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生物学》校本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4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第一章:生物与食物的关联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食物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对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食物的关系介绍。
主要食物来源的生物种类。
食品卫生知识的讲解和实践。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食物的关系,食物来源的生物种类。
实践法:讲解食品卫生知识,进行食品卫生实践操作。
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互动2.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原则的讲解。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
讨论法:讨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三、第三章:生物与健康的联系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
3.2 教学内容: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介绍。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讲解。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实践法: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
四、第四章:生物与技术的应用4.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认识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4.2 教学内容: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介绍。
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实验法:进行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
五、第五章:生物与农业的结合5.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5.2 教学内容:生物与农业的关系介绍。
不同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案例。
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生物与生活课程性质:校本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生活的关系1.1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第二章:植物与生活2.1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3 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动物与生活3.1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3.2 动物的生态习性3.3 动物在生活中的作用第四章:微生物与生活4.1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4.2 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4.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五章:生物技术与生活5.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5.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5.3 生物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与生活的关系,阐述相关生物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与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程结束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网络资源:相关的生物学网站、视频等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所需材料。
5. 辅导资料: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
六、人体生物学6.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人体器官的协同作用6.2 人体生理过程消化、吸收与营养呼吸与新陈代谢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6.3 健康与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与重要性饮食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处理七、生态环境与保护7.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2 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后果7.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实践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途径八、生物伦理与法律8.1 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生物伦理的定义与发展生命尊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克隆、基因编辑等伦理问题8.2 生物法律与政策生物法律的定义与作用国际生物法律体系与主要公约我国生物法律体系与相关法律法规8.3 生物伦理与法律的实践应用生物伦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生物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执行生物伦理与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九、生物创新与未来9.1 生物科技创新的意义生物科技的发展历程生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影响生物科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9.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医学与生物制药农业与生物育种环境保护与生物修复9.3 生物创新与伦理法律生物创新中的伦理法律问题生物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创新的政策与法规保障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中的亮点与不足10.2 课程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课程改进的方向与措施10.3 课程展望生物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生物与生活课程的拓展与深化学生继续学习生物学的建议与期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与生活的关系补充说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文档--------------------------------------------------------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背景: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篇一: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目录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四.酶的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七.生态环境与生活课题1.环境保护课题2.低碳生活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过程引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
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
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3. 能够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能够准确描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2. 能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2. 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3. 解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三、讨论(20分钟)
1. 可以设计一些案例或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对人类、植物及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四、总结(5分钟)
通过回顾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扩展阅读:
建议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细节,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思考,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及关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高中生物现象教案目标: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高中生物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1.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涉及到的生物学知识,比如变色龙的颜色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二、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尝试解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学原理。
2. 展示例子: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高中生物现象,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共同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总结:1. 结合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的高中生物现象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2. 总结讨论: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学习体会。
四、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更多生活中的高中生物现象,并亲身体验和观察。
2.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探究,发现更多与生物学相关的现象,并做相关研究和探讨。
五、作业:1. 完成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发现的高中生物现象,并做相关实验或调查研究。
2. 撰写总结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撰写一份生活中的高中生物现象总结报告,分享给全班同学。
评估方式:1. 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表现;2. 学生的实地考察记录和报告;3. 学生对生活中高中生物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理论学习,更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的高中生物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生物学是贴近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学科,促进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生活中得生物教学背景: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它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与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得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得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得惯性,缺乏主动学习得习惯与主动探索得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得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得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得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得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得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得理解与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得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您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您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得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您得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您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得雌雄呢?⋯⋯在屋子里,您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您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您留心得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得问题:水果店里卖得都就是水果吗?柿子得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您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得关于生物学方面得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就是个谜,等待着您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得甘薯应市了。
《生物与生活》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了解一些生物尖端技术,明确生物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初步形成生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课程内容1.生物技术。
2.绿色食品。
3.传染病及预防。
4.抵制垃圾食品。
5.制作生物标本。
三.课程实施建议(一)学习方式:课内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即基础知识学习、小组研讨、现场实践、撰写体会等。
(二)教学方式:课内外理论传授与实践相结合,即基础知识传授、实物演示、电教配合、制作标本、小组研讨、图上分析、现地讲解、实地考查等。
四、教学的措施和方法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如:进行课堂比赛等;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能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有发展提升的空间。
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五、活动时间:每周三的下午第三节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六、课程评价建议:(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本课程建议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因为这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有利于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每一课的评价都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本课程建议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每一堂课上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
同时让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与激励作用。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性-苏教版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性”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理解生物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3.了解生物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物性生物性是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性质和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由生物性所引起的。
例如:青蛙在夜晚呱呱叫、蚊子叮人引起瘙痒等。
2. 生物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所组成的,其中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生物性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持环境平衡;另一方面,生物性也受到生态系统的影响,它与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3. 生物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也越来越大。
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都会对生物性造成影响。
一些人类活动严重危害了生物多样性,一些物种面临灭绝的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倡导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4. 生物性的应用生物性可以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例如食品工业、药品制造、农业生产等。
生物性还可以为人类创造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了解生物性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资源的价值,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等方式来学习。
1.讲堂式授课:介绍生物性相关的概念、知识点等,让学生对生物性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感受生物性,加深学生的认识;3.班内讨论: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4.研究报告:让学生进行课外研究,编写书面报告,并参加课堂展示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表达能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导入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性”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目录引言 (2)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3)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 (6)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 (8)第四课时:第四节水果种种 (13)第五课时:第五节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14)第六课时:第六节狗鼻子嗅觉灵敏 (19)第七课时:第七节蚊子叮人 (21)第八课时:第八节馒头和酒酿 (24)第九课时:第九节藕断丝连 (27)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它的别名可多啦:河南叫红薯,四川叫红苕、红芋,北京叫白薯,江苏、天津叫山芋,山东叫地瓜,浙江福建叫番薯等等。
隆冬时分,甘薯变得更甜了,你爱吃蒸甘薯,味道细腻象栗子;烤甘薯的香甜味儿,更使你爱上了它。
可是,甘薯适宜熟吃,却不宜生吃。
甘薯除含水分、糖类和维生素以外,主要成分是淀粉。
生甘薯的淀粉粒外面包着一层坚韧的膜,你生吃的时候,淀粉酶就很难跟淀粉接触,没法把它水解,胃肠不能很好消化,只能吸收一些糖分和维生素。
高中《分子生物学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简介本教材旨在为高中生提供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内容概述本教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分子生物学基础- 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 基因组和细胞组织的特征。
2. 分子生物学应用-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分子诊断和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
3. 生活中的分子生物学- 遗传性疾病的原因和预防;- 基因鉴定和个体识别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能够:- 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见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 理解分子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分子生物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理论讲解和示例分析;- 实验操作和实践探索;- 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 多媒体资源和在线研究平台的应用。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式:- 日常课堂作业和练;- 实验报告和研究项目;- 小组讨论和展示;- 学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估。
结语通过学习高中《分子生物学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言 (2)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3)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 (6)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 (8)第四课时:第四节水果种种 (13)第五课时:第五节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14)第六课时:第六节狗鼻子嗅觉灵敏 (19)第七课时:第七节蚊子叮人 (21)第八课时:第八节馒头和酒酿 (24)第九课时:第九节藕断丝连 (27)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它的别名可多啦:河南叫红薯,四川叫红苕、红芋,北京叫白薯,江苏、天津叫山芋,山东叫地瓜,浙江福建叫番薯等等。
隆冬时分,甘薯变得更甜了,你爱吃蒸甘薯,味道细腻象栗子;烤甘薯的香甜味儿,更使你爱上了它。
可是,甘薯适宜熟吃,却不宜生吃。
甘薯除含水分、糖类和维生素以外,主要成分是淀粉。
生甘薯的淀粉粒外面包着一层坚韧的膜,你生吃的时候,淀粉酶就很难跟淀粉接触,没法把它水解,胃肠不能很好消化,只能吸收一些糖分和维生素。
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类群教案一、引言生物是我们周围的万物之源,了解和学习生物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探索自然的奥秘至关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生物类群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旨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类群,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生物类群及其特点;2.掌握各生物类群的分类方法和鉴别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4.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1.植物类群植物类群是生物界中最为广泛的一类群体。
它们根据形态、用途以及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多个亚类群。
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植物类群,如:花卉、果树、蔬菜等,并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用途。
2.动物类群动物类群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小昆虫到大型哺乳动物,每个类群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动物类群,例如:昆虫、鸟类、爬行动物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它们的形态和习性。
3.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类群是生物界中最微小的一类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类群,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危害以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生物类群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展示生物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知识讲解:依次介绍植物类群、动物类群和微生物类群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生物类群的认知。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类群的观察、鉴别和分类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校本课程教案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4.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5. 生物的环境与生态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组织实验、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观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授课:讲解生物知识点、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评估方式:1. 日常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4. 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教育部指定的高中生物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生物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4. 图书资料:生物相关图书、期刊和教育资源。
5. 网络资源:生物视频、实验案例等网络资源。
备注:本教案仅作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引言 (2)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3)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 (6)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 (8)第四课时:第四节水果种种 (13)第五课时:第五节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14)第六课时:第六节狗鼻子嗅觉灵敏 (19)第七课时:第七节蚊子叮人 (21)第八课时:第八节馒头和酒酿 (24)第九课时:第九节藕断丝连 (27)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它的别名可多啦:河南叫红薯,四川叫红苕、红芋,北京叫白薯,江苏、天津叫山芋,山东叫地瓜,浙江福建叫番薯等等。
隆冬时分,甘薯变得更甜了,你爱吃蒸甘薯,味道细腻象栗子;烤甘薯的香甜味儿,更使你爱上了它。
可是,甘薯适宜熟吃,却不宜生吃。
甘薯除含水分、糖类和维生素以外,主要成分是淀粉。
生甘薯的淀粉粒外面包着一层坚韧的膜,你生吃的时候,淀粉酶就很难跟淀粉接触,没法把它水解,胃肠不能很好消化,只能吸收一些糖分和维生素。
这样,几乎所有的淀粉都被浪费了。
甘薯蒸熟或烤熟以后,包在淀粉粒外面的膜破裂了,你吃的时候,淀粉酶就能够充分地跟淀粉发生作用,生成麦芽糖,味道比生甘薯更甜。
甘薯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胡萝卜、白箩卜、冬瓜、南瓜、黄瓜等等,而且还含有一般谷物所没有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
甘薯可以作制造淀粉、酒精、丙酮、葡萄糖等的工业原料。
另外,当你在炎夏喝汽水的时候,它为你提供柠檬酸;当你在厨房烹调的时候,为你提供酒、味精、山芋蜜、山芋粉、山芋糕⋯⋯甘薯能当主食充饥,又能作副食佐菜,生炒蒸煮,切片油煎,磨甘薯原产地是美洲,考古学家在古墓里曾发现过八千年前的野生甘薯的块根,在秘鲁古墓里发掘出陶器制品,上面镶有甘薯的图案,证明是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美洲人民模仿甘薯形状制作的。
甘薯传到中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
在的菲律宾)经商,看到当地种植一种食用块根甘薯,根大如拳,皮色朱红,生熟可食,产量高,味道好,耐瘠薄,是一种保丰补歉的备荒作物。
他想到家乡“土瘠民贫,粮食缺乏”,如果能把它引种回国,可以使百姓荒年无饥饿之忧。
可是,甘薯是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引来的,严令禁止外传。
陈振龙只好冒着危险,花了很大一笔钱,买了几尺长的甘薯藤秧,把它精心藏在浸水的缆绳里,经过七天海上航行,才带回福州。
陈振龙叫他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献甘薯藤,并上了禀帖。
巡抚金学曾看了呈文,要陈经纶赶快试种,他就在自家屋后栽种,四个月后,掘得“形如玉瓜、藕臂”、的累累块根。
这位巡抚亲尝了滋味,就下令在各地推广种植。
后人为纪念他们,在福州乌石山上,建了“先薯祠”,立了“清政碑”,把甘薯叫做“金薯”,供奉先贤,立有碑刻,以赞颂他们种薯的功绩。
后来,又有一种传说,说甘薯是从越南引进中国的。
广东吴川县中医林怀兰,曾去交趾)行医,有一次给国王的女儿治好了病,国王特地设宴招待,宴席上有一盆熟甘薯,林怀兰觉得很好吃,想起引种的事。
可是,当地规定,不准甘薯外传,林怀兰通过国王仆从的关系,费尽周折,才好不容易弄到了甘薯藤,带回广东引种。
经过试种,效果很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利益。
当地建有一个“怀兰祠”,门楣上有“番薯林公庙”字匾,以传颂他引种甘薯的功绩。
十八世纪前后,甘薯普遍种到我国各地,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新疆盆地,“垅垅绿土块块果,蔓蔓长藤节节根”,种植面积之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刚摘下来的新鲜的玉米,经过蒸煮,吃起来香、甜、糯、嫩,想必你也是爱吃的;至于玉米面,也许你嫌它是粗粮,而不爱吃了。
这可委屈玉米啦。
玉米一向是人们推崇的粮食作物,产量高,又富有营养。
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和不饱和脂肪。
它们有助于人体里脂肪和胆固醇的正常代谢,能预防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常吃玉米油,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镁,能促使血管舒张,肠壁蠕动,胆汁分泌和体内废物的排泄。
令人感兴趣的是,多吃玉米,还有助于减少癌病的发生。
墨西哥、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以玉米为主食,癌症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玉米的故乡是美洲。
五千多年前,印第安人从野生的玉米里,经过一年一年的人工选择,使原来果穗很小的玉米变成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
墨西哥在传说中就有一个女神叫“玉蜀黍神”,每当玉米成熟的时候,人们就把第一个最好的果穗献给她。
印第安人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玛雅文化”,是在种植玉米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叫“玉米文化”。
现在,玉米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作物了。
大约十六世纪,玉米传到中国。
当时,人们叫它“西番麦”、“西天麦”,对玉米的性状,曾作了这样的描述:稷米样的茎秆,稻穗状的花序,长棒般的苞果,红丝似的花须,黄实形的粒实;花开于顶,实结于节。
那时候,玉米曾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因此又叫“御麦”。
玉米的称雅号:玉茭、玉麦、金黍、珍珠米等等。
玉米籽粒行数为什么多数都成双行呢?原来,玉米雌穗的主轴上长有许多成对、纵行排列的雌小穗,每个雌小穗有两朵小花,一朵是不孕花,不结实;另一朵是可孕花,能够结实。
这样,果穗上的纵列行就成了双数。
玉米棒上出现几种颜色的籽粒,是不同品种间异花传粉杂交的结果。
年复一年地播种杂交种子,越来越杂,同一个棒上的籽粒颜色就更多了。
墨西哥人不断创造出新品种。
有种“理想的玉米”,亩产最高可达两千四百斤,驰名世界。
最近,墨西哥植物学家古兹曼,发现一种杂交玉米,它种植一次,就可以年复一年地收获,能大大节省玉米的种植成本,因为它不用每年犁掉老的玉米秆,再播种新玉米种子。
种玉米长得根壮秆粗,抗病力强,每株上能长多个玉米穗。
它很耐旱,能在缺水的土地上种植,还可以在温和气候或热带气候下种植。
这个新发现,被誉为“本世纪的重大发现”。
思考题1、你知道玉米的雌雄蕊长在哪吗?2、吃玉米为什么往往与大豆搭配呢?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有人说:“健康之道,要多吃蔬菜。
”的确如此。
有些人,不挑食,粗粮细粮,鱼肉荤腥,蔬菜瓜果,什么都吃,这种生活习惯好,身体也健壮。
可是,有些人就不同了,对菜肴东挑西拣,爱这嫌那,老是拣荤菜吃,就是不吃蔬菜,这样偏食不好,不利于健康。
多吃蔬菜有好处,对这点是不应该怀疑的。
可是,吃蔬菜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蔬菜是身体正常发育和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
蔬菜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
人们赞誊蔬菜是“维生素的仓库”,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要素”。
你由此可想象到蔬菜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啊!蔬菜中,菠菜、芹菜、胡萝卜等含维生素A最多,其次是韭菜、卷心菜和西红柿。
韭菜、青豌豆、卷心菜和西红柿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菠菜、花菜、西红柿、南瓜和卷心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
几乎所有的新鲜蔬菜都含有维生素C,其中红辣椒、花菜、菠菜、油菜、韭菜、卷心菜、芹菜叶和西红柿的含量更多。
菠菜、胡萝卜含有维生素D。
小白菜含有维生素E。
菠菜、花菜、小白菜、胡萝卜和西红柿含有维生素K 等等。
在蔬菜中,还含有钙、铁、磷、植物碱、芳香物质等养分,都是人体里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里如果缺少了各种维生素,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
比如,缺少了维生素A,就会出现眼角干燥,视觉模糊,缺少了维生素B2,会带来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头痛、眼酸等等。
缺少了维生素C,就会患坏血病,常常危及人的生命。
缺少了维生素D,儿童就容易得软骨病⋯⋯蔬菜能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尤其帮助人体吸收蛋白质、糖类和脂肪。
比如,当你把含蛋白质多的食品和蔬菜一起吃下去时,进入胃里的消化液要比单吃一种食物多得多。
你吃白菜肉馅饼,胰腺分泌的胰液,要比你单吃肉馅饼时多一倍多。
你如果想更好地吸收油脂食品的营养,必须多吃些蔬菜。
蔬菜含的热量虽然比较少,却含有酒石酸,它能阻挠糖类变为脂肪,也就是可以防止人体发胖。
蔬菜含有比较粗糙的纤维,能帮助大肠蠕动,使各种致病的有害物质同肠壁减少接触,并把它们排出体外,可以减少肠胃病的发生。
蔬菜还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不仅健康的人离开蔬菜不行,病人也不能没有蔬菜。
蔬菜对心血管病患者大有好处。
因为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钾盐,钠盐比较少,多吃蔬菜,人体里就不会保存多余的水分,减少水分也就减轻了心脏的工作负担。
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多吃蔬菜以后,蔬菜中所含的果胶,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胆固醇。
据研究,除了水果以外,多吃蔬菜和豆类,特别是胡萝卜,能预防癌症。
因为蔬菜中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可以使刚开始向癌细胞分化的细胞重新转化为正常的细胞。
在两千名工人的调查中发现,平时多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和胡萝卜素的蔬菜的人,肺癌的发病率大大减少。
体健康、食量正常的人,每天有三百克土豆,四百克白菜、卷心菜、胡萝卜、菠菜、韭菜、西红柿或其他菜就够了。
冬季和早春蔬菜较少的时候,多吃些腌咸菜,酸渍菜,晒干菜和罐头菜也是有益的。
要保持蔬菜的营养价值,还得注意烹调方法。
蔬菜要先洗后切,最好用不锈的菜刀切,现炒现吃。
熟菜最好不要热第二次,制好的汤菜,如果要放到第二天吃,要吃多少,热多少,不要全热。
不要把煮土豆的汤,或其他菜汤倒掉,这些汤汁可以用来做菜汤。
胡萝卜、葱和西红柿等,要用植物油来做,加上调味汁,否则,胡萝卜素不易被吸收。
蒸菜保留的营养价值最多,而文火炖菜,保留的最少。
多吃点蔬菜吧!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
思考题1、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动物性食物没有的什么营养素?2、多吃蔬菜有哪些好处?第四课时:水果种种四时鲜果多么逗人喜爱啊!梅子、樱桃、杨梅等上市不久,荔枝、龙眼、甜瓜、哈密瓜、石榴、香蕉等陆续涌到。
再过些时候,柠檬、芒果、椰子、菠萝、梨和柑、橙、橘、柚又先后登场。
每当淡季,水果店还有甘蔗、荸荠、藕、百合、青萝卜、栗子、枣等应市。
所有这些,你可能也一概叫它们为“水果”吧。
水果店是出售水果的,可是,你如果以为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的话,那就不对啦!要弄清楚什么是水果,先得从果实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