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走郊外示友(陈与义)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陈与义的诗鉴赏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以政治题材、写景抒怀、寓言哲理和严谨诗风著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陈与义的诗歌。
一、陈与义简介陈与义,南宋初年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末年。
他曾历任南宋朝廷要职,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二、陈与义诗歌特点1.政治题材:陈与义的诗歌大量涉及政治题材,反映了他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密切关注。
如《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都以爱国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渴望。
2.写景抒怀:陈与义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如《夏日游山》、《寄题临安郡楼》等,以美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寓言哲理:陈与义的诗歌中富含寓言和哲理,如《钓鱼石》、《病牛》等,以动物为题材,寓意着人生的沧桑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严谨诗风:陈与义的诗歌严谨有度,注重字句的推敲。
他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字字珠玑,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陈与义诗鉴赏方法1.了解背景:在鉴赏陈与义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信息,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分析诗风:陈与义的诗歌风格独特,鉴赏时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政治寓意、写景描绘、寓言哲理等元素,领略诗歌的魅力。
3.品味意境:阅读陈与义的诗歌,要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国家、民生、自然的关爱。
4.体会哲理:陈与义的诗歌富含哲理,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人生道理,鉴赏时要深入体会诗歌中的哲理内涵。
四、鉴赏示例以下以《夏日游山》为例,进行鉴赏:夏日游山陈与义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风翻,高歌对青天。
岩栖双白鹤,潭饮孤青蛇。
即此幽栖地,便可遗世网。
这首诗以夏日游山为背景,描绘了山光月色的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散发、高歌等动作,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次韵周教授秋怀一官不办作生涯,几见秋风捲岸沙。
宋玉有文悲落木,陶潜无酒对黄花。
天机衮衮山新瘦,世事悠悠日自斜。
误矣载书三十乘,东门何地不宜瓜。
(以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一)夜雨经岁柴门百事乖,此身只⑴合卧苍苔。
蝉声未足秋风起,木叶俱鸣夜雨来。
棋局可观浮世理,灯花应为好诗开。
独无宋玉悲歌⑵念,但喜新凉入酒杯。
⑴须溪本增注:闽本作真。
⑵《瀛奎律髓》卷一七作秋连雨不能出有怀同年陈国佐雨师风伯不吾谋,漠漠穷阴断送秋。
欲过苏端泥浩荡,定知高凤麦漂流。
檐前甘菊已无益,阶下决明还可忧。
安得如鸿六尺马,暂时相对⑴说新愁。
⑴须溪本、四库本作就目疾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继,(须溪本、四库本作对)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證圆通。
以事走郊外示友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以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四)十月十月北风催岁阑,九衢黄土污儒冠。
归鸦落日天机熟,老雁长云行路难。
欲诣热官忧冷语,且求浊酒寄清欢。
孤吟坐到三更月,枯木无枝不受寒。
题小室暂脱朝衣不当闲⑴,澶州梦断已多年。
诸公自致青云上,病客长斋绣佛前。
随意时为师子卧,安心懒作野狐禅。
炉烟忽散无踪迹,屋上寒云自黯然。
⑴须溪本注:张籍云朝衣暂脱见闲身。
次韵张迪功春日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
游岳麓记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袁中道《游岳阳楼记》翻译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
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
举酒同饮,意趣闲淡。
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
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
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投箸而起——箸:筷子。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中午时分,亭子的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
2. 古文《岳麓书院记》现代汉语翻译,急张栻《岳麓书院记》湘西故有藏室,背陵而面壑,土茂而泉洁。
为士子肄业之地。
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创置。
以待四方学者。
历四十有一载,居益加葺,生益加多。
李允则来为州,请于朝,乞以书藏。
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
祥符八年,召见便殿,拜国子学主簿,使归教授,诏以岳麓书院名,增赐中秘书,于是书院之称始闻天下,鼓笥登堂者相继不绝。
自绍兴辛亥更兵革灰烬,什一仅存,间有留意,则不过袭陋仍弊,而又重以撤废,鞠为荒榛,过者叹息。
乾道改元,建安刘侯下车,既剔蠡夷奸,民俗安静,则葺学校,访儒雅,思有以振起,湘人士合辞以书院请。
侯竦然曰“是故章圣皇帝加惠一方,本劝励长养以风天下者亦可废乎?”乃命郡教授婺源郭颖董其事,鸠废材,用余力,未卒岁而屋成。
为屋五十楹,大抵悉还旧规,肖阙里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而加藏书于堂之北。
既成,栻促多士往观焉,为爱其山川之胜,栋宇之安,徘徊不忍去,以为会友讲习,诚莫此地宜也。
已而与多士言曰:“侯之为是举也,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惟民之生,厥有常性,而不能以自达,故有赖圣贤者也。
三代导人,教学为本,人伦明、小民亲;而王道成。
夫子在当时虽不得施用,而兼爱万世,实开无穷之传。
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
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正月,授参知政事(副宰相),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要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就必须探寻新的诗学方法,而不能在书斋,文字堆中找新路.他发现了新天地——自然.自然意趣成为陈与义诗歌重要的吟咏对象,在这片新天地中,他收获良多,不仅创作出了许多清新拔俗的诗篇,还极力提倡师法自然的诗学观念.1、阅读答案鉴赏2014高考山东卷寻诗两绝句陈与义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酔,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愛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糙的酒器.⑴园花经雨百殿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4分)答案:艳丽清幽1.“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2.“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⑵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1.“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2.“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中“亭角寻诗满袖风”可谓陈与义寻诗的白描,而”醒来推户寻诗去”可见其痴迷的程度.2、(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古诗词翻译+赏析重点知识内容有点多,建议先收藏保存。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可以点个赞支持一下哦!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
“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以事走郊外示友陈与义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译文】二十九年来一事未成,功名难就,今年依旧是雄心壮志而心愿未遂。
尘土满面依旧要到处奔波,霜叶知秋,迎着习习秋风萧萧而归故土。
我犹如万里临寒飞行的鸿雁羸瘦不堪,又如暮色茫茫、聚栖千村农舍旁的昏鸦视野模糊不清。
我这忙碌的样子,你看见恐怕都会笑话我吧,可是还是要就着这南池之水照映着客居他乡的我。
【注释】鸟乌:乌鸦。
屑屑:忙碌的样子。
【创作背景】诗人二十四岁登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上舍甲第后,却只被任命为文林郎、开德府教授这样闲散、卑微的官职。
宋政和六年(1116年)八月,诗人解官归田,至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复除辟雍录。
这首诗即写于次年到任之后,以抒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怨恨和牢骚。
【赏析】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向友人告知今昔不如愿的难言苦衷,颔联写诗人告知朋友自己的凄凉境遇,颈联以物喻己写诗人心灰意冷的思归情绪,尾联点题并向朋友告知不堪奔波的宦游生涯,抒发了诗人因得不到重用而产生的怨恨与牢骚。
全诗意趣高远、新巧而描写沉着。
首联是对过往的三十年的否定,首句中“知已非”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句意否定的内容,当是诗人自己对功名的追求。
不过,陶渊明说“今是而昨非”,与此诗却说“今年依旧”,其中包含着不能如陶渊明那样毅然归去来的难言苦衷,诗人内心的悲怆就不是陶渊明可比的了。
颔联用人、秋作比,以秋归反衬人不仅难“归”,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境遇。
对于“黄尘满面”一副劳碌相的人,红叶只是“无言”,这神态,是同情诗人的不遇,或是劝其与秋同归。
颈联是用白描写景,情在景中。
天寒、雁瘦、岁暮、乌微,这一幅幅丧飒凄厉的图画,正是诗人心灰意懒情绪的反映。
鸿雁乃信使,瘦则无力,当然是寄书难达了。
乌鸦至日暮便聚栖在村舍附近,诗中着一“微”字,表示暮色苍中视野模糊,更显诗人的茫茫之感。
【全宋词】《全宋词》之陈与义的词集陈与义合法驾驶指导子歌词以侑,凡九阕,皆非人世语。
或记之以问一道士,道士惊曰:“此赤城韩夫人所制水府蔡真君法驾导引也,乌衣女子疑龙”云。
得其三而亡其六,拟作三阕朝园路,朝园路,和余华军一起开车。
千百次,花儿是红色的,世界远离祥云。
回头看海广信。
法驾导引(三之二)东风起,东风起,海上的花儿摇曳。
十八风中,仆云半动,飞花雨披轻纱。
回家的路很长。
法驾导引(三之三)窗帘是淡漠的,窗帘是淡漠的,天空是光明的,窗帘是秋天的。
自洗玉船洒白百合,月光微微反射。
这是一艘空船。
歌声过后,大海向西流动。
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十年的花朵孕育着晨露。
看看江南的树木。
洛阳市又有一股东风。
不一定喜欢桃花,老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
应恨人空老。
心情虽在只吟诗。
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
追忆秦娥(五号将船移下名山)鱼龙舞。
湘君欲下潇湘浦。
潇湘浦。
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端午节期间不尊重葡萄酒。
把船开走听山雨。
明山雨。
白头孤客,洞庭怀旧。
临江仙高永初的诗为下午买单,《世界末日》的序言也很匆忙。
榴莲花不像跳舞的裙子那么红。
没有人知道这个意思。
歌声过后,窗帘上飘满了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余梅梅(大光《祖熙醉赋》长短句)张帆欲去仍搔首。
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唱歌经常被行人吞没。
记住你面前的雪。
明朝的苏伯河。
一艘满载仇恨的船离开,去了衡州。
点绛唇(紫阳寒食)今年的冷食,满江座在紫阳山脚下。
竹篱烟锁。
在哪里寻找新的火焰。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
愁无那。
短歌谁和。
风动梨花朵。
余梅梅(邢子尤会议)超然堂上闲宾主。
不受人间暑。
冰盘围坐此州无。
却有一瓶和露、玉芙蕖。
凉亭凉爽清新。
去掉所有的尊中酒。
月亮转向城市的西面。
见纱巾、藜条,并用香薰返回。
渔家傲(福建道中)今天,山上的云朵想要消散。
绿色的娇苏凤凰翩翩起舞。
去石桥闻闻毛毛雨。
听风穿过小溪向西吹。
晨曦微露,东方渐白,余披衣而出,步履轻盈,如游龙戏水。
沿街而行,柳絮飘飘,落英缤纷,映照着初升的太阳,光彩夺目。
路旁的花草,竞相绽放,芬芳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行至郊外,一片翠绿,绿意盎然。
远望青山,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如仙境一般。
山间流水潺潺,声如丝竹,悦耳动听。
余驻足倾听,心随流水,飘然若仙。
途中,遇一老者,须发皆白,气定神闲。
老者见余,微笑颔首,曰:“公子闲暇,外出散步,可谓雅事也。
”余亦微笑回应,曰:“老丈高寿,精神矍铄,真乃寿星也。
”言罢,两人相视而笑,宛如故人相逢。
行至一湖,湖水碧波荡漾,如镜面般清澈。
湖畔杨柳依依,倒影映入水中,美不胜收。
余沿湖而行,见一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坐船头,垂钓湖中。
渔翁见余,放下钓竿,起身相迎,曰:“公子光临,有何贵干?”余答曰:“在下闲游至此,见君垂钓,心向往之,愿与君共赏湖光山色。
”渔翁闻言,欣然同意,遂与余泛舟湖上。
舟行湖中,微风拂面,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水草丰茂,景色宜人。
余与渔翁交谈,得知他在此垂钓已有数十年,对湖中鱼虾了如指掌。
渔翁曰:“公子若想钓鱼,我自当相教。
”余欣然从之,遂与渔翁共度良辰。
日暮时分,余告别渔翁,踏上了归途。
回首望去,湖光山色依旧,而心情却愈发愉悦。
沿途风景如画,鸟语花香,使人流连忘返。
夜幕降临,余回到家中,沐浴更衣,与家人共进晚餐。
晚餐后,余于庭院中漫步,仰望星空,月明星稀,银光洒满大地。
此刻,心中涌起一股感慨,遂提笔赋诗一首,以抒胸臆:春光明媚景如画,外出散步心欢畅。
湖光山色共欣赏,渔翁垂钓情更长。
日暮归家心愉悦,庭院漫步月如霜。
人生如梦何所求,唯有山水共长长。
自此,余时常外出散步,寻幽探胜,陶冶情操,生活愈发充实。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而那外出散步的美好时光,却永远留在了心中。
以事走郊外示友(陈与义)全诗赏析,原文
翻译
以事走郊外示友(陈与义)原文及
正文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释译文
屑屑:忙碌的样子。
二十九年已经过去,知道自己已经不同,当日壮心早已不复存在。
而今年却依旧壮志难酬。
我黄尘满面憔悴却依旧要离去到处奔波,红叶没有言语又一次回来。
万里飞翔的瘦弱的孤雁,千村岁暮一片渺茫。
看我这来来往往忙碌的样子,你看见恐怕都会笑话我吧,可是还是要就着这南池之水照着这客居他乡的我。
首联,写自己多年来依旧难以实现心中理想,表现人内心壮志难酬的苦闷。
颔联,表现出诗人没有功成名就,却仍要奔波的无奈之情。
颈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天地如此广阔而我却如此渺小。
诗人夸大天地境界,以巨大的悲凉之反衬自己的渺小孤单。
在夸大的环境之下犹显自己渺小这表达诗人因前途渺茫而悲叹愁苦的心情。
尾联,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体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诗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