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建构主义关注学习问题,但并不意味 着建构主义理论等同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 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的当首推心理学界的两位巨人皮亚杰和维 果茨基及其后继者美国卓越心理学家与教 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13
1.皮亚杰的结构观与建构观
(1)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形成
6
康德的所谓“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正 是建立在对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认真考 察与思辩性综合的基础之上的。显然,康德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第一个强调和系统论 证统一性和人的主体性、自由本质的人,他 将现象界定为一体界,他限定了知识与必然 性的范围。
7
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作为20世纪美国最负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 家与教育家,杜威受实用主义和生物进化论的 影响,把经验看作现实世界的基础。杜威全部 哲学的出发点就是试图运用新的经验方法取 代二元论的非经验方法。杜威的这种经验主 义并不满足于对过去事实的重复,而是给可能 性和自由留下了空间,确认了经验以及整个认 识是一个能动与发展的过程。
能促使人们重新考察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更多地注重这些关系中相互联系的和谐的性质,还可促使人们重
新审视科学研究与道德价值的内在联系。后现代科学力图克服
现代科学的种种弊端,以达澄明之境。
11
建构主义研究的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逐步形成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 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 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 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总 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 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 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他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 也不是起因于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 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 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 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