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职场智慧】人前人后一个样
- 格式:pptx
- 大小:65.38 KB
- 文档页数:21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1000字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弟子规心得体会1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人人尽本分,做本分人《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根据论语改写,全篇思想是儒家思想,你学习有什么体会?下面本文库带来的是《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人人尽本分,做本分人。
《文钞》复慧淑慧庆两女居士。
"所言尽职分,在女人分上,实有最大之关系,而且了无形迹"。
在有伦常道德的时代,人人尽份最为要紧。
在没有伦常道德的时代,人人尽份就更加显得要紧了。
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全在家庭成员尽本分上,人能守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责任,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是其因果必然的感召。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都和睦,社会就和谐,国家就会昌盛。
这一切都在于人人尽本分,做本分人。
学佛之人,若不是本分人,哪里有资格学佛菩萨呢?本分者,五伦中各个本分你要懂得,你要能够做到你在各个地位上的本分。
五伦者,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做儿子首先要会尽孝道,大了会尽长幼之道,结婚会尽夫妇之道,工作能尽君臣之道,交友会尽朋友之道。
这是人生在各个地位上的本分,做本分人应做的责任。
所有本分中,以孝道为第一本分,这是一切本分的原始点。
爱心的发挥,爱心的扩展都在这里建立。
爱心的教化也一样在这里建立。
孝道是一切德行的原始点,一切德行不从这里建立,都做不到,做也是假的。
为什么?对生你养你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道,你对任何人都不会真有爱心。
夫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没有伦常道德的社会,那副虚假的人际关系,谁见谁心痛!夫子又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德行的根本一定要建立,一切德行的根子,就在这里,根子没有扎下去,怎么建立德行。
根子烂了,一切德行都是假的,虚妄的。
根出了问题,教化就兴不起来,没有教化,本性保不住,习性在变坏。
教化兴,人人恢复本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教化衰,人人趣向习性,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杀盗淫妄酒。
今天的人们,不是后者吗?"世之治乱,家之兴衰,悉由女人能尽职分与否耳"。
弟子规感悟工作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导游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弟子规感悟工作心得体会弟子规感悟工作心得体会(精选8篇)弟子规感悟工作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弟子规感悟工作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弟子规感悟工作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说长道短,坚决避免【原典】: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释义】:遇到有人在人前背后对人说长道短,只要不关乎自己,就不要闲事惹是非。
职场最忌讳对别人说长道短似乎职场上永远不缺这样一个人:捕风捉影,搬弄是非,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先自己加工一番,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
这种“长舌妇”一类人就像职场上的蛀虫,他们最开心的就是把周围的人和事都闹得鸡犬不宁。
还好,他们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引以为戒,并对这类人“敬而远之”。
诚然,职场如战场,“政治游戏”每天都在上演。
“我只告诉你一个人”,这句话真是太耳熟了。
但是,连小孩子都知道,一旦你说出一个秘密,就不要幻想它不传播出去。
流言迟早会传到当事人的耳中,而受害者对传播的罪魁祸首的怨恨也迟早会发作。
你的隐私有没有被当做小道消息四处流传?你有没有议论过别人的隐私?职场中人,恐怕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由于小道消息往往更关注个人,多和个人隐私有关,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好奇心,一传十,十传百,三人成虎假的也会变成真的,就会产生极强的杀伤力。
古时候就有“曾参杀人”的故事。
曾参的母亲正在家里面织布,这时候,有人突然过来告诉他:“曾参杀人了!”曾母泰然自若,说我儿子怎么可能杀人,继续织布。
过了不长时间,又来了一个人,同样是对曾母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旧非常镇静地织自己的布,对此根本不予理会。
又过了不长时间,第三个人过来了,同样是说:“人们议论纷纷,说曾参杀人了!”这时候曾母再也坐不住了,把织布的梭子扔在了地上,关上院门,找到梯子,翻墙从偏僻的地方逃跑了。
而事实是,曾参根本就没有杀人,但是虚假消息的一再传播,连曾参的母亲都没办法做到不轻信了。
由此可见,即使传播的是假的消息,但是传播的人数和次数一增多,它的杀伤力就变得非常之大,甚至有时候远超人们的想象。
一般来说,每家公司都少不了有一个或者是几个“小广播”的角色。
研究表明,竞争越激烈的企业,小道消息越盛行,因为总有人能从给别人泼脏水中获益。
弟子规全文带完整版教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读本,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诠释了做人的道德准则。
本文将带您一起学习弟子规全文,并从中领悟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一条:弟子规,开宗明义,要求做弟子的第一要务是“早起”。
早起的习惯有助于更好地安排时间,使我们的一天充满活力和生机。
早起还能让我们早日达成目标,发展自己的实力。
生活中,我们应该每天都保持早起的良好习惯。
第二条:洗面濯足,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础。
我们需要保持身体的清洁,不仅是为了自身健康,更是要尊重他人,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洗面濯足,是让我们保持整洁和自信的重要举措。
第三条:虽饱必作,这是告诫我们要遵守适量的原则。
不贪吃、不浪费食物,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更是对社会资源的负责。
我们应该知道满足感来自于适度,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才能成为一个有节制的人。
第四条: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句话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首先要修身,通过努力学习和自我提升,做到心态积极、品行端正;其次要齐家,做一个尊重父母、孝敬长辈的人;然后要治国,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最后要平天下,我们要为人民谋福祉,为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条:夫子所以言,学之不厌也。
夫子指的是孔子,他的教诲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学习永远不厌。
学习是人生的一种追求,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更能够不断提升自己。
学无止境,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六条:词立而文明。
在我们的言行中,我们要注意言辞的得体。
文明不仅包括对他人的尊重,更关乎我们的语言和沟通方式。
我们要注意用文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使用尖酸刻薄的言辞去伤害他人。
只有用文明的方式沟通交流,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第七条:笃信好学守意诚,我们要笃信学习的力量,同时要保持真诚的心态。
学习是需要坚持和努力的,我们要保持好学的态度,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弟子规全文深度解读《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是由清代文学家李毓秀所撰写的一本教养子弟的书籍。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的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和教育原则。
第一章:弟子规的概念与意义《弟子规》是孩子们最早学习的一本书,它以启蒙儿童的方式,教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合格的人。
通过遵守规矩,尊重师长和长辈,与人为善,努力学习等内容,目的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
第二章:规则的重要性与遵守《弟子规》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正如书中提到的:“有规矩,方能成方圆。
未学先德,道德成仁”。
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发展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三章: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弟子规》中强调了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
师长是孩子们最早的启蒙老师,是他们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榜样。
只有尊重师长,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良好的教育。
同时,尊师重道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第四章:待人接物的准则《弟子规》在待人接物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准则。
通过教导孩子们待人友善、真诚待人、不卑不亢等行为,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同时,弟子规中还着重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教导孩子们懂得感恩和回报。
第五章:勤学修身的教育原则《弟子规》要求孩子们勤学修身。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以及对事物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孩子们养成勤学好问、修身养性的良好习惯。
第六章:总结与启示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所体现的传统教育价值观。
弟子规以规则为基础,注重尊师重道,培养孩子们待人接物的能力,同时强调了勤学修身的原则。
这些教育原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论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深度解读,我们更加明白了这本经典著作的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是一本启蒙儿童的读物,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工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弟子规》,并将其中的道德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新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文本下载,1440字)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弟子规》全文及赏析《弟子规》全文及赏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经过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共有360句、1080个字,读来朗朗上口,是用来给当时的孩童识字和学习规矩的教材。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弟子规全文,一起来看看吧!《弟子规》全文及赏析篇1〈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关于学习】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人前不说,人后乱说的例子佛说:不要随便讲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缘。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评价他人,背后说人是非。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气。
古人说: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
如果不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不要轻易评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难以启齿的柔弱,更有不可言喻的伤疤。
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的生活,也无法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未曾真正的经历,就无法体会其中的一切。
所以,不了解他人,就不要轻易下结论。
人前不说好坏,人后不论是非。
孔子的弟子子贡很聪明,也是一个大富豪,他深得孔子的喜欢。
但是他有一个缺点,总喜欢在背后议论自己的师兄师弟们,这就引起了孔子的强烈不满。
孔子批评子贡说,你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你难道就很好吗?要是我,就没有这个闲工夫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说别人坏话的行为叫“方人”。
《弟子规》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不随便议论别人是非,是一种修养。
佛家也讲:说人是非造口业,损德折寿消福报。
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非,这都是口舌的恶业。
说人过错既损德又消福还折寿,嘴巴在造口业时就像刀子把自己的福报一点一点消掉。
你造的口业使别人受损越大,你的果报就越重。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比丘,长得不是很庄严,后来有人诽谤他说他长得像一个猴子,结果因为这一句话,那个诽谤比丘的人五百世都转世为猴子。
所以说话千万要小心,不能随意评价他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度,以免口出恶语,结下恶缘。
很多人会羡慕别人,或者和别人比较,进而产生烦恼。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缘。
不要随便比较,更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业力来的。
因此感召到的环境,人群都不同。
是贫是富,是寿是夭,是穷是通,都不同。
自己修行自己好,自己因果自己了,守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才能过好这一生。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6)《弟子规》全文及解读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
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
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智慧人生】先做人,后做事【智慧人生】先做人,后做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的文化。
要做事先做人,学会了做人,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
而做人,就是要做到这十要十不要。
做人十要,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一、做一个孝顺的人孝悌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和别人的关系会怎么样了。
《论语》中说,孝悌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
一个人如果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即便没有什么知识、地位,这也是儒家所推重和赞赏的人。
二、做一个善良的人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善良是我们修身最好的方法,是处世最好的法门。
《道德经》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大道、天地的法则都是这样:没有亲疏,却把善果酬善人。
南师说:行善最乐。
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不快乐,内心不对劲,这个不安不对劲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
假使你真正无条件绝对地行善,帮助人家,有利于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
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善的行为在中国医学上,或依阴阳家来说,是属于阳的光辉的一面,是开发性的,而恶的行为属于阴性的,它是收缩的、紧张的,会使自己起恐惧感、痛苦感。
三、做一个勤劳的人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说「天道酬勤」。
勤劳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我们干事立业的根本。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从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懒惰而导致失败。
鲁迅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弟子规心得体会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
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
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
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讨厌他们。
现在想想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
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意。
”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
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
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
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
现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弟子规》完整版做事先做人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正能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篇1从前呀,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
有聪明的猴子,憨厚的小熊,活泼的兔子,还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呢。
这只狐狸呀,总是笑眯眯的,对每一个动物都特别热情。
嘿,见了猴子就夸它机灵,见了小熊就赞它强壮,见了兔子就说它可爱。
大家一开始都觉得狐狸真是个善良友好的伙伴呀!有一天,猴子发现了一棵长满了熟透果子的树。
哎呀呀,这可把猴子高兴坏了,它连忙跑回来告诉大家。
狐狸听了,脸上笑得更甜了,说:“咱们一起去摘果子吧,大家平均分。
”大家都觉得狐狸真不错呢。
当他们来到树下,猴子灵活地爬上树,开始往下扔果子。
狐狸呢,在下面捡果子,边捡边悄悄地往自己身边多放。
哎呀,这可没被其他动物发现。
又有一次,小熊抓到了好多鱼。
狐狸跑过来,亲热地说:“小熊,你可真厉害!咱们一起分享这些鱼吧。
”小熊高兴地答应了。
可是到了分鱼的时候,狐狸偷偷地把大的鱼都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兔子有一天找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大蘑菇,告诉了大家。
狐狸连忙说:“咱们一起享用吧。
”结果在吃的时候,狐狸把大部分都偷偷藏起来留给自己。
慢慢地,其他动物们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怎么每次一起做事,狐狸分到的东西都好像更多呢?终于有一天,猴子、小熊和兔子聚在一起,说起了这些事。
哎呀呀,大家一交流,才发现狐狸一直在背后算计他们。
于是,当狐狸再像往常一样笑眯眯地凑过来时,大家都不理它了。
猴子生气地说:“你总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们再也不和你一起玩了!”小熊也跺着脚说:“你太不真诚了!”兔子红着眼睛说:“我们不会再相信你了!”狐狸这下可慌了,它试图解释,可是大家根本不听。
从此,狐狸被大家孤立了,它只能自己一个人在森林里孤单地走来走去。
哇,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真诚待人是多么重要呢!如果像狐狸那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最终是不会有朋友的,也不会得到大家的喜欢和信任。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和快乐呀!篇2从前呀,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群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