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负压吸引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相关知识一.吸痰的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二.有效排痰的措施1. 有效咳嗽2 叩击或震颤法3体位引流三.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2.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四.吸痰的副作用1.血氧过少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3.刺激迷走神经4.粘膜损伤5.低血压6.阵发性咳嗽五叩击的方法在餐前30分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
叩击时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从肺底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快速有节奏地叩击胸背部。
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六,有效排痰的方法1.爆发性咳嗽:先深呼吸而后声带关闭,随之胸膜肌骤然收缩,咳嗽一声将气流冲出。
2.分段咳嗽:连续性小声咳嗽。
3.发声性咳嗽:嘱患者深吸气,而后张口保持声门开放后咳嗽。
七,痰液的分度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2度: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3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八,痰液标本的留取一般以留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好。
起床后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将气管内深部的痰液咳出,将其全部放于洁净干燥的容器内,尽快送医院实验室。
如用于做痰的细菌培养,应使用医院提供的消毒容器,注意在留痰之前不要打开,以免污染,留痰时不要接触容器内层,留好后立即将容器盖好并及时送检。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1.患者入室前,操作人员需穿好个人防护装备,并对设备进行预操作检查。
Before the patient enters the room, the operator needs to wea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conduct a pre-operation check of the equipment.2.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中心负压吸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流程。
The operator should carefully read the instruction manual and operation procedure of the central negative pressure sputum suction device.3.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让患者入室并就床位位置进行调整。
After confirming that the equipment is in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 allow the patient to enter the room and adjust the bed position.4.患者就位后,进行手部消毒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抽吸操作。
After the patient is in place, disinfect the hands and perform respiratory secretions suction operation.5.吸痰操作时,操作人员需佩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具。
During sputum suction, the operator should wearprotective equipment such as masks, goggles, and gloves.6.操作人员应将负压吸痰管插入患者气道深度适宜,进行抽吸,直至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完毕。
经鼻╱口腔中心负压吸痰法评分标准时间病区姓名得分主考人项目操作要点10 分值扣分评估10分核对医嘱 2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 2 用物评估:物品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6实施70分(计时开始)携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 4 检查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4 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3 安装压力表,连接导管检查吸引装置性能8 挂消毒瓶与床头,调节合适负压(成人0.02-0.04Mpa)10 戴手套,连接并润滑吸痰管,试吸是否通畅 5 反折吸痰管吸尽口腔、咽喉部及气管部位痰液10 反复吸引直至吸尽痰液为止(口述)8 吸痰毕,冲洗导管,关负压开关,将玻璃接头插入消毒瓶备用8 清洁患者口、鼻,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 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口述) 3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4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急救意识强,吸引方法正确10 吸痰彻底有效,无黏膜损伤 5 与患者有效沟通,宣教到位 3 体现人性化关怀 2 时间5min,超时1分钟扣1分总分100氧气筒给氧法评分标准时间病区姓名得分主考人项目操作要点10 分值扣分评估10分核对医嘱 2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 2 用物评估:物品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6实施70分(计时开始)装表:打开氧气筒上的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冲走气门上的灰尘后关上。
5 接流量表并旋紧。
湿化瓶连接于氧气表上。
4 关小开关→开总开关→开小开关。
检查是否漏气、是否通畅,关小开关,备用。
10 携用物及氧气筒至床旁,对床号,姓名 4 湿棉签清洗并检查鼻腔。
4 连接鼻导管,开小开关,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
5 记录上氧时间及流量于输氧卡上。
5 停氧:根据医嘱和缺氧症状改善情况予以停氧。
5 带用物至患者床前,对床号、姓名。
5 拔出鼻导管,擦净鼻部。
5 关总开关,放余氧,关小开关,取下湿化瓶与流量表。
记停氧时间。
8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 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口述) 3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4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急救意识强,操作方法正确10 患者症状改善。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经口/鼻吸痰技术评价标准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管选择: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婴幼儿4-8Fr,儿童8-10 Fr,成人12-18Fr。
3.压力选择:①传统的压力选择: 新生儿:小于0.0133 Mpa,婴幼儿:小于0.0133-0.0266Mpa,儿童:小于0.04Mpa,成人: 0.04-0.053 Mpa。
②浅压力吸痰的压力选择:新生儿:0.008-0.01MPa:婴幼儿:0.01-0.0133MPa:儿童:0.0133-0.02MPa;成人: 0.02-0.0266MPa。
4.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5.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6.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及时停止吸痰。
7.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和气味。
8.颅底骨折患者禁经鼻吸痰。
9.非一次性贮液瓶内应放少量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使痰液不粘附于瓶底,便于清洗消毒。
贮液瓶内液体不得超过瓶的2/3满,病人停止使用后,应将贮液瓶清洗干净,内盛满清水配置成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流动水冲洗晾干备用。
建议使用一次性贮液瓶。
10.按需吸痰,在进食30分钟内谨慎吸痰。
注释:评分等级:A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无污染,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B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C 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较少;D 级表示操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污染,与病人没有沟通。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1. 简介中心负压吸痰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护理技术,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中心吸引)
注:密闭式吸痰管与气切套管连接处有二个注液口,近端(靠近气切处)目前为白色、远端目前为蓝色。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检查中心吸引压力是否安全。
2. 插入真空表前,真空表模式开关应置于“OFF”档,逆时针调节旋钮转至零位。
3. 压力调节:成人300-400mmHg;小儿250-300mmHg。
4. 吸痰时间10-15s/次,间隔3-5min。
5. 使用一次性吸引袋则袋内吸出液体至容量的2/3应及时更换。
6. 治疗盘内用物应保持无菌,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7. 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及时监测脉氧,如有异常即刻停止吸痰,并
予相应处理。
8. 操作中注意与清醒患者的交流,切忌忽视患者的感觉及社会人角色。
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负压吸引器使用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1.护理人员熟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负压吸引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性能。
2.在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真空压力表是否在正常范围。
3.科室配备电动吸引器,定点放置。
4.定人定期(每周)检查、维护,做好维修和维护记录。
5.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停电、真空压力不足、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启用备用
电动吸引器或使用50ml注射器给患者吸痰。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6.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缺氧或其它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
并准确记录。
7.故障的吸引装置悬挂“仪器故障”牌,定点放置,及时送至仪器维修部门,做好交接班和维修记录。
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最新1.患者抵达手术室后,首先要进行中心供氧设备的检查和准备。
After the patient arrives at the operating room, thefirst step is to check and prepare the central oxygen supply equipment.2.确保氧气瓶已经安装并连接好氧气管道。
Ensure that the oxygen cylinder is installed and connected to the oxygen pipeline.3.检查负压吸引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连接到负压管道。
Check if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equipment is intact and connected to the negative pressure pipeline.4.打开氧气瓶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到医生开单的要求值。
Turn on the oxygen cylinder valve and adjust the oxygen flow to the value prescribed by the doctor.5.确保供氧系统正常工作,无漏氧现象。
Ensure that the oxygen supply system is working properly and without any oxygen leakage.6.呼吸机和其他氧气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功能和操作规程。
The operators of the ventilator and other oxygenequipment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equipment's function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7.配备专人负责监测供氧设备的工作状态,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最新1. 引言1.1 概述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是一个针对医疗环境中使用中心供氧负压吸引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评估和评分的指导性文件。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各医疗机构对中心供氧负压吸引设备的规范操作,以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的定义与背景,包括该设备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场景。
然后详细解释整个操作流程的步骤,并阐述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接着,将探讨制定评分标准的目的以及参与人员和流程。
文章还将梳理和细化评分标准内容,并说明其实际应用价值。
此外,还会讨论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后,通过总结回顾论点要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改进思路提示来作为文章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理解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的最新研究进展,全面介绍其内容和制定过程,并探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对该标准的分析和评估,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来改进中心供氧负压吸引设备的使用,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2. 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介绍2.1 定义与背景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是一种医疗行为,旨在通过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帮助病人顺利排出体内的分泌物或血液等物质。
这项操作流程通常用于呼吸道、消化道或手术切口等地方的分泌物清理,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轻其不适。
2.2 过程步骤详解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操作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设备和器材在开始吸引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这些包括负压吸引装置、适量的抽取管、连接管、过滤器等。
步骤二:确保安全措施在进行任何医疗行为之前,务必确保实施了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可能包括佩戴手套、穿戴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检查并测试负压吸引装置是否正常运作。
中心负压吸引评分标准中心负压吸引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科室姓名职称分数操作项目操作内容标准分扣分操作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3 操作用物:治疗盘、治疗巾、治疗碗2个、一次性吸痰管、生理盐水一瓶、中心负压装置及负压瓶一套(内盛有100~200ml消毒液)、开口器、压舌板(视需要)6操作步骤(1)两人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3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呼唤病人、核对床头卡及腕带),携手电筒评估患者(患者鼻腔有无鼻痂、鼻中隔偏曲、损伤和出血,查看患者口腔有无义齿异物)。
10 (3)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4 (4)携用物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呼唤病人、核对床头卡及腕带)。
4 (5)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昏迷患者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 3 (6)检查吸痰管外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打开外包装,一手带无菌手套,将吸痰管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负压连接。
6 (7)用戴手套的手持吸痰器前端,另一只手折叠导管末端,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折叠端将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吸尽6 (8)更换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通畅后,轻轻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折叠端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
6 (9)吸痰管退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干净,防止分泌物堵塞吸痰管。
6 (10)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吸出的痰液性状、颜色、量。
6 (11)吸痰完毕,关吸引器开关,分离吸痰管, 3 (12)脱去手套连同吸痰管置于备好的医用垃圾袋内,整理用物。
3 (13)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整理床单位,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3 (14)洗手,取口罩,记录。
5 (15)操作速度:完成时间8分钟以内。
3注意事项1)发现喉头有痰鸣音、肺部有湿罗音、呼吸音低、呼吸频率加快,或呼吸困难、排痰不畅时,应及时给予吸痰(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用物,每日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勤做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