祖国大家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重点:能流畅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唱准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2.用打击乐器准确的为歌曲伴奏。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问好随着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动感台湾校园民谣,师生一起律动。
二、导入歌曲师:老师播放歌曲伴奏,同学们听听看,能不能听出来是哪首?三、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
2.听辨旋律。
3.完整演唱第一部分谱例。
4.唱歌词。
5.纠正个别字的唱法。
6.学唱第二部分。
四、表现歌曲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男女生分开表演歌曲。
3. 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总结歌曲,感情升华这首动听的歌曲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家乡的赞美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词曲作者一样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
世界上的感情有很多种,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天亮了》创作背景)人世间,爱有很多种,有一些爱是藏于生活小事中的,让我们记住这些爱,为了家人和他人幸福美满,尽力奉献爱,把爱洒向人间。
今天我们制作的这段音乐,我将送给我的朋友,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他能找回这段珍贵的回忆,温暖了他的心。
岁月的流逝我们阻挡不了,但美好的旋律我们却可以一直保留,让我们在音乐中尽情的玩乐,把所有美好的回忆都放进音乐。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澎湖湾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对外婆的深深思念。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充满了浓郁的亲情和乡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同时,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情感表达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把握。
2.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家乡和亲情的美好。
3.学会用恰当的情感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澎湖湾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家乡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5.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演唱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4.安排课堂上的练习场地和表演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澎湖湾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
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家乡的故事,营造温馨的情感氛围。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演唱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外婆的澎湖湾》一. 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具有浓郁海岛风情的歌曲,描绘了美丽的澎湖湾和可爱的小鱼儿。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朴实,让人感受到大海的宽广和生活的美好。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节奏明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海岛文化,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善于模仿和表现。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他们可以通过歌词和旋律感受到海岛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岛文化,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会《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学会歌曲中的装饰音,如倚音、滑音等。
3.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进行生动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歌曲演唱,为学生提供模仿对象。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合作意识。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4.欣赏法:学生欣赏相关音乐作品,拓宽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乐谱。
2.准备相关音响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歌词、图片等。
4.准备装饰音符号,如倚音、滑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外婆的澎湖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海岛风情。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讲解歌曲中的装饰音,如倚音、滑音等,并演示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把握节奏和音准。
教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并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范唱《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歌曲,歌词描绘了澎湖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歌曲为2/4拍,旋律简洁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节奏有一定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认识尚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
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旋律走势。
3.学生个体差异的兼顾和提高。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让学生跟随学唱。
2.互动法: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4.视听结合法:欣赏相关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教学音频和视频资料。
3.准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器材。
4.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开展互动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料,展示澎湖湾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纠正错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针对性辅导,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4.巩固(5分钟)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点评,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外婆的澎湖湾》课堂实录师:导入:在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管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生:姥姥师:除了姥姥我们还称呼什么?生:外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梦见外婆了,外婆没有变,一如往日的温暖亲切,慈爱的看着我。
在老家的厨房煮好饭,默默地等着我,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样的温情,一样的依赖,一样的笑脸,一样的容颜,(哦,不,应该说是更加的年轻了,梦见外婆真好。
)同时,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想听吗?生:想听聆听歌曲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当你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受?(2)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外婆吗?和外婆的感情好吗?2、再次聆听歌曲,看看歌曲分为几个乐句?师: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外婆的澎湖湾》?师:她读得真棒,让我们带着对外婆的感激之情一起来学习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歌曲是表现了谁和谁之间的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师:是的,这首歌曲非常好的表现了我和外婆之间隔代亲的这种深深的依恋。
其实,歌曲的创作和写文章一样,都是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
有一年3.15晚会上,晚会最开始的那首歌名叫——《天亮了》,这是歌手韩红自己创作并演唱的。
动人的歌声背后,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你们想听吗?生:想听师:201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并用这个故事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
大家想不想听啊!生:想!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生:心情非常难过师:“是的,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并不很痛,然而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呢,我每听一次就会不由得哭一次,听了这首歌我就觉得人世间再苦再难比起小子灏来都不算什么了。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5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5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1)《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四课《外婆的澎湖湾》教学对象:五年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的学习能正确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和切分节奏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的B部分伴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节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完整、流畅,并带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学难点:能唱准歌曲中带有切分节奏及附点节奏的旋律,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后半部分伴奏。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情境法、模唱法,教唱法,示范法、表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歌唱家罗大佑演唱的校园民谣《童年》。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接着解释校园民谣的含义,导入我们来认识一位台湾音乐人——叶佳修,他写了很多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外婆的澎湖湾》现在我们到澎湖湾去游览师:美丽的澎湖湾就在这里,潘安邦因演唱这首歌曲而出名,澎湖湾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介绍澎湖湾的地理位置),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澎湖湾的风光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4)一. 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歌,它描绘了澎湖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渔民们的生活情景。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歌词中的民族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可能不太熟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3.视听结合: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歌曲的演唱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歌曲演唱视频。
3.准备教学用的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歌曲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歌曲的表演,检验他们对于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外婆的澎湖湾1教学目标1.学习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校园民谣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2.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演唱。
能用打击乐器伴奏进行演唱。
3.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对亲情的感悟。
2学情分析《外婆的澎湖湾》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
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 4 拍 .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3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拓展知识面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懂得亲情的珍贵。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律动导入新课导入:《踏浪》律动。
刚才我们表演的是一首轻快动感的台湾校园民谣《踏浪》,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首台湾的校园民谣,我们一起来安静的听一听。
活动2【讲授】初次聆听,背景介绍,感知情绪。
1.电脑播放歌曲。
有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学生:外婆的澎湖湾)2.这是一首上世纪80年代由台湾传到大陆的校园民谣,原唱是台湾歌手潘安邦,歌曲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对它的旋律耳熟能详,可见歌曲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富有魅力。
下面老师也来唱唱这首歌曲大家听一下歌曲的情绪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活动3【讲授】新歌教学因为大家对它的旋律较为熟悉所以老师想考考大家。
四、学唱新歌1.出示唱歌谱乐句:这里有四个乐句是打乱顺序的,下面老师按照歌曲的旋律顺序弹奏,请你用手势表示你所听到的乐句的编号。
(师弹奏学生听,然后跟琴唱一遍所听到的那个乐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练习可以督促学生更认真的去聆听音乐,从而分辨出不同的旋律,增加了他们对聆听欣赏的能力。
)1. 33 33 43 21 2222 23 22. 33 333 43 21 61 165 53. 35 55 61 65 11 165 54. 33 333 43 21 55 27 1(大家的旋律顺序排列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来按照旋律顺序唱一遍,在这四条旋律当中有两个切分音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找出来?)1.学生唱歌曲第一乐段乐谱看来大家都是善于观察聆听的孩子,听辨的都很正确,老师为你们骄傲。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课型】以教唱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了解与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4\4拍,二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一、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能基本的学会演唱歌曲。
二、学习小切分节奏;了解反复记号,小前附点节奏与四分休止符;学会分析歌曲的结构乐段。
三、品味歌词旋律,体会歌曲描绘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歌曲,能基本完整演唱,学习小切分节奏,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乐段。
【教学难点】演唱时音准与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融入。
【教学用具】黑板、电脑课件【教学过程】1、类似体裁歌曲导入: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听一段歌曲,大家猜猜看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童年》是歌唱我们校园的学习时光,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童年》是流行与校园,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歌曲,这种体裁叫做校园民谣。
(用校园民谣引出课题《外婆的澎湖湾》板书)2、了解澎湖湾的地理位置与风光美景:出示课件图片中国地形图,逐渐缩小到台湾澎湖县;接着欣赏澎湖湾的一组风景图(配歌曲伴奏欣赏),让学生对澎湖湾有个初步的印象3、介绍歌曲背景及演唱者与创作者:a、讲述澎湖湾上的真人故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情感体验b、由故事过渡到原唱者潘安邦,再对其进行简要介绍c、再过渡到词曲创作的叶佳修的介绍4、初听音乐,思考问题: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问题(播放潘安邦原唱版本,出示问题)a.歌曲是几拍子的,4/4拍b.歌曲的速度,中速c.歌曲的旋律与情绪是怎么样的,优美抒情(出示文字——歌曲的情感)5、动动手,学习节奏:出示节奏X X X X X X X,先示范打节奏再让学生模仿再拍打出另一条节奏X X X X X X X X,让学感受有何区别对比板书小切分节奏,重点练习,先让学生模仿再自由拍打最后请学生示范6、再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结构,学会分析歌曲结构(A、B两部分)7、学唱歌曲(分段学习):A段,让学生先找出带小切分节奏在哪,出现了几次,跟着音频轻声歌唱一遍,指出学生的问题,讲述歌词让学生理解体会情感(轻松、愉快),带上情感再次跟唱B段,点出小附点四分音符,用二八节奏代替小附点四分音符的范唱,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感觉(热情、亲切)。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拍 .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习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台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轻松亲切的特点。
2.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利用课堂乐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在欣赏感知体验音乐中积极思维,联想,从而激发学生不断认识音乐喜欢音乐。
难点:通过每个环节的学习激发孩子对美丽家园的赞美核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乡间小路》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台湾校园歌曲的清晰与自然。
二.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感激,学生学会歌曲后自然就会唱的投入有激情。
师:刚才一首非常好听的台湾校园歌曲《乡间小路》把我们带去了音乐课。
这首歌流行于六七十年代,就连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唱。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为了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我们在坐的大多数同学到现在都还是由他们来照顾。
你们爱他们吗?
生:齐声回答
师:今天老师就要教同学们一首跟外婆有关的歌曲,名字叫《外婆澎湖湾》这也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是叶佳修先生创作的。
三.介绍作曲家叶佳修。
师:叶佳修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歌曲很多。
从他创作的歌曲名字就知道他的音乐风格很多作品都是写乡村写风景。
代表作有:《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踏着夕阳去》《思念总在风雨后》等…老师非常有幸找到了叶佳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弹自唱的《外婆的澎湖湾》的视频。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四:初听范唱播放叶佳修自弹自唱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认识叶佳修,对歌曲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五:播放课件范唱
师:请同学们再次听歌曲范唱看动画视频在理解歌词欣赏台湾风光的同时拍一拍。
1.回答这首歌是几拍子?
生:4拍子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听范唱学生有对歌曲更加熟悉。
每次都设计不同的问题,范唱的人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六.听老师范唱。
1请同学们举手分析歌曲结构。
2.听完后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这首歌是个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曲调平稳,优美,让人想到了小时候和外婆之间的事历历在目。
第二部分节奏一下拉宽了,旋律舒展热情。
进一步表达对童年时光的怀想。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范唱学生分析了歌曲结构谈了自己的感受这时对歌曲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为下面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七.学唱歌曲
1.由简到难学习第一部分的节奏歌词和歌谱。
(1)用鼠标点出第一条节奏。
(2)等学生拍出节奏后再点鼠标加入歌词。
(3)有节奏的读好歌词后再点击鼠标加入歌谱。
以此类推学会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扎实的通过打节奏填歌词视唱歌谱学会了第一部分尤其是节奏歌词和歌谱都是逐条出示在课件上。
这样不但直观学生兴趣大,而且无形中也交给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再加上老师在练习节奏时一挑战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
如:你们太厉害了,节奏能打出来我要加上歌谱看谁还能准确的唱出来那才算厉害。
这样也抓住了小学生的心里特点。
2.节奏练习。
(1)X X X X X X X | X X X XX X —|
晚风轻抚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3)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X X —|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
(4)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又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3.整体演唱第一部分。
师:同学们唱的太棒了,自己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4.完全放手把课堂交个学生自学第二部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利用课堂乐器来自学第二部分。
生:唱谱子,唱歌词,吹竖笛,互相合作。
师:巡回指导扑捉个别学生唱的不准的地方进行指导。
5.展示自学效果。
(1)轻声随琴视唱歌谱第二部分老师要有鼓励性的评价。
(2)叫平常视唱好的同学来范唱第二部分歌谱。
(3)全班一起完整的演唱歌词。
(4)师生合作以接唱的形式来进行表演唱。
八.拓展延伸
(1)欣赏王洁实谢莉斯二重唱《外婆的澎湖湾》
(2)欣赏梦之旅的三重唱。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星演唱的不同形式的《外婆的澎湖湾》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
从而使这节课进入高潮。
(3)全班同学站起来和老师一起唱的唱跳的跳吹的吹跟着伴奏在优美的音乐中结束这节课。
九.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叶佳修创作的《外婆的澎湖湾》,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希望同学们把这首歌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下来带着对台湾美好的祝愿听着音乐唱着这首歌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