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 格式:pptx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40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各民族服饰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各民族服饰的异同,从而提高学生对民族服饰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观察能力,对民族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分析和比较各民族服饰特点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比较各民族服饰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和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各民族服饰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纸、笔等绘画工具,以便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服饰的独特风格。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各民族服饰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等方面的特点。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各个民族的服饰风格,以及服饰图案的寓意。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民族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和寓意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服饰的细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理解服饰图案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地描绘出民族服饰的特点和图案。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服饰图案的寓意,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运用这些图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民族服饰的图片,教师示范绘画方法,学生实践绘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民族服饰的特点,示范绘画方法,让学生了解服饰的线条、色彩和图案。
3.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绘画实践,尝试描绘出民族服饰的特点。
4.讨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享绘画心得。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服饰图案的寓意和创作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民族服饰的特点:线条、色彩、图案。
2.服饰图案的寓意:吉祥、美好、信仰。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各民族服饰的样式、色彩、图案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服饰与民族习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民族服饰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一些著名的民族服饰,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民族服饰了解较少。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学习,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民族服饰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图片欣赏:通过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服饰特点。
2.视频播放:播放相关民族服饰的视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服饰文化。
3.观察分析:学生分组观察服饰图片,分析服饰的特点及与文化、地理环境的关系。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收获,互相学习。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民族服饰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民族服饰,如苗族的银饰、藏族的袍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服饰的特点,如样式、色彩、图案等。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各民族服饰的特点,以及服饰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对民族服饰有好奇心,但民族服饰文化知识相对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民族服饰元素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服饰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民族服饰,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素材: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和视频。
2.绘画材料:水彩笔、彩纸、画纸等。
3.参考资料:关于民族服饰的书籍和文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各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服饰的审美角度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用水彩笔、彩纸等材料,绘制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运用民族服饰元素,进行创意绘画。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表现个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介绍1、壮族服饰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
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
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
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2、傣族服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小学思想品德《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服饰的多样性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服饰文化,培养学生的包容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服饰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主要民族的服饰文化3. 传统节日与服饰4. 现代服饰潮流与发展5. 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服饰的多样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服饰文化,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创新服饰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结合生动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华服饰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中华服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华服饰的兴趣。
2. 讲解中华服饰的定义与特点:介绍中华服饰的历史演变、款式特点和寓意。
3. 学习我国主要民族的服饰文化:介绍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等民族的服饰特点和习俗。
4. 探讨传统节日与服饰:分析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服饰的关联。
5. 了解现代服饰潮流与发展:探讨现代服饰的趋势和我国服饰产业的发展。
6. 思考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创新服饰设计。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中华服饰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中华服饰的资料,下一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更多民族的服饰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探访传统手工艺: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手工艺人的工作场所,了解服饰制作的工艺和技巧。
3. 开展服饰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服饰的设计和搭配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2. 民族服饰的设计和搭配方法。
3. 民族服饰的色彩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学会民族服饰的设计和搭配方法。
2. 教学难点:民族服饰的色彩运用和创意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2. 观察法:观察民族服饰的图片,分析其设计和搭配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设计民族服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民族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多样性。
(2)分析民族服饰的设计和搭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3)介绍民族服饰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搭配技巧。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款民族服饰。
(2)学生可以参考教材或网络资源,进行创意设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简要介绍设计理念。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具创意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服饰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本民族为题材,设计一款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设计的民族服饰作品,从设计理念、色彩搭配、创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 民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服饰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服饰的特点。
2. 新课:讲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分析其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1.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2. 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3. 主体部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设计理念、文化内涵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为自己设计一款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2. 要求:作品需体现所选民族的特点,具有创意,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作品富有创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服饰文化内涵方面,还需加强。
5. 改进措施:增加对民族服饰文化背景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作品的文化价值。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5.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丨岭南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描述和识别不同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 分析民族服饰在色彩、图案、材质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3. 创作一幅具有民族服饰元素的绘画作品,展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民族服饰文化简介:介绍中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强调多样性和独特性。
2. 艺术鉴赏:分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色,如色彩搭配、图案设计、饰品运用等。
3. 绘画技巧讲解:教授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服饰的质感和立体感。
4.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融入民族服饰元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 绘画技巧在表现服饰细节中的应用。
难点- 理解并表现服饰的文化内涵。
- 技巧性地在画作中融入民族服饰元素。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民族服饰实物或图片、绘画示范视频。
-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或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 详细介绍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 分析服饰的艺术特色,如色彩、图案等。
第三阶段:绘画技巧讲解与示范- 讲解绘画服饰的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
- 示范如何创作一幅包含民族服饰元素的画作。
第四阶段:学生实践- 学生在指导下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阶段: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 教师总结点评,强调文化理解和艺术表现。
板书设计- 课程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1. 民族服饰文化简介- 2. 艺术鉴赏- 3. 绘画技巧讲解- 4. 创作实践作业设计- 创作一幅以民族服饰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课堂所学技巧,表现服饰的质感和文化内涵。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岭南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提高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会欣赏和创作民族服饰。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民族服饰的美。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图片。
2. 素材: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同学,看看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服饰特点,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观察并讨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3. 教师总结并讲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和款式。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民族服饰进行深入分析。
3. 各组代表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创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讲解创作要求和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思路,确定创作主题。
3. 教师示范创作过程,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创作。
五、创作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给予建议和鼓励。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组展示作品,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点评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介绍。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进行评价。
15.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欣赏典型民族服饰,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民族服饰中的款式、色彩、花纹等特点,感受民族服饰的总体特点。
2.在学习中初步理解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从观察和欣赏体验中初步掌握简单的欣赏民族服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处于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总的来说比较活跃,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比较乐于参与。
经过六年的美术学习,知识面逐渐开阔,对美术门类有初步的认识,对少数民族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也曾经学习过第7册《我设计的童装》,能初步理解服装的结构与款式变化。
因而,学生能对此主题内容展开欣赏和自主探究的学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民族服饰,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民族服饰的形、色、纹的特点,说出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难点:能运用美术术语或句子说出自己的欣赏感受4重难点解决的方法运用课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型”课件中,通过游戏自主探索民族服饰的特点,在互动中解决“看、悟、评”的教学重难点。
5课后反思《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上的是欣赏评述领域,这是因为本人正在开展一个区的立项课题《运用游戏型课件提高美术欣赏课实效》的研究。
所以,在这一节课里,比较多地运用课件来创设游戏的情境,希望起到激起学习兴趣和让学生互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的作用。
在这一课当中,我的想法就是要把“感受和评述民族服饰之美”这些教学目标,放在各个互动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学。
本课,游戏型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学习能力。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我感觉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实施中能积极参与了欣赏学习活动,并且对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有所了解,能区分一些典型的民族服饰,在学习中也能展开评述,说出自己感受。
所以我感觉基本上达到了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