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采集保存运送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952.50 KB
- 文档页数:36
临床检验标本米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尿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二、脑脊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三、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四、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运输五、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采集、运输六、精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七、前列腺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八、粪便采集、运输、保存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未梢血标本采集二、静脉血采集、运输、保存第三章生化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四章免疫学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五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项目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六章血气分析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七章凝血功能四项检测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八章微量元素检测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九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一节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二节粪便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三节上呼吸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四节痰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五节化脓和创伤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六节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七节胆汁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八节胸水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九节腹水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节生殖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一节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章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刖百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标本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要求检验科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外,还要求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采集标本。
为确保标本的正确米集、运输和保存,检验科特编写了临床检验标本米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采集、运输和保存标本。
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尿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1 .尿液干化学测定:尿液比重、pH值、尿胆原、胆红素、潜血、酮体、蛋白质、白细胞、业硝酸盐、葡萄糖、抗坏血酸。
临床痰培养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指征、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和标本运送指南采集指征有下列体征采集体征:①咳嗽、咳痰,痰液可为脓性、血性、铁锈色或红棕色胶胨阳痰。
②咯血包括泡沫血痰、鲜血和痰中带血等。
③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哮喘,常伴有胸痛。
④发热伴白细a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CRP、PCT明显增高。
⑤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感染可能。
采集方法1、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咳痰前先用冷开水、纯净水反复漱口三次,然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痰杯中,1h 内送检,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标本量应>1ml。
痰量少或无痰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的10%Nacl水溶液,对难于自然咳痰患者可用无菌吸痰管抽取气管深部分泌物。
2、对昏迷、重症、难治或伴免疫抑制或疑是厌氧菌引起的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法、防污染毛刷采集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法、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法、经胸壁针穿刺吸引法采集标本,注意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
3、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
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注意事项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室温下延搁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则明显下降。
标本运送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持<2h,4℃冰箱保存<12h。
一般每天只需做一次。
痰及下呼吸道标本失效无意义:1、咽拭子、咳痰、吸出分泌物做厌氧菌培养无意义。
2、申请填写完整无误,标本标识必须唯一。
3、标本容器必须符合规定。
4、痰标本呈水样或唾液样,不能有明显食物残渣、灰尘纸屑。
一、痰液标本
痰培养仅用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的诊断。
但它不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最佳标本。
血培养、肺泡灌洗液或经气管吸取物的培养结果更加准确。
痰标本不能进行厌氧菌培养。
痰标本采集前,要判断患者是否有能力配合完成深部咳痰。
要向患者充分说明口腔清洁、深咳、避免口咽部菌群污染的意义,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留取痰标本。
二、痰标本的采集时间
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宜采集清晨痰液。
三、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嘱咐患者先用温开水漱口数次,以减少长居菌的污染(有假牙的病人应先取下假牙),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吐入无菌痰杯中立即送检。
2.诱导咳痰:对无痰、少痰或痰浓不易咳出者,可用3%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5min后留取痰液;对于小儿可采取轻压胸骨柄的方法。
3.体位引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清晨起床后进行,可采集大量痰标本。
4.对咳嗽乏力或晕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抵达气管腔内取痰。
5.双侧肺部感染伴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可用吸痰管经人工气道插至支气管水平取痰。
6.对重症、难治或伴免疫或疑似厌氧菌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可采用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TTB)、经胸壁毛刷(PSB)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PBBL)
90。
临床检验中痰标本的采集存放和结果解读一、痰标本的分析前阶段的操作痰标本的分析前阶段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采集标本前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样本运送以及标本到达实验室后的标本处理、储存等内容。
有数据显示,标本采集缺乏标准化程序引起的差错占全部诊断过程发生差错的60%~70%[1,2,3]。
因此,规范化分析前操作,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临床检验中所说的"痰"比患者日常理解的痰概念更为严格。
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痰成分较复杂,通常为鼻腔分泌物反流成分、唾液、口腔黏膜、咽部分泌物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组成的混合物。
而临床检验中需要的痰仅指下呼吸道分泌物。
由于鼻、咽、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各部位定植和入侵致病的细菌种类不一样,因此,如果采集的痰标本混合了除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外的其他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甚至会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而误导医生。
1.痰标本采集的容器:标本采集容器需为灭菌、有盖的一次性容器;为标本采集方便,容器最好是广口。
灭菌容器保证了痰标本后续的细菌/真菌培养的准确性,有盖的要求主要是考虑到痰标本是有潜在致病性标本,采集后应密封运送至实验室。
现在国内临床最常用的痰采集盒为灭菌螺旋帽一次性塑料瓶。
2.痰标本采集前的患者准备:为除去口腔内杂菌的干扰,要求患者在采集痰标本前,在医生或护士的直接指导下,清洗咽部、刷牙或漱口(建议用3%H2O2及清水漱3次)[4]。
同时指导患者咳前深吸气,争取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并尽量避免混入口腔、鼻咽分泌物。
如果以明确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为目的,患者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痰标本检验,临床意义更大。
3.痰标本的采集[4]744-745: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采集要求不同。
(1)用于培养鉴定:以患者早晨醒来咳出的第一口深痰为最好,因为清晨第一口痰在呼吸道停留时间久,检测出致病菌的可能性更大。
其他时间段的痰也可使用。
细菌培养要求痰量>1 ml,真菌培养要求痰量3~5 ml。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目的:正确采集痰培养标本并运送内容:一. 标本来源:痰/气管抽吸物(TA)、支气管肺灌洗吸出液、支气管刷子、气管内管、肺穿刺或活组织等。
二. 容器:洁净、广口、无菌、加盖、密封、防渗漏。
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一次性使用。
三. 采集方法清晨痰量多,含菌量亦大,嘱病人先用洁口液,再用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1-2口痰于培养皿或瓶中,痰量极少可用45℃1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导痰。
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戴无菌手套或用无菌镊子取一次性无菌专用吸痰管,一头缓慢插入气管致隆突(叶支气管)水平,一头接电动吸引器,螺旋式抽吸,吸引痰液.四.注意事项1.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
防止唾液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2.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价值高。
3.连续采集3~4次,采集间隔时间〉24h。
五.结果判断1.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栖居。
2.合格痰的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两者比例小于1:2。
5。
3.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
4.经纤维支气管镜和人工气道吸引采集分泌物分离出的细菌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5.痰液与血液或胸水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有诊断意义.6.痰培养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7.痰中的病原菌不少属于机会致病菌,应根据病情判断。
六.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1.标本及时送检避免干燥,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如在室温下放置数小时,则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过度生长,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则明显下降。
故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3.送检期间要予以安全防护: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痰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一)采集指征1.咳脓性粘液痰时。
2.怀疑肺部感染时。
(二)采集方法1.自然咳痰法与雾化导痰法(1)用物准备:无菌容器(盒)、生理盐水(250ml或500ml)、化验单。
(2)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等身份识别信息。
(3)让患者清洁口腔(如刷牙,并反复用生理盐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置无菌容器内。
2.支气管镜法鼻或口腔插入支气管镜。
常用采集方法有经支气管镜吸引、支气管肺泡灌洗、防污染毛刷采样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3.经人工气道吸引法(1)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一次性使用痰液收集器、无菌手套等。
(2)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等身份识别信息。
(3)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
(4)进行手卫生后,将一次性使用痰液收集器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调节吸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40.0kPa)。
(5)将一次性使用痰液收集器外包装去除,戴手套持吸痰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6)折叠一次性使用痰液收集器吸痰管末端,插入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使用痰液收集器吸痰管末端退出,将一次性使用痰液收集器吸痰管末端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1min~2min)。
(7)将一次性使用痰液收集器的吸痰管取下,盖好盖子送检。
(三)标本运送应在2h之内送至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4h。
(四)注意事项:1.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
2.应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
3.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4.连续采集3~4次,采集间隔时间>24h。
采集和运输痰液标本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由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苛养菌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体,标本盒内细菌在室温环境下很容易自溶死亡,如在采集标本后2小时内不能接种将明显影响检出率。
因此痰标本的采集时机、运输环节都十分关键。
(1)争取首剂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及更换抗菌药物前采集痰标本。
(2)标本采集后需尽快送到实验室,不能超过2小时。
不及时运送可导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由于不适应外界环境和自溶现象而死亡;不能及时送达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
C冰箱保存(疑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不在此列),以免杂菌生长。
但不能超过24小时。
(3)只要有可能得到合格的痰标本,应马上采集、送检。
(4)宜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合格痰液标本。
采集前准备无菌杯(螺口、有盖、密封)、清水。
并对患者进行口头及书面采样指导,以保证患者充分理解口腔清洁、深咳、避免口咽部菌群污染的意义和方法。
留取标本前先用清水漱口2-3次,有假牙者应先取下假牙;再用力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入无菌杯内。
(5)送检痰液标本后3天内不主张再次送检。
(6)申请单除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外,还应注明患者的临床
诊断、症状、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检测目的;标识是普通培养、抗酸杆菌还是真菌培养。
一定要注明标本采集时间。
痰标本、便标本、咽拭子采集培训目标一、培训目的1. 为了规范痰标本、便标本和咽拭子的采集过程,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保障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标本采集的认识和技能,降低标本污染和误操作带来的风险,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二、培训内容1. 痰标本采集培训:包括痰液样本的采集器械选择、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样本保存、传送和处理。
2. 便标本采集培训:包括便液样本的采集器械选择、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样本保存、传送和处理。
3. 咽拭子采集培训:包括咽拭子采集器械选择、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样本保存、传送和处理。
三、培训目标1. 掌握标本采集的基本知识:医护人员应能正确理解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
2. 提高标本采集的技能水平:医护人员应能熟练掌握痰标本、便标本和咽拭子的采集技能,准确、快速地完成样本采集过程。
3. 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医护人员应能遵循规范的标本采集流程,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减少标本污染和误操作的风险。
4. 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医护人员应能加强对标本采集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四、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课件、视瓶等形式,向医护人员介绍标本采集的基本知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实操培训: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的实际操作演练,指导其熟练掌握标本采集的技能和操作流程。
3. 考核评估:对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的考核评估,确保其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培训效果。
五、培训效果考核1. 考核内容:对医护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包括标本采集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标本采集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和技能熟练程度等。
2. 考核方式:采用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的客观评估。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标本采集、运送、接收、
储存流程
1. 采集标本
- 首先,清洁采集设备,并准备所需材料。
- 确定采集的标本类型,如血液、痰液等。
- 给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准备,如要求患者咳嗽、深呼吸等
操作。
- 使用无菌采集器具采集标本,确保采集的准确性和无污染。
- 将标本转移到标本中,确保标本被正确标记,包括患者信息
和采集日期。
2. 运送标本
- 标本应立即打包并进行适当的密封,以防止泄漏和污染。
- 使用适当的运输,如密闭袋或,以确保标本的安全并避免任
何损坏。
- 标记运输以指示其内容和特殊要求,如冷冻、避光等。
- 将标本交给专业运输人员,确保标本按照运输要求送达目的地。
3. 接收标本
- 接收标本的工作人员应核对标本的标识信息,如患者姓名、医院号码等,确保标本与相关信息匹配。
- 检查标本的完整性和密封情况,如有任何破损或泄漏应立即报告。
- 登记标本的接收时间,并进行相应记录,包括接收人员的姓名和日期。
4. 储存标本
- 将标本储存于适当的条件下,如冷藏、冷冻或室温。
- 标本储存区域应符合相关规定,如温度控制、防潮等。
- 标本应标明储存温度和相关警示信息。
- 定期检查标本的储存条件,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以上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储存的流程。
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