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思维导图素材
- 格式:ppt
- 大小:12.84 MB
- 文档页数:25
【思维导图】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程标准了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认识其背景和影响二、学习目标1、理解宋朝儒学复兴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2、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背景、主要表现及特色3、掌握宋元时期主要科技成就、特点及影响4、了解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文字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原因5、程朱理学;词、曲和话本;山水画;三大发明;少数民族文字三、文化特征1、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如三大发明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宋词、元曲、世俗文学、绘画颇有成就等等2、雅俗共存的文学艺术、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并存3、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4、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为祖国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四、知识梳理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1.含义: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2.目的:重建儒家道德伦理体系,维护封建制度与儒家的独尊地位3.背景:隋唐时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受佛教和道教冲击,儒学出现危机。
儒学家的努力,希望儒学发挥道德教化功能4.观点:(1)宇宙观(世界):“理”先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2)人生观(社会):“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3)认识论(个人):“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4)方法论(方法):“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思考点】(教材第66页)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提示1: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其继承了以往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该主张强调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当今我们应当在批判继承的思想下,借鉴该思想的合理成分,别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示2:(1)“存天理,灭人欲”理论有两层含义。
一是基于个人本能层面,指摒弃个人过分的、不合理的欲望而可以满足个人本能的需求;二是基于社会规范层面,即要人服从“礼”的要求,遵循“三纲五常”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2)“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形成分支,使知识成网状结构,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所学内容。
下面精心整理了7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欣赏中学生必背且必懂的历史答题规律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阶段示意图:北朝(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朝()隋唐时期特征:繁荣和开放的社会581年,定都长安;历史作用:结束了自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战乱分裂的局面,时间:605年特点:纵贯南北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XX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南至余杭(今XX)三点:起点涿郡,中心点XX,终点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历史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利于巩固国家⑤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二世而亡贵族李渊(唐高祖)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建立时间:618年,定都长安形成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开明治国思想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⑴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⑵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政策措施⑶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⑷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人称"房谋杜断";重用的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把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励精为治:任用贤才(例如姚崇);重视地方吏治;注意节俭。
史称开元年间的政局为"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907年,唐朝灭亡。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农业③蔬菜引进许多新品种;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X围盛行;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制成曲辕犁;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唐都长安城:城内实行“坊市制”。
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商业手工业武则天②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科、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X 围 完善科举的三位关键人物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的影响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逐渐僵化科举制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XX 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七下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历史思维导图用发散形的分支建立起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七下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七下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欣赏七下历史知识的复习知识点汇总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
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