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 考试重点 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6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1.康复是一系列措施的应用,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使其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受歧视。
2.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应用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3.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可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和等张离心性收缩。
4.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所做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5.联合反应是指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异常表现。
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
6.共同运动是指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
7.肌力是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8.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9.关节活动度或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一个关节的运动弧度。
10.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11.协调是指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衡、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动作的能力。
12.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活动,即进行衣食住行及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3.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14.有氧训练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训练方式,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
15.靶心率是通过有氧运动调高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机能时有效而安全的运动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rehabilitation)是达到下述目标的一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的内涵1.康复的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一切手段,分别称为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从而构成全面康复。
2..康复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整体或者局部功能水平为主线,以整体的病人为对象,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也许局部或系统功能无法恢复,但仍可带着某些功能障碍而过着有意义、有成效地生活。
康复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3.康复工作应尽早进行。
使病、伤、残者所丧失或削弱的身心、社会功能,能尽快、尽最大可能地恢复、代偿或重建,以达到最佳状态,使病、伤、残者能担负起他们能负担、应负担地社会职能。
4..康复不仅是训练患者提高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病、伤、残者重返社会。
5.康复是一种理念、指导思想。
必须渗透到整个医疗系统,包括预防、早期识别、门诊、住院和出院后的患者的医疗计划中。
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三维的思维模式,即不仅治病救命,还要特别注意其实际功能。
康复的方式A.康复机构的康复B.上门康复服务C.社区康复(CBR)或基层康复康复相关要素a.康复对象b.康复措施c.康复目的d.康复领域e.康复的提供❖需要纠正的是:康复≠恢复康复医学定义: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
与保健、预防、临床组成全面医学。
(二)对象、范围对象是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2.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3.残疾(disabilidy)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学习能力的状态。
4..开链运动:是指运动链的远端没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远端节段可以自由活动5.闭链运动:指运动链的远端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而近端可以自由移动6.脑老化:是指脑生长、发育、成熟到衰亡过程中的后一阶段,包括一系列生理、心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其表现以脑功能的降低、减弱和消失为特征。
7.步态:人体在行走时的姿态8.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伴随发育不断实践而习得的一种能力,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9.步态分析: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10.步态周期:是指从足跟着地到同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可分为二个相支撑相,迈步相/摆动相11.物理治疗:是指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因子和手术治疗,重点改善肢体功能。
具体包括声,光,电,磁,力(含运动,压力),热,冷等。
国外称为3M治疗: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
12.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证候群。
13.肌张力(muscle tone)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14.中央束综合征:常见于脊髓血管损伤,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再向外周扩散上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下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外周,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患者有可能可以步行,但上肢部分或完全麻痹15.半切综合征:常见于刀伤或枪伤,脊髓损伤半侧,温痛觉神经在脊髓发生交叉--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16.前束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本体感觉存在17.后束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运动和温痛觉存在,此症最为少见18.脊髓圆锥综合症:脊髓骶段圆锥损伤和椎管内腰神经损伤,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骶段反射19.马尾综合症: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20.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21.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引起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到达或保持最正确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到达个体最正确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到达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4、旋转轴: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例如: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和伸展沿外轴即冠状轴旋转,外展和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展,旋和外旋沿着垂直轴进展.)5、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6、拮抗肌: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7、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起这一作用的肌肉为固定肌.8、协同肌: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
这就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些因素,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些运动,称为协同肌。
9、等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力根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根本不变,表现为肌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1、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收缩,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到达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安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开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奉献社会。
1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展针对性的治疗。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要点1.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的、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重返社会。
2.残疾的定义: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等各种原因造成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3.康复的领域: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4.康复的方式: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上门康复服务。
5.康复医学的定义:是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各种原因遗留的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的功能尽可能恢复到最大限度,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分支。
6.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理论体系、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康复。
7.康复治疗技术相关名称及简写:1.物理疗法PT、2.作业疗法OT、3.言语疗法ST、4.心理疗法Psy、5.康复工程RE、6.康复护理RN、7..中医疗法TCMT、8.文娱疗法RT、8.职业咨询VC、10.社会服务SW。
9.中医康复的定义:中医康复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灸推拿、功法训练、饮食、情志调摄、药物、沐浴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伤、残者、老年人、疾病瘥后诸证者、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功能,使其充分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
10.中医康复的适应病证:病残诸证,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慢性病证,疾病瘥后。
11.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三)三因制宜:①因时制宜②因地制宜③因人制宜;(四)杂合以治:①内治与外治相结合②调神与养形相结合③药治与食疗相结合④动与静相结合。
12.致残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致残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产期护理差以及各种事故,它们占全部残疾比例的70﹪左右。
在发达国家,因营养不良、传染病等致残的在逐渐减少,意外事故、慢性躯体疾病、精神病等逐渐成为了主要的致残原因。
13.残疾的三级预防:①消除有可能造成残疾的因素、条件、环境以及预防残疾的发生,即一级预防;②有可能造成残疾的因素、条件已经发生,要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残疾形成,或者尽最大努力将残疾的发生率、严重程度降到最低,即二级预防;③残疾已经形成,要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进一步加重、恶化,使残疾者能保持并改善尚存的功能,即三级预防。
康复医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早期浸润阶段急性感染不宜用()。
A、无热量的物理因子治疗B、紫外线治疗C、红外线治疗D、超短波治疗E、无热量短波治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早期浸润阶段急性感染,应选用无热量的物理因子治疗,阻止炎症发展而逆转、完全吸收和消散。
如紫外线、无热量短波、超短波或微波等。
C项,红外线治疗是有热量的物理因子治疗,易造成炎症发展和扩散,故不宜选用。
2、轮替试验常用来评定()。
A、平衡能力B、协调能力C、运动控制D、肌力E、耐力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轮替试验测试的是快速完成交替动作的能力,其属于协调功能的评定,协调运动的特征为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力量及达到正确的目标。
3、关于脊柱,说法正确的是()。
A、有颈、胸、腰三个弯曲B、侧面可见一个椎孔C、在矢状轴上可做屈伸运动D、在垂直轴可做旋转运动E、成年人脊椎由25块椎骨构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在矢状面上脊柱出现四个生理性弯曲,两个向前为颈曲和腰曲,两个向后为胸曲和骶曲。
B项,锥孔在脊柱正中央,由顶部向底部可见一个锥孔。
CD两项,在矢状轴可做侧屈运动,在额状轴可做屈伸运动,在垂直轴可做旋转运动。
E项,成年人由26块椎骨组成。
4、独立转移训练适用于()。
A、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B、关节脱位C、骨关节肿瘤D、严重感染E、需转移的关键肌肌力达到3级者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独立转移的适应证是需转移的关键肌肌力达到3级者,要求恢复独立转移能力的患者。
5、短波、超短波、电容场法治疗的两电极斜对置时,两电极靠近处的电力线会()。
A、较集中,形成短路B、较分散C、不均匀D、无影响E、向空间散射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电极斜对置时,两电极靠近处的电力线会较集中,易于形成短路,影响作用的深度和均匀度。
6、关于Ⅱ型肌纤维的特点,除外()。
A、快收缩纤维B、收缩蛋白含量多C、收缩速度慢D、肌凝蛋白ATP酶活性高E、肌质网发达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Ⅱ型肌纤维属于快收缩纤维,收缩速度快。
知识点一1、康复的服务对象--功能障碍的人、残疾人、各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亚健康人群2、治疗团队的核心--康复医师3、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疗法师、言语矫治师、吞咽治疗师、康复专科护士共同组成康复协作组4、康复医学的主要工作方法是--康复团队进行其服务形式为多学科和多专业联合5、康复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病伤残者在躯体、心理、社会等方面功能障碍的评定与治疗,也称为功能医学。
康复医学的核心是残疾、功能恢复和预防知识点二1、康复医学的功能分类为ICF,ICF评定适用于所有人其“身体功能”分为:心理功能、精神功能、感觉功能、消化功能2、康复是指使用各种手段减轻残疾的影响3、对前来康复的患者,首先要做的是确定现存的和康复所要求的功能水平4、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训练、佩戴矫形器5康复医学机构的组织形式包括:康复疗养院、康复医院、康复医学门诊、医院康复科(部)知识点三1、康复的范畴包括:医学、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2、四大医学包括:康复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3、康复治疗技术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康复医学工程4、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功能评定、生物力学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脑高级功能评定、神经生理功能评定5、取得康复医疗最佳效果的时机应该是:病前早期预防6、康复病房工作流程一般顺序是:信息采集一建立病案一功能评定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知识点四1、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脑高级功能评定、生活环境改造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康复方案制定的原则2、在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时,要求尊重病人自主权或决定,若病人坚持己见时,可能要求医生必要时限制病人自主性3、整体康复:(1)是从躯体、心理、职业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对残疾患者进行全面而综合性的康复(2)是将残疾患者作为和健全人平等看待的整体“人”(3)能进行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从事适宜的工作和劳动(4)对残疾患者的康复不能只是医疗康复、肢体功能训练等专项康复,而应该从适应社会存在的“人”来实施康复医疗知识点五1、功能障碍的评定内容包括:确定现存的和康复所要求的功能水平、确定受限制的性质及严重程度、确定受限制因素2、功能障碍包括:偏瘫、言语障碍、心理障碍3、康复医学科的设备分类包括:功能评定设备、治疗与训练设备、辅助矫形设备4、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测量、步态分析5、功能评定室常备:血压计、计步器、身高尺、秒表等6、身体水平的功能障碍包括:肌力减弱、肌张力异常、关节活动度受限、感觉异常知识点六1、作业治疗: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指导参与选择性、功能性活动的治疗方法、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以人体工效学和职业功能测试为基础、包括心理辅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2、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3、物理治疗师的训练重点: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能力、步态训练4、康复治疗文件记录代表的意义包括(1)患者康复治疗的证明(2)患者康复治疗的说明(3)第三方付费者的参考(4)评估治疗效果的依据5、中国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气功知识点七物理治疗师的具体工作职责:(1)进行运动功能评定(2)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肌力、耐力、体能的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增强关节运动范围的训练(4)为患者进行牵引治疗、手法治疗(5)为患者进行光疗、电疗、水疗、超声治疗、热疗、冷疗等(6)对患者进行有关保持和发展运动功能的康复教育(7)指导患者进行医疗运动(8)指导患者进行各种矫正体操、医疗体操(9)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10)相应医疗文书的书写(11)相应器材的保养与维护知识点八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是两者并列而相互渗透2、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区别为主动护理3、与机构康复相比较,社区康复存在的优势是康复对象主动参与知识点九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1)强调疾病早期康复评定和康复训练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2)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3)对于功能缺失无法或较难恢复的患者要进行功能重建:(4)以康复医学特有的团队方式对患者进行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和处理;(5)实现康复最终目的及提高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重返社会。
总论一.康复概念:康复就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与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与(或)社会功能上得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内涵: 1、康复对象:就是指功能有缺失或障碍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得残疾人与伤病员。
2、康复领域: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以及在业余消遣上帮助患者发展潜能等方面,以促进残疾人得全面康复。
3、康复措施:包括所有能消除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得措施,以及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与社会康复得措施,不但使用医学技术,而且也就是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信息学等方面得方法与技术,并包括政府政策、立法等。
4、康复目标:在患者身体缺陷与环境条件许可得范围内,实事求就是地拟定康复目标,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尽可能使残疾人或患者各方面得潜能得到最充分得发展。
5、康复得提供者:提供康复医疗、训练与服务得不仅就是康复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区得力量,而残疾人及家属也参与康复工作得计划与实施。
服务方式:机构内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二、康复医学概念:就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得医学应用学科。
其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以促进功能恢复为目得得医学分支学科。
研究有关功能障碍得预防、评定或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
对象:1、就是由于损伤以及急、慢性疾病与老龄带来得功能障碍者与先天障碍者。
2、骨科及神经系统疾病与损伤者3、儿科如脑瘫等4、老年病5、心脏肺科病6、烧伤7、癌症与慢性疼痛8、精神病9、其她三、康复医学发展得基础:1)社会得迫切需求2)经济发展得必然结果3)应付重大自然灾害与战争4)医学进步促进康复需求四、康复医学得组成:1)基础康复学、2)康复残疾学、3)康复评定学、4)康复治疗学5)康复治疗技术常用得方法①物理疗法②作业疗法③语言疗法④心理疗法⑤文体疗法⑥中国传统疗法⑦康复工程⑧康复护理⑨社会服务五、康复治疗技术常用得方法:1、物理疗法(PT)2、作业疗法(OT)3、言语疗法(ST)4、心理疗法5、文体疗法6、中国传统疗法7、康复工程8、康复护理9、社会服务六、康复医学得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工作方式:康复医疗就是需要多种专业服务,所以常采用多专业联合作战得方式,共同组成康复治疗组,康复治疗组得领导为康复医师,成员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中国传统治疗师、康复护理、社会服务等七、残疾分类(病损、残疾、残障得定义)①病损: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得任何丧失或异常,就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得残疾。
---------------------------------------------------------------最新资料推荐------------------------------------------------------康复医学复习重点康复医学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一、康复的定义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康复名词大陆:康复香港:复康台湾:复健国外:Rehabilitation 2.Rehabilitation-康复复原恢复原来的地位、权利、身份、财产、名誉、健康及正常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rehabilitation 首次具有对身心残疾进行治疗,使其重返社会的含意。
美国康复会(1942 年)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复原其身体、精神、社会职业和经济的能力。
WHO 定义(1969 年)综合和协同地将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应用于残疾者,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
WHO 定义(1981 年)康复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康复不仅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环境,而且也需要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WHO 定义(90 年代)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其最高1 / 3潜能,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3.四个要点综合手段(医疗/工程/教育/社会/职业)功能障碍的训练和再训练以功能恢复为本回归社会4.康复分类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 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1)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 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
《康复医学概论》重点掌握内容1、什么是康复、医学康复?康复医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分期。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和具体服务对象。
关于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政策和重要专著。
美、加采用的学科名称是“物理医学与康复”。
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工程的等各种手段、减少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以便发挥其机体的最高潜能,使患者能重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医学康复:是指运用医学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康复对象减轻功能障碍,最大程度的改善和补偿其功能,使残存的功能和潜在的能力得以最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康复目标。
(一)萌芽期——1910以前(二)形成期——1910~1946 (三)成熟期——1947~1970(四)发展壮大期——1970以后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残疾人,即由各种损上以及急性或慢性疾病、老年病等后天原因或先天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和永久性的躯体、心理功能障碍者。
具体服务对象:临床医学各学科患病后遗留暂时性或永久性残疾的所有患者,而被治愈未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属于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仅属于临床医学的服务对象。
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1984年,出版的《康复医学》是我国第一部康复医学的专著。
2、什么是制动综合征?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制动综合征:是指由于疾病或外伤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丧失,或者由于长期卧床和因骨折后长期制动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或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统称为制动综合征。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心率加快(2)心功能减退(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体位性低血压3、什么是残疾、残损?残疾、残损评定的内容包括哪些?残疾:是指由于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中造成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或丧失,从而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状态,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的一种状态。
康复医学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直流电疗法中哪一极下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A、阴极B、阳极C、阴阳极下皆升高D、阴阳极下皆降低正确答案:B2、患者,女,83岁,因双膝关节、踝关节疼痛30余年,伴有睡眠差来诊,临床考虑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慢性疼痛、失眠。
查体: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四肢关节无明显压痛,关节活动无受限。
可选择下列哪项治疗方法进行治疗?A、冷摩擦或清洗B、不感温坐浴C、·热敷D、不感温浴、局部浸浴E、热水浸浴正确答案:D3、全身药蒸汽浴疗法蒸汽温度在A、20~CB、30℃C、400℃D、50℃E、60℃正确答案:C4、直流电疗法应用的直流电的特点是()A、低电压、大强度B、没有要求C、低电压、小强度D、高电压、大强度E、高电压、小强度正确答案:C5、为了使肌肉发生完全的强直性收缩,电刺激频率应该在()A、l0~20Hz以上B、20~30Hz以上C、30~40Hz以上D、40~50Hz以上E、50~60Hz以上正确答案:E6、光敏疗法用于治疗全身性银屑病时口服8-MOD20~30mg需多长时间进行长波紫外线照射A、5hB、4hC、3hD、2hE、1h正确答案:D7、患者,男,46岁,人院时诊断为面神经炎,应用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具体方法为A、3%~5%氯化钾,从阴极导入B、3%~5%硫酸镁,从阳极导入C、0.25%~2%硫酸锌,从阴极导人D、2%~10%阿司匹林,从阳极导入E、3%~5%氯化钙,从阳极导人正确答案:E8、超声治疗时声头应在治疗部位缓慢移动,是为了A、充分接触治疗部位B、避免损伤皮肤C、避免治疗时声能分布不均D、增加治疗强度E、增加超声波传播距离正确答案:C9、腰椎牵引一般需要至少多大的自身重量才能将椎体分离:()A、70%B、50%C、80%D、40%E、60%正确答案:B10、对血压正常的病人,局部或全身冷疗使血压A、轻度升高B、显著降低C、轻度降低D、显著升高E、不变正确答案:A11、直流电治疗中,小儿电流密度一般为()A、1.0mA./cm2B、0.8mA/cm2C、0.5mA/cm2D、0.2~0.3mA/cm2E、0.02~0.03mA/cm2F、0.1~1.0mA/cm2G、0.05~O.1mA/cm2H、0.5~0.8mA/cm2正确答案:E12、患者,女,65岁,因脑卒中入康复科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此患者()A、可以做高频电疗法B、紫外线局部照射C、可以做功能性电刺激D、可以做低频电疗法E、可以做中频电疗法正确答案:A13、属于毫米波的是A、波长69cm频率433.92MHzB、波长2.24cm频率2450MHzC、波长7.37m频率40.68MHzD、波长8mm频率37.56HzE、波长6.0Om频率50.00MHz正确答案:D14、下列有关石蜡消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石蜡加热到100℃,经15min即可达消毒目的B、将石蜡加热到100℃,经20min即可达消毒目的C、将石蜡加热到100℃,经5min即可达消毒目的D、将石蜡加热到90℃,经15min即可达消毒目的E、将石蜡加热到90℃,经15min即可达消毒目的正确答案:A15、冷疗温度通常为A、10℃~体温的温度B、一30~一10℃C、0℃~体温的温度D、一10~O℃E、一50~一30℃正确答案:C16、下列有关冷疗法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正确的是A、对腹部进行冷敷4~18min后,胃及大部分胃肠道反射性的活动增强B、饮用冷水或使胃冷却时,胃排空时间缩短C、饮用冷水或使胃冷却时,胃酸、胃液分泌增加D、对腹部进行冷敷4~18min后,胃及大部分胃肠道反射性的活动减弱E、饮用冷水或使胃冷却时,胃血流量增加正确答案:A17、冷冻疗法的治疗特点不包括A、组织破坏的均一性B、冷冻坏死范围与冷冻方法无关C、冷冻坏死范围与组织对冷冻敏感性有关D、冷冻坏死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E、修复经过水肿期、坏死期和恢复期正确答案:B18、依靠肌肉协调等长收缩维持平衡,保持一定的姿势,这种训练疗法为()A、静态平衡训练法B、动态平衡训练法C、静态平衡训练法和态平衡训练法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19、人体当中活动度最大的是()A、腰椎B、骶椎C、胸椎D、尾椎E、颈椎正确答案:E20、人体内电子和离子在导体中移动时克服阻力而发生的能量损耗成为A、欧姆损耗B、电抗C、温热效应D、电阻E、介质损耗正确答案:A21、直流电疗法中,髋关节疗法,其中一电极置于腹股沟,另一电极置于()A、大腿中段1/3B、枕部C、臀部D、腹部E、后颈部正确答案:C22、哪一项属于等幅中频电疗法?()A、音乐电疗法B、波动电疗法C、低中频电混合疗法D、调制中频电疗法E、音频电疗法正确答案:E23、上述治疗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是A、减少破骨细胞的活动B、减少骨折部位血液循环C、间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D、直接促进成骨细胞生长E、直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正确答案:E24、中频交流电产生的烫伤属于()A、热烧伤B、缺血损伤C、机械烧伤D、电击伤E、化学烧伤正确答案:A25、调制中频电的波形、幅度和频率不断变换,作用人体时可产生什么后果?()A、人体不易对其产生适应性B、引起神经肌肉组织兴奋C、避免电解产生D、降低皮肤电阻E、对人体组织的作用深度大正确答案:A26、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的波长是A、264~277nmB、224~247nmC、294~300nmD、274~287nmE、254~257nm正确答案:E27、关于耐力训练的原则,下述哪项阐述正确:()A、少重复,大负荷B、少重复,小负荷C、多重复,大负荷D、多重复,中小负荷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28、下列不是关节活动技术禁忌证的是()A、关节急性炎症B、骨关节结核和肿瘤C、关节脱位未复位D、骨折内固定不稳定,运动可能使内固定断裂E、骨折未愈合,运动可能造成移位正确答案:B29、以下哪个选项最适宜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A、10~20uA直流电阴极B、10~20uA直流电阳极C、1~2uA直流电阴极D、1~2uA直流电阳极E、10~20uA直流电阴极、阳极效果一样正确答案:A30、具无线电波与光波的物理特性且呈束状单向传播的是A、长波电流B、中波电流C、超短波电流D、短波E、微波正确答案:E31、地蜡主要用于治疗A、神经痛B、急性化脓性炎症C、皮肤疾病D、慢性胃肠炎E、厌氧菌感染正确答案:C32、可用于治疗功能性阳痿的压力疗法是A、正负压疗法B、负压疗法C、皮肤表面加压疗法D、体外反搏疗法E、正压顺序循环疗法正确答案:B33、磁疗能达到止痛作用的原因有A、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B、能提高致痛物质水解酶的活性,使致痛物质水解或转化,达到止痛目的C、磁场作用于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达到止痛的效果D、可纠正缺血、缺氧、水肿、致痛物质聚集等导致的疼痛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34、间断性腰椎牵引的牵引重量通常为:()A、70~80kgB、30~40kgC、40~60kgD、60~70kgE、20~30kg正确答案:C35、在持续、长时间的低温作用下,组织的兴奋性A、先降低后增高B、先增高后降低C、降低D、增高E、不变正确答案:C36、下列哪项关于水疗热效应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温度高于体温的水进行水疗可以产生热效应B、温度低于体温的水进行水疗可以产生热效应C、与体温的差异越小,水疗产生的热效应就越大D、与体温的差异越大,水疗产生的热效应就越大E、所有的热敷均产生确定的生理反应正确答案:C37、颈椎前屈正常关节活动度为多少?()A、0°-50°B、0°-45°C、0°-55°D、0°-60°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38、下列介质使超声波能量衰减最多的是A、水B、空气C、骨D、肌肉E、血液正确答案:B39、属于超短波的是A、波长2.24cm频率2450MHzB、波长69cm频率433.92MHzC、波长7.37m频率40.68MHzD、波长6.0Om频率50.00MHzE、波长8mm频率37.56Hz正确答案:C40、以下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的是()A、身体直立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C、上肢垂于躯干两侧D、手掌朝向后方E、两眼平视前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手掌应该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022级康复医学复习资料康复医学本次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20题,共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共20分;名词解释题4题,共20分;简答题3题,共30分;综述题1题,共10分。
内容包括康复医学概论(约占30%),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约占40%),其他疾病康复(约占30%)。
一、康复医学概论:1.掌握康复、医学康复、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有些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医学康复:又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它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理念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2.掌握康复的范畴、目的及服务方式康复的范畴:康复所采用的各种措施包括医学、工程、教育、社会、职业等手段,分别成为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从而构成全面康复。
康复的目的:康复以整体的人为对象,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或许局部或系统功能无法恢复,但仍可带着某些功能障碍而有意义、有成效地生活。
康复以提高病、伤、残者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康复的服务方式:①机构服务(IBR):包括综合医学的各临床相关学科、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以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等。
特点:有较完善的康复设备,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各类专业人员,工种齐全,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解决病、伤、残者各种康复问题。
不足:病、伤、残者必须到这些机构方能接受康复服务。
②上门康复服务(ORS):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复人员,走出康复机构,到病、伤、残者的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服务。
1康复: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理能力,是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2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学科。
3运动治疗: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4吞咽障碍:由于下颌、唇、舌、软腭、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以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称为吞咽障碍。
5作业治疗: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6骨关节炎(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7康复评定:针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确定患者伤病后的功能状态与转归,包括器官和系统功能,个体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的综合评定。
8ADL(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必须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9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康复医学复习重点:康复医学工作方式:多专业联合作战,组成由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领导的康复治疗团队。
残疾的定义: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残疾的特点:1.具有生活和工作潜力,但需要康复引导2.具有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需要关心和照顾3.在社会上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不应受到歧视残疾的分类:1.ICIDH法:分为残损(机能障碍、生物学水平)、残疾(能力障碍、个人水平)和残障(社会性不利、社会水平)不足:单一片面、忽略主观障碍、忽略环境障碍2.ICF法:包括层次和背景性因素两大方面。
a)层次包括身体功能和结构(损伤、病损)、活动(活动受限)和参与(参与限制)。
b)背景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不属于残疾的情况:1.保留示、拇指而失去其余三指2.保留足跟3.双下肢长度差小于5厘米4.70°以下驼背或45°以内的侧凸针对ICIDH的基本对策:1.病损:a)恢复或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b)预防和治疗并发症c)调整心理状态,加强接受与克服的心理2.残疾:a)利用和加强残存的功能b)辅助器具的装配和使用3.残障:a)改善居住和社会环境b)改善家庭环境c)促进就业,保证教育和过有意义的生活主动运动可以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和顺应性。
I型(红肌)主要构成耐力肌肉,IIb型(白肌)纤维主要构成高强度运动的肌肉。
力量训练:大力量、少重复耐力训练:20次动作以上的负荷爆发力训练:数秒至2分钟高强度训练。
1.第一类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之间,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
比如肱三头肌伸肘运动。
2.第二类杠杆: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为省力杠杆。
如足承重时的跖屈。
3.第三类杠杆: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不省力但运动速度很快。
比如肱二头肌屈肘。
肌肉分型: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
肌肉收缩类型:包括等张收缩(向心肱二头肌,离心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等速收缩(向心,离心)和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
1.医学康复:医学康复通过一切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地帮助残疾者减轻功能障碍,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即通过临床诊断、手术、药物康复功能评定和各种康复治疗技术,使病伤残者最大限度改善和补偿其功能,使残存的功能和潜在能力得以发挥,从而获得生活自理能力。
医学康复是康复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实现康复目标的根本保证。
2.康复工程:是指应用现代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工程技术问题。
3.教育康复:是通过教育和训练的手段,提高残疾者的素质和能力,如智力、日常生活的操作能力、职业技能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等。
4.职业康复:是残疾后需重新就业时对残疾后的就业能力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应的就业前训练,促使其能够参加就业。
包括:①职业评定:②职业训练:③职业介绍和④就业后的随访。
5.社会康复:是研究和协助解决残疾人经过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以后,重返社会时遇到的一切社会问题的工作,包括改善法律环境、建立无障碍环境、改善经济饮境和改善社会环境等内容。
6.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训练、早期同步、主动参与、全面康复、团结协作、回归社会。
7.传统治疗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区别,(1)传统治疗:①对象:疾病②目的:治愈疾病或稳定病情③诊断或评价:疾病诊断。
(2)康复治疗:①对象:功能障碍②目的:功能恢复③诊断:功能评定。
8.治疗组的组长是康复医师,成员包括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言语治疗师ST、传统康复治疗师TCM、假肢矫形师、心理治疗师、康复护师、社会工作者、职业咨询师等。
9.运动发育:小儿运动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泛化到集中,由简单到复杂、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规律。
粗大动作发育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精细运动是指手指的动作。
10.国际残疾分类:1980年WHO制定了ICIDH将残疾分为残损、残疾、残障。
11.常用的肌力评定:徒手肌力评定MMT及器械肌力评定。
MMT简便.易行.科学.实用。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康复医学(中级348)相关专业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康复医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A、全面评估B、早期干预C、长期康复D、家庭和社会参与答案:C 解析: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评估、早期干预、综合康复和个体化治疗。
长期康复是指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次性治疗,因此选项C不属于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2、在康复医学中,以下哪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A、物理治疗B、作业治疗C、言语治疗D、心理治疗答案:A 解析: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中主要用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方法,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
作业治疗主要用于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言语治疗用于改善患者的言语和沟通能力,心理治疗则侧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3、患者,男,45岁,因车祸导致颈椎损伤,出现四肢瘫痪。
在康复治疗中,以下哪种治疗方法最适宜?A、物理治疗B、作业治疗C、言语治疗D、心理治疗答案:A解析:颈椎损伤导致的四肢瘫痪患者,最适宜采用物理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以及改善神经功能,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4、患者,女,58岁,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关节疼痛加重,活动受限。
在康复治疗中,以下哪种治疗方法最适合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A、热敷B、冷敷C、按摩D、牵引答案:A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加重时,最适宜采用热敷治疗方法。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
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按摩和牵引则可能加重关节负担,不适合此类患者。
5、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A. FIM(功能独立性评定)B. 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C. Barthel指数D. 肌力测试答案:B解析:FIM、Barthel指数和肌力测试都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康复效果。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4、旋转轴: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内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例如: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和伸展沿内外轴即冠状轴旋转,外展和内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行,内旋和外旋沿着垂直轴进行.)5、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6、拮抗肌: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7、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起这一作用的肌肉为固定肌.8、协同肌: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
这就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某些因素,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某些运动,称为协同肌。
9、等张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1、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收缩,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1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目的:改善言语功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4、构音障碍:指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
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
15康复辅具:疾病和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需一些专门的器具来加强其减弱的功能或代偿其丧失的功能,这些器械统称为功能性辅助器具或康复辅助器具,简称康复辅具。
作用:矫治畸形、弥补功能缺陷、预防功能进一步退化。
16、假肢:用于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专门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17、矫形器:是装备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18、助行器: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
分类: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
19、生活辅具:指为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患者设计制作的专门器具。
20、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运动,使关节有序固定,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有利于肢体协调运动。
21、关节活动范围:ROM即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是肢体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根据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22、步态周期: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空间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23、代谢当量(MET):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健康成年人安静、坐位时,每千克体重、每分钟的耗氧量为3.5ml/(kg•min),即1MET。
代谢当量与热卡有对应关系,其换算公式是:热卡=MET×3.5×体重(kg)/200。
24、ADL(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必须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25、运动再学习疗法MRP: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
26、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CAV,曾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小儿性脑瘫:又称脑瘫,是由胎儿期或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发的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可以引起活动受限。
27、神经源性膀胱: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伤病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多见于脊髓损伤。
28、联合反应:表现是患肢无随意运动,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
是脊髓水平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
在上肢呈现对称性;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屈伸为相反的表现。
它可用于诱发患肢的活动。
29、压疮: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或受摩擦力与剪应力的作用后,受力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
第一章康复治疗原则: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康复治疗的工作模式:1、物理治疗: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因子和手法治疗的手段,重点改善肢体功能。
2、作业治疗: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制定个体化的作业活动,重点是改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3、言语治疗:重点是改善交流能力和吞咽功能。
4、心理咨询:通过心理疏导和宣泄,调节心理状态,改善心理功能。
5、文体治疗:借助文娱活动,调节精神心理活动,改善躯体功能。
6、中国传统医学治疗:借助中药、针灸、中医手法、传统锻炼方法等,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
7、康复工程:借助现代科技为伤残人士服务,主要是安装和使用假肢、利用机器人辅助训练等,改善患者功能。
8、康复护理:主要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健康教育,包括床上良肢位,肺部护理,预防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等。
9、社会服务:主要是对病、伤、残者提供社会康复方面的指导,如职业培训、指导再就业等。
第二章1、人体的三个基本运动面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2、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3、骨骼肌按其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4、肌肉的收缩形式: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5、等张收缩又根据肌纤维长度变化的方向不同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等张离心性收缩6、等张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向肌腹中央收缩,长度变短,肌肉的起止点相互接近。
如肱二头肌收缩引起的肘关节屈曲。
7、等张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变长,肌肉起止端远离,此时肌肉收缩是为了控制肢体的运动速度。
如下蹲时,股四头肌收缩但长度延长,其作用是控制下蹲的速度。
8、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单收缩,强直收缩9、制动对机体的影响:1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基础心率增加,血流量减少,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心室充盈量下降没播量减少,心功能降低。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卧位时膈肌上移,液体容量相对增加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呼吸肌肌力下降,肺活量下降,呼吸运动减弱,分泌物排出困难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3,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肢体由于疼痛限制活动可以产生肌肉废用,肌肉固定后出现肌肉萎缩肌肉易疲劳,肌肉的蛋白总量下降使肌肉的收缩力下降。
4制动对韧带的影响:固定后关节出现僵直,导致滑膜粘连,纤维连接组织增生。
韧带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5,制动对关节的影响:长期制动骨骼的骨吸收加快易出现骨质疏松。
可出现严重的关节退变,关节挛缩活动范围减小。
关节囊内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重构。
6制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长期制动后由于感觉输入减少可以产生感觉异常和痛觉异常。
7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卧床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增加,且由于腹压减小不利于膀胱排空易导致尿潴留。
患者瘫痪后导尿增加易出现尿路感染。
8制动对皮肤系统的影响:制动可使皮肤及其附件产生萎缩和压疮,皮下组织和皮肤的坚固性下降。
9制动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负氮平衡(多尿使氮排出增加,食欲减退使蛋白质摄入减少可以产生低蛋白血症),激素水平变化(如抗利尿激素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雄激素水平降低)水电解质改变:(如高钙血症)。
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1、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运动,使关节有序固定,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有利于肢体协调运动。
2、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等级评定标准0级无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无阻力。
1级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到ROM之末出现轻微阻力。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ROM后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级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3、肌力分级标准:MMT(徒手肌力测试)是根据受检肌肉肌群的功能,选择不同的受检体位,在减重、抗重力和抗阻力条件下完成一定动作,按动作的活动范围和抗重力或抗阻力的情况进行分级。
级别名称标准相当于正常肌力的百分比(%)0 零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1 微缩有微弱肌肉收缩,但没有关节活动102 差在去重力条件下,能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253 尚可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不能抗阻力504 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微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755 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1004、关节活动范围:ROM即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是肢体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根据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测量方法:量角器的摆放:量角器的轴心与关节中心一致,固定臂与关节近端的长轴一致,移动臂与关节远端的长轴一致;体位: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体位方法为中立位法,即解剖学中立位时关节角度定为“零”起始点。
测量旋转度时选正常旋转范围的中点作为“零”起始点;另外,检查者要保证被检者体位舒适,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测量方法:关节活动时,固定臂不动,移动臂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而移动,移动臂移动终末所显示出的弧度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