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_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0《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家的男子汉》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家庭中男子汉的成长过程,通过描述他在家庭、学校和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展现了他的独立、坚强和担当。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家庭和学校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独立意识和责任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男子汉的担当与责任,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采用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男子汉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男子汉的形象。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男子汉的理解和感悟。
4.课文解析: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男子汉的成长过程。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男子汉的责任感的认识。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我们家的男子汉》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孩在家中表现出来的男子汉气概。
学生通过本文可以了解男子汉的品质和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朗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简要解读。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尊重他人,培养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家庭观念。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述男孩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感受男子汉的气概。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家庭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男子汉的形象和品质,探讨男子汉在家中的地位。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文内容。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表演男孩在家中的形象。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男孩的行为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第四步:情感价值培养(10分钟)1.教师与学生讨论男子汉在家中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表达对家庭的爱和对男子汉形象的尊重。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做课文内容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学生交流课文学习感悟,相互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发现学生对男子汉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案例来拓展学生对男子汉形象的理解。
另外,学生对家庭价值观的认识尚需加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以上就是本次《我们家的男子汉》公开课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男子汉的形象,增强对家庭价值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美好家庭的向往,促进学生的家庭教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我们家的男子汉》三、教学重点•讲解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男子汉的坚强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并让学生跟读,体会课文情感。
3. 分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男子汉形象及家庭教育意义,并展示讨论结果。
4. 课堂表演(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表演,展示男子汉形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动的男子汉形象和家庭教育主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积极。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需要加强讲解和引导。
未能全面挖掘男子汉形象和家庭教育的内涵,可在未来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引导。
六、总结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理解男子汉坚强的形象,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珍惜家庭,树立积极向上的家庭观念,实现全面发展。
以上为《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导言男子汉,这个词语不仅代表了一种男性形象,更是对男性价值观的一种期待。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男子汉”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演变,无论是家庭、职场还是社交场合,都需要适应各种情形下的“男子汉形象”。
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需要针对此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
一、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①理解“男子汉”形象的定义和内涵;②了解现代社会下男性形象的不同表现;③掌握如何发展自己的内在男性魅力。
b.能力目标①培养对“男子汉形象”的深度理解和认识,以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②提高对自我价值理解与认知,激励学生加强自我价值感的发展。
c.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魅力;②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男性朋友和亲人;③注重品行和修养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a.第一部分:男子汉的内涵与定义1.什么是“男子汉”?2.传统男性形象与现代男性形象的区别;3.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涵养“男子汉”的形象。
b.第二部分:男子汉的不同表现1.男性在家庭中的表现;2.男性在公共场所中的表现;3.男性在职场中的表现。
c.第三部分:发展自己的内在男性魅力1.如何提升自己的品行与修养;2.如何强化自己的社交能力;3.如何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水平。
三、教学方法a.听取学生意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呈现方式;b.在教学中加强经验分享,和学生分享一些案例,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c.加强互动形式,唤醒学生爱好,帮助学生认识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导入、新知及练习、知识巩固、拓展与评价。
a.导入1.师生互动,用对话方式交流对“男子汉”形象的认知;2.举例说明不同年龄段对男性形象的认知;3.引导学生思考“男子汉”形象的不同表现及其涵义。
b.新知及练习1.讲解男子汉形象的不同表现,分别在家庭、公共场合和职场中进行说明;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分析出各情形下的不同表现。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目标】1.了解“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沉着的性格特征。
2.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体会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沉着的性格特征。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体会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一篇散文一一《我们家的男子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呢?二、初读课文,认识“趣”人1.(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重点解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汉,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读出来的?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3•师生共同解决:这个男子汉是谁?4•师生共同解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汉?预设:是一个天真可爱、有趣、健壮的、勇敢的、独立的、坚强的、沉着…… 的男子汉。
(板书)5.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健壮、勇敢、独立、坚强、沉着的小男子汉,(板书“小”)当然他身上也具有小男孩的那种有趣、天真可爱的一面。
其实我们全文就紧扣这个孩子的两种身份来写的,文中有一句话就点明这两种身份,是哪一句话?(“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
”这里“男人” 的意思是一一男子汉)6.其实提到男子汉,你会想到哪些男子汉呢?(岳飞、纪晓岚;项羽、关羽;杨利伟,鲁滨逊……)很好,古今中外有很多男子汉,作家王安忆没有写这些大男子汉,写的是一个小男子汉,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儿?(她写得与众不同,这叫写作角度新颖)三、细读课文,品味“趣”语1•过渡:同学们,王安忆家的这个有趣的小男子汉,你们喜欢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
下面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屏显:作者是如何刻画小男子汉形象的?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说说精彩在何处?2.教师示范,学法引导。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0《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示范公开
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2.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主旨,讨论男子汉的品质;
3.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谈论自己家中的男子汉。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文章主题。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
2.课文相关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男子汉?”
2.引出文章主题:提问“你觉得男子汉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
2. 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
2.分段解释课文生词和句子;
3.带领学生理解整个文章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3. 讨论男子汉的品质
1.引导学生围绕男子汉的品质展开讨论;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思考家中的男子汉
1.让学生回家调查、观察家中的男性成员,思考他们的一些表现和品质;
2.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感受。
5. 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男子汉的品质;
2.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品质培养。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中男子汉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
1.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内容及主题?
2.学生是否有自己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3.教师引导是否得当,是否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男子汉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对家庭成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所提高。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体现出男子汉该有的品质。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笔下小小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点。
理解真正的男子汉的内涵,培养男子汉的气概。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自然、亲切、细腻的描写特点。
3.体会作者生动、风趣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点: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写人物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导学达标】一、导入新课关于“男子汉”不同地方的方言称呼。
影视:是条汉子。
东北:是个爷们。
旬邑:是个儿子娃。
二、达标测评(一)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流逝》《小鲍庄》《锦绣谷之恋》《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等,另有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69届初中生》《长恨歌》(获矛盾文学奖)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达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
她的早期作品多侧重于感情的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
(二)检查预习1、给黑体字注音或写字风()()草轮()()拜嘴()恍惚()倔强()胆怯()着急()人头济济()嗫嚅()沮丧()2、解释下列词语: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
恍惚:迷离,难以捉摸。
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探究释疑】一、读一读感知内容(一)围绕感受点美美地朗读课文1、课文以小标题分类,从5个方面对“男子汉”进行描写,那么每个方面各写了哪些事情来反映他的性格特点?2、并试用准确的词语来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二)围绕感受点美美地说感受详见板书二、说一说我的思想我做主这到底是个男孩子还是“男子汉”?男孩子:天真幼稚可爱率真男子汉:勇敢刚强独.立沉着同情弱者明确:自主自立,勇敢刚强,逐渐成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我们家的男子汉》公开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描写家庭成员的文章,通过描述一个家庭中男子的生活点滴,展现出他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关爱。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共鸣和价值观的培养。
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文章理解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但是,对于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解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阅读范文来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和评价范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学会关爱家人。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范文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品质。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课文课件3.小组讨论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男子的责任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家庭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文中的男子为原型,创作自己的家庭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目标:1.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成长档案”“圆形图”,感知作者编排材料的顺序,体会从“男子汉”从男孩一点点地成长。
一、关于“标题”1. 聊男子汉,2.揭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男子汉。
——著名作家王安忆就在寻找身边的男子汉,她把目光聚焦到了“我们家”,关注到了一个才四岁左右的小男孩。
二.初识男子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成长档案:请看他的成长档案,通过课前预习,关于他的成长趣事你都找出来了吗?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请看同学概括的事例。
第一件事:什么都吃,请你把这这几个字写在词卡上。
第二件事,吃青菜,吃大拇指,吃放弃去少林寺;买山楂片,换橘子水,去托儿所,爬窗进车。
2.交流事例。
老师把词卡都贴上黑板上。
这是写人的文章,一般我们写一两件事,可是这里却写了8件事,那么他是怎么归类的呢?谁上台来摆一摆?3.分类小结:你们发现了吗?同样是吃东西,归为一类,作者拟了个小标题——(板贴词卡:他对食物的兴趣。
同样是买东西,归为一类,拟了个小标题——(板贴词卡)两个生活的挑战归类在一起,拟题为——4.概括主要内容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概括长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英雄雨来我们是怎么概括的?这三个小标题就在了,你们来试试。
过渡:读到这里,8个故事,3个标题,清楚明白。
我们也是一读就懂,对吗?还有什么问题?下面,我们把镜头推近这个男孩,这个四岁的男孩子真的就是男子汉吗?(板书:男孩子?男子汉)男孩子是怎么成为一名男子汉的?要解决问题,先从“他对独立的要求”入手。
三、学习第二部分1.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默读第二部分,读后想一想,在你的眼中,这是一个男孩子还是男子汉?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交流(1)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
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这是一个男子汉,因为——老师抓“倔强的活鱼”比喻、“挣扎”和语气来点拨!(2)买山楂片这是一个男孩子,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语言当我对他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描写家庭成员的文章,通过描述家庭中的男子汉们,展现了他们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文章中涉及到的家庭关系和人物性格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大意和人物关系。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还需要我们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家庭关系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也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我们通过本文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于家庭关系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关系。
2.难点: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以及家庭关系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庭成员,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男子汉?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然后展示教学PPT,呈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理解男子汉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男子汉的语气和神态。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所学的男子汉的品质。
我们家的男子汉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会认“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二)能快速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尝试给课文的每一部分换小标题。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识“男子汉”1.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1)理解“男子汉”。
导入:如果一个男人称得上是“男子汉”,你的脑海里浮现出哪些词,联想到哪些人物?(板书:男子汉)(三)借助小标题,概说“男子汉”1.探究发现,学习小标题。
(1)引导比较,发现异同。
提问:这篇课文的小标题与《小英雄雨来(节选)》有什么不同,三个小标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预设:《小英雄雨来(节选)》用“一”“二”“三”等序号把课文分为六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除了开头和结尾外,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都概括了主人公的一个特点。
(2)引导思考,发现作用。
提问:这些小标题可不可以去掉?预设: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多,可以写的内容也多,有了小标题,读者会较快读懂作者选取的事例和想表现的人物特点。
小结:的确,小标题是对段落内容的概括,使文章脉络清晰,段落结构明显;小标题语言要精练,形式尽可能一致,一般放在文章各部分的前面。
(3)回顾《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拟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法、引用法。
2.自主练习,换小标题。
(1)借助图示,拟换小标题。
(出示要求和图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了解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尝试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
(2)投屏展示,全班评价讨论。
(相机出示学生拟定的标题和评价标准)预设一:概括法。
预设二:引用法。
点拨:引用课文的重点词句,也是拟小标题的好方法——可以是文中的关键句,也可以是人物语言。
3.借助标题,概括内容。
引导:三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你能借助小标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预设一:内容串联时注意要对原小标题表达顺序做调整,如,课文讲了“我”姐姐的孩子是个小男子汉,他对食物很感兴趣,他要求独立,他沉着应对生活的挑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描写家庭成员的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家庭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调皮捣蛋、聪明伶俐的小男子汉形象。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亲情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家庭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感悟课文情感、体会家庭温暖方面,还需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幽默情节可能产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词语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提取课文信息,体会家庭的温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庭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幽默情节,体会家庭的温暖。
3.感悟作者对家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的温暖。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家庭的热爱。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相关图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结束后,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相关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协调。
教师及时指导,纠正读音、语调等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信息,如家庭成员的名字、性格特点等。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模板(精选8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模板(精选8篇)》,您浏览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模板(精选8篇)》正文如下: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支配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看和细腻的描写。
2、体会“男子汉”,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毅的性格特征。
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支配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看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预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同同学疏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深化争辩文章主体部分支配材料的挨次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这些问题可让同学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
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导入。
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
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同学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王安忆,当代出名女作家。
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下面自学课文,留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宠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画出并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4、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5、文中“他憧憬着去少林寺当和尚。
可是我告知他,’当和尚不能吃荤。
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行以。
“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当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
”加点词“当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6、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语言运用: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维能力: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品味课文细腻而风趣的语言,感受小“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本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主题鲜明。
除了开头和结尾,课文中间部分以小男孩的性格特点为线索,把他成长过程中的众多事件分成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一个小标题。
每个板块内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有序地写出了男子汉的成长历程。
关注文章作者:王安忆:1954 年3 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
王安忆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1996 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17 年12 月,凭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获“2017 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
主要作品:《长恨歌》《小鲍庄》《流逝》等。
【教学目标】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4.通过替换小标题,感悟作者构思巧妙。
【教学重点】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快速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新课:(播放音频)同学们,你印象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子的?预设:身体强壮、坚强勇敢、敢于担当……教师引导:只有具备这样品质的男人,才可以称得上是男子汉。
《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知男孩子逐步成熟、自立刚强的性格特点。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描写的语句品味文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引导法、合作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上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高尔基说: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品味的一杯美酒。
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总会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的感动和震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去认识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子。
(板书课题、作者)二、知识贮备嘴馋(chán)风靡(mǐ)恍惚(huǎng hū)嗫嚅(niâ rú)倔强(juã jiàng)胆怯(qiâ)嘱咐(zhǔ fù)沮丧(jǔ)打量(liang)着急(zháo)拌嘴(bàn)济济(jǐ)三、整体感知1、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是谁?他几岁了?生:姐姐的孩子,四岁。
2、欣赏开头语,思考作者对这个小男孩有几种不同的称呼?3、默读课文,细品人物的一言一行,为主人公这三个称呼寻找依据。
温馨提示:拿起笔,画出有关主人公的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其特点,可进行简单的批注。
师生共同总结特点:贪吃、崇拜父亲、独立、沉着、坚强、耐心、坦然(师随机板书)4、提问: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哪个特点。
(师随机小结)师随机小结:有志不在年高,一个人不论年龄的大小,只要拥有了这些品质,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板书设计)5、合作探究:你觉得作者是如何用巧妙的方法把这些事情、特点组织成材料的?(运用小标题)6、探究:运用小标题把这些特点结合起来,看一看有何发现?这样安排的有什么好处呢?多媒体展示:他对食物的兴趣——贪吃、天真他对父亲的崇拜——崇拜父亲他对独立的要求——独立、自主他的眼泪——刚强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沉着、勇敢、镇定、坦然明确:发现:体现小男孩的三个阶段:男孩子→男人→男子汉运用小标题的好处:概括、提示各段的主要内容;使文章层次分明,体现一个小男孩逐步成长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