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医用敷料
- 格式:ppt
- 大小:5.97 MB
- 文档页数:10
功能性医用敷料-功能性敷料共84页文档1.吸水性:功能性医用敷料能够吸收伤口渗出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
2.渗透性:功能性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能够使伤口适当透气,促进伤口愈合。
透气性还可以减少敷料与伤口周围皮肤的黏连,降低剥离敷料时的疼痛。
3.吸附性:功能性医用敷料能够吸附伤口中的分泌物,减少分泌物的滞留,降低感染的风险。
一些敷料还可以吸附和中和细菌毒素。
4.保湿性:功能性医用敷料能够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血管生成和上皮细胞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5.伤口可视性:部分功能性医用敷料具有半透明或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轻松监测伤口健康。
6.疼痛缓解:功能性医用敷料可通过缓解伤口疼痛、降低触碰时的刺激感来提供舒适的治疗体验。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需求,功能性医用敷料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下所示:1.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透性,适用于中等渗出液的伤口。
2.密封敷料:具有特殊的粘性材质,可以有效密封伤口,防止渗出物泄漏。
3.抗菌敷料:含有抗菌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伤口感染。
4.渗透性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适用于特殊部位的伤口,如压疮和褥疮。
5.弹性敷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拉伸性,适用于需要有弹性的部位,如关节。
6.多功能敷料: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敷料,如具有吸水、抗菌、透气等功能的敷料。
7.透明敷料:具有透明度的特点,可以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适用于需要密切观察的伤口。
总结:功能性医用敷料具有吸水、渗透、吸附、保湿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伤口治疗需求。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功能性医用敷料可以加速伤口愈合,提供有效的保护和舒适的治疗体验。
生物止血功能性敷料的主要功效有
哪些?
生物止血功能性敷料的主要功效有哪些?科技的不断进步加深了人们对伤口愈合过程和伤口护理过程的理解,功能性医用敷料是针对伤口的实际情况,为伤口愈合提供的特殊功能性的敷料,在临床上,由于伤口的种类繁多,并且每一个伤口在其愈合的不同阶段对敷料的要求也不同,中英阿诺康(宁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英国阿诺康国际生物研究有限公司的监制下生产的植物多糖类功能性敷料——生物止血功能性敷料,则可以满足临床使用的各种要求。
该产品是由褐藻(Laminaria Japonicia)经Enzymolysis反应提取的褐藻寡糖(AlginaTeoligosacharide AOS)、海藻酸钠等天然海洋植物精制而成的液状胶体敷料。
其主要主要功效有:(1)能提供一层生物隔离屏障,防止组织粘连;
(2) 减少伤口产生的渗出液,去除伤口上的脓血,为干燥的伤口愈合提供水分;
(3)控制伤口上的气味;
(4)控制伤口上的细菌和微生物;
(5)高保湿型能,减少瘢痕形成;
(6)调节伤口周边金属离子的含量;
(7)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
使用方法:
本品可直接冲洗或用无菌敷料浸润、覆盖、湿敷、涂搽整个区域。
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5ml-500ml,多余部分依具体情况可用吸引器或其它方法吸出弃掉,由于创面形态众多,生物止血功能性敷料的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临床医生可以结合手术特点和本品特点进行使用。
功能性敷料类别及特点1.渗透性敷料渗透性敷料透明,具有贴合性和透明性,能有效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创面表皮细胞的再生,有助于伤口愈合。
这类敷料能够形成一个气体和水分透过的屏障,避免湿润环境流失,并且能促进创面上的微管生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2.吸附性敷料吸附性敷料主要用于吸收伤口渗出液。
它具有强大的吸取能力,能够快速吸附伤口分泌物,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促进伤口的愈合。
这类敷料通常由纱布、海绵等材料制成,能够吸附伤口分泌物,并防止感染和细菌繁殖。
3.抗菌敷料抗菌敷料是为了预防或减少伤口感染而设计的。
它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能力,可以预防细菌繁殖,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这类敷料通常含有抗菌成分,如银离子和碘等。
抗菌敷料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伤口,包括刀伤、烧伤、割伤等。
4.温热敷料温热敷料是一种能够提供持续温热作用的敷料。
它能够促进伤口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并加速伤口的愈合。
温热敷料通常使用约40至45℃的温热介质,如热敷贴或温热湿敷布等。
温热敷料还可以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5.吸收性敷料吸收性敷料是一种能够吸收或排出伤口分泌物和污染物的敷料。
这类敷料通常由纱布、海绵或含有吸水保持剂的材料制成。
吸收性敷料可以减少伤口分泌物的滞留,防止细菌滋生。
它还可以帮助伤口愈合,提供湿润环境和营养物质。
总之,功能性敷料可以根据其特定功能和材料特点分为渗透性敷料、吸附性敷料、抗菌敷料、温热敷料和吸收性敷料。
不同的敷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伤口,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敷料非常重要。
在使用功能性敷料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敷料选择和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敷料的无菌和清洁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盘点:临床六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新型医用敷料的兴起新型医用敷料是根据“湿润愈合理论”研制的,能保持创面湿润,而推动这类产品发展有两个因素,即医疗界对伤口复愈合治理过程的理解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
1962年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首先用动物(猪)实验证实,湿性环境的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1倍。
1963年Hinman进行人体研究,证实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20世纪70年代“湿性伤口愈合”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下面为您盘点了6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薄膜类敷料薄膜类敷料主要由聚氨酯类材料和脱敏医用粘胶组成,分内外两层,内层为未水性材料,可吸收创面渗液,外层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
此类敷料的特点是透明,便于观察伤口,能密切黏附于创面表面,有效保持创面渗出液,从而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润环境,促使坏死组织脱落;缺点为该类敷料吸水性能欠佳,吸收饱和后易致膜下渗液积聚,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故只适用于相对清洁创面,不适于渗液多的创面。
临床研究表明,在气管切开护理及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中应用该类敷料的疗效较好,不但能有效防止感染,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舒适,提高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水胶体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是由亲水胶微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形成。
主要适应于Ⅰ、Ⅱ期压疮的预防与治疗,烧伤、整形供皮区的治疗,各类浅表外伤口和整形美容伤口的治疗,慢性伤口上皮形成期及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等。
水凝胶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是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其单体经特殊加工形成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且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纯水70%-90%、羧甲基纤维索及其他一些附加成分。
临床报道指出:水凝胶敷料能与不平整的创面紧密黏合,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防止创面感染,加速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水凝胶的主要作用为自体清创,机制是在湿润环境中依靠创面自身渗出液中的胶原蛋白降解酶分解坏死物质。
泡沫类敷料新型的泡沫类敷料外层为疏水材料,内层为亲水材料。
功能性医用敷料
功能性医用敷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敷料,可以帮助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具体来说,功能性医用敷料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 保护性功能:功能性医用敷料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外部的微生物侵入伤口。
这种敷料通常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可以有效隔离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吸湿透气功能:伤口保持湿润环境对于伤口的愈合非常重要。
功能性医用敷料能够吸收伤口渗出的液体,保持湿润环境,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敷料还具有透气性,能够使伤口呼吸,减少温度和湿度对伤口的影响,提高舒适度。
3. 促进愈合功能:部分功能性医用敷料中含有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活性成分,如生长因子、抗菌药物等。
这些成分能够刺激伤口的再生和修复,加速愈合过程。
4. 疼痛缓解功能:功能性医用敷料中的某些药物成分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这对于伤口处于敏感位置或伤口疼痛明显的患者来说,能够提供一定的舒缓。
5. 适应性功能:功能性医用敷料一般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伸缩性,能够与伤口的不规则形状相适应,确保敷料的贴合度和稳固性。
同时,敷料材料一般皮肤友好性好,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6. 观察功能:某些功能性医用敷料设计有透明的材料,可以方
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伤口问题。
功能性医用敷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提高康复效果。
不同的伤口类型和情况可能需要不同功能的敷料,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此外,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操作说明正确使用敷料,定期更换敷料,以保证其功能的持续有效。
如何定义医用敷料类产品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医用敷料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创面敷料、手术敷料、敷料辅助材料和功能敷料等。
对医用敷料类产品进行合理的分类界定,有助于规范产品市场准入和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在界定医用敷料类产品分类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1. 产品用途医用敷料类产品的分类首先应该考虑产品的用途。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和治疗目的,可以将医用敷料类产品分为创面敷料、手术敷料、敷料辅助材料和功能敷料等不同类型。
创面敷料主要用于创面覆盖和保护,手术敷料主要用于手术包扎和创面护理,敷料辅助材料主要用于固定和支撑,功能敷料主要用于特殊治疗和功能性需求。
每种类型的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用途进行分类和界定。
2. 材料特性医用敷料类产品的分类还应考虑产品所采用的材料特性。
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和性能指标,可以将医用敷料类产品分为纱布敷料、胶带敷料、透明敷料、膜式敷料、复合敷料等不同材质类型。
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透气性、吸附性、吸水性、柔软性和耐用性等特点,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对产品进行分类和界定。
3. 制造工艺医用敷料类产品的分类还应考虑产品的制造工艺。
根据不同的制造工艺和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将医用敷料类产品分为无菌敷料、灭菌敷料、预防感染敷料等不同工艺类型。
不同类型的制造工艺影响着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性,需要根据制造工艺对产品进行分类和界定。
4. 产品标准医用敷料类产品的分类还应考虑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根据不同的产品标准和规范要求,可以将医用敷料类产品分为国际标准产品、行业标准产品、地方标准产品等不同标准类型。
不同类型的产品标准反映了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性能评价指标,需要根据产品标准对产品进行分类和界定。
医用敷料类产品的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应该充分考虑产品的用途、材料特性、制造工艺和产品标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评估产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合理界定产品的分类和区分。
医用敷料是一种可以覆盖在伤口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的医疗器械产品。
根据不同的材质和功能,医用敷料产品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在使用医用敷料产品时,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送检。
本文主要介绍医用敷料产品的标准和送检注意事项。
一、医用敷料产品标准介绍1. 医用敷料产品的分类医用敷料产品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胶布敷料、纱布敷料、透气敷料等。
各种类型的医用敷料产品均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2. 医用敷料产品的材质标准医用敷料产品的材质标准要求产品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吸水性、透气性,并且对皮肤无刺激性。
材料的品质对敷料产品的质量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医用敷料产品的功能标准不同类型的医用敷料产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止血、吸收伤口渗出液、防水防污染等。
医用敷料产品的功能标准也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有所不同。
4. 医用敷料产品的规格标准医用敷料产品的规格标准包括产品的尺寸、包装方式、有效期等要求。
规格标准的执行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用敷料产品送检注意事项1. 送检标准的选择在送检医用敷料产品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的检验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议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 送检样品的准备送检样品应当具有一定代表性,应从批量产品中随机取样,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应对样品进行标识,确保检测结果与样品一一对应。
3. 送检过程的监督在送检过程中,送检方应派专人对检测过程进行监督,包括样品的取样、检测流程和结果的确认等环节,确保检测过程的公正和客观性。
4. 检测结果的评估送检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对医用敷料产品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测,并给出专业的检测报告。
送检方应对检测报告进行认真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置。
5. 送检结果的应用根据检测结果,送检方可进行产品质量的评价,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报废或整改。
检测结果也可以用于产品的宣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壳聚糖功能性敷料和传统的医用敷料有什么区别?传统的医用敷料仅能覆盖伤口,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临床伤口护理的需求。
近年来,壳聚糖作为现代医用伤口敷料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适用于医用伤口敷料,具有能抵御伤口受机械等因素(如损伤、碰撞、炎症等)损害,污染和化学剌激;防止伤口过于潮湿或过度干燥,预防伤口二度感染;极大地减少电解质及能量丢失,对伤口实行全面保护;能通过主动影响伤口愈合过程,创造促进伤口愈合的微环境。
医用敷料行业专家还归纳了如下壳聚糖功能性敷料的5大作用,不难看出,壳聚糖功能性敷料是伤口快速愈合的”神器“。
止痛作用壳聚糖功能性敷料对伤口疼痛有很好的舒缓作用。
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壳聚糖与伤口接触时能起到清凉而舒服的润肤作用。
研究发现,壳聚糖由于吸收了炎症部位释放出来的致痛因子而起到止痛作用。
凝血作用科学家进行的血液凝结实验表明,壳聚糖有加速止血的作用,对人和动物血液中的红血球都有凝聚作用,认为这是由于壳聚糖分子链所带的正电荷和与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胞壁酸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粘合作用。
由于壳聚糖与红血球的粘合作用引起细胞的聚集,从而促进血液的凝结,起到止血的作用。
抑菌作用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细菌、酵母、真菌等微生物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以及烧伤病人易出现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一种看法认为:由于壳聚糖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和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的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菌的蛋白质和其它细胞成分的泄漏而产生抗菌作用。
此外,壳聚糖可以激发许多组织的抵抗能力;作为一种水性键合剂并抑制不同的酶;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可以进入微生物的细胞,通过抑制DNA转变为RNA来抑制细胞的生长。
局部免疫作用刺激巨噬细胞等移行至伤口部位,提高伤口部位的局部免疫力。
促进愈合,减少瘢痕1) 促进愈合:促进与创面愈合相关细胞的生长,如促进正常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角质细胞的生长;促进巨噬细胞产生有助于创面愈合的活性因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促进皮肤创伤组织的微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加速创面愈合;2)壳聚糖与细胞间质中粘多糖类基质的分子结构相近,细胞相容性好,为皮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3)通过促进上皮细胞生长、抑制不正常成纤维细胞的过度生长来阻止瘢痕的形成。
医用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孟昭刚,张子璇(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青岛266071) 摘要:医用功能性敷料对于创面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种类多㊁功能齐全,可对伤口予以有效保护,加快伤口愈合㊂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让医用敷料得到了快速发展㊂本文简要概括了功能性敷料促进创面愈合机制,并对医用功能性敷料的分类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医用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㊂ 关键词: 创伤; 愈合; 止血; 敷料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20)03-0088-03作者简介:孟昭刚(1970-),男,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㊂从事医院管理工作㊂ 医用敷料对于创面治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完全清除坏死组织㊁保护创面,而且还可加快创面的愈合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敷料发挥着不同的作用㊂快速发展的医学,增加了医用敷料的种类,生物敷料㊁人工合成敷料较为常见〔1〕㊂新经济常态下,医疗技术日益成熟,再加上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功能性敷料作用备受关注,成为了研究的重点㊂现对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1 医用功能性敷料促进创面愈合机制 对于创面修复而言,功能性敷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 湿性愈合”理论尤为关键㊂早在十五世纪早期,湿性愈合概念就被提出㊂接下来,在二十世纪中期出现了大规模的验证,研究结果均表明在湿润㊁密封的环境中创面能够迅速愈合㊂另外,在密封环境中,低氧症状较为明显,为细胞因子的生长创设了优质的条件,加快细胞外基质㊁血管的增长㊂湿润状态下,渗液可加快产生各种酶,增强因子活性,对创面上的坏死组织㊁纤维蛋白进行迅速溶解,强化酶学清创作用㊂最后,低氧环境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出现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对局部疼痛感予以有效改善㊂立足于创面愈合理论,最佳敷料应具有如下几点条件:使用便捷,外形优质,保存方便,抗感染效果突出;可创设优质的湿性愈合条件,加强创面边缘组织的有效保护,对局部温度予以有效控制,增强透气性,为其他交换创设优质条件;将坏死组织予以有效清除,并将渗出液完全吸收,不与外部进行接触,进而有效避免被污染㊂2 医用功能性敷料的分类 医用敷料按结构和功能大致可分为薄膜型㊁水凝胶型㊁泡沫型㊁液体型㊁载体型和抗菌型等等㊂2.1 薄膜型敷料 薄膜型敷料是由单面覆盖脱敏医用粘胶的聚合物复合制成,聚乙烯㊁聚氨酯㊁聚己酸内酯㊁聚乳酸㊁聚四氟乙烯和有机硅等是常见的聚合物㊂其优势表现为:透明㊁弹性大㊁透气㊁防水㊁薄等,然而因自身体积较薄,加之吸水性较差,所以极易堆积大量的渗出液,进而诱发感染,故不得用于渗出液较多的创面㊂所以这一种敷料主要运用于预防放射性损伤㊁浅表性伤口中,也可作为敷料外层保护膜㊂陈诚等〔2〕选取接受植皮手术的糖尿病足患者,分组使用常规纱布㊁透气性薄膜敷料,比较供皮区愈合情况㊂研究结果证实,相比于常规纱布组,薄膜敷料组供皮区形成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感更轻㊂王霁等选取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分组使用医用防护涂剂㊁自黏性软聚硅酮薄膜敷料,对比两组保护效果㊂研究结果证实,自黏性软聚硅酮薄膜敷料可有效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事件的出现㊂吴杰〔3〕选取大便失禁患者,使用自粘性薄膜敷料可有效保护肛周皮肤㊂江创生等〔4〕研究表明,在深静脉置管中,透明薄膜可有效缓解穿刺点不适感㊁固定置管㊁保护皮肤完整度㊂2.2 水凝胶型敷料 水凝胶型敷料是一种新型敷料,其可创设无菌㊁湿润的环境,加快创面愈合,加快上皮再生速度,强化巨噬细胞活性,也可有效预防瘙痒㊁疼痛感的出现㊂这一敷料的优点表现为:吸水性好㊁生物相容性好㊁表面光滑及具有各种抗菌剂,主要运用于烧伤疾病中〔5〕㊂值得注意的是,该敷料依然存在含水量高㊁机械性能低等缺点㊂2.3 泡沫型敷料 泡沫型敷料则是由聚乙烯醇㊁聚氯乙烯㊁聚氨酯和海藻酸组成,具有大量的空隙,能够将各种液体完全吸收,比较适用于创面渗出液较多的患者㊂可保持创面湿润,通透性好,可制作成厚度不同的敷料,有效保护创面㊂但是这一敷料依然存在缺点,例如孔隙较大,极易诱发感染;树脂类含量较大,生物相容性较低;透明度较低,无法查看创面情况等㊂2.4 液体型敷料 液体型敷料由多聚合溶液,溶液剂㊁薄膜剂及增塑剂构成,使用后创面表层能够快速形成一层透明度较高的保护膜,对污染物予以有效阻隔,预防感染,加快创面修复㊂芦长椿等〔6〕选取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分组使用传统固体敷料㊁非伤口清洁液体型敷料,研究结果表明,后者的治愈率更高㊂程凤等〔7〕选取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湿敷50%硫酸镁,观察组顺着静脉走向涂抹液体敷料,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㊂2.5 载体型敷料2.5.1 银离子敷料 十九世纪中期,银箔首次运用于创伤中,且抗菌能力显著㊂相关研究证实,银离子广谱抗菌性显著,在耐药菌株中表现突出㊂虽然目前关于其抗菌机制存在各种争议,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银离子可迅速生成大量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并同DNA相融合㊂在水凝胶㊁藻酸盐㊁泡沫型等敷料中都能够看到银离子的身影,可见其运用价值显著㊂2.5.2 医用蜂蜜敷料 在伤口处理中使用蜂蜜的报道早已屡见不鲜㊂医用级蜂蜜,其抗菌活性㊁过氧化功效较高,广泛运用于自溶清创㊂相关动物试验结果证实,在创面愈合中,蜂蜜可加快创面的愈合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创面修复中蜂蜜是否发挥效果尚未完全证实㊂2.5.3 碘剂敷料 碘剂光谱抗菌作用明显,往往存在于片状或凝胶状敷料中㊂相关研究〔8〕指出,相比于石蜡㊁磺胺嘧啶等敷料,碘剂敷料功效更明显㊂然而对于创面而言,这一敷料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刺激性较强,目前尚未大量研究证实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临床使用范围还是较小㊂2.5.4 组织工程敷料 组织工程敷料是一种典型的生物材料,主要是将种子细胞置入到高分子聚合材料中㊂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这一敷料发挥着替代功能性组织的功效㊂目前,组织工程敷料主要包括表皮的替代物㊁真皮的替代物㊁复层的皮肤替代物等等㊂目前,医学上研发了各种组织工程敷料,临床上往往基于创面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类型,临床效果突出㊂然而,这一敷料也存在各种缺点,比如成本投入高㊁不宜保存等,所以并未在一线大量推广〔9〕㊂2.6 抗菌型敷料 由于大部分敷料抗菌性较低,因而在研发中应添加适量的抗菌剂(氨基糖苷类㊁喹诺酮类㊁氯霉素㊁万古霉素㊁磺胺嘧啶㊁洗必泰)㊂诸如抗菌肽㊁生长因子㊁银离子等均是比较常见的抑菌剂㊂含银敷料则包含了银化合物或纳米银,释放出大量的银离子㊁纳米银颗粒,拥有显著的抗菌能力,可对各种细菌予以扼杀,并能够杀死一些耐药菌株㊁真菌〔10〕㊂在创面修复中,含银敷料效果突出,已经得到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专家认可㊂银质沉积㊁银过敏㊁肝功能损害是银离子常见的不良反应㊂另外,陈璐蔓等〔11〕选取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泡沫敷料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可加快创面愈合,无需频繁换药,强化临床治疗效果㊂姜超,郭力争等〔12〕在体外利用固定有生长因子的丝素蛋白多孔敷料,加快成纤维细胞的大量生长,将其置入到SD大鼠背部创面后,迅速再生了大量真皮组织,加快了血管网的构建㊂杨欣〔13〕使用抗菌肽,制作抗菌肽湿性抑菌水凝胶敷料(浓度控制在0.004-1.00mg/cm2),可有效抑制大肠埃希菌㊂3 医用敷料的研究展望 现阶段,世界上一些地区仍然频繁发生战争,人类还是面临着自然灾害㊁恐惧袭击的威胁,流血往往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临床上研究止血敷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㊂对于传统敷料而言,虽然具有保护与吸湿的功效,但在愈合时却很容易造成伤口粘连,进而使二次损伤发生,加之还有诸多不足存在,如缺乏良好的透气性能,不能很好的止血等㊂经过发展,一些新型敷料,如无纺布㊁止血粉等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包括透气性能上㊁免伤口黏连㊁止血时间上㊂今后敷料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积极研究止血敷料;止痛㊁促进创伤修复方面;在储存上,要求可与海水㊁低温㊁高温等各种恶劣环境相适应;研究中药辅料(三七㊁白芨㊁云南白药);另外,智能敷料也不断出现,日本率先推出了富含离子型活性药物,利用渗出液对活性药物予以有效抑制,加快药物药效发挥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大众十分注重自身健康,对敷料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于此,我们应积极研究战时急救敷料与创伤救治敷料,以充分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㊂(下转93页)2014,18(7):687.〔5〕 杨小兵,孔德广,余滨.武汉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3):209.〔6〕 杨小兵,周小琦,孔德广,等.武汉市手足口病重症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6):15.〔7〕 蔡晓虹,万秋萍,吴益生,等.ARIMA模型预测上海市闸北区手足口病发病趋势〔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81-384.〔8〕 陈超,田鑫,周剑惠,等.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时间序列模型建立与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2):252.〔9〕 YU SC,HAO YT,ZHANG ing interrupted time series design to analyze changes in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cidence during the declining incidence periods of2008-2010in china〔J〕.Biomed Environ Sci,2012,25(6):645.〔10〕 杨小兵,汪鹏,江高峰.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6):39.〔11〕 HU MG,LI ZJ,WANG JF,et al.Determinants of the in⁃cidence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 using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s〔J〕.PLoSONE,2012,7(6):e38978.〔12〕 王永斌,李向文,柴峰,等.ARIMA模型在我国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3):385.〔13〕 张倩,陈超.改进的GM(1,1)模型在衡水市乙肝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1):1925.〔14〕 贺箫楠,宋晓辉,朱鑫.基于ARIMA模型的洛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3):403.〔15〕 刘辉,马殿梅,刘晓坤,等.应用ARIMA-BPNN组合模型预测手足口病发病率〔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6):2885.〔16〕 赵晶,郭晓雷,吴炳义,等.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ARIMA模型在拟合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0):1732.〔17〕 杨仁东,胡世雄,邓志红,等.湖南省手足口病发病趋势SARIMA模型预测〔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48.〔18〕 孙霞霞,葛锦荣,李巧方,等.ARIMA模型在宁波市北仑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4):582.〔19〕 潘欢弘,朱蒙曼,刘晓青.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江西省手足口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1.〔20〕 沈忠周,马帅,曲翌敏,等.ARIMA模型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数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12):1708.(收稿日期:2019-10-17;修回日期:2019-12-30)(上接89页) 不断进步的医学,快速发展的材料科学,日益提高的工业水平,有力推动了创面功能性敷料迅速发展,不断研发新产品与总结新理论㊂传统敷料与新型敷料均存在优劣势,需要综合评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产品的成本,储藏,使用,材料的稳定性等㊂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及等离子技术等)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新型材料研发速度㊂参考文献:〔1〕 秦益民,邓云龙,申胜标.含银医用敷料的研究进展〔C〕.2014年(首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2〕 陈诚.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 2018(2):22.〔3〕 吴杰.壳聚糖多层水刺复合功能性医用敷料的纤网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4.〔4〕 江创生,陈向标.静电纺丝制备生物医用敷料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工业,2012(3):44.〔5〕 宗杰.防海水浸泡胶原蛋白复合医用敷料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6〕 芦长椿.高端创伤敷料技术与市场的最新进展〔J〕.纺织导报,2014(1):85.〔7〕 程凤.载药抗菌创伤敷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5.〔8〕 孙玉玲,刘杰.医用敷料用海藻纤维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0(32):546.〔9〕 高保东,张岩,唐文超.丝素基伤口敷料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6(7):162.〔10〕 张华.生物医用功能纤维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化工新型材料,2009(1):15.〔11〕 陈璐蔓.银离子敷料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3):212.〔12〕 姜超,郭力争,殷鸣.可逆型水溶性医用敷料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5(7):37.〔13〕 杨欣,杜田.壳聚糖在伤口敷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3):189.(收稿日期:2019-10-04;修回日期:2019-12-23)。
专利名称:纳米银功能性水胶体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贾继南,周晓丹
申请号:CN201010149947.0
申请日:20100416
公开号:CN102218155A
公开日:
201110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是一种纳米银功能性水胶体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四个步骤:一,取聚异丁烯医用热熔胶40-90重量份在搅拌机中加温130℃-150℃溶解,形成A组份;二,在常温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10-35重量份、果胶0.5-8重量份和纳米银0.1-0.3重量份或纳米银分散体0.5-1重量份,混合成固态粉体,粉体粒径为150目-300目,该粉体为B组份;三,将搅拌好的B组份缓缓加入A组份,进行真空恒温搅拌,温度为120℃-130℃,时间为60-90分钟,然后注塑成型在离型纸或PU膜上;四,将成型的水胶体进行老化处理,老化处理温度为30℃-65℃,老化处理时间为72小时,然后模压成型为适合各种创口的形状,再进行模切包装成为产品。
本发明可克服银微粒子氧化后容易形成黑斑的弊端,适于感染严重的创口护理。
申请人:浙江医鼎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地址:325000 浙江省乐清乐成镇经济开发区纬七路(乐清市科技孵化创业中心A幢105、206)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叶树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医用敷料对于创面的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功能的功能性敷料,不同类型的创面使用不同的功能性敷料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材料科学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如人工合成敷料、抗菌敷料、组织工程敷料、新技術型敷料等各种类型的功能性敷料,为临床医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本文将对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创面;愈合;敷料;作用机制;分类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分为凝血期、炎性反应期、细胞增生期以及组织重塑期,在这一过程中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创面的治疗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治疗。
在创面治疗过程中,医用敷料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起到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吸附渗出、清除坏死组织等作用,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在创面愈合的不同时期,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类型的敷料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用敷料种类繁多,从纱布、棉垫、凡士林纱布等起到创面覆盖作用的传统敷料,自体皮肤、同种异体皮、异种皮等的生物敷料,以及各种人工合成的具有多种促进创面愈合功能的功能性敷料。
随着医疗技术及材料科学的蓬勃发展,功能性敷料的作用更加明显,在创面愈合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现对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功能性敷料促进创面愈合机制功能性敷料对于创面的修复具有积极意义,而提到创面的修复就不得不提到“湿性愈合”理论,最早的湿性愈合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公元前1615年,之后到20世纪中期,大量研究证实在密封、湿润环境中创面的愈合速度增快,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可。
另外,在密封的环境中会导致局部低氧,而低氧会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并刺激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同时促进血管新生。
在湿润环境中,渗液可激活多种酶及酶的活化因子,加速溶解创面中的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发挥酶学清创功能。
再者,低氧环境也可以减少巨噬细胞产生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从而减轻创面局部疼痛感。
二类医疗器械敷料成分(实用版)目录1.二类医疗器械敷料概述2.二类医疗器械敷料的成分及其功能3.敷料成分的选择与应用4.二类医疗器械敷料的发展趋势正文【二类医疗器械敷料概述】二类医疗器械敷料是指用于治疗伤口、烧伤、创伤等损伤的医用敷料,通常由多种成分组成,以提供良好的吸收、保护、抗菌等功能。
敷料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作用。
【二类医疗器械敷料的成分及其功能】1.吸收性成分:敷料中的吸收性成分主要包括纤维素、淀粉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吸收伤口渗出液,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有利于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
2.保护性成分:敷料的保护性成分主要包括聚乙烯薄膜、聚氨酯膜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隔离伤口与外界环境,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入,保护伤口免受损伤。
3.抗菌性成分:敷料中的抗菌性成分主要包括碘伏、酒精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杀灭伤口表面的细菌,降低感染的风险。
4.粘附性成分:敷料的粘附性成分主要包括压敏胶、热熔胶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敷料牢固地粘附在伤口上,避免敷料移位,保持伤口的稳定性。
5.营养性成分:敷料中的营养性成分主要包括胶原蛋白、生长因子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伤口愈合,加速组织修复。
【敷料成分的选择与应用】在敷料成分的选择上,应根据伤口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对于浅表性创伤,可以选择吸收性较好、抗菌性较强的敷料;对于烧伤伤口,应选择具有保护作用的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在敷料的应用过程中,还需定期检查伤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以保证伤口的愈合效果。
【二类医疗器械敷料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二类医疗器械敷料在材料、工艺、功能等方面不断创新,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生物活性敷料:利用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等手段,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敷料,如含有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2.智能化敷料:通过微电子技术、传感器等手段,实现敷料对伤口的实时监测,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