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统计分组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章统计整理【教学目的】1. 深刻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并且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2.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3.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重点】1. 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2.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3.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难点】1.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2.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8 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表现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统计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与全貌。
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例如,工业企业普查中,所调查的每个工业企业资料,只能说明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注册资本、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等具体情况。
必须通过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组、汇总等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全国工业企业的综合情况,从而分析工业企业的构成、经营状况等,达到对全国工业企业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它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资料整理得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整个统计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恰当的加工整理,不完善的整理方法,往往使调查得来的丰富、完备的资料失去价值。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整理工作。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是:(一)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
1. 审查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2. 应审查数据是否准确。
审查的办法主要有:①逻辑审查:主要是从定性角度审查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量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 【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 )P74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 【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P72【解析】对于连续型变量,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多,并且变动幅度较大时,应该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型数据,一般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3.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程序有哪些?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得出能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各种过程。
统计资料整理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整理汇总方案。
(2)对统计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3)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
(4)将汇总整理的资料编制成统计表(5)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3.2 统计资料审核哪些内容?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查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应以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案为准,核实所有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的份数、项目和时间上报。
检查资料的准确性主要是核实调查材料的口径、计算方法、包括的范围、计量单位等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的方法有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逻辑检查是从合理性方面去检查资料的正确性。
计算检查是通过计算,检查在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计算结果、小计、合计、总计间的各项是否正确等等3.3、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什么作用?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
统计分组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以是数量标志。
(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通过统计分组,可以从数量方面说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数量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将所研究现象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计算出各组在总体中的比重,用以说明总体内部的构成。
同时将总体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反映各组之间的比例关系。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利用统计分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首先用影响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然后计算出结果标志的数值,从而分析两个标志的联系程度和方向。
第三章统计整理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2.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不同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3.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C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C)。
A.260B.215C.230D.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
A. 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 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C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8.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 )。
A.各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9.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B )。
A.上限所在的组B.下限所在的组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10.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B )。
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没有关系11.变量数列中各组的频率总和应(C )。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不等于100%12.在编制分配数列时,连续型变量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C )。
A.交叉B.不等C.重叠D.间断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
第三章:统计分组一、单项选择题1.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2.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 )。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3.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
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5.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C )。
A.正比B.等比C.反比D.不成比例6.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A )。
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7.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C )。
A. 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B. 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C. 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8.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C )A. 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B. 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 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D. 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9.下面那一条不是统计分组的作用(D )A.划分类型B.反映总体内部结构C. 研究现象间的依存关系D.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1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正确确定组限与组数C.正确划分分组界限D.正确选择分组数列的类型13.分组标志一经选定( B )。
A.就掩盖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B. 就突出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C.就突出了总体在其他标志下的性质差异D. 就使总体内部的差异消失了14.按某一标准分组的结果表现为(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15.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D )。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B.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多少的不同16.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4、2、4、3、4、4、2、2、4、5、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A )。
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17.复合分组是( C )。
A. 用同一个标志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体层叠起来进行分组B. 对某一个总体选择一个复杂的标志进行分组C. 对同一个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D. 对同一个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列起来进行分组18.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分组的统计方法是(B )A. 品质分组B. 复合分组C. 混合分组D. 变量分组19.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B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 可以用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20.次数分配数列(A)。
A.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C.只包括品质分配数列D.不能用图表形式表现21.某连续变量分组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B.510C.500D.49022.按组距式分组(C )。
A.不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伤害B.会增强资料的真实性C.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D.所得资料是虚假的23.次数分配数列是( D )。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24.次数分配数列(D )。
A.只包括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C.只包括品质分配数列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25.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B )。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C.分组标志的选择D.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26.对某班学生按考试成绩分为五组,这种分组属于( A )。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D.并列分组27.采用组距分组时,组限的确定(B )。
A.第一组的下限应该大于最小变量值B.第一组的下限应该小于最小变量值C.最后一组的上限应该小于最大变量值D.第一组下限和最后一组上限应分别等于最小和最大变量值28.对某企业职工按日产量多少分为四组:100件以下、100-140件、140-180件、180件以上。
第一组的组中值是(A )A. 80B. 90C. 100D. 6029.下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A )A.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B.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C. 职工按职称分组D.人口按居住地区分组30.次数分配数列(A )。
A.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因素构成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C.只包括品质分配数列D.不能用图表形式表现31.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率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大32.对某企业职工按日产量多少分为四组:100件以下、100-140件、140-180件、180件以上。
最后一组的组中值是( A )A. 200B. 210C. 100D. 22033.下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A )A.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B.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C. 职工按职称分组D.人口按居住地区分组34.一般情况下,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表现为(A )。
A.正态分布B.U型分布C.J型分布D.统计分布3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B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36.在次数分配数列中(D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各组频率小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率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37.采用组距分组时,组限的确定(B )。
A. 第一组的下限应该大于最小变量值B. 最后一组的上限应该大于最大变量值C. 最后一组的上限应该小于最大变量值D. 第一组下限和最后一组上限应分别等于最小和最大变量值38.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D.频率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大39.下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A )A.固定资产按价值多少分组B.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C.职工按职称分组D.人口按居住地区分组40.次数分配数列(C )。
A.只包括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D.不能用图表形式表现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 )。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3,4,6,3,4,5,2,4。
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 )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
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9、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种,不正确的是(B )。
A、第一种B、第二种C、第三种D、第四种100% 以下80 % 以下80 % 以下85% 以下100% ~110% 80.1% ~ 90 % 80% ~ 90 % 85% ~ 95%110% 以上90.1% ~ 100% 90 % ~ 100% 95% ~ 105%100.1% ~ 110% 100% ~ 110% 105% ~ 115%110.1% 以上110% 以上115% 以上10、复合分组是(C)。
A、用同一标志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体层叠起来进行分组B、对某一总体选择一个复杂的标志进行分组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D、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列起来进行分组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ACD )。
A.是一种统计方法B.对总体而言是“合”C.对总体而言是“分”D.对个体而言是“合”E.对个体而言是“分”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ED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3.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CD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各组名称D.次数E.分组标志。
4.根据分组标志性质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CD )。
A.等距数列B.异距数列C.品质数列D.变量数列E.次数与频率。
5.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E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率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6.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 )A.职工按工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7.下面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CD )A.企业按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C.工人按产量分组D.职工按工龄分组E.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8.下列数列属于(BCDE )。
A.品质分配数列B.变量分配数列C.组距式变量分配数列D.等距变量分配数列E.次数分配数列9.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CE )A.300人以下,300-500人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300人以下,301-500人D.300人以下,310-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