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精品文档---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第二版)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22
《现代教师学导论》学习辅导(二) 05春小学教育专业教学重点:从现代教育活动的特征角度理解教师的使命,师生关系的概念意义和特点、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师生交往的原则。
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及其规律,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
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内容结构、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师德修养自我反思的技能,提升师德修养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释疑:第三章现代教育活动与师生关系一、本章的内容结构和重点分析理解现代教育活动的六个特征,树立现代学生的发展观。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社会关系,教师的素质实际上就是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素质。
本章将教育活动与师生关系放在一起阐述,体现了教育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本思想和教师工作的服务性质。
共分四节,第一节阐述现代教育活动的特征和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使命,第二节分析师生关系的意义和特点,第三节介绍师生互动概念和特点,从课堂师生互动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几方面进行了说明。
其中重点是第二节师生关系和第三节互动的心理机制。
二、重点难点释疑(一)现代教育活动的特征“现代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现代教育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现代教育是与现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世界性的潮流2、教育的生产性。
教育培养劳动力,教育产生新知识,教育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教育是推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第三产业。
3、教育的变革性。
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果,必须反映到课程中来。
4、教育的全民性。
普及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5、教育的个性化。
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依据这些差异进行个别化教育,有针对性地教育,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6、教育国际性。
教育要面向世界民,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和教育的管理都要面向世界。
要增强教育的国际交流。
(二)现代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心发展。
《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导》钟祖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 教师的角色、职责、要求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而产生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递者。
由于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来源多样化,有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教师作为主要知识来源自然弱化。
相反,在巨大的信息潮面前,如何应对,如何处理不同来源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却成了学生面临的大问题。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功能和职责应该得到强化。
P33教师的来源结构教师多出身于中下层。
但是,177名教育家中,出身于奴隶主、地主、贵族、官僚、宗教、知识分子等上层家庭的占60%,出身于商人、企业主、职员、手工业者、市民等中层家庭的占28%,出身于农民、工人等下层家庭的只占12%。
从隐喻看教师在作用Metaphors of teachers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高尚,他影响的是一个人的灵魂。
灵魂是一个很高层次的东西,它不是知识、技能这些比较具体、可操作的东西。
知识可以传授,而一个人的灵魂却不容易触动和改变,没有高超的艺术,很难给灵魂打下烙印。
影响人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工作的有机性质和生命本质。
工程师却有工业生产的标志。
园丁论则带有农业模式的味道。
“路标”“镜子”的说法,属于一类,它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自身有缺陷,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摆渡人、拐杖、指挥、导演等隐喻,属于一类,他们比喻的是教师对学生所起的指挥、领导、组织作用,以及帮助、辅助的作用。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传统教育强调:教育是生活的储备,是接受知识、掌握本领、为将来的生活打好基础的过程。
而现代教育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和成长,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生长、生活的过程。
在学校教学方面,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强调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而现代教育则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儿童的亲身体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用今天的观点看,他们各自强调了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老师课件版整理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演进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点三、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一、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演进(一)教师职业的原始阶段(二)教师职业的泛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初级阶段(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阶段(一)教师职业的原始阶段教师职业具有原始性。
教师是既从事教育活动又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年长的有经验的劳动者;社会分工不明确,教师未游离出生产和生活,教育方式简单,教育内容朴实;教育主要是围绕生产劳动的生存训练,教师职业是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二)教师职业的泛专业化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的出现,也就有了以教育教学为职业的教师。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习教育完全被统治阶级所独占或垄断,教师队伍的主体属于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属上流社会。
在中国,形成了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实体。
在西方,教师在古代社会时由智者担任,到中世纪时期,学在教会是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宗教教育在教育领域中也占到了主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教育有如下特点:1.教育处于十分散漫的状态;2.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3.教师成为独立而泛化的行业,教师属于知识阶层,既从事教育活动,又但当其他社会角色;4.教师行业的人没有进行过专门培训。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初级阶段从世界范围看,师范教育最早于17世纪末出现于法国。
1681年法国拉萨尔于兰斯创办的教师训练机构,1695年德国法兰克于哈雷创办的教员养成所是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
之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举办这种机构。
1794年秋,法国临时议会通过法令,在巴黎设立公立师范学校,1795年1月正式成立。
1810年在原巴黎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高等师范学校,1845年改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9世纪70、80年代,许多国家颁布法令设置师范学校,师范教育随之制度化,系统化。
为什么?教育自身教育知识教育家:夸、卢、裴、赫、斯、第、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