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0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检测—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九中学高三质检)已知在一定条件下,SO2也能体现其氧化性,例如:2H2S+SO2=3S+2H2O,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SO2的VSEPR模型:B.HS-电离的离子方程式:HS-+H2O H2S+OH-C.基态硫原子p x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D.基态氧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答案】C【解析】A项,二氧化硫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有1对孤电子对,S杂化类型为sp2,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A错误;B项,HS-电离的离子方程式HS-H++S2-,B错误;C项,基态硫原子P x轨道的电子云轮廓为哑铃型,C正确;D项,基态氧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D错误;故选C。
2.(202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高三期中)尿素CO(NH2)2是一种高效化肥,也是一种化工原料。
反应CO2+2NH3CO(NH2)2+H2O可用于尿素的制备。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与CO(NH2)2均为极性分子B.N2H4分子的电子式为C.NH3的键角大于H2O的键角D.尿素分子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6∶1【答案】D【解析】A项,NH3分子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CO(NH2)2中的N原子与NH3中的N成键方式相同,所以二者均为极性分子,A正确;B项,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个,要达到稳定结构,N2H4的电子式为:,B正确;C项,NH3分子中有3个σ键,1对孤电子对,H2O分子中有2个σ键和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所以H2O的键角小于NH3中的键角,C正确;D项,1个单键1个σ键,1个双键1个σ键和1个π键,尿素中含有6个单键和1个双键,7个σ键和1个π键,尿素分子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7∶1,D错误;故选D。
(word完整版)⾼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第1讲原⼦结构1题⾯(1)34.969是表⽰__________;(2)35.453是表⽰__________;(3)35是表⽰_______________;(4)35.485是表⽰__________;(5)24.23%是表⽰__________;答案:(1)34.969是表⽰同位素35Cl 的相对原⼦质量;(2)35.453是表⽰氯元素的相对原⼦质量;(3)35是表⽰35Cl 原⼦的质量数;(4)35.485是表⽰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质量;(5)24.23%是表⽰同位素37Cl 在⾃然界存在的氯元素中所占的原⼦个数百分⽐。
5题⾯已知A 、B 、C 、D 和E 5种分⼦所含原⼦数⽬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
⼜知B 、C 和D 是由两种元素的原⼦组成。
请回答:(1)组成A 分⼦的原⼦的核外电⼦排布式是;(2)B 和C 的分⼦式分别是和;C 分⼦的⽴体结构呈型,该分⼦属于分⼦(填“极性”或“⾮极性”);(3)若向D 的稀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锰,有⽆⾊⽓体⽣成。
则D 的分⼦式是,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4)若将1mol E 在氧⽓中完全燃烧,只⽣成1mol CO 2和2molH 2O ,则E 的分⼦式是。
答案:(1)1s 22s 22p 63s 23p 6 (2)HCl H 2S V 极性(3)H 2O 2 2H 2O22H 2O+O 2↑(4)CH 4O1题⾯答案:①1s 22s 22p 63s 23p 5 ②3s 23p 5 ③3 ④ⅦA ⑤10 ⑥2s 22p 6 ⑦2 ⑧0 ⑨24 ⑩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⑾4 2题⾯(1)砷原⼦的最外层电⼦排布式是4s 24p 3,在元素周期表中,砷元素位于_______周期族;最⾼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砷酸钠的化学式是。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物质结构与性质》二轮高效复习策略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要实现有效、高效,要认真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各考点知识一轮复习基本到位,如何克服知识间的相互干扰,熟练应用知识,减少无谓失分?二是各题型各热点考点强化训练基本到位,如何总结解题思维方法,防止答非所问,准确规范答题?三是如何合理安排理综考试时间,正常发挥水平,考后不留遗憾?在复习中,都要靠师生结合实际共同摸索、体会、积累、提高。
现就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谈点体会。
一、增强主干知识意识,全面构建知识框架。
主干知识是化学的“支柱”。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干知识有三大系列,不可忽视。
即: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晶体结构与晶体性质。
如:2012年省质检30题以碳、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为命题基础,实际上测试的就是三大主干知识:第(1)小题两问考查晶体结构部分:晶体类型、MgO熔点高于CaO的原因,第(2)小题两问考查原子结构内容:未成对电子、自由电子,第(3)小题考查分子结构与原子结构部分:杂化轨道、电负性,第(4)小题考查原子结构内容:电离能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纵观2009年至2011年三年省质检试题和三年福建省高考试题,其命题均离不开这三大系列的主干知识。
用心构建网络,解题方便提取。
完整的知识框架,清晰的知识网络,在知识脑海里根深蒂固,解题时就会紧扣信息要点,思维快速触及已储备知识,尽快调动出有用知识进行解题。
我省新课程后的高考化学命题越来越重视从知识点记忆的考查转移到知识运用的能力考查,这就要求二轮复习对主干知识要全面梳理,重在理解;要以干带支,重在贯通;要构建框架,重在应用,真正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请大家记住:整理知识网络不等于死记硬背,凡是未理解的知识点,均是经不起高考检验的。
记牢基础知识是关键,灵活应用知识是目的。
主要任务:如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高效复习,查缺补漏,提高成绩。
在二轮冲刺面前,一定要狠抓物质结构与性质重要知识点,设置有关小专题复习训练,强化主干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
第15讲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探微观千万变化装心间知考点明方向满怀信心正能量设问方式①核外电子运动特征描述、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图及电子排布式书写[例](2018·全国卷Ⅱ,35)(2018·全国卷Ⅰ,35)②电离能、电负性、半径等比较和应用[例](2018·全国卷Ⅲ,35)(2018·全国卷Ⅰ,35)③化学键类型及键参数判断和应用[例](2018·全国卷Ⅲ,35)(2018·江苏卷,21)④杂化方式、空间构型以及分子性质[例](2018·全国卷Ⅱ,35)(2018·全国卷Ⅲ,35)(2017·江苏卷,21)⑤晶体性质以及晶体计算[例](2018·全国卷Ⅲ,35)(2018·全国卷Ⅰ,35)(2018·全国卷Ⅱ,35)(2017·全国卷Ⅲ,35)知识点网络线引领复习曙光现)释疑难研热点建模思维站高端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命题规律:1.题型:Ⅱ卷T35填空题(选做)。
2.考向:常见的命题角度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其表示方法、原子结构与元素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关系及其应用。
各考查点相对独立,难度不大。
方法点拨:1.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及应用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洪特规则(铜和铬特殊)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四种表示方法表示方法举例电子排布式Cr:1s22s22p63s23p63d54s1简化表示式Cu:[Ar]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Fe:3d64s2电子排布图3.从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两种角度理解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 第一电离能增大(注意ⅡA、ⅤA的特殊性) 依次减小电负性依次增大依次减小1.(1)(2018·全国卷Ⅱ)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哑铃(纺锤)__形。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复习该部分知识对于化学考试的顺利高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的一些建议和策略。
1.理清知识体系:《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首先需要理清各个章节和概念的关系和逻辑结构。
可以通过整理思维导图或制定大纲等方式来帮助理清思路。
2.制定学习计划:考虑到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复杂性,制定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是必要的。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知识的分量,合理分配时间,并确保每个章节和知识点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
3.建立基础知识:在复习之初,需要回顾和强化基础知识。
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等基础概念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勤做练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科目,因此做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做习题、模拟试卷和真题等方式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并提高解题能力。
5.多使用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的工具来辅助学习。
比如分子模型、化学演示实验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6.理论与实践结合: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需要与实验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参观实验室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合理利用资源: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加强学习效果。
可以阅读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和论文,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课程视频。
8.互助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相对难度较大的科目,可以邀请同学或老师一起学习,进行讨论和思考,相互促进学习效果。
9.多思考应用:当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要多思考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应用案例和文献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0.错误总结: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
要及时总结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相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态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困难.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溢(p6、d10、f14)、半充溢(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驾驭能级交织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依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依次。
②依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上升;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上升。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依次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须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改变:每隔肯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改变.(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改变.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改变: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