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原因及治疗预防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摘要】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在护理方面,术后床旁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监测患者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适当饮食护理能够减少肠道不适,定期康复训练则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身体功能恢复。
避免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和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措施。
在加强患者宣教、严格遵循医嘱以及多维度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综合多种护理方法,才能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关键词】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方法、床旁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不良习惯、复查随访、患者宣教、医嘱、多维度防范。
1. 引言1.1 概述在腹部手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这是因为手术会导致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粘连,造成肠道功能障碍。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术后床旁护理、适当饮食护理、定期康复训练、避免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以及定期复查和随访。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希望能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正文2.1 术后床旁护理术后床旁护理是防止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手术后的床旁护理中,护士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
要保持患者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术后切口裂开或感染。
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术后床旁护理中,护士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情绪支持和心理抚慰,帮助他们缓解手术后的焦虑和恐惧。
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防止感染的发生。
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84例腹部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甲硝唑三联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4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甲级愈合79例,占94%,乙级愈合5例,占6%;术后随访12-36个月,发生术后肠粘连7例,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有效率为91.67%,肠粘连发生率为8.33%。
结论腹部手术在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中,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甲硝唑三联药物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疗效较好,值得临床酌情选用。
【关键词】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8-02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尽管人们为了防止肠粘连的发生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至今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致使腹部术后肠粘连患者并未明显减少,即使是目前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仍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肠粘连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降低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笔者对本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4例腹部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三联药物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腹部手术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68岁,中位年龄46岁。
急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4例,腹股沟区疝26例,肠梗阻20例,化脓性腹膜炎4例,腹腔脓肿3例,急性肠穿孔、破裂3例,卵巢囊肿6例。
1.2 治疗经过所有病例在入院明确诊断后,根据个体情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调整全身机能状态,包括营养物质的补充,足够热量的摄入,有效循环血量的补充与维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减平衡失调。
有明显感染者要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抗炎治疗。
肠粘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肠粘连一般无法自行恢复,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观察。
但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需要手术治疗。
肠粘连一般继发于腹腔异常变化,如炎症、手术、异物等。
这种情况一般会在半年左右基本消失,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比如疤痕体质的人粘连症状严重,需要去医院普外科或消化内科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粘连程度。
如果症状轻微,可以保守治疗,比如服用一些肠道润滑剂。
如果症状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但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手术效果差,患者很可能再次粘连。
肠粘连患者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建议食用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烧烤、油炸、坚硬、黏性较大、难消化的食物以及坚果类食物。
从病因学上讲,除先天原因外,肠粘连的形成无非是损伤或炎症。
(1)损伤:(A)肠道暴露时间过长、空气污染、动作粗糙、伤口大、浆膜损伤严重、止血不彻底、术后渗血、渗出、腹部清洗不干净或腹部遗留异物可引起肠粘连;(b)腹部创伤,腹部突然受到外部冲击,虽然冲击部位没有破裂穿孔,但也有一定的损伤,局部组织可出现充血水肿,或血液渗出物流入腹腔,使周围组织水肿粘附;(c)计划生育粘堵术等化学药物流入腹腔,造成严重粘连。
(2)炎症:(A)腹部炎症引起炎症性水肿,渗出物或脓液溢出腹腔引起粘连;(b)结核性腹膜炎引起肠粘连。
结核性腹膜炎可分为干湿两种类型。
除结核结节外,腹膜上还有纤维素渗出物,机化后引起腹部器官、大网膜和肠膜广泛粘连;(c)肠结核病引起肠粘连。
肠结核病患者可以在肠浆膜表面看到纤维素渗出和大多数灰白色结核结节,这通常是由溃疡引起的。
同时,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肥厚,肠壁经常与邻近的肠道或大网膜粘连。
(3)其他肠粘连,如肿瘤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组织形成粘连或个别未知原因。
临床上,肠粘连患者多发生在术后,尤其是阑尾炎或盆腔手术后。
肠粘连的严重程度与每个人对腹膜或肠浆膜损伤反应的敏感性有关。
在肠粘连的临床疾病中,肠粘连患者多发生在积累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炎或盆腔手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几率最高。
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模式摘要:目的:总结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防护措施。
方法:选择1235例腹腔手术患者,术中针对引起腹腔内粘连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去除根本病因;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腹部红外线照射,腹部按摩,促使肠功能恢复。
结果:1235例腹腔手术患者,有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占0.32%。
结论:手术中防范措施和术后护理可以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61-01粘连性肠梗阻是腹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资料显示,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腔粘连者达90%以上,而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者占5%,预防腹腔粘连,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课题。
本院自2000-2005共做腹腔手术1 235例,随访6年有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占0.32%,现将术中预防措施及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2000-2005年共做腹腔手术1 235例,其中女925例,男310例,其中阑尾手术620例,胆囊炎,胆结石310例;肠梗阻250例;肠间脓肿21例,外伤性肠穿孔34例,随访6年有4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占0.32%。
2 手术中引起腹腔内粘连的因素手术中钳夹、牵拉、术中电切、电凝产热、组织缺血和暴露过久、用干燥纱布擦拭等对腹膜和浆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手术分离的创面。
腹腔内异物刺激,如手套上的滑石粉、缝合的丝线、遗留的纱布。
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如卡铂)也可引发粘连。
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手术技术,从理论上来说可减少粘连。
但有学者认为该手术并不会明显降低粘连的发生,因为腹腔镜手术多用电凝和电切,产热可使组织渗出增加;腹腔内的分离创面与开腹手术几乎相同;常见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外溢的胆汁不易被隔离,漏出的结石碎渣作为异物遗留在腹腔内,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粘连。
3 术中预防腹腔内粘连的措施3.1 选择合适麻醉方法,维持良好麻醉状态:麻醉效果好,手术操作顺利,手术损伤小;麻醉效果不佳时,肠管与腹膜损伤机会增多,促使术后腹膜粘连。
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手术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便。
肠粘连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松解粘连汤作为一种中医药学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方法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松解粘连汤是什么?松解粘连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是:独活、川芎、白芍、桃仁、红花、蒲公英、鸡内金、牛膝、艾叶等10种药材。
这些药材都有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消炎解毒等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腹部肠粘连的症状。
腹部术后肠粘连的症状腹部术后肠粘连是指手术后由于肠道粘连的形成,导致腹痛、腹泻、便秘、肠道梗阻等症状。
肠粘连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起药物吸收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治疗肠粘连十分重要。
松解粘连汤的治疗机理松解粘连汤能够起到改善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作用,主要归功于其中的川芎、白芍、独活等成分。
这些药材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解毒等作用,疏通梗阻的血管和经络,减轻或消除肠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同时增加小肠内蠕动的速度,从而防止肠道出现梗阻和阻塞。
独活、鸡内金、牛膝等成分还有祛风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肌肉韧带弹性,舒缓疼痛和不适感。
红花、蒲公英、艾叶等成分还有强化免疫力、消炎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松解粘连汤的临床应用松解粘连汤作为一种中医药物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方法,其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经常应用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可以有效地缓解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地,松解粘连汤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是:先将松解粘连汤的药材均匀混合,然后将适量的药材用沸水冲泡,制成浸泡液。
每天服用2-3次,每次100-200毫升,连续服用2周-1个月左右,具体用量和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不仅会引发肠管功能的改变,还会造成全身性的生理紊乱,不利于术后恢复。
我们经常听见医生建议患者手术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发生肠粘连,那么导致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究竟有哪些原因?怎样才能预防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原因一:心理原因患者缺乏对疾病以及手术的了解很容易在术前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造成体内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功能受到抑制进而会导致患者肠蠕动减缓而发生肠梗阻。
而术后患者行动不便,翻身以及排便等需要他人帮助,很多患者担心麻烦他人就刻意减少排便的次数,一旦排便反射变弱就容易引发肠梗阻。
护理措施:加强心理疏导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提前告知患者与家属术后会有哪些不便、手术预期达到的效果并告知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以及肠道准备的目的,引起患者的重视度。
为其讲解术后体位、饮食、导尿、引流以及排便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叮嘱患者不要因为怕麻烦他人就有意减少排便,减少患者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告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加速康复。
2、原因二:术前肠道准备工作不充分很多患者在手术前不重视医护人员的告诫,术前1天没有进流食;与胃肠蠕动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胃肠蠕动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进行肠道准备效果较差;患者未用温开水溶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导致口感较差,患者喝不进去或者喝完后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导致服用药液的量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采用灌肠剂的患者体位不正确、插管深度不到位、灌肠剂的剂量不够等都会影响肠道清洁效果。
护理措施:加强术前肠道准备工作叮嘱患者术前3天进食流食,术前1晚以及手术当天早上进行灌肠。
若患者有便秘或者胃肠蠕动功能较差需要在术前3天给予患者促胃动力药。
若患者需要口服通便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科研背景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腔内炎症、手术创伤等因素引起腹腔内粘连,导致肠道受到压迫、扭曲而引起梗阻的病理情况。
目前,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治疗并不能根治该疾病,且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如何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来有效预防和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护理措施的实施和作用机制的分析,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将对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促进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的深入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推动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认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2. 正文2.1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定义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指在腹部手术后由于炎症、感染、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肠道粘连,导致肠道蠕动受限、肠道腔狭窄,最终导致肠道梗阻的一种疾病。
几丁糖、四磨汤联合应用预防术后肠粘连150例临床浅析【摘要】目的探讨几丁糖、四磨汤联合应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5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治疗组(几丁糖、四磨汤)在关腹前应用几丁糖,术后早期胃管注入四磨汤,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
比较2组术后肠管通气时间及2年内肠粘连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67例,总有效率83.7%;无效13例,无效率16.25%。
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组肠管通气时间,2年内肠粘连的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应用几丁糖四磨汤能明显减少肠粘连发生率及再手术率,缩短肠管通气时间,几丁糖、四磨汤联合应用能较好预防术后肠粘连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几丁糖四磨汤肠粘连预防再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腹部的大中型手术后此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更高。
研究表明,传统开腹手术后发生腹腔粘连者达60%~90%,约5%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
因而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以减少肠梗阻的发生,是临床外科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来防止腹膜粘连的发生。
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本院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关腹前,在充分止血下将医用几丁糖均匀涂布于腹、盆腔肠管受损的浆膜粗糙面,以及腹腔或盆腔粘连松解术后的创面,术后早期服用或胃管注入预防术后肠粘连,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组(几丁糖、四磨汤组) 为150例腹部手术后肠粘连者,均是本院普外科的住院患者,男83例,女67例,年龄13~80,其中25例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50例为阑尾炎切除术后,30例胆囊切除术后,28例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7例为肠粘连松解术后;对照组143例为同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男80例,女63例,年龄l5―76岁,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28例,阑尾炎手术45例,胆囊切除术2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23例,肠粘连松解术18例。
子宫肌瘤开腹手术后肠粘连怎么办介绍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
但是,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者肿瘤体积过大,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手术中,开腹手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些患者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肠粘连的情况,这种情况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麻烦。
本文旨在介绍子宫肌瘤开腹手术后肠粘连的治疗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肠粘连的定义及原因肠粘连是指腹腔内两个或多个组织(如肠管、卵巢等)黏连在一起的情况。
手术后肠粘连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常见的原因包括:1.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术后粘连。
2.切口部位感染。
3.肿瘤组织的破坏、出血等原因。
肠粘连的危害及表现肠粘连可能会导致以下危害:1.肠管梗阻。
由于肠管黏连在一起,可能会导致肠管的通畅性下降,从而引起肠管梗阻。
2.腹痛。
肠粘连对腹腔内的组织造成刺激和拉扯,可能会导致腹部疼痛。
3.便秘或腹泻。
肠管的顺畅运行被肠粘连所阻碍,可能会导致便秘或腹泻等不适感。
4.肠瘘。
在极少数情况下,肠粘连可能会导致肠瘘的产生。
肠粘连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
如果肠粘连导致严重并发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解剖肠道、剥离黏连组织等方法,从而恢复肠道的通畅性。
2.保守治疗。
对于轻微的肠粘连,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
保守治疗手段包括口服药物、食谱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法。
注意事项1.术后应加强肠道保健。
在术后,应加强肠道保健,避免便秘和腹泻等情况的发生。
如果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2.饮食调整。
术后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过量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食物。
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
3.恢复运动。
在术后尽早进行适度的运动恢复,可以帮助肠道的正常排泄和解除肠粘连的情况。
但是,运动的强度和时长应适宜。
4.定期检查。
术后应定期复查,了解肠粘连的情况,并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及时治疗并避免加重病情。
肠粘连是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发生。
分析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原因及治疗
预防方法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促成肠粘连形成的各种临床原因,分析和评价治疗和预防的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适当的方法。
方法:主要采用统计的方法,并对临床应用资料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粘连的症状是比较常见的,可以根据症状的不同,采取可行性的措施。
结论: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粘连的病症,既要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同时更要遵循常规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腹部手术肠粘连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1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99-01
腹部手术术后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肠粘连就是其中的一种。
当腹部的大中型手术后,发生肠粘连并发症的几率会更高。
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就会导致慢性腹痛,甚至于肠梗阻,给患者带来了不便。
到目前为止,对于腹部手术之后,发生肠粘连的临床原因还没有更为明确的认识,而在临床医学上,对于肠粘连预防的方法却有很多。
本文通
过案例,分析手术后反生肠粘连的临床原因以及治疗预防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针对200例肠粘连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先天性的肠粘连患者是9人,191人的肠粘连症状都是由于手术或者是腹腔病变所引起的。
在后天引起肠粘连症状的者中,有12人是腹腔病变引起的肠粘连,而179人则是腹腔手术之后,继发了肠粘连症状[1]。
在1年之内,由于腹腔手术的缘故而继发肠粘连而导致住院的,是36人;在10年之内,因为肠梗阻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是2人。
在10年之内,由于腹腔手术的缘故而继发肠粘连而导致两次以上住院的,53人。
1.2 资料统计。
1.2.1 肠粘连。
针对手术后出现肠粘连症状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腹腔手术之后,很容易继发肠粘连症状,其发生率最低也要高于50%,严重者,肠粘连的发生率竟然可以高达95%以上[2]。
这种术后继发症不仅可以在腹腔手术之后的短时期内发作,多数有过腹腔手术历史的人,经过了几年之后,也会有症状出现。
从发生的几率来看,在腹腔手术后一年之内继发肠粘
连症状的患者一般会达到约1/5,因为肠梗阻而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数量可以到达5%。
那么,按照10年期来统计,在所有的腹腔手术患者中,痊愈出院后,在10年之内发生与肠粘连有关的病症超过两次的,超过了30%。
在所有的腹部手术中,导致肠粘连病症概率最高的尚属大肠癌手术。
当有肠粘连发生后还会继发肠梗阻。
在妇科手术中,发生肠粘连患者最多的手术室卵巢手术,其发生的概率可以达到8%。
1.2.2 小肠梗阻。
由于肠粘连症状而引起的小肠梗阻,对于其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复发的概率,还没有在临床上有所定论。
但是这样的病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无论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都成为了被医学界所关注的严重的健康问题。
根据研究者的调查,在腹腔手术患者中,出现肠梗阻继发病症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占有接诊患者数目的1%。
由于肠粘连而引起的肠梗阻并发症概率可以达到4.2%以上。
目前来看,发生肠粘连以致肠梗阻的病症的重要因素是手术[3]。
1.3 预防和治疗方法。
肠粘连,是指因为先天的或者是后天的某些因素,而导致的肠管与腹腔内脏器之间,或者是肠管与腹膜之间以及肠管相互之间发生意外的粘连。
先天
的肠粘连病症一般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后天的肠粘连病症则是因为腹腔内出现了某些病症,如异物刺激、肿瘤等而出现了腹腔内感染,导致了肠粘连病症。
在后天的肠粘连病例中,有超过70%是由于手术后所产生的继发性粘连[4]。
1.3.1 开腹手术预防感染。
使用腹腔手术,很容易导致继发性病症。
要避免由于腹腔手术而导致的肠粘连以及肠梗阻,在手术操作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在进入腹腔之前,可以将手术手套上的滑石粉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尽量采用无菌操作技术。
手术操作的时候,要尽量动作轻而细微。
手术的器具要注意消毒,并且注意不可以钝性剥离。
在手术的时候,腹腔内的肠管会暴露于空气中。
此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使其暴露的时间过长而引起干燥。
对于术后腔内的残积物一定要清理干净,以避免次发感染[4]。
腹腔手术之后,要进行常规的护理也是积极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
1.3.2 腹腔穿刺孔具有局限性。
采用腹腔穿刺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这种手术方法不适用于病症的治疗,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转为开腹手术的方法。
腹腔穿刺孔虽然可以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但是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如腹
腔脓肿、肠穿孔等等。
1.3.3 中医预防肠粘连。
使用中医的方法预防术后肠粘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是,由于其所采用的主要是在手术后灌肠或者是口服,所以一些腹腔手术后,是不适宜使用这种方法的。
特别是直肠手术后,一些中药不能直接在腹腔内应用,如果使用中医灌肠的方法还会带来负效应。
在中医中,没有肠粘连这个病症的名称。
一般都是使用所配置的中草药,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5]。
在中医学理论中,对于肠粘连的预防来临床观察报告还是很多的。
根据每个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对症下药,可以较为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
使用理气活血化瘀的重要进行治疗,对30例治疗肠粘连患进行观察,其中有效患者是6人,占人数的22%,而显效的患者是24人,占总人数的78%。
2 结果
在医学中,肠粘连属于是一种顽固性的疾病,所以,要注意对这种疾病的预防保健。
首先,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一旦出现由于肠粘连所引起的症状,如果症状不是很明显,最好是采用保守的疗法会更为可靠。
由于肠粘连主要是由于手术所造成的,所以,尽量不要手术,以防止新的粘连。
其次,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
肠粘连主要是由于
肠管的功能异常所造成的,所以,要注意饮食。
为了避免病情加重,患者在饮食后,最好是采取俯卧的姿势,这样做可以避免肠管发生扭转或者是倾倒,实现肠管内的压力维持平衡状态。
再次,在饮食上要有所选择,一些容易导致病情加重食物一定要避免,并且少食多餐,有利于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3 讨论
腹腔手术之后继发肠粘连的病症,并不是由于某一种因素所导致的。
确定其病症形成的原因,主要还是在手术治疗当中,由于操作方法或者操作技术的问题所造成的各种创伤而导致了肠粘连,乃至肠梗阻病症继发。
那么,通过调查的方式对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医学原理上的解释,可以从中总结出肠粘连病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腹腔手术后,需要采取的各种预防肠粘连症状的措施。
但是,基于每一种治疗方法都各有利弊,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根据病人的自身健康素质以及手术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孔令源,李俊生.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其预防[J].医学综述,2013.19(03):407-410
[2] 李英民,徐世新,佟刚.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
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37-138
[3] 田易军,胡森.腹腔粘连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08(09):126-128
[4] 李英民,徐世新,佟刚,等.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37-139
[5] 具昆,包崇云,袁明龙.可生物降解凝胶膜预防腹腔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8):6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