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地租理论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1.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认为土地的占有产生地租,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生产品,它同利润一样也是劳动创造的由农业经营者从利润中付给土地所有者剩余所得的一部分。
而地主在取得这部分产品时,除了由于占有的土地外,丝毫没有耗费过任何代价。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特性,农产品的价值是耕种劣质土地的生产条件,即由最大的劳动耗费量决定的。
因此,优中等地的产品在价格上,除了补偿生产成本和利润外,还有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归地主所占有。
这样,李嘉图便得出了差额地租量取决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一正确的结论。
李嘉图把地租的存在,看成是由于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须不断耕种愈来愈劣的土地的结果就是说,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而是结果。
李嘉图还考察了在同一块地上追加同量劳动和资本,而劳动生产率不同所生产的差额地租(即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
但是,他断言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的减少而产生的,这实际上是把地租的产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了。
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因而在一些观点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他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永恒范畴,把他的地租理论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看不到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特点和剥削本质。
例如,他把差额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异,说成是形成地租的原因,却忽视了生产地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经营的垄断。
他还认为,如果土地没有报酬递减现象,地租就不会上涨,肥力极小的土地决不能产生任何地租,这就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李嘉图之所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一是他完全忽视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二是他和斯密等一样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概念,认为农产品如果以高于其价值出售,将会否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规律。
2.屠能的地租论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屠能,是继李嘉图之后资产阶级古典地租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
对租的若干思考宋圭武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
租现象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已存在,但对租问题的研究则是17世纪以后的事。
有关租理论的研究既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以较好解决的课题,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曾称之为"笨汉难过的桥"。
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对租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刻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本文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实践的发展对租问题又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租什么是租?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租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它的外延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
在早期的经济学家那里,租是专指地租而言的,到了近代,它已经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了。
租的内涵随着实践的发展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弟对地租的研究开始,中间经过魁奈、杜尔哥、斯密、安德森、爱德华、萨伊、布坎南、马尔萨斯、李嘉图、屠能、凯里、洛贝尔图斯、马克思、乔治、马歇尔、克拉克、萨缪尔森等著名经济学家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有关租内涵的认识。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一一列举他们对租问题的具体阐述,这里仅就作者本人对租的界定做一些简要的陈述。
1.租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有的学者认为,租是为使用土地、劳动、设备、思想甚至货币等资源所做的支付。
如使用劳动的租是"工资";使用土地和设备的租是"租金";使用一种思想的租是"专利使用费";使用货币的租是"利息"。
另外有的学者将租看成是一种超额利润,即生产要素的实际收益减去机会成本的余额。
这里暂且不研究上述两种观点各自的合理性,仅就两种观点本身来看,是互相矛盾的。
对此,笔者认为租概念应有广义狭义之分。
上述两种关于租的认识可统一到广义的租概念中。
狭义的租概念应有严格的界定(下文给出),这不仅有利于理论概念的进一步明确,也有利于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地租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或地理位置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地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土地的价值、利用和分配有关。
地租的产生来源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独特性。
由于土地是一种固定资源,其供应是有限的,而需求却相对不变。
当土地的需求超过供应时,土地的价值会上升,从而产生了地租。
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有几种不同的分类。
首先是绝对地租,即土地的收益超过了土地的成本,这是由于土地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所导致的。
其次是差别地租,即不同土地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因素造成的收益差异。
最后是边际地租,即土地的额外收益,当土地的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时,边际地租会增加。
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来源,也是土地所有权的表现。
其次,地租的存在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土地的分配。
不同地租水平会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或土地的集中化。
因此,在土地政策和经济规划中需要对地租进行合理的调控和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地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具体定义和解释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中可能存在差异。
以上是对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的一般解释,不同的学者和理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当代应用斌容摘要: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容。
地租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和分离地租等,但其实质都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地租理论对于当前土地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租理论土地产权土地市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从土地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
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一、地租理论的基本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1、绝对地租及其实质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绝对地租既不是农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之差,也不是各级土地与劣等土地之间社会生产价格之差,而是个别农业部门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之差。
因此,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才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
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级差地租及其产生的条件与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不过是由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到地所有者手中了。
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②土地位置的差别;③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马克思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将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即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即由前两个条件产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名词解释绝对地租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产生的地租收入按照确定的地租率计算而得的一种地租形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利益,被作为商品进行买卖和流转。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地租是土地所有者从土地使用者那里获得的一种支付,作为土地的使用权,相当于土地使用者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租金”。
但不同于其他的生产要素,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其供给是固定的。
这就导致了土地供给的需求大于供给,从而使得土地的价格上升,形成了地租。
绝对地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地稀缺性所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无法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这就使得土地的价格逐渐上升,形成了地租。
绝对地租的计算是按照确定的地租率进行的。
地租率是指土地租金占土地价格的比例。
一般来说,地租率与土地的品质、位置等因素有关。
品质好、位置好的土地地租率相对较高,品质差、位置较偏的土地地租率相对较低。
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绝对地租为土地所有者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其次,绝对地租也是一种经济租金,作为一种分配方式,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最后,绝对地租也为土地的购买和流转提供了一种价格基准,有利于土地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综上所述,绝对地租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根据确定的地租率计算土地产生的地租收入的一种地租形式。
绝对地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地稀缺性所决定的,其计算按照确定的地租率进行。
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土地所有者提供收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土地市场的正常运作。
[第十一章]李嘉图的地租理论[(1)安德森和李嘉图发展地租理论的历史条件]主要的方面在考察洛贝尔图斯的理论时已经阐明了。
这里不过再作一些补充。
首先要谈的是历史环境:李嘉图所考察的时期首先是他差不多完全亲身经历过的1770—1815年,这是小麦价格不断上涨的时期;安德森所考察的时期是十八世纪,他是在这个世纪的末叶写作的。
从这个世纪初叶到中叶,小麦价格下降,从中叶到末叶,小麦价格上涨。
因此,在安德森看来,他所发现的规律同农业生产率的降低或产品正常的{安德森认为是不自然的}涨价毫无联系。
而在李嘉图看来,却肯定是有联系的。
安德森认为,谷物法(当时是出口奖励)的废除,是引起十八世纪下半叶价格上涨的原因。
李嘉图知道,谷物法(1815年)的实行是为了制止价格下降,并且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价格下降。
因此,李嘉图着重指出,自由发生作用的地租规律必定会——在一定疆域之内——使比较不肥沃的土地投入耕种,从而使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地租靠损害工业和广大居民的利益而上涨。
李嘉图在这里无论从实际方面或历史方面来说都是对的。
相反,安德森则认为,谷物法(他也赞成进口税)必然会在一定疆域内促进农业的均衡发展;农业的均衡发展需要加以保证;因此,这种前进的发展过程本身,由于安德森所发现的地租规律的作用,必然会引起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引起农产品平均价格的下降。
但是他们两人都是从一种在大陆上看来非常奇怪的观点出发的,这就是:(1)根本不存在妨碍对土地进行任意投资的土地所有权;(2)从较好的土地向较坏的土地推移(在李嘉图看来,如果把由于科学和工业的反作用造成的中断除外,这一点是绝对的;在安德森看来,较坏的土地又会变成较好的土地,所以,这一点是相对的);(3)始终都有资本,都有足够数量的资本用于农业。
说到(1)、(2)两点,大陆上的人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在这样一个他们看来最顽固地保存了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国家里,经济学家们——安德森也好,李嘉图也好——却从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观点出发。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租不仅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我国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背景,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主要思想,最后从我国农业农村及土地实际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地租理论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多个国家蓬勃发展。
英国已完成产业革命,法国则正迅猛发展,德国也已经开始。
产业革命的发展带来经济的极大繁荣,但是同时又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
资本大量积累的背后,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贫富分化日渐严重。
无产阶级开始站出来反对资产阶级,并从经济斗争逐渐转为政治斗争。
但是,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依据来在经济理论上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统治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马克思在批判性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建立了一整套经济理论。
马克思吸收借鉴了威廉·配第、詹姆斯·安德森、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尤其是批判吸收了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其中,他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比较完备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以这些理论为依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就把地租看成是私有制经济中的一个范畴。
到五十年代,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获得了重大进展,创造了劳动价值论和许多其他理论。
其中,对地租理论的研究也获得了重大收获。
六十年代,马克思完成了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批判吸收,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的地租理论,并完全创造性地提出了绝对地租理论。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的地租和地价理论,旨在全面理解这一经典理论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的地租和地价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中土地资源的分配、利用和流转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结合现代经济实践,对地租和地价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观点,包括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地租的形成与分配、地价的决定因素等。
随后,本文将回顾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铺垫。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为后续章节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的内涵和精髓,揭示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实践价值和应用前景。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概述卡尔·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作为其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土地经济关系的独特视角。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剩余产品,它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这种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关系,而在其他社会形态中则可能呈现为不同的形式。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地租被划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源于土地的自然肥力、地理位置和投资额度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不同的土地在同样的劳动投入下产生不同的产量。
而绝对地租则是指无论土地质量如何,土地所有者都会因其对土地的所有权而获得的地租。
这是因为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所有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地租的基本理论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1、概念和特点资本主义地租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1)级差地租的概念。
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它和土地等级相联系。
分析级差地租的前提假设。
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原因和源泉。
(2)级差地租的形式及产生条件。
按形成基础不同,马克思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3、绝对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联系级差地租复习)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
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
它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它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5、矿山地租指工业资本家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
同样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建筑地段地租指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它以农业地租为基础,又与农业地租有区别。
西方地租地价理论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1)威廉配第的观点:《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2)弗朗斯瓦魁奈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3)亚当斯密的观点:《国富论》中的地租概念,谷物地租决定其他耕地地租的思想,关于级差地租的观点。
(4)大卫李嘉图的观点:《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的地租概念,租金与地租的区分,李嘉图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不同条件形成的三种级差地租(丰度地租、位置地租、资本地租)。
关于地租理论的认识和再认识
———针对国内房地产现状的思考
以前提到“地租”,我总会想到《白毛女》中的经典桥段:年近岁末,杨白劳的苦苦哀求,黄世仁的咄咄逼人,喜儿的身不由己,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下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极尽压榨农户以获得重租厚利,或借此达到罪恶目的的丑陋本质。
最近系统的学习了地租理论,使我对“地租”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伴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出现,地租应运而生。
地租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所说的土地使用权的价格。
地租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制度下最为明显,而现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地租。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地租的理论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地租理论,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进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是批判地继承和改造资产阶级早期地租理论的基础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现实性和广泛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对我国城镇建设,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处理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由于在城市中成长,生活,求学,因而我对地租理论中关于城市建筑地段地租理论产生浓烈的兴趣,并有相对深刻的理解。
城市建筑地段地租有一下三个特点:(1)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的决定性影响;(2)建筑地段地租表现形式主要是级差地租Ⅱ即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等量投资而具有不同生产率所产生的地租;(3)建筑地段地租最终由建筑物使用者支付;(4)由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建筑地段地租中垄断地租较为突出。
以上特点使我自然地想到了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买卖,在经济领域扮演着着重要的角色。
房地产业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中扮演着救星的角色。
2009年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其中房地产业的经济拉动也功不可没。
但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房地产业并不是例外。
近30年来全球或区域经济金融危机,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崩盘,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迪拜债务危机均以房地产泡沫破裂为导火索,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上海房地产业的泡沫化已经在今年的世界经济现象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不难看出,有限的土地供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土地的巨大需求,表现在“地租”上就是不断上涨的土地价格。
以迪士尼的落户上海为其房地产业带来的影响为例。
11月5日,上海市政府宣布迪士尼项目正式获批不到两个小时,被称为“5年来上海首块迪士尼宅地”的浦东新区川沙新市镇A08-03 住宅地块,以11.9 亿元人民币成交,楼板价高达每平方米14024 元,溢价264%。
这块并不在迪斯尼主题公园规划用地周边的“迪士尼宅地”的使用价格已经远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在此事例中,土地位置对地租的影响以及垄断地租的表现是显而易见的。
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承建为此地区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级差地租的表现也会愈加突出。
高价售出的土地,政府获利的同时,开发商也必然会提高房价,从而实现资金回本和获得厚利,那么,高房价的最终的承担者就是购房者了!与此同时,上海整个房地产业的房价呈现怎样的情景,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
诚然,迪士尼主题公园必然会为旅游产业及相关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但如此高的溢价表现出的盲目性和泡沫化也令人堪忧。
不仅仅是上海,全国范围内久涨不下的房价给居民的住房问题又大大增加了了难度。
针对这一问题,温家宝总理在12月27号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独家采访中提出令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四项措施:第一,要加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
第二,要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的用房,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抑制投机。
第三,要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稳定房地产的价格。
第四,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犯罪的行为。
事实上,在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和房地产背景下,政府的政策和调控有很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能够实现以上几点,相信我国的房地产业一定能够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
房地产业与土地价格是紧密相连的,而土地价格又是资本化的地租。
所以,系统的地租理论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结合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并理论联系实际,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