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5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一)一般护理1.卧位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有严重呼吸困难时,采取端坐位或半坐卧位;2.活动与休息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及病人基本状况决定活动量。
(二)饮食护理1.限制盐的摄入一般心衰摄盐〈5克/日,严重心衰摄盐〈3克/日。
2.限制水分严重心衰病人,24小时的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
3.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饱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食物,少尿患者应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的含钾量。
4.多食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症状处理1.呼吸困难:评估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注意观察发绀的情况;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休息以减少氧耗和能量;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换气;吸氧;遵医嘱给予纠正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2.水肿:准确记录出入量,监测体重及腹围;限制钠盐摄入,告诉病人及家属低盐饮食的重要性;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加重心衰;遵医嘱给予利尿剂;预防压疮。
(四)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压疮应协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嘱病人穿质地柔软、宽松、无松紧带的衣服;保持床褥柔软、平整、干燥、清洁;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气圈或气垫床;协助病人排便时,一定要注意防止损伤皮肤。
2.血栓性静脉炎心衰病人在卧床期间,要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3.坠积性肺炎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地咳嗽和排痰,定时翻身拍背,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五)用药护理1.洋地黄类药物给药前仔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准确测量病人的脉搏,注意节律和频率;掌握病人进食情况,注意观察有无低钾表现。
2.利尿剂电解质紊乱是长期使用利尿剂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
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出现高钾、低钾、低钠等临床表现,定期复查电解质。
3.血管扩张剂①硝普钠:具体见高血压急症护理常规。
②硝酸甘油:容易出现头胀、头痛、面色潮红、心率加快等副作用,改变体位时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应注意防护。
(六)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病人出现不良心理时,及时给予疏导,帮助病人克服不良心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慢性心衰护理常规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引起心力衰竭的基础心脏疾病。
2.评估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劳累、心律失常等。
3.评估病人对活动的耐受情况。
4.评估伴随症状如憋醒、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咯血、发绀、水肿等。
5.评估既往xx及用药史等。
6.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如血压、心律、心率、呼吸等。
7.评估病人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抑郁等情绪。
8.评估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操作要点。
1.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无刺激、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饮食,适当控制液体入量。
3.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
4.使用血管扩张剂者应注意监测血压,静脉使用时应控制滴速。
5.使用利尿剂者应注意监测电解质,预防低钾、低钠等发生。
6.使用洋地黄制剂者注意监测脉搏和心电情况,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发生心律失常或脉搏低于60次/min者应报告医生并停用。
7.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8.做好水肿病人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9.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三)指导要点。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劳累、饮食过咸。
2.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可从事轻体力劳动。
3.教会病人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并发症。
缓慢更换体位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学会监测脉搏,预防洋地黄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
4.预防感冒,避免诱发心衰。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2.提高对治疗的xx。
慢性心衰的护理措施
(一)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1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发绀、水肿、肺部啰音有无减轻,水肿处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必要时检测24小时出液量,每日晨起排尿后、早餐前测体重,有腹水者每日测腹围一次,病情加重时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 生活护理
1)休息及活动:根据心功能分级安排休息及活动。
心功能l级,不限制病人一般的体力活动,以活动中不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急、疲劳等不适为度。
心功能ll级,体力活动适当限制。
心功能lll级,严格受限一般体力活动,充分休息。
心功能llll 级,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限制钠盐、总热量摄入,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3)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到4L/min,肺心病病人为1到2L/min。
4)保持大便通畅。
3 用药护理
(1)洋地黄类药物
①洋地黄中毒症状,包括心脏表现(心律失常),胃肠道表现,神经系统表现(黄视,绿视)。
每次给药前询问病人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测量心率,心律。
②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严格遵医嘱给药。
③禁止及钙剂,奎尼丁,抗甲状腺药物,硝苯地平等同用。
④定期监测心电图,血钾,及血中洋地黄药物的浓度。
⑤洋地黄中毒的病人立即停用洋地黄药及排钾利尿剂,给予补充钾盐和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2)利尿剂:是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
①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体重,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②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遵医嘱补充电解质。
③服药时间已选择早晨或日间。
(3)血管扩张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的护考知识点1、心功能分级一级:活动不受影响。
二级:活动轻度受限。
三级:活动明显受限。
四级:不能下床活动。
2、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出现顺序依次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3、右心衰竭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循环淤血),左心衰竭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肺循环淤血)。
4、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因素是(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5、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容量负荷过重常见于因为瓣膜关闭不全所引起。
6、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
前两者是左心室压力负荷重,后两者是右心室压力负荷重,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因为瓣膜狭窄所致。
7、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是(呼吸困难)。
8、发生急性肺水肿病人咳(粉红泡沫样)痰。
9、左心衰竭最重要的体征是(交替脉),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
10、左心衰竭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
11、全心衰竭是(左心衰竭兼有右心衰竭)的症状,其中以(右心衰竭)的表现为主。
12、右心衰竭早期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表现为出现在身体的(下垂和组织疏松)部位。
13、右心衰竭最重要的体征是(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可出现肝(大)及肝区(压痛)。
14、右心衰竭引起发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循环静脉淤血,血流缓慢,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
15、治疗心力衰竭最常用的药物是(洋地黄类)药,常用药物(地高辛,毛花苷丙),主要作用为(增强心肌收缩力)。
16、洋地黄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不宜应用,以免(引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17、洋地黄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早二联律)最为常见。
18、利尿剂的作用是减少心脏(前负荷),以(排出体内多余潴留的液体,改善心功能)。
19、扩血管药的主要作用是扩张小动脉,减轻(后负荷),扩张小静脉,减轻(前负荷),扩张小动脉常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扩张小静脉常用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案例编号:101005知识点:冠心病的概念及分型;各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冠心病患者用药指导;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抢救配合; PTCA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急性心包填塞的处理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PTCA;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男性,75岁,小学文化,退休。
因“反复胸痛10余天”入院,10余天前反复出现胸痛,开始均在活动后出现,位于胸骨下段后部,为压迫性疼痛,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
近一周来患者症状加重,休息时亦有症状,胸痛持续时间延长,性质加剧,向左肩部放射,伴出汗、气促。
近2天来患者感恶心,偶有呃逆。
急诊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T改变。
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未按时监测,控制不详。
体格检查:T 36.2℃,HR 52次/分R 18次/分,BP105/47mmHg。
神志清楚,颈静脉无充盈,心率52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清,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1),Ⅱ、Ⅲ、aVF导联之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0.25mv。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4.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5%。
肌钙蛋白3.8ng/ml。
心肌酶谱:CK 850U/L,CK-MB 65U/L,LDH 471U/L。
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
医疗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图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情境1 入院护理患者由急诊室平车送入病房。
医嘱予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绝对卧床休息,医嘱予氯吡格雷(波立维)、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肠溶阿司匹林口服。
问题1 如何接诊该患者?1.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进行监护,与急诊科护士进行床边交接(附危重患者转运单)。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二.观察要点1.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加重的临床表现,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医生处理。
2.加强护理观察,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抢救。
三.护理要点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尽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使病人舒适。
2.饮食护理①.遵医嘱给予少盐(3-5g/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
②.少量多餐,忌餐饱。
3.用药护理①.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8-12滴/分,不超过20滴/分。
②.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min),使用前测脉搏或心率,若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③.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应用ACEI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变化。
④.应用利尿药时应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⑤.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防止大便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四.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教育家属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治疗,坚持定期门诊随访。
4. 9。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
理
(一)心功能如何分级(★★)
心功能Ⅰ级:心脏病病人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Ⅱ级:心脏病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Ⅲ级:心脏病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引起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Ⅳ级:心脏病病人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活动后加重。
(二)诱发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因素是:呼吸道感染(★★)。
(三)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现为(★★★) :肺循环淤血;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
最典型的症状是阵发性夜间呼吸闲难;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四)体征: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
(五)右心衰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六)呋塞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
(七)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24 小时内不宜使用;洋地黄禁忌和钙剂一起使用(★)。
(八)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1.胃肠道表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2.神经系统表现:视物模糊、黄视绿视、头晕、头痛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出现各种心率失常,室早二联律最为常见。
(九)一般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
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学历提升,健康管理师,都可咨询动。
心功能Ⅱ级:可适当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
心功能Ⅲ级: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严格限制般的体力活动。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十)护士在使用洋地黄之前应测:脉率或心率(★★★)
(十一)使用洋地黄时,当病人脉搏低于多少时应停药(★★): 60 次/分(如果是婴幼儿使用洋地黄时,当心率小于80 次/分应停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