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国》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5.86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地理词汇掌握不足,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对美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
2.难点:美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的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美国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课件,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等景观。
2.资料:收集有关美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3.问题:准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图像,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等景观,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操练(10分钟)分发资料,让学生阅读有关美国经济发展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有哪些?这些产业是如何分布的?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总结美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所在经纬度。
2.运用地图资料找出美国的地形和河流。
3.运用所学掌握美国所处温度带,并能说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和资源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的地形、河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教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啊,刚从澳大利亚带团回来。
澳洲的美景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你们也都去过澳大利亚吧。
那我要问一问你们:“澳大利亚名闻天下的三大美名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今天,我又要带团出发了。
这次我要去的是西半球的超级大国。
想知道是那里吗?来看一看我做的宣传海报。
【播放关于美国的精选图片】教师:你们知道我要去哪里了吧。
没错,就是美国。
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我啊。
可是,我从来没去过美国。
主任又给我下了死命令——出发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了解,他还给我发了一份任务清单。
找位同事帮我读一读。
【学生朗读教学目标】教师:我将思路整理一下发现,我需要从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资源方面来了解美国。
我准备绘制一幅美国的地理概况简图。
可是……我的动手能力特别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行政区划、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美国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大国,他们的了解可能还比较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认识美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行政区划、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提高学生对美国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多元文化观念和全球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国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行政区划、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对美国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美国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美国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美国的文化多样性、经济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5.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美国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清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章节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美国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针对美国这一章节的内容,学生可能对于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片等方式,逐步掌握美国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片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特点;2.难点:对于美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美国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国的地理特点;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美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地理填空题或者选择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于美国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是关于北美洲地理特征和北美重要国家美国地理特征的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农业、工业、城市、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北美洲地理特征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北美国家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美国的具体地理特征和概况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农业、工业、城市、人口和民族等地理特征。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北美洲地理特征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2.美国的农业、工业、城市、人口和民族等人文地理特征。
3.北美洲地理特征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美国的地理特征。
2.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深入剖析其地理特征。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美国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相关资料。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4.准备问题驱动法的问题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美国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美国地理特征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农业、工业、城市、人口和民族等人文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分析,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理解北美洲地理特征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分布等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和经济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美国的电影、音乐、体育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2.了解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4.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2.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城市分布。
2.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认识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相关案例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国》的教学设计。
教材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提高对美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七年级学生对美国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视野。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地理环境的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美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美国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3.网络资源:搜集与美国地理相关的在线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美国的地标建筑、自然风光等,让学生对美国有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美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
同时,介绍美国的地形分布,如山脉、平原、高原等,以及这些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美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个地形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国》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美国这一国家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基本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资料搜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地理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特色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状况、文化特色。
2.难点:美国各州的地理位置和特色、美国的主要城市及其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美国地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美国各地的风光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3.资料搜集法:引导学生搜集美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美国各州的特色和主要城市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风光图片、相关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美国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美国的国旗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各地的风光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美国地图,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料搜集,了解美国各州的特色和主要城市。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通用9篇)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分析美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对美国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这一国家的地理特征,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片面或错误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国的地域特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美国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地理、文化等特征的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国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美国地理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地理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美国地理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引导学生感受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国》主要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美国的基本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美国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主要城市、农业、工业、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美国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入了解美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情况,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拓宽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情况。
2.难点:美国的地形、气候、主要城市、农业、工业、人口和民族的分布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国家地理特征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美国地理特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网络查询设备,以便于查找相关资料。
3.教学卡片、贴纸等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主要城市、农业、工业、人口和民族的分布特点。
让学生对美国的地理特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
(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一)出示学标,自主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
(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美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人口特征。
(2)了解北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理解美国农业、工业分布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剖析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通过学生读图材料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五大湖沿岸工业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美国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及其区位条件分析。
2、难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及手段主要通过讲练结合法、表格对比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探究法进行教学四、教学准备自制PPT、地理图册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 “龙卷风袭击德克萨斯州”导入本课内容:北美地区和美国。
板块一北美一、北美的位置和范围[读图]对比北美和北美洲的差别,找出北美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包含的国家。
1、经纬度位置:北温带为主,北部为寒带(25oN―85o N,20oW―170oW)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3、范围: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二、北美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读图思考]1、北美大陆上有哪些山脉、高原、平原?2、归纳出北美的地形特点?[归纳]通过剖面图归纳:地形特点:东西高,中部低;以山地、平原为主2、气候[合作探究](1)北美东部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2)北美东部和西部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3)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狭窄,为什么仅局限于沿海地区?(4)冬季,强劲极地冷空气为什么能长驱直下,直达墨西哥湾?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篇二」【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板书)第九章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关于美国地理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美国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但针对美国这一具体国家,学生对其地理特点、人文风情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认识美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特点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美国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点。
2.美国的经济特点及人文风情。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美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国经济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美国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课件。
3.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美国的地理位置、区域划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美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美国的经济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国的经济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时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有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美国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尚在发展过程中。
对于美国这个国家,他们可能从电视、电影、网络等渠道了解到一些信息,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美国的地理、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
2.难点:美国的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美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的课件。
2.地图:美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
3.资料:美国的相关案例、故事等。
4.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美国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2、通过地图确认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特点。
3.在图上能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
难点:3.在图上能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形成原因教学过程近来,在我国周围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东海:日本抢我们钓鱼岛南海:菲律宾占我们的南沙群岛。
我国现在,还有台湾游离于政权之外,没有统一。
这一些,都有美国的身影。
世界政治舞台上,有几股强大的力量,对抗中合作、合作中对抗。
这几股强大的力量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日本、其它。
美国是世界霸主,是我们口头提到最多的国家之一。
(另一个是日本)对美国,我们羡慕美国的经济,又为其强大的科技力量所折倒,在很多时候,我们还得避开强大的美国军车力量。
总之,对美国,我们是又爱又恨。
今天我们开始了解西半球的国家。
北美洲一个:美国。
南美洲一个:巴西。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美国二、新课讲解:(一)、民族大熔炉1、位置范围:出示PPT,了解美国在世界地图的位置。
学生说出美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出示PPT,学生找出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1)范围:除了美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
总共50个洲,(本土48个,和阿拉斯加洲和夏威夷洲两个海外洲。
(2)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北面加拿大、南面墨西哥。
(强调临两大洋)。
(3)、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北纬25度-北纬50度之间,全部位于北温带。
阿拉斯加州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北寒带;夏威夷州主要位于热带。
出示我国地图,美国本土和我国的对比。
我国北回归线横穿,有热带。
北面超过了北纬50度,我国南北长一些,而美国东西长一些。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1 美国》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9.1 美国》内容,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一个特殊的 country,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美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
2.难点:美国的地形、气候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等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
2.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分析其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美国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2.辅助材料:美国地图、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呈现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国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辅助材料,分析美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要求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学生对美国地理特点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是关于北美洲地理特点和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内容的学习。
本节课通过介绍美国的地理特征,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对北美洲地理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于美国的具体地理特点、人文环境等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掌握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美洲地理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2.难点: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美国的地理特点。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3.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美国的人文环境。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的案例。
3.准备教学PPT,展示美国的地理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美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
提问:“谁能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让学生回答,总结出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的特点。
美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标准》关于本节课的内容标准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经过对课标的认真研读,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如下: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这节课上,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空间思维的建立、科学的种族关系观的培养和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正确认识。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感性认知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对有趣多样的学习方式更感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倡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后,本节课安排学生在三维世界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选择浅显易懂的视频来帮助说明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华盛顿。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美国的种族构成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美国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并运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三维地图,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华盛顿。
2.通过美国游学经历的视频分享,认识美国的人种构成和种族问题。
3.运用地图,说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并归纳美国的工业分布特点。
4.通过“苹果”公司的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2.通过视频,了解美国的种族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种族关系观。
3.通过把已学的知识迁移应用到我国的产业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在三维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
2.通过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教学资源】
教学软件(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视频、无线网卡、手机等。
【教学过程】
【课堂板书】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条理清晰,教师掌控课堂能力强,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参与程度高,基本达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1.以学生身边的游学经历视频引入,并通过身边同学的游学分享渗透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程度高。
2.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
本节课使用了三款教学软件: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和班级优化大师,这些软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效果明显:
①利用“希沃白板”中的三维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转动地球,找到美国的位置,并填注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使用“希沃白板”中的“超级分类”功能,引导学生把美国主要的工业城市拖动到其所属的工业区的文本框中,软件就会自动将分类的内容整合成表格,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效率。
③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环节,“希沃白板”可以实现图文任意缩放,使课堂内容整合得灵活又巧妙。
④在不同的课堂环节中,使用“希沃白板”中的“计时”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可控。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生展示环节和当堂检测环节中,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把学生的答案拍照,即可马上上传到课件上,教师可以即时了解学情,实效性强。
⑥学生展示讲解时,配合“希沃白板”的批注笔的使用,突出关键词,使课堂上的“生成”更加可观。
⑦在课堂上贯穿使用“班级优化大师”为回答问题的小组作出及时的点评以及加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使得小组的合作学习更加深入。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辩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学生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展示的过程中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4.用学生感兴趣的“苹果”公司作为实例,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
的作用,最后迁移到我国的产业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语言的过渡上还需要加强。
2.学生展示时,老师的点评不够深入。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必须多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及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朝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