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v)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绝缘试验、检修、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所需的高电压技术知识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学到高压电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可以满足企业提出的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本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分析》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电力设备绝缘性能、试验方法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对矛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高压电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压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使学生具备成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从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高电压下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绝缘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掌握绝缘电阻、吸收比的测量原理,接线、测量方法以及测量

结果的分析判断;

掌握泄露电流试验的原理,接线、微安表的保护、实验结果的

分析判断;

掌握高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失角正切的原理,消除干扰因素

影响的措施,注意事项及分析判断的方法;

了解局部放电测试原理;

掌握交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

掌握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接线及试验方法;

了解冲击耐压试验;

掌握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产生原因;

了解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理解国标、行标及企业标准,并能根据标准的要求进行

试验准备、设备配置;

能针对不同绝缘介质编制标准化作业下,正确进行电气设备绝

缘预防性试验,并正确记录,通过纵、横项数据比对,进行绝

缘电气性能判断;

能够阅读各种技术手册及规程;

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配置过电压防护设备,以保

证电气从业人员、电网运行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能够进行高电压电气设备的基本维护和检修。

3.素质目标

具备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

识、新技术;

具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具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具备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具备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

四、教学条件(一)教学师资

(二)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杨保初等编,《高电压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参考资料

吴广宁等编,《高电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周泽存等编 ,《高电压技术》,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张纬钹等编,《过电压防护及绝缘配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教学设备

(四)教学资源

如:精品课程网站、课程平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过程考核成绩根据学生学习此项学习任务的综合完成情况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六、其他说明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

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专业学习领域定位 电子商务课程是整个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设置的一个专业基础学习领域,是后续专业学习领域学习的基础,其中包括电子商务应用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电子交易、电子支付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以及电子商务安全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 电子商务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及其应用等多方面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有较好把握;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所涉及的B2B、B2C、C2C等模块的软件能独立熟练操作,对电子支付、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手段能熟练掌握。具体描述如下: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商务所涉及的B2B、B2C、C2C等模块的软件能独立熟练操作,能够独立建立网店,掌握电子交易的前后台一般操作流程。 (2)熟练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电子银行、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操作流程有比较熟练的操作能力。 (3)熟练掌握包括CA认证在内的多种电子商务安全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工具。 (4)能够初步了解建立和推广电子商务站点的一般流程,能够设计和申请域名、虚拟主机;能够建立简单的商务页面,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一般的商务推广。 (5)了解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对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上述知识的实际应用经验。 (2)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各类电子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流程。 (3)能够举一反三,理论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提高。 (4)具备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5)熟知行业领域的安全规范。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3)具备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5)具有善于总结、力求上进的工作精神 三、学习内容

数字通信技术

学习中心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数字通信技术》全真试题 (闭卷9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题分10 10 10 30 4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分/题,共5个) 1. 在通信系统中,信息源的作用是把待传输的信号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它输出的信号称为:() (A) 模拟信号 (B) 数字信号 (C) 基带信号 (D) 频带信号 2. 信号经过调制后再送到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我们称之为:() (A) 数字通信 (B) 模拟通信 (C) 基带传输 (D) 频带传输 3. 以下不包含在编码信道中的设备是:() (A) 调制器 (B) 发转换器 (C) 传输媒质 (D) 收转换器 4. 下列对FDM与TDM两种复用方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FDM信号在时间域上混叠,而TDM信号在频率域上是混叠的 (B) FDM信号属于频带信号,而TDM信号属于基带信号 (C) FDM对信道的线性要求与单路时一样,而TDM比单路时要严格 (D) FDM和TDM一样,N路复用时对信道带宽的要求是单路时N倍 5. 以下属于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中传输层协议的是:() (A) FTP (B) TCP (C) DNS (D) IP 二、填空题(1分/空,共10个) 1.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只能取有限个数值,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称为________ ,有时也称为________ 。 2. 在数字通信中,按照数字信号排列的顺序不同,可将通信方式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 3. 数字通信可以通过数字信号的,消除,因此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4.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 5. 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归纳为两点:一是的影响,二是 的影响。 三、判断题(2分/题,共5个) 1.()时间上是离散的信号一定是数字信号,也称为离散信号。 2.()在信息速率相同的条件下,多进制信号的码元传输速率要小于 二进制信号。 3.()无线电噪声的频率范围很宽广,但是干扰频率是固定的,因此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 ? 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根据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 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 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 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电 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 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1-3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 的均匀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 答:e αd=e11=59874。 1-5 试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P15皮 克公式 1-6 气体介质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有何特点?其冲击电气强度通常用哪些方式表示? 答:在持续电压(直流、工频交流)作用下,气体间隙在某一确定的电压下发生击穿。而在 冲击电压作用下,气体间隙的击穿就没有这种某一个确定的击穿电压,间隙的击穿不仅与电 cm ,1m ,/5.58)1.03 .0(1*1*30)3.01(30/39)13.0(1*1*30)3.01(301.01导线半径空气相对密度光滑导线导线表面粗糙系数--=-=+=+==+=+===r m cm kV r m E cm kV r m E m c m c δδδδδ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

网络营销课程标准2018年

\ 《网络营销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计划学时/学分: / 适用专业: 电子商务 建议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编制人: 编制时间: 2018年1月 《 :

¥ 一、课程定位 《网络营销实务》是为培养适应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服务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为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以现代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为主线,以各个网络工具和方法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的应用作为基本内容,课程内容新颖务实,操作性强,并结合企业网络营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企业网络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具备从事网络营销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具备现代营销人员的素质。 《网络营销实务》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开展营销活动,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基础、市场营销学、网店运营管理、网店美工等;后续课程: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安全与法律法规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网络营销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们能够系统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网络营销的技术基础,灵活掌握运用网络营销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开展网络营销各项职能,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网上经营活动,使企业切实以顾客为导向,提高企业网络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培养市场欢迎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①知识目标: ·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着重学习网络营销在解

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具体包括: 1、了解有关网络营销的概念、熟悉网络营销基本方法及方式,掌握网络营销基本实质。 2、了解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与结构,网络消费市场分析与报告撰写:如市场细分、定位以及商情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网络品牌的建设。 3、掌握网络营销过程中各种网络工具的使用,并运用网络营销的组合策略进行营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②职业技能目标: 1、具有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市场调研、收集处理商务信息、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 2、具有运用网络工具开展公关活动、进行公关策划的能力,如站点宣传策划、网络广告策划等。 3、具有网络营销策略综合运用的能力。 … 4、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如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③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适应网上贸易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一定的网络营销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现代市场竞争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转换岗位职业后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与技能。 4、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的学习是以企业需求为起点,以解决企业的需求为终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实习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网络营销解决办法,并最终帮助企业解决网络营销中的实际问题,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 "

数字通信技术.pdf

《数字通信技术》综合习题1 1.理解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的区别,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答: 基带信号-直接由信息转换得到的电信号,二进制编码中,符号'1'和'0'用相应脉冲波形的"正"和"负"或脉冲的"有"和"无"来表示。由于频带从零开始一直扩展到很宽,因此属于基带信号。 频带信号-基带信号经过各种正弦调制后,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比较高的频率范围的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中代表消息的电参量的状态数为无穷多个,在幅度上和时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这种信号称为模拟信号。举例:以信号电压幅度变化图示举例。 数字信号:相对模拟信号,若代表消息的电参量的状态数为有限个,则 称之为数字信号。举例:以信号电压幅度变化图示表示。 相对而言,模拟信号比较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则比较适合于处理。 3.试述数字通信的特点。 答: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通信系统有以下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利于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进行信号的存储和处理,提高了通信效率; 3、便于加密,保密性强; 4、数字通信系统可以传输各种信息;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通信系统有以下缺点: 1、与模拟通信系统比较,占据的带宽较宽,频带利用率不高。 2、数字通信系统对同步要求高,系统设备比较复杂,要有集成电路技 术作基础。 4、解释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含义及具体的衡量指标。 答: 有效性:指消息传输的多少。即指单位时间内,在给定信道所传输信息 内容的多少。 可靠性:指消息传输的质量,即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 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采用码元速率RB和信息速率Rb来表示: 1、码元速率RB:指单位时间传输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记为Baud 或B。码元速率与进制无关,只与码元宽度有关。 码元速率又叫调制速率。它表示调制过程中,单位时间调制信号波(即 码元)的变换次数。 图示表示:调制速率的概念,一个单位调制信号波的长度为T秒,则调制速率为1/T。 2、信息速率Rb:指每秒钟传输的信息量。单位:比特/秒,记为bit/s 或b/s或bps。注意在实际系统中常用比特率(单位bps)衡量一个系统的传输速率,其一般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号的位数,而 不是信息速率的概念。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常用差错率来表示,即信号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高电压技术

gaodianya jishu 高电压技术 high voltage technique 以试验研究为基础的应用技术。主要研究在高电压作用下各种绝缘介质的性能和不同类型的放电现象,高电压设备的绝缘结构设计,高电压试验和测量的设备及方法,电力系统的过电压、高电压或大电流产生的强电场、强磁场或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护措施,以及高电压、大电流的应用等。高电压技术对电力工业、电工制造业以及近代物理的发展(如X射线装置、粒子加速器、大功率脉冲发生器等)都有重大影响。工程上把 1000伏及以上的交流供电电压称为高电压。高电压技术所涉及的高电压类型有直流电压、工频交流电压和持续时间为毫秒级的操作过电压、微秒级的雷电过电压、纳秒级的核致电磁脉冲(NEMP)等。 20世纪以来,随着电能应用的日益广泛,电力系统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传输的电能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电力系统的输电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就世界范围而言,输电线路经历了 110、150、230千伏的高压,287、400、500、735~765千伏的超高压和 1150千伏的特高压(工业试验线路)的发展。直流输电也经历了±100、±250、±400、±450、±500以及±750千伏的发展。这几个阶段都与高电压技术解决了输电线路的电晕现象、过电压的防护和限制以及静电场、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密切相关。这一发展过程以及物理学中各种高电压装置的研制又促进了高电压技术的进步。6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大城市电力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以及克服城市架空输电线路走廊用地的困难,地下高压电缆输电发展迅速(由220、275 、345千伏发展到70年代的400、500千伏电缆线路);同时,为减少变电所占地面积和保护城市环境,全封闭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都提出许多高电压技术的新问题。 高电压技术的内容很广,大致分为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限制,高电压绝缘特性研究,高电压试验设备、方法和测量技术几方面。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限制 研究电力系统中各种过电压,以便合理确定其绝缘水平是高电压技术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的过电压包括雷电过电压(又称大气过电压、外部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其中雷电过电压由雷云直接或间接对变电所或输电线路 (避雷线、杆塔或导线)放电造成。一般雷电过电压幅值较高,超过系统的额定工作电压,但作用时间较短,波头时间大多数为1.5~2微秒,平均波长时间为30微秒,大于50微秒的很少。雷击除了会威胁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的绝缘外,还会危害高建筑物、通信线路、天线、飞机、船舶、油库等设备的安全。因此,这些方面的防雷也属于高电压技术的研究对象。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是因正常操作或故障等原因使电磁状态发生变化,引起电磁能量振荡而产生的。其中衰减较快、持续时间较短的称为操作过电压;无阻尼或弱阻尼、持续时间长的称为暂态过电压。对110~220千伏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水平一般取 3倍最大工作电压;对330~500千伏电力系统,需要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取2~2.5倍。对特高压电力系统,进一步限制内部过电压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从前景来看限制到1.5~1.8倍最大工作电压是完全可能的。 高电压绝缘特性研究 高压电工设备的绝缘应能承受各种高电压的作用,包括交流和直流工作电压、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研究电介质在各种作用电压下的绝缘特性、介电强度和放电机理,以便合理解决电工设备的绝缘结构问题是高电压技术的重要内容。 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对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的绝缘是个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绝缘材料在不同电压下的放电特性是高电压技术的重要课题。其中气体包括大气条件下的空气、压缩空气、六氟化硫气体及高真空等常用作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绝缘及其他用途的材料。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气体绝缘的放电电压,研究影响气体放电的各种因素,如间隙大小、电极形状、作用电压的极性和类型、气体的压力、温度、湿度和杂质等,对确保电工设备的经济合理和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在采取措施限制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的情况下,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工作电压对绝缘特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在工作电压作用下超高压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的电晕放电、局部放电、绝缘老化、静电感应、无线电干扰、噪声等现象都是高电压技术研究的课题。 在工程上经常利用一些气体放电的特性来解决许多高电压技术领域中所遇到的科学技术问题,如利用球隙放电测量高电压;用各种间隙放电来限制过电压;利用电晕放电时产生稳定的电晕层以改善电场分布,从而提高间隙的放电电压等。 高电压试验设备、方法和测量技术 高电压领域的各种实际问题一般都需要经过试验来解决。因此,高电压试验设备、试验方法以及测量技术在高电压技术中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 为了在试验室(见图)或现场研究电介质或电工设备的绝缘特性以及适应于不同科技领域的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需要有各种类型的高电压发生装置。常见的高电压发生装置有:由工频试验变压器(见图)及其调压设备等组成的工频试验设备;模拟雷电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冲击电压发生装置(见图);利用高压硅堆等作为整流阀的高压直流发生装置(见图)。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十二章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23次课第十章第一、二节学时: 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 第12章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概念与危害 ▲概念:杂草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广义地说,杂草是指长错了地方的植物。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凡害大于益的植物都可称为杂草。 ▲危害:①与农作物争水、争肥;②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③杂草是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④杂草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⑤防除杂草将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⑥杂草混杂在收获物中;食用后影响人畜健康;⑦影响水利设施。 第二节除草剂的选择性与使用方法 一、除草剂的选择性 概念:除草剂只杀杂草不伤作物,或只杀某种或某几种杂草而不伤害其他杂草和作物的特性。 原理: (一)形态选择性植物由于形态的差异,即生长点位置、叶片形状、表皮结构、叶片直立程度等的差异导致对药剂附着或吸收量的不同,从而产生的选择性。 (二)生化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作用。 1.酶促活化作用这类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或毒害较小,但经植物体内代谢后成为有毒物质。如用二甲四氯丁酸防除豆田中的蓟、藜等阔叶杂草。 2.除草剂的钝化作用除草剂本身虽对植物有毒害,但经植物体内酶或其他物质的作用,则钝化而失去活性。由于药剂在不同植物中的代谢钝化反应中速度与反应程度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了选择性。如用敌稗防除稻田的稗草。 (三)生态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部位和植物生育时间的差异,从而安全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 1.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根系、种子在土壤中分布深浅的不同或利用作物和杂草生长部位的不同形成的选择性。 2.时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发芽、出土时间差异或施药与播种的时间差异所形成的选择性。 二、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按施药时间分播前处理、播后苗前施药、苗后处理。 (二)按施药对象分土壤处理、茎叶处理。 (三)按施药方式分涂抹施药、撒施、泼浇、滴灌、点状施药。 三、稻、麦、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

网络营销课程标准(最新)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网络营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 网络营销 总学时数: 90(理论课学时数: 30实践课学时数:60) 适用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1.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随着计算机网络大规模的使用,企业开始改变自己营销模式,通过网络做产品营销,在网上寻找新的商机。网络营销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为目标,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即“用到什么,学到什么”,注重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有关网络营销环境、熟悉网络营销流程,掌握网络营销基本实质。 2、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与主要方法,以及商情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网络营销过程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顾客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4、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如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1.2课程定位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的先修课程为市场营销、计算机基础技术、网络技术、静态网站建

设、动态网站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要从事企业网络营销推广工作,所以本门课程在网络营销基本理念、网络营销的方法上进行详细的讲解。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网络营销方面认识有一大的提高,对自己以后的工作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1.3课程设计思路 《网络营销》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我们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整理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网络营销方面所需要的能力以及所从事的岗位,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网络营销知识点。其次,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对应的学习内容,再针对每个学习内容形成学习单元及教学单元,进行知识点教育的同时,安排适当的实验内容进行验证,最后进行综合实训以及根据情况参与具体的的企业网络营销。 为了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除了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外,增加实践教学,并将网络营销分析能力和实际建设操作能力一并纳入考试范围,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 2.课程基本目标 ①知识目标: 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着重学习网络营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具体包括: 1、了解有关网络营销环境、熟悉网络营销流程,掌握网络营销基本实质。 2、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与主要方法,以及商情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网络营销过程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顾客策略等方面

高电压技术答案

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_A 用户名: 最终成绩:100.0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不变 畸变 升高 减弱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升高 知识点: 2. 波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几何尺寸有关 波阻抗是前行波电压与前行波电流之比 对于电源来说波阻抗与电阻是等效的 线路越长,波阻抗越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线路越长,波阻抗越大 知识点: 3. 偶极子极化 离子式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电子式极化 若电源漏抗增大,将使空载长线路的末端工频电压( ) 下列表述中,对波阻抗描述不正确的是( ) 极化时间最短的是( )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电子式极化 知识点: 4. 弹性极化 极化时间长 有损耗 温度影响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弹性极化 知识点: 5. 电化学击穿 热击穿 电击穿 各类击穿都有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电击穿 知识点: 6. 16kA 120kA 下列不属于偶极子极化特点的是( ) 若固体电介质被击穿的时间很短、又无明显的温升,可判断是( ) 根据我国有关标准,220kV 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是( )

80kA 12kA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12kA 知识点: 7. 不确定 降低 增高 不变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降低 知识点: 8. 某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UF 与PS 的关系曲线如图1 所示。当 时,U F 达最小值。当 时,击穿 电压为U 0,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间隙距离增大到4/3倍,则其击穿电压与U 0相比,将( )。

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课程编码:SD0B08 开设时间:第二学期课时数:72 一、课程概述 电子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实体(如生产企业、商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个人消费者等)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的各项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手段,是商务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交流的平台,是在Internet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物流完整实现的过程;电子商务是企业实现提高销售额和降低交易成本、寻找商业机会和提高交易率、提升企业品牌和提供更有效服务、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库存积压和提高货物周转率的一套解决方案。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以电子商务需要的技术及其他支持手段为主旨来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意义、电子商务的作用与特点、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和框架体系与业务流程、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技术、安全技术、支付技术、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规划、网络商务信息、网络市场、网络营销和促销策略、物流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在三次产业如农业、贸易、金融、生产制造业中的应用、我国和世界各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和政策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子商务、企业为什么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施电子商务需要哪些技术平台和商务条件、如何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在三次产业中的应用”等问题。掌握B to B、B to C、C to C几种典型的电子商

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阶段作业一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数字通信系统只需做到位同步和帧同步,便可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 A.正确 B.错误 2.收端定时系统产生位脉冲、路脉冲等的方法与发端一样。 A.正确 B.错误 3.PCM30/32路系统信令码的编码没有任何限制。 A.正确 B.错误

4.帧同步码位选得越长越好。 A.正确 B.错误 5.A律13折线编码器(即逐次渐近型编码器)编出的码字是非线性码。 A.正确 B.错误 6.A律13折线编码器和解码器均要进行7/11变换。 A.正确 B.错误 7.逐次渐近型编码器中

B.错误 8.N不变时,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大、小信号的量化误差均减小。 A.正确 B.错误 9.抽样时若不满足抽样定理会产生量化误差。 A.正确 B.错误 10.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不能用于模拟通信。 A.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即前方保护之前系统所处状态)是()。 A.同步状态 B.捕捉状态 C.失步状态 D.后方保护 2.PCM30/32路系统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即在帧结构中的位置)为()。 A.F7帧TS16的前4位码 B.F7帧TS16的后4位码 C.F8 帧TS16 的前4位码 D.F8 帧TS16 的后4位码

3.PCM30/32路系统传输复帧同步码的位置为()。 A.Fo帧TS16前4位码 B.Fo帧TS16后4位码 C.F1帧TS16前4位码 D.F1帧TS16后4位码 4.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码的码型为()。 A.0011011 B.0110110 C.0000 D.1101110 5.PCM30/32路系统传输帧同步码的时隙为()。 A.TS0时隙 B.奇帧TS0时隙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1章习题

第1章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 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哪个对于绝缘的危害比较大,为什么? 1-8某距离4m的棒-极间隙。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5℃,气压=99.8kPa 的大气条件下,问其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kV?(空气相对密度=0.95)1-9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的高原地区的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 α个。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 α-1)个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 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 α-1)个新电子,则(d e 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 α-1)=1或γd e α=1。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一部份电子直接消失于阳极,其余的可为氧原子所吸附形成负离子。电子崩中的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而消失于棒极,但由于其运动速度较慢,所以在棒极附近总是存在着正空间电荷。结果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而在其后则是非常分散的负空间电荷。负空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作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d? e11?1?59874 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农药的基本概念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3章第1节学时:4 班级:1、19 授课内容:农药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 掌握农药的含义与常规分类方法。 2.掌握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对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3.重点掌握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 4.了解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剂量的概念。 2.农药、防治对象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毒力、药效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⒈无机农药 ⒉有机农药 按用途分类: ⒈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⒉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⒊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的药剂。 ⒋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⒌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⒍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⒈胃毒剂;⒉触杀剂;⒊熏蒸剂;⒋内吸剂;⒌拒食剂;⒍驱避剂;⒎引诱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 ⒈保护性杀菌剂;⒉治疗性杀菌剂;3. 铲除性杀菌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 ⒈输导型除草剂;2、触杀型除草剂;3、选择性除草剂;4、灭生性除草剂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的毒性程度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有害生物防治对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作用效果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 一、药剂毒力的测定 农药毒力单位 ⒈致死中量(LD50) ⒉致死中浓度(LC50) ⒊抑制中量(ED50) ⒋抑制中浓度(EC50) 二、药效与防效的计算 ⒈杀虫剂;⒉杀菌剂;⒊除草剂 第三节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药施于农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 一、农药是否产生药害的决定因素 ⒈农药的性质 ⒉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⒊环境条件 植物药害的症状 1)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在喷药后短期内产生,甚至在喷药数小时后即可显现。症状一般是

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标准

《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标准 0 课程基本信息 0.1 适用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0.2 开课系部 商贸系 0.3 课程负责人 谭竹 0.4 学时与学分 68课时,4 学分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网络营销与策划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也是电子商务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对接课程。 本课程在与实际工作过程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掌握网络营销方案策划、网络公关、在线交易洽谈、网络营销服务等知识和操作技术,达到网络营销岗位群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学生通过课程仿真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获得网络营销岗位群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网络营销岗位人才。 1.2 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与后续课程《网上交易 操作》、《SEO与网站优化》课程紧密结合,为以后毕业设计及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掌握网络营销方案策划、网络公关、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服务的流程与操作技能,在高度仿真的情境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网络营销的技巧,从个体的、片段的、感性的经验知识,建构为总体的、规律的、理性的网络营销策略。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够与他人合作,相互沟通,互相帮助,勇于创新,学会学习和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2 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2.2.1 知识目标

(1)掌握掌握网络营销基本实质、 (2)了解有关网络营销环境、 (3)熟悉网络营销流程、 (4)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与主要方法、 (5)掌握以及商情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6)掌握网络营销过程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顾客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2.2.1 能力目标 (1)具有具有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市场调研、收集处理商务信息、撰写商情报告的能力、 (2)具有运用网络工具开展公关活动、进行公关策划的能力、 (3)具有网络营销策略综合运用的能力、 (4)具有发展能力(如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2.2.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的性格、 (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3 课程内容标准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是校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授课之前将职业岗位群进行细分,分为主要工作岗位、相关工作岗位及发展工作岗位,再分析总结出各个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出四个典型工作过程作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取课程内容,以网络营销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序化教学内容,以真实(或仿真)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模式组织教学。从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营销,强化学生们的网络营销意识,到熟悉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个技能,进而提升到灵活进行各种营销工具的选择和组合,独立完成相关任务,逐步提升到具备一定的网络营销独立工作能力,实现网络营销目标达到人才培养要求。一步步逐渐提升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2 课程内容选择 ①教学内容设计:以企业网络营销岗位能力和工作流程为导向设计项目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每个任务中,既包括网络营销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涵盖了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既有团队合作完成的内容,又有独立完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