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基础相关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10
2023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书目1.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郝伟等,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控制工程方面的基础教材,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书中讲述了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技术和应用等内容,是掌握控制工程核心知识的必备教材。
2. 《控制工程设计》(第五版),史雪松,清华大学出版社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控制工程设计教材,全面介绍了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学生来说非常实用,尤其是在考研复习过程中需着重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3. 《现代控制系统》(第十版),Richard C. Dorf & Robert H. Bishop,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是一本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控制工程教材,被誉为现代控制系统领域的经典著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现代控制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应用,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学生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4.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欧阳明高等,电子工业出版社本书全面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方法、控制器的设计和应用等。
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学生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
5. 《控制系统工程》(第二版),Norman S. Nise,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是一本经典的控制系统工程教材,全面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组成、模型、性能和稳定性分析,以及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等内容。
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学生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控制系统工程的知识。
6. 《自动控制原理与工程应用》(第五版),陈立文,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是一本结合控制工程理论和实践的教材,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方法、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内容,并着重介绍了系统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调节方法,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7.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第二版),Dale E. Seborg等,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是一本融合控制工程理论和实践的教材,内容涵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优化、实现和应用等方面,在掌握控制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学生来说也很实用。
《材料成型CAE》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材料成型CAE课程英文名称:Mater ia I Forming CAE课程编号:GT16104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学时:(总学时18、理论课学时18、实验课学时0)学分:1适用对象:机电技术教育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材料成型技术等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目前材料成型领域一种比拟新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后熟悉一种新的材料成型方法,并掌握材料成型CAE技术中塑料成型、板料成型和体积成型的方法及基本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进行高水平设计或进入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材料成型CAE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个性化拓展模块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扩展和强化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后熟悉一种新的材料成型方法,并掌握材料成型CAE技术中塑料成型、板料成型和体积成型的方法及基本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进行高水平设计或进入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塑料成型CAE技术(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塑料成型CAE技术的现状、开展趋势及应用,理解塑料成型CAE技术的方法、特点及所用的专业软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塑料成型CAE技术的方法、特点及所用专业软件;塑料成型CAE技术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塑料成型CAE技术的开展第二节注塑模CAE技术的开展趋势第三节Autodesk Moldflow软件介绍本章习题要点:塑料成型CAE技术、注塑模。
第二章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Moldflow软件,理解其用户界面和各菜单功能,掌握节点、线、多模腔、浇口、冷却水路创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用户界面和各菜单功能,节点、线、多模腔、浇口、冷却水路创立;难点是节点、线、多模腔、浇口、冷却水路创立。
教学内容:第一节Moldflow用户界面.窗口分布及简要说明1.菜单栏和工具栏第二节各菜单功能简介第三节节点的创立第四节线的创立第五节多模腔的创立第七节冷却水路创立本章习题要点:Moldflow用户界面及其各菜单功能,节点、线、多模腔、浇口等创立。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材料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
熟练地运用材料成型工艺技术进行实际生产操作。
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包括三个部分:
1. 理论学习
学生将学习材料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各种成型工艺的
工艺流程、优缺点、设备和工具、原材料、加工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
•压力成型工艺:压铸、锻造、轧制、拉伸、挤压等。
•热成型工艺:热轧、热挤压、热锻造、真空熔铸等。
•冷成型工艺:冷轧、冷镦、拉拔、冲压等。
•其他成型工艺:注塑、挤出、层压、压裂、射出、喷涂等。
2. 实践操作
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各种成型工艺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技能,
加深对成型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实践内容包括:
1。
工程材料基础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工程材料基础的推荐书籍:
1. 《材料力学基础(原理与展开)》(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Mechanics)- William F. Hosford
这本书介绍了工程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力学行为,涵盖了弹性、塑性、蠕变、疲劳和断裂等方面的内容。
2. 《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William D. Callister Jr., David G. Rethwisch
这本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经典教材之一,介绍了工程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应用,覆盖了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各类材料。
3. 《材料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illiam D. Callister Jr., David G. Rethwisch
这本教材提供了关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涵盖材料结构、晶体缺陷、相变、力学行为等方面内容。
4. 《材料科学工程导论》(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for Engineers)- James F. Shackelford
这本书针对工程师介绍了材料科学的关键原理和应用,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选择和设计等方面。
这些书籍都是在工程材料基础领域具有良好声誉的教材,适用于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学科研究或工程实践的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个人需求和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可能会更加有针对性。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程编号:ZF16613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程学时:(总学时36、理论课学时30、实验课学时6)学分:2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机械工程材料、现代工程图学、材料力学、公差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本机械加工技能训练课程简介:《材料成型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是介绍各种材料尤其金属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相关知识,从而为学生今后学习有关的专业课程以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材料加工方面的知识和素质基础。
该课程是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程。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工艺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1)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和选用原则。
(2)掌握材料成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培养学生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3)了解各主要成型方法所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4)初步了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材料加工工艺发展史,材料加工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金属的液态成型(8学时)教学重点:液态金属成型方法,液态成型金属件的工艺设计;分型面与浇注位置选择及相互关系,合金性能对铸件结构工艺性的影响教学难点:分型面与浇注位置选择教学要求:掌握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掌握液态金属的成型方法,掌握液态成型金属件的设计,了解液态成型技术的新进展。
教学内容:第一节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合金的工艺性能与铸件质量的关系第二节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铸铁件的生产;铸钢件的生产;有色合金铸件的生产第三节液态金属的成型方法重力作用下的液态成型方法;外力作用下的液态成型方法;金属液态成型方法的合理选用第四节液态成型金属件的工艺设计铸件结构的工艺性;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浇冒口系统设计;液态成型工艺设计实例第五节液态成型技术的新进展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快速凝固技术;消失模铸造;计算机在铸造中应用.习题要点:1、什么是金属液态成型?2、金属液态成型制品的主要缺陷有哪些?3、什么是缩松和缩孔?如何防止缩松和缩孔?4、金属液态成型的基本方法有哪些?5、如何确定铸造工艺方案?如何进行浇口设计?第三章金属的塑性成型(8学时)教学重点:金属塑性成型方法,塑性成型件的工艺设计,自由锻和模锻工艺设计教学难点:塑性成型件的工艺设计教学要求:掌握金属塑性成型的工艺理论基础,掌握金属塑性成型方法,掌握塑性成型件的工艺设计,了解塑性成型技术新发展。
PPT填空题和简答题1一、填空题1、金属结晶包括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
3、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4、在结晶过程中,细化晶粒的措施有提高冷却速度、变质处理、振动。
5、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固溶体发生晶格畸变,变形抗力增大,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6、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立方。
7、在晶体缺陷中,点缺陷主要有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线缺陷主要有刃型位错、螺型位错,面缺陷主要有晶界、亚晶界8、金属结晶时,实际结晶温度必须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结晶过冷度主要受冷却速度影响。
9、当金属化合物呈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将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明显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0.再结晶退火的前提是冷变形+足够高的温度,它与重结晶的区别在于无晶体结构转变。
1.奥氏体的晶格类型是面心立方。
2.铁素体的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
11.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F+P 。
1.钢的淬透性是指钢淬火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值。
23.渗碳钢渗碳后的热处理包括淬火和低温回火,以保证足够的硬度。
2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上贝氏体显微组织特征是羽毛状,下贝氏体显微组织特征呈针状。
5.零件失效的基本类型为_表面损伤、过量变形、断裂。
2.线型无定型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为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1、一个钢制零件,带有复杂形状的内腔,该零件毛坯常用铸造方法生产。
2、金属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合金的成分3、流动性不好的铸件可能产生冷隔和浇不足缺陷。
4、铸造合金充型能力不良易造成冷隔和浇不足等缺陷,12.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P+Fe3C 。
13.共晶反应的产物是Ld1. 20钢齿轮、45钢小轴、T12钢锉的正火的目的分别是:提高硬度,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作为最终热处理,满足小轴的使用要求、消除网状渗碳体。
2、在正火态的20钢、45钢、T8钢;、T13钢中,T8 钢的σb值最高。
3、在正火态的20钢、45钢、T8钢;、T13钢中,T13钢的HBS值最高。
材料成型基础习题集一.解释名词1.开放式浇注系统:内浇口的总截面积大于直浇口的截面积的浇注系统。
合金在直浇口中不停留而直接进入铸型的浇注系统。
该浇注系统流动性好,但缺乏挡渣作用。
2.封闭式浇注系统:内浇口的总截面积小于直浇口的截面积的浇注系统。
直浇口被合金灌满而使渣漂浮在上部,具有较好的挡渣作用,但影响合金的流动性。
3.顺序凝固原则:通过合理设置冒口和冷铁,使铸件实现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冒口最后凝固的凝固方式。
4.同时凝固原则:通过设置冷铁和补贴使铸件各部分能够在同一时间凝固的凝固方式。
5.孕育处理:在浇注前往铁水中投加少量硅铁、硅钙合金等作孕育剂,使铁水内产生大量均匀分布的晶核,使石墨片及基体组织得到细化。
6.可锻铸铁:是白口铸铁通过石墨化退火,使渗碳体分解而获得团絮状石墨的铸铁。
7.冒口:是在铸型内储存供补缩铸件用熔融金属的空腔。
8.熔模铸造:用易熔材料如蜡料制成模样,在模样上包覆若干层耐火涂料,制成型壳,熔出模样后经高温焙烧,然后进行浇注的铸造方法。
9.离心铸造:使熔融金属浇入绕水平轴、倾斜轴或立轴旋转的铸型,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凝固成形的铸件轴线与旋转铸型轴线重合的铸造方法。
10.锻造比:即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通常用变形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
11.胎模锻造: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可移动模具生产模锻件的一种锻造方法。
12.拉深系数:指板料拉深时的变形程度,用m=d/D表示,其中d为拉深后的工件直径,D为坯料直径。
13.熔合比:熔化焊时,母材加上填充金属一起形成焊缝,母材占焊缝的比例叫熔合比。
14.焊缝成形系数:熔焊时,在单道焊缝横截面上焊缝宽度(B)与焊缝计算厚度(H)的比值(φ=B/H)。
15.氩弧焊:是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电弧焊。
16.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产生的电阻热做为热源,将工件和填充金属熔合成焊缝的垂直位置的焊接方法。
17.点焊:是利用柱状电极在两块搭接工件接触面之间形成焊点而将工件焊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总学时: 64/48学时 (理论学时56/4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是研究机械零件的材料、性能及成形方法的综合性课程,是高等工科师范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和成形技术基础两部分。
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含实验)和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的基本知识,为后继学习机械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今后从事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教学开设了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在巩固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获得有关材料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材料的一般知识,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热加工工艺与组织、性能及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与特点,使学生具备合理选用工程材料、热处理方法、妥善安排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基本能力。
2、初步掌握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获得具有初步选择常用工程材料、成形方法的能力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工艺知识,初步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4、初步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绪论一、材料科学的发展与地位:材料科学的发展通常是和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的。
古代文明:人类的发展史上,最先使用的工具是石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5000年)烧制成陶器;东汉时期发明了瓷器;到了西汉时期, 炼铁技术又有了很大的提高,采用煤作为炼铁的燃料,这要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河南巩县汉代冶铁遗址中,发掘出20多座冶铁炉和锻炉。
炉型庞大,结构复杂,并有鼓风装置和铸造坑。
可见当年生产规模之壮观。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课程1. 课程介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门本科课程,主要涵盖了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以及相关的控制工程知识。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成型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材料成型过程中的问题。
2. 课程内容2.1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材料成型的概念和分类•材料性能与加工性能的关系•材料流变学基础2.2 常见材料成型方法•塑性加工:锻造、轧制、挤压等•粉末冶金:压制、烧结等•焊接与连接技术2.3 控制工程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控制系统概述及基本概念•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2.4 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材料成型实验室实践:模具设计、设备操作等•材料成型工艺优化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工艺优化,提高材料成型的效率和质量3.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 理解材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常见材料成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 了解控制工程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 - 具备解决材料成型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4.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4.1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锻炼学生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4.2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撰写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参考教材•《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导论》•《材料成型工程学》•《控制工程基础》6. 就业方向与前景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学生将具备以下就业方向和前景: - 材料加工企业:从事材料成型工艺设计、设备操作和优化等工作。
- 控制系统集成商:参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