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61.83 KB
- 文档页数:2
水利工程规划水利工程规划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评价、科学决策和详细设计的过程。
它以解决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为目的,涉及水利工程选址、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本文将围绕水利工程规划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论述。
一、水利工程规划的必要性水利工程规划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能够提高农业生产、保障城市供水、发展工业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安排合理的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水利工程规划能够降低水灾和水旱灾害的风险。
通过对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分析和预测,结合工程措施,可以减少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再次,水利工程规划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制定水利工程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建设等因素,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利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最后,水利工程规划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规划水利工程能够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二、水利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水利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利工程设计、工程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
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指对流域内水资源量、水质、水文特征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为后续的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工程设计是指根据规划目标和技术要求,对水利工程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工程的布置、尺寸、结构等。
工程选址是指在规划范围内,通过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地质条件、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水利工程项目的最佳位置。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的影响。
三、水利工程规划的实施方法水利工程规划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模型模拟和多目标决策等技术手段。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种能够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1、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原则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减少人为干预,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保留一定的河漫滩和湿地,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
2、整体性原则生态水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不能仅仅关注工程的局部效益,而忽视了对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3、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方案和技术措施。
例如,在干旱地区,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在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要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同时考虑洪水的生态功能。
4、景观尺度原则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在景观尺度上进行考虑,不仅要关注工程本身的功能和效益,还要注重与周边景观的协调和融合。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水利工程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休闲空间。
5、物种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增加物种多样性。
例如,在水库建设中,设置不同水深和水流速度的区域,为不同种类的鱼类和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6、经济性原则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方法1、生态水文分析生态水文分析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通过对流域的水文过程、水资源量和水质等进行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是指在保障水资源利用的前提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新型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法。
其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地势分析法地势分析法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主要用于分析项目所处地形地貌条件,确定规划的基本方向和技术路线。
地势分析法通过对项目区域的实地调查和地形地貌掌握,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和资源分析,综合考虑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因素,开展全面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与设计时,要尽量与原有的自然环境融合,并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使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生态考虑法生态考虑法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考虑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流域的地域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工程设计方案。
生态考虑法主要包括水文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环境学等学科的交叉应用,以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生态考虑法,可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实现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生态安全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
同时,在规划和设计中应加强地质、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充分考虑山区、水泥沙、土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因素,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环保和可持续。
四、参与式规划法参与式规划法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法,其核心是将利益相关者(包括公众、政府、企业等)引入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共同参与规划和设计,由此建立基于合作、和谐和共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参与式规划法可以增强公众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在工程建设前期就能够发现和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外,该方法也可以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理性认识,提高公众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认识和满意度,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难点及对策发布时间:2022-09-06T10:09:52.69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9期作者:石浩[导读] 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和重视。
石浩身份证号码:4307811984****3517 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和重视。
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水环境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由于缺乏生态性因素的考虑,庞大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文章主要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内涵以及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常见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难点前言: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升级,新一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改进工作迫在眉睫。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整合性应用,能够帮助人们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注重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等负面影响,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强调生态理念,以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为主,是一项科学的水利工程。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现代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其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它以生态理念作为指导,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满足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保护生态水域健康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重点突出了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这对水利工程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利工程是在建设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调配、科学使用,人们修建水利工程的最初目的是保证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的顺利进行。
D0I:10.16767/ki.10-1213/tu.2021.04.089水利水电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的设计分析张继武庆阳市水利勘测规划设计院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处于世界领 先水平,针对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生态破坏问题,各个城市对城 市美化、生态恢复的关注度日渐提升,生态水利已然成为各个城 市建设的重点性工作。
为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国家和政府在河道的生态规划和设计方面 投入了更大的精力,通过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改善了城市 面貌,对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 详细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1引言现阶段,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无论是 在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探索绿 色化、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
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下,生态 水利工程成为关键性的建设内容,要求在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 都要融入生态理念,尤其是在河道规划设计中,要彻底突破传统 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思路,从生态角度提高河道的生态效益,使得 在水利工程保持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能够尽量减小对区域生态 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2.1保障工程的科学合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下的水利工程重点强调的是水利工程区域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发展,以通过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完善来辅助区域的经 济社会发展,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 难度大,因为要考虑水利与生态的融合,且融合时要遵循因地制 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生态的 水利工程规划方案,提高水利.T程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2.2提升河流生物多样性原则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一系列的施工作业开展给区 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区域生物多样性难以保持,而生态水利工 程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持河流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各种 生物的作用来改善和调节局部生态。
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是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活动,涵盖了水库、渠道、水文观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地配置水资源,满足人们的饮水、农业灌溉、工业供水、防洪排涝等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维护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最后,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基于科学的水文、水资源和水力学理论,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合理性: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寻求最优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安全性: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应注重工程的安全性,确保工程运行期间和自然灾害发生时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4.环保性: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步骤1.调研与初步设计:通过对区域的水资源、水文地质、需水需求等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2.可行性研究与设计: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水资源评价、经济性分析、社会影响评估等,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最终设计方案。
3.工程施工准备:根据最终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招投标、图纸设计、施工方案制定等。
4.工程施工与验收: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工程施工,并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工程运行与维护:工程建设完毕后,进行工程调试与试运行,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同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四、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挑战与对策1.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文水资源发生变化,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需要适应新的气候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摘要:为了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理念与现代水利建设相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今后水利建设的主要趋势,其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从技术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工程的生态特性,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理论;技术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门新兴的水利工程项目,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的水利工程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河流生态系统本身需求有一定的忽略。
而河流生态功能的退化,对人类的长期利益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未来的水利工程设计要做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从河流生态设计的全局出发,把生态水利与河流环境立法、水资源综合管理、循环经济、传统污染治理等有机结合起来,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高素质的设计人才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要将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同时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工程设计知识,还要具备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就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水利工程设计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论知识缺乏,以及缺乏设计经验,致使其在设计中的生态标准与生态效益无法满足相关需要,这也是制约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因素。
(二)水利工程设计与生态科技联系不紧密目前,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具体项目中的分工比较清晰,但在具体项目中并没有密切的联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施工方不能及时进行最优的设计。
另外,目前我国水资源评价制度还不健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设计者与生态科技之间缺乏协作与沟通,从而限制了工程的建设与设计。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
发表时间:2020-03-18T06:14:29.211Z 来源:《建设者》2019年22期作者:李小珍[导读] 因此在规划设计生态水利工程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应的施工原则,而且也要在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方面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性。
杭州永济水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规划设计生态水利工程的方法关系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很多方面,因此在规划设计生态水利工程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应的施工原则,而且也要在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方面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性。
关键词:生态水利;规划设计;设计方法随着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改变,生态水利工程的意义日益凸显。
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整体效果还不够理
想,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生态环保理念下,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要考虑环境因素,将其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优化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系统的综合效能。
1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基本特征 1.1安全性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在河流综合治理的同时关注生态系统维护,避免给环境带来破坏。
在规划中,要综合运用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知识,对工程建设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可靠。
同时,规划要遵循相关设计标准,结合河流特征、河势变化、河流断面等方面内容,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系统规划,以保证施工安全,增强水利工程的耐久性。
1.2异质性
在水环境中拥有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受非生态环境本身自然空间异质性的直接影响,即自然空间与生物群落种类存在着依存与耦合关系。
为此,要想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化性,就必须提高河流空间异质性,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化条件,避免工程建设对自然空间中生态因子的异质性带来重大影响,进而维护工程所在地的生态系统平衡。
1.3反馈调整性
生态水利规划要根据生态系统的发展作出调整,从发展阶段来看,生态系统需要利用几年时间进行演替,而其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形成。
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中,要着眼于长远发展,通过仿造功能完善的河流系统结构,形成稳定的河流水利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生态水利工程的作用,加强河流修复与河道治理,促使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法 2.1规划设计水源工程
进行拦河坝的规划设计,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过程中,河流中都将存在一定泥沙,拦河坝应考虑将水位抬高,以实现对下游农田的灌溉。
河床在生态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将变宽,泄洪时可达到安全所需,但在建坝后没有对上下游间泥沙冲淤平衡进行充分考虑,也没有设置冲砂底孔。
受水文气象资料不全的制约,旧坝改造时,应保持拦河坝坝宽一定。
以确保河床运行稳定,因此应将冲砂孔设置在无孔坝中,采用闸门方法进行控制。
2.2输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输水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其规划建设的要点主要有两方面,即要设计引水量和排水量,确保其合理。
确定引水流量时,资金的缺乏与技术的不成熟会导致规划设计出现灌水模数图的编制困难,在设计过程中,要先预算作物的最大需水量,及其延续时间的长短,以此为依据确定。
排水量的多少可以用平均排除法计算,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3规划设计田间工程
一是布置田渠方案,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过程中,结合区域特点,有效解决农田排水问题,而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引水灌溉问题。
在五常区域的土地分布中,由于人多地少,因此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要采用灌排分区法减少占用耕地。
目前很多农田都是采用灌排合区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在传统中农田不合理的规划造成出现的不规则布置而产生的。
二是规划设计形成不规则布置形式,农田出现各种不规则形式主要是因历史原因及很多比较复杂的关系而造成的,进而导致该地区规划设计发生不同程度的的问题,诸如田地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无法建设实施生态水利工程。
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划设计土地,结合区域实际特点,设计出与该区域实际相符,且科学合理的生态水利工程。
2.4生态河道的规划与设计
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河道的平面设计、断面设计、河床及护岸类型设计等。
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总体思路,先进行工程确认,完成工程立项,继而进行调查研究,对实地情况进行勘察,然后开展工程设计,设计方案,最后以实验验证方案是否合理。
河道护岸的常用设计方案是网格结构,这种设计能够使河道的整体性与生态性更好地体现出来网格结构就是在硬性结构中预留诸多有孔的空间,这些网格空间与土壤连接,可在其中种植绿植,在起到护栏作用的同时,美化生态环境。
为了提升网格结构的应用空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的结构,包括立式驳岸、斜式护岸、直立式结构等,增强河道的抗冲蚀能力。
2.5规划设计附属建筑物
结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实际,规划设计附属建筑物主要涉及:一是陡坡与跌水,这是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高度引起注意的一个渠系工程问题,陡坡跌水建设可实现具有落差的渠系中对上下游平顺泄流和消能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二是渡槽,小型渡槽之需要较小的施工量,且不需要交高的标准,可采取定型设计。
三是挡土墙与反滤层,在建设水利工程中对挡土墙和反滤层的设计,可明显降低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是下水槽,它可以有效处理渠道外侧雨水,具有明显预防扩散雨水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处理对渠道两侧的山坡汇集雨水可采用砌筑挡水墙法。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注意事项
3.1水库淤积方面
水库淤积计算不仅是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工作,也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
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如下一维数学模型计算库区淤积平衡地形和回水水面线。
重要工程还需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两种方法同时论证。
3.2水温控制方面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水温控制方面是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
目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模拟工具已经发展起来,它们可为进行这些评估提供帮助,不仅仅是为温度变化,而且是为预测影响的全部范围。
由挪威几家机构共同开发的河流系统模拟工具( R SS) 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主要目的是预先设想出对河流进行管理的后果,包括一组具体的程序,用来模拟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和人口造成的环境影响,因此,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允许之下,可采用相关的模拟工具观察温度变化的大小顺序和温度变化的近似影响,并且采取的减轻影响的措施和涉及的范围。
3.3生态系统保护方面
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要避免生态设计建设过程中改变生态系统原有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在当地的取料要适量,避免过多取料用地,导致当地的地质结构受破坏。
结语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社会的进步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建设工程。
在规划设计中,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特点,根据不同的现场条件,设计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建设方案,用高质量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切实保护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龚谦 , 马燕儿 . 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 珠江水运,2016(10):14-15.
[2]詹文泰 . 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 [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06):97-98.
[3]杨铎 . 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初步研究分析 [J]. 现代经济信息,2016,33(12):00164.
[4]陈旭峰 . 水利工程项目的生态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9):22-23.
[5]江道买 .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运用 [J]. 建材发展导向,2016,14(17):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