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第2讲
- 格式:ppt
- 大小:67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讲课堂笔记一、电话接入要求:电话接入的同学要静音(8#),避免背景音嘈杂,其他电话接入的同学听不清。
有问提提问的时候可以按7#取消静音。
二、上节课之后有同学发邮件问的一些问题解答:er Process与Server Process之间的连接类型取决于客户端行为。
客户端连接之后马上断开就是短连接,若一直连接就是长连接。
其实连接数据库的过程是比较消耗资源的,并不推荐用短连接,编程规范中也有说明建议连接数据库使用长连接。
er Process与Server Process之间可以使用多种协议,缺省为TCP/IP协议。
即底层核心为TCP/IP协议,上层进行了一定封装的oracle专有协议。
3.Server Process与Instance在同一台服务器上,之间完全是进程间的通信。
4.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缺省开放1521端口给客户端,一台服务器可以有多个instense,由IP、端口和instense配置组成的三元组确定客户端连接哪个instense。
建议一个服务器中只安装一个instense,可以通过建立多个用户的方式给多个用户使用。
5.数据库中Server Process的数量取决于系统资源,系统资源好可以建立的Server Process数量也越多。
6.数据库连接池可以配置连接数,连接数有多少个就可以连接多少个客户端。
7.缺省情况下1个instense对应一个database,数据库集群的情况下多个instense 也可以对应1个database。
三、课程讲解1.client进行update操作后,其他是怎么协作的?Client进行update操作之后,是由Server Process真正完成的,分下面几步:1).需要更新的数据在Data buffer cache中直接更新该数据,如果需要更新的数据不在Data buffer cache中则先到Data files中把数据加载到Data buffer cache中再进行更新;2).进行更新操作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加锁;3).把更新日志写入Redo log buffer;4).再到Data buffer cache中写数据;2.为什么要先到Redo log buffer中写更新日志再到Data buffer cache中写数据?数据库的高可靠性与Redo log buffer有关。
韩顺平oracle学习笔记第0讲:如何学习oracle一、如何学习oracleOracle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之一,功能强大,性能卓越。
学习oracle需要具备一定基础:1.学习过一门编程语言(如:java ,c)2.最好学习过一门别的数据库(sql server,mysql , access)教程推荐:oracle使用教程,深入浅出oracle记住:欲速则不达,做任何事情要遵循他的规律,循序渐进,信心很重要成为一个oracle高手过程:理解小知识点->做小练习->把小的只是点连成线->做oracle项目->形成只是面->深刻理解Oracle基础部分:oracle基础使用; oracle用户管理; oracle表管理Oracle高级部分:oracle表的查询; oracle的函数; oracle数据库管理;oracle 的权角色; pl/sql 编程;索引,约束和事物。
期望目标:1 学会安装、启动、卸载oracle2 使用sql *plus工具3 掌握oracle用户管理4 学会在oracle中编写简单的select语句第1讲:基础语法内容介绍:1.为什么学习oracle2.介绍oracle及其公司的背景3.学会安装、启动、卸载oracle4.oracle开发工具5.Sql*plus的常用命令6.oracle用户管理一、主流数据库包括:●微软:sql server 和 access●瑞典:mysql AB公司●IBM公司:DB2●美国sybase公司:sybase●IBM公司:infromix●美国oracle公司:oracle(目前最流行的之一)二、oracle安装,启动及卸载1.系统要求:操作系统最好为windows2000内存最好在256M以上硬盘空间需要2G以上2.oracle安装会自动的生成sys和system两个用户说明:○1Sys用户是超级用户,具有最高权限,具有sysdba角色,create database 的权限,默认密码是manager○2System 用户是管理操作员,权限也很大,具有sysoper角色,没有create database权限,默认密码是 change_on_install○3一般讲,对数据库维护,使用system用户登录就可以了3.启动oracle右键单击我的电脑->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启动OracleServiceMYORA1(MYORA1是安装oracle时起的名字各有不同)和OracleOracleHome90TNSLlistener4.卸载oracle1、先关掉oralce,net stop OracleServiceORCL(ORCL是我的实例名字,换成你的),或者去我的电脑服务中关闭2、开始->程序->Oracle - oracle的版本号,我的是10ghome->Oracle Installation Products->Universal Installer 卸载oracle3、进注册表,regedit,删除选择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ORACLE下所有的key。
详解oracle递归-回复题目: 详解Oracle递归引言:递归是一种在编程中常用的技术,其适用于需要反复执行相同或类似操作的情况。
Oracle数据库作为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提供了递归查询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Oracle数据库中递归的概念、用法和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递归查询。
第一部分:概念解析1. 什么是递归?递归是指通过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编程中,递归常常用于处理重复性任务,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递归调用这些子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合并结果,最终得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答案。
2. 递归在Oracle中的应用在Oracle数据库中,递归主要用于处理具有树状结构或分层结构的数据。
例如,组织机构、地理信息等数据都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在查询和分析这些数据时,递归查询使得处理更加灵活和高效。
第二部分:递归查询的用法1. 递归查询的基本语法Oracle数据库提供了CONNECT BY子句和PRIOR关键字来支持递归查询。
CONNECT BY子句用于定义递归查询语句的起始点和连接条件,PRIOR关键字用于引用已处理的前一行数据。
2. 递归查询的步骤(1)定义递归查询语句的起始点和连接条件,使用CONNECT BY子句和PRIOR关键字。
(2)编写递归查询的选择列表,即需要查询的字段。
(3)定义递归查询的终止条件,使用CONNECT BY子句的WHERE子句。
(4)执行递归查询。
第三部分:递归查询实例1. 查询组织机构的层次关系假设有如下组织机构表:ID NAME PARENT_ID1 公司null2 部门A 13 部门B 14 分部A1 25 分部A2 26 分部B1 3我们可以通过以下SQL语句查询组织机构的层次关系:SELECT LPAD(' ', (LEVEL-1)*2) NAME AS ORG_NAME, ID, PARENT_IDFROM ORGANIZATIONCONNECT BY PRIOR ID = PARENT_IDSTART WITH PARENT_ID IS NULL;2. 查询地理的区域关系假设有如下地理区域表:ID NAME PARENT_ID1 中国null2 省份A 13 省份B 14 市级A1 25 市级A2 26 市级B1 3我们可以通过以下SQL语句查询地理的区域关系:SELECT LPAD(' ', (LEVEL-1)*2) NAME AS AREA_NAME, ID, PARENT_IDFROM GEOGRAPHYCONNECT BY PRIOR ID = PARENT_IDSTART WITH PARENT_ID IS NULL;第四部分:总结与展望递归查询是Oracle数据库中强大的功能之一,在处理树状结构或分层结构的数据时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和效率。
相克军ORACLE 讲座shared pool 笔记shared pool出问题,一般都是少打了补丁。
shared pool的作用:缓存解析SQL和执行计划。
shared pool是内存池ORACLE的数据字典在官方文档的位置:books--->reference---->2 Static Data dictionary views all all tables to all mviews1、shared pool(共享池)的组成3块区域:free(剩余空间)、library cache(LIB库缓存)、row cache(缓存数据字典)我们只能整体上设shared pool空间大小,我们不能单独设定libray cache\free memory\row cache 空间大小。
select * from v$sgastat a where ='library cache';select * from v$sgastat a where a.pool='shared pool'and ='free memory';select * from v$sgastat a where ='row cache';--一起查询shared pool(共享池)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大小:select * from v$sgastat a where ='library cache'union allselect * from v$sgastat a where a.pool='shared pool'and ='free memory' union allselect * from v$sgastat a where ='row cache';2.硬解析、软解析硬解析步骤: 软解板步骤:S Q L 语句进入O R A C L ES E R V E R P R O C E S S 拿着这个S Q L 到l i b r a r y c a c h e 里录找有没有这个S Q L 语句和他对应的执行计划l i b r a r y c a c h e 里录找有没有这个S Q L 语句和他对应的执行计划有没有语法错误S Q L 里访问的对象(表、视图)是否存在这些对象,执行S Q L 的用户有没有权限S e r v e r p r o c e s s 挑选最优的执行方案,生成S Q L 的执行计划(花费时间最多)语法正确有存在有权限没有有S Q L 里访问的对象(表、视图)是否存在这些对象,执行S Q L 的用户有没有权限有存在硬解析成功硬解析失败无权限不存在语法有误无权限不存在软解析成功软解析失败O R A C L E S Q L 的硬解析和软解析shared pool 内存组成结构硬解析时,会到FREE POOL 里批相应的空闲块,放入SQL ,并放到LIBRARY CACHE 里去。
Oracle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顺序实例讲解
对于⼀个oracle数据库新⼿来说,怎么样进⾏管理oracle数据库呢?⾸先从最简单的启动和关闭数据库来说,下⾯简单的介绍⼀下Oracle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顺序实例讲解。
⼀、oralce的启动顺序:
1、先启动监听程序(对应端⼝1521) :
[]#lsnrctl start
2、启动oracle实例:
[]#sqlplus / as sysdba(回车)
SQL>startup
--启动的是环境变量中的默认数据库实例 $ORACLE_SID
--如果启动多个实例:export ORACLE_SID=ctaudit
[]#sqlplus / as sysdba(回车)
SQL>startup
3、启动em(对应端⼝1158),isqlplus(对应端⼝5560):
[]#emctl start dbconsole
[]#isqlplusctl start
⼆、oracle的关闭顺序
1、先关闭em,isqlplus:
[]#emctl stop dbconsole
[]#isqlplusctl stop
2、关闭监听:
[]#lsnrctl stop
3、关闭oracle实例:
[]#sqlplus / as sysdba(回车)
SQL>shutdown immediate
以上所述是⼩编给⼤家介绍的Oracle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顺序实例讲解,如果⼤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编会及时回复⼤家的。
在此也⾮常感谢⼤家对⽹站的⽀持!。
韩顺平老师 oracle教程笔记1.Oracle认证,与其它数据库比较,安装Oracle安装会自动的生成sys用户和system用户:(1)sys用户是超级用户,具有最高权限,具有sysdba角色,有create database的权限,该用户默认的密码是change_on_install (2)system用户是管理操作员,权限也很大。
具有sysoper角色,没有create database的权限,默认的密码是manager (3)一般讲,对数据库维护,使用system用户登录就可以拉也就是说sys和system这两个用户最大的区别是在于有没有create database的权限。
2.Oracle的基本使用--基本命令sql*plus的常用命令连接命令1.conn[ect]用法:conn 用户名/密码@网络服务名[as sysdba/sysoper]当用特权用户身份连接时,必须带上as sysdba或是as sysoper 2.disc[onnect]说明: 该命令用来断开与当前数据库的连接3.psssw[ord]说明: 该命令用于修改用户的密码,如果要想修改其它用户的密码,需要用sys/system登录。
4.show user说明: 显示当前用户名5.exit说明: 该命令会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同时会退出sql*plus文件操作命令1.start和@说明: 运行sql脚本案例: sql>@ d:\a.sql或是sql>start d:\a.sql2.edit说明: 该命令可以编辑指定的sql脚本案例: sql>edit d:\a.sql,这样会把d:\a.sql这个文件打开3.spool说明: 该命令可以将sql*plus屏幕上的内容输出到指定文件中去。
案例: sql>spool d:\b.sql 并输入 sql>spool off交互式命令1.&说明:可以替代变量,而该变量在执行时,需要用户输入。
详细讲解Oracle数据库的数据迁移方法Oracle数据库的数据迁移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传统的物理备份和恢复,逻辑备份和恢复,以及逻辑复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物理备份和恢复(Physical Backup and Recovery):物理备份和恢复是最常用的数据迁移方法之一、它基于数据库的物理结构,通过将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等直接复制到目标数据库来完成数据迁移。
具体步骤如下:(1)在源数据库上执行全量备份,包括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
(2)将备份文件传输到目标数据库主机。
(3)在目标数据库上恢复备份文件。
物理备份和恢复的优点是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迁移,但缺点是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以及停机时间。
2. 逻辑备份和恢复(Logical Backup and Recovery):逻辑备份和恢复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迁移方法,它基于逻辑结构,通过导出和导入数据来完成数据迁移。
具体步骤如下:(1) 在源数据库上执行逻辑备份,例如使用expdp命令将数据导出为数据泵文件。
(2)将数据泵文件传输到目标数据库主机。
(3) 在目标数据库上执行逻辑恢复,例如使用impdp命令将数据导入。
逻辑备份和恢复的优点是可以选择性地备份和恢复数据,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但缺点是速度较慢,适用于小规模数据迁移。
3. 逻辑复制(Logical Replication):逻辑复制是一种将源数据库的数据变更应用到目标数据库的方法,它可以实时地将数据更新传输到目标数据库。
具体步骤如下:(1) 在源数据库上启用逻辑复制功能,例如使用Oracle GoldenGate或Oracle Streams。
(2)配置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之间的连接。
(3)在目标数据库上创建复制进程,用于接收源数据库发送的数据变更。
(4)启动复制进程,开始数据复制。
逻辑复制的优点是实时性好,可以减少停机时间,但缺点是配置和管理复杂,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和传输性能等问题。
sysbase基础第一讲 Sybase基础知识一、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Sybase是一种建立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什么是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从硬件角度看,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是指将某项任务在两台或多台机器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客户机(Client)用来运行提供用户接口和前端处理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机(Server)提供客户机使用的各种资源和服务。
从软件角度看,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是把某项应用或软件系统按逻辑功能划分为客户软件部分和服务器软件部分。
客户软件部分一般负责数据的表示和应用,处理用户界面,用以接收用户的数据处理请求并将之转换为对服务器的请求,要求服务器为其提供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服务;服务器端软件负责接收客户端软件发来的请求并提供相应服务。
客户/服务器融合了大型机的强大功能和中央控制以及PC机的低成本和较好的处理平衡。
客户/服务器为任务的集中/局部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体系能够使用户对数据完整性、管理和安全性进行集中控制。
在缓解网络交通和主机负荷以及满足用户需要方面,客户/服务器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总之,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是:客户与服务器之间采用网络协议(如TCP/IP、IPX/SPX)进行连接和通讯,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端响应请求,并进行相应服务。
数据库应用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如下图所示:二、访问Sybase服务器的基本过程1.建立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包括网络连接、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之间的连接;2.客户端通过网络发送SQL语句给服务器,用来查询或操作服务器中的数据或数据库对象;3.服务器接收到SQL语句后,对其进行语法分析、优化和编译后执行;4.如果执行的语句产生一个结果集,服务器通过网络把结果集返回给客户;5.客户端对收到的结果作相应的处理。
在客户/服务器体系,有两种数据库引擎结构,即多进程数据库引擎和单进程、多线程引擎结构。
多进程结构即多个可执行程序同时运行。
oracle学习之redoOracle的重做⽇志基本概念及原理重做⽇志⽂件 redo log file 通常也称为⽇志⽂件,它是保证数据库安全和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件,是数据库安全和恢复的最基本的保障。
管理员可以根据⽇志⽂集和数据库备份⽂件,将崩溃的数据库恢复到最近⼀次记录⽇志时的状态。
所以在⽇常⼯作当中,管理员维护重做⽇志⽂件也是⼗分必要的。
1、概述重做⽇志⽂件⽤于记录事务操作所引起的数据的变化,包括回滚段事务表、回滚块、数据块上的事务槽、数据⾏的变化等,当执⾏DDL、DML操作时,有LGWR进程将⽇志缓冲区中与事务相关的重做记录写⼊到重做⽇志⽂件中。
当丢失或损坏数据库中的数据时,Oracle会根据redo⽂件中的记录恢复丢失的数据。
1.1史记讲解法来理解⽇志记录的原理buffercache⾥⾯有⼀堆的buffer,假设在buffercache上站着⼀个⼈,它能够看到buffercache⾥⾯所有的buffer,⽽且这个⼈眼睛特别快,对buffercache来讲⼤量的sql语句执⾏,在⼀个时间其中的某个buffercache中的块被改了,下⼀个时间另外⼀个buffercache中的块被改了,时间差了⼏毫秒,就是说在短时间内,⼤量的buffer被修改了,然后这个⼈就拿着⼀个本在记录,严格按照时间来记录buffer的⼀个改变过程,机上在这个时间点哪个buffer发⽣什么样的改变。
也就是说这个⼈,以极快的速度严格的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buffer的⼀个改变过程,这些⽇志会记录到logbuffer⾥⾯去,最后logbuffer会通过LGWR这个进程写到磁盘上的redolog⾥⾯去。
也就是说,我们的⽇志记录的是BUFFER的改变,并且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所以说⽇志⾥⾯记录的就是buffer⾥严格的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buffer的整个改变过程。
⽇志记录的是buffer的改变,⽇志是以buffer为单位来记录的,⼀个块的改变⾄少记录⼀条⽇志,安装改变的时间顺序来记录的。
oracle19c 数据字典保护参数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信息时代,数据的安全性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据库作为存储和管理大量关键数据的核心组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其中的数据。
Oracle是当今业界最流行和广泛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之一,它提供了许多功能和机制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Oracle 19c中的数据字典保护参数,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数据字典是Oracle数据库中存储有关表、列、索引、用户等对象以及其属性信息的系统表。
由于数据字典的重要性,为了防止非授权用户获取敏感数据或篡改系统元数据,Oracle引入了一些特定参数来加强对数据字典的保护。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讲解:- 第2部分将介绍什么是数据字典保护参数,并强调数据字典在Oracle数据库中的重要性。
- 第3部分将详细解释说明Oracle 19c中各个具体的数据字典保护参数。
- 第4部分将介绍实施这些参数所需遵循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最后,在第5部分总结文章内容并再次强调Oracle 19c数据字典保护参数的重要性,并展望数据库安全性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于Oracle 19c中数据字典保护参数的全面理解和解释。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参数及其作用,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保护数据库中存储的关键数据,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起人们对数据库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并为未来改进数据库安全性提供思路和方向。
2. 数据字典保护参数2.1 什么是数据字典保护参数数据字典保护参数是Oracle数据库中的一组配置选项,用于保护和管理数据库中的核心组件和关键元数据。
这些参数可以控制对数据字典的访问权限、修改操作以及数据字典在系统运行时的行为。
2.2 数据字典的重要性数据字典是Oracle数据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和索引)的定义和属性信息,存储了系统级别的统计信息,并提供了对数据库结构和内容的访问接口。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Oracle数据库中字段解析与内容详解在Oracle数据库中,字段解析和内容详解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数据库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用。
1. 什么是字段解析?字段解析是指对数据库中的字段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在Oracle数据库中,字段解析通常包括对表结构、字段类型、长度、约束、默认值等内容的解析。
通过字段解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存储方式。
2. 为什么字段解析重要?字段解析对于数据库开发和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对字段进行深入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数据库结构、编写查询语句、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性能。
字段解析还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业务需求,提高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如何进行字段解析?在进行字段解析时,我们需要首先查看数据库中的表结构,了解每个字段的含义和属性。
可以通过查询系统视图或使用数据字典工具来获取更详细的字段信息。
也可以借助数据库文档和注释来理解字段的含义和用途。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字段进行全面解析和理解。
4. 什么是内容详解?内容详解是指对数据库中的实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在Oracle 数据库中,内容详解通常包括对表数据、索引、约束、外键关系等内容的详细分析。
通过内容详解,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数据库中存储的实际信息和数据关系。
5. 为什么内容详解重要?内容详解对于数据分析和决策非常重要。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实际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业务运作情况、发现数据关联和趋势,并进行更精准的数据处理和业务分析。
内容详解还能帮助我们发现数据质量问题、优化查询性能和改进系统设计。
6. 如何进行内容详解?在进行内容详解时,我们需要首先选取需要分析的数据表或视图,了解其中存储的数据类型、范围和关联关系。
可以通过编写复杂的查询语句、使用分析函数和工具来进行数据深度分析。
也可以借助报表和可视化工具来展现数据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