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作为中药水提取液中絮凝澄清剂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12 KB
- 文档页数:2
壳聚糖澄清剂精制中药水提液的应用前景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0 更新时间:2001-11-16[关键词]:药健康网讯:各种浸提方法得到的中药浸提液一般体积较大,往往含有多种成分及混有药渣、沉淀物、泥沙等固体杂质。
为了去除杂质,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便于制剂成型,增加制剂稳定性,减少服用量,保证药剂疗效,必须对浸提液进一步分离和精制。
这也是改变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关键。
絮凝澄清法是在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澄清剂以吸附架桥和电中和方式除去溶液中的粗粒子,以达分离纯化的目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絮凝剂的种类很多,有鞣酸、明胶、蛋清、101果汁澄清剂、ZTC澄清剂、壳聚糖等。
本文将对壳聚糖作为中药水提液澄清剂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作一些探讨。
1 资源及理化性质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又名甲壳胺或可溶性甲壳质,是2-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分子式C6H11NO4分子量161)的聚合体。
甲壳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无定型粉末,由于其分子中乙酰胺基的存在,分子间形成很强的氢键,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碱、乙醇和其它有机溶剂,溶于浓盐酸、硫酸等。
脱乙酰后的壳聚糖多呈白色或米黄色,溶解性能大大改善,可溶于稀酸水溶液中。
甲壳质是一种胺基多糖,大量存在于海洋节肢动物(虾、蟹)的甲壳中,也存在于低等动物菌类、昆虫、藻类细胞膜中,分布及其广泛,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碳酸钙等缔会形成一个大的络合体,共同构成表皮或生物体的支撑组织,甲壳纲动物表皮中甲壳素约含25%~50%。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存储量仅次于纤维素。
地球上每年生成量达100亿t.远远超过其它胺基多糖,而且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其量还在增加,沿海地区海产品加工厂废弃的虾蟹等壳数量巨大。
2 用途甲壳素于1881年被发现,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在60,70年代就对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
壳聚糖用于大青叶等中药浸提液澄清效果的研究
张彤;唐青华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1998(020)010
【摘要】探讨了壳聚糖凝絮清剂用于精制大青叶等中药浸提液的澄清效果,并与水煎液,醇沉液作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絮凝澄清剂用于所选单味中药浸提液均有一定的澄清范围,能起一定的澄清作用,但对紫菀石油醚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大青叶靛玉红等脂溶性成分有所影响。
提示当药液中指标成分水溶性较小时,使用壳聚糖作为澄清剂的应当慎重。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张彤;唐青华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1
【相关文献】
1.壳聚糖对新梨7号果汁澄清效果的影响研究 [J], 代守鑫
2.中药大青叶应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理学分析 [J], 梁春红
3.中药大青叶应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理学分析 [J], 梁春红
4.壳聚糖用于部分单味中药浸提液澄清效果的研究 [J], 张彤;徐莲英;陶建生;唐青华;周昕;王曙东
5.壳聚糖处理含生物碱类成分中药浸提液应用研究 [J], 王曙东;宋炳生;李汉宝;谢虞昇;陶建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壳聚糖用于澄清中药提取液的研究
胡勇
【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
【年(卷),期】2002(010)002
【摘要】目的:研究壳聚糖溶液用作中药水提液澄清剂时的特点及相对于水提醇沉法所具有的优点.方法:以中药清热解毒处方为例,测定壳聚糖溶液粘度与澄清剂最少用量之间的关系;对经水提醇沉法和壳聚糖澄清法处理后的药液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对比.结果:随着壳聚糖溶液粘度的降低,澄清剂最少用量渐趋于一个恒定值;壳聚糖澄清法所得药液的总黄酮含量大于用水提醇沉法处理后的药液.结论:壳聚糖溶液是一个良好的中药水提液澄清剂,在使用过程中,粘度和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胡勇
【作者单位】无锡市锡惠药品检验所,无锡,214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壳聚糖絮凝法用于肾康合剂澄清工艺的研究 [J], 王银洁;宫凯敏;刘军;刘本臣
2.壳聚糖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澄清工艺的实验 [J], 黄秉南;杨义雄
3.壳聚糖用于山芪营养颗粒的澄清工艺研究 [J], 郑建芳;荆云;闫福林;董若怡
4.壳聚糖用于健脾壮腰药酒澄清工艺的实验研究 [J], 张敏;樊小平;花慧
5.壳聚糖澄清剂应用于蠲痹汤纯化工艺的研究 [J], 王鹏;林桂涛;盛华刚;孙运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口服液澄清剂改善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新技术摘要:中药口服液具有复杂性,其中含有许多杂质和位置成分,若直接将其服用,对人类的健康可能会造成损害。
为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我们要尽量除去其中的无效成分,即提高其澄明度,现代科学技术在此方面的研究一般有吸附澄清技术、微滤和超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等。
关键词:中药口服药澄清剂壳聚糖 ZTC1+1 101果汁澄清剂超滤微滤中药口服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混合体系,具有许多稳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在具体工艺过程中,为除去口服液中的杂质,使成品与杂志迅速而安全分离,提高澄明度,减少服用剂量,就需要研究新技术制造新设备。
作为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在工艺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吸附澄清技术、微滤和超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等。
一(吸附澄清技术是利用凝聚和絮凝作用,以澄清剂吸附除去中药提取液中的粗粒子以及淀粉、鞣质、黏液质、蛋白质等大分子杂质,破坏水提液的稳定性,以达到精制和提高成品制剂质量的目的。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带正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可与中药浸出液中蛋白质、果胶等发生分子间吸附架桥和电荷中和作用,或与大量的带负电荷悬浮物之间产生相互静电作用,使药液中悬浮物缠绕于壳聚糖线性分子结构中,颗粒变大沉降,被分离出去,以得到澄清药液。
在精制双黄连口服液时,壳聚糖加入量在0.6g/L,温度60?,PH4.0,转速150r/min时,成分黄芩苷损失较小且无效成分去除比较彻底,其效果较优。
ZTC1+1澄清剂是由两种组分组成,连续形成两次架桥,使去除蛋白质、鞣质等能力较强。
用于制备荆防口服液时,沉淀速度快、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能较好地保留有效成分。
制备八珍口服液时,更能保留中草药中的芍药苷、氨基酸、多糖、总固体等有效成分。
101果汁澄清剂是一种新型的食用果汁等饮料澄清剂,其为水溶性胶状物质,通过吸附与聚凝双重作用,使得药液中大分子杂质快速聚凝沉淀,上清液与渣滓分离,从而达到澄清目的。
在制备板蓝根口服液、黄芪精口服液等中作用明显。
壳聚糖用于澄清中药提取液的工艺研究咱们今天聊聊一个话题,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壳聚糖用于澄清中药提取液的工艺研究。
哎呀,别害怕,这个名字虽然有点儿“专业”,其实说白了,就是研究怎么用壳聚糖这种物质,帮咱们清理那些中药提取液里的杂质。
要知道,中药提取液一般都是浑浑噩噩的,颜色深得像浓烈的咖啡一样,味道也可能带点“土味”,让人一闻就感觉自己得了重感冒。
可要是能把这些杂质去掉,不仅药效更好,喝着也舒服不是?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壳聚糖这东西啥来头?其实它就来自一种小小的海洋生物——虾壳、蟹壳里提取出来的。
对,就是那些咱们吃海鲜时经常丢掉的东西。
想不到吧,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废料”,居然有这么大的用处。
更有意思的是,壳聚糖这种东西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没少见。
比如,有时候咱们吃的那些保健品啊,食品包装上有时候就会用它来增加韧性或延长保质期。
可别小看它,壳聚糖可是个大能手,能帮助去除中药提取液中的悬浮物和杂质,改善透明度和口感。
不过,你可能有个疑问:壳聚糖是怎么做的呢?它可不是直接丢进中药里就行的。
它需要经过一番“打磨”——有时候还得经过去酸、去碱的处理,这些步骤可不能马虎。
你想,若是壳聚糖没有处理好,它可就不是那么“温柔”,直接搅得提取液一团乱,根本没法达成澄清的效果。
还记得小时候用过的水彩画笔吗?有时候涂一涂,水里面的颜色就是晕染不开,画面一团糟,最后只得倒掉。
这就好比,没经过处理的壳聚糖,直接丢进去,中药液体就变得更复杂,根本不能纯净。
好啦,经过这一番“培训”之后,壳聚糖就能发挥它的“澄清大技”了。
它和那些悬浮的杂质一接触,像是找到了“知己”,一把把这些杂质抓住,然后沉到底部,最后就能让液体变得清澈透明。
你看,想想是不是像咱们早晨起床的时候,喝上一口清甜的柠檬水,那种清爽感觉简直好得不要不要的。
提取液一清爽,药效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咱们常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中药提取液也是一样,好的成分要让它充分释放出来,效果才会最好。
壳聚糖对白芍水提液的絮凝效果及絮体的分形特性张建伟;王新文;冯颖;苏辰长【摘要】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of flocc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ater-extraction with chitosan.In this paper, Flocs' fractal dimension is determined by image method, and Zeta potential instrument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ζ potential of flocculation system, so a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the flocculation.Chitosan is selected as a flocculant to purify the impurity of water-extract of peony, the flocculation's oper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the dosage of flocculant, flocculation temperature, pH value and so on, are adjust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flocculation and the variation of flocs' fractal dimension.When the dosage is increase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flocs shows a downward trend.When the temperature or pH value is increase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flocs shows a situation that it increases firstly, then decreases.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peony's water-extract is acknowledg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flocculant dosage is 0.310 g·L-1, flocculation temperature is 30 ℃, pH value is 3.In this case, the flocculation flocculation rate is 94.32%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1.430.%分形维数是壳聚糖絮凝中药水提液絮体的重要参数,采用图像法测定絮体的分形维数,并应用Zeta电位仪测定了絮凝体系的ζ电位,对絮凝机理和絮凝效果进行了研究.选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对白芍水提液进行净化除杂,通过改变絮凝剂投加量、絮凝温度、絮凝pH值等操作条件,探究这些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条件下絮体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絮体分形维数呈下降趋势;絮体分形维数随温度或pH值的升高出现先增大后降低的情况.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白芍水提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0.310 g·L-1,絮凝温度30 ℃,絮凝pH值3,絮凝率达到94.32%,此时的分形维数为1.430.【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年(卷),期】2017(044)005【总页数】7页(P561-567)【关键词】壳聚糖;白芍水提液;絮凝;分形;电泳;胶体【作者】张建伟;王新文;冯颖;苏辰长【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2;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2;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2;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中药絮凝技术作为净化中药提取液的一种方法,相较于中药醇沉技术具有设备投资少、处理效果彻底、处理过程简便以及成本低廉[1] 等优势,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中药现代化进程.众多研究表明,采用壳聚糖絮凝中药水提液具有无毒、原料易获取、有效成分损失少等优势 [1-3].影响中药絮凝过程的因素很多,如温度、投加量、pH值以及搅拌强度等;国内外在中药絮凝方面已有较多基础性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混凝剂的投入以及混凝效果的输出,实验结果难于与“球形”理论的推导结果一致[4],且表征絮凝效果的指标单一,缺乏对絮体结构的研究.分形理论的引入,对絮凝机理的研究、絮凝工艺的优化、絮体形态对沉降性能的影响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5].1919年HAUSDORFF(拓扑学开创者)和BESICOVITCH研究了几何学中的“病态”结构,将维数的定义从整数维推广到分数维,但并未得到传统数学家的普遍关注.直到1975年MANDELBROT首次提出“分形”这一名词,并揭示了其与物理学的关系,方才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分形维数是对具有分型特征的对象的定量描述,是揭示复杂系统基本特征的重要参数,分形维数的准确描述对絮凝动力学过程的模拟具有重要作用[6-7],同时对絮体分型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絮凝过程的优化[8-9].目前,分形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地质、材料科学、城市规划、废水处理等领域[10-12].絮凝过程中絮体的成长过程是随机、无序的,具有非线性的特点;絮凝过程是由初始粒子之间相互碰撞凝聚成小的絮团,小絮团与小絮团间碰撞形成更大的絮团,这一过程使絮体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这是分形的2个重要特征[13-15],因此,将分形应用于中药絮凝研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絮体分形维数可用来评价絮体的质量以及絮凝效果[4,16],已有众多工作关注聚合氯化铝等无机絮凝剂净化污水絮体以及活性污泥絮体的分形维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但以壳聚糖为代表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体分形维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尚未见报道.应用壳聚糖对白芍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通过实验考察温度、pH值、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计算其相应的分形维数,得到了以上因素与分形维数之间的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的絮凝条件及在最佳条件下的分形维数.电煎密闭煎药机(YFY13B型),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数显六联电动升降搅拌器,JJ-4C型,巩义予华仪器;精密电子天平(精度0.1 mg),Sartorius BS224S型,德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2800型),日本日立公司;数字照相生物显微镜(BK3300型),重庆光电;数显恒温水浴锅(HH-1型),江苏荣华仪器;微电泳仪(J94S-H型),上海中晨科技有限公司;精密pH计(精度0.01)PHS-3C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制取生药浓度为0.1 g·mL-1的白芍水提液4 000 mL(2付),其制取的经验公式为[17]:W=200+1.08×Wy+N×1.8×(1/2×Wc),其中,W 为加水量;Wy 为饮片总质量;N 为一次煎药的付数;Wc 为每包药液量(2 000 mL)精密称取白芍饮片200 g,加足量蒸馏水浸泡40 min,用式(1)计算,向煎药机内加入蒸馏水2 216 mL,将浸泡好的白芍饮片加入煎药机,设定温度110 ℃,煎煮60 min.用移液管量取1 mL的冰醋酸(上海沪试,AR),加蒸馏水配置1%的乙酸溶液100 mL.精密称取1 g壳聚糖(上海伯奥生物有限公司,脱乙酰度≥90%,黏度<100 mpa·S),溶于100 mL 1%的乙酸溶液,配置质量浓度为0.01 g·mL-1的壳聚糖溶液,溶胀24 h后使用.1.4.1 分形维数的测定及其计算采用图像法[18]计算絮体的分形维数,将絮凝过程生成的絮体置于表面皿中,用显微镜(目镜10×,物镜4×)观察并对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拍照,图1为某一位置絮体的照片.使用Image-Pro软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和计算,可得到絮体的周长和面积等数据.利用絮体投影面积和周长的关系,计算分形维数,数学关系式为[19]其中,P为颗粒的周长,A为面积,D为絮体的分形维数.通过测量不同的P和A的值,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作图,拟合成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D值,如图2所示,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399.1.4.2 上清液透光值的测定取5 mL原药液注入石英比色皿(光程1 cm)中,以蒸馏水为对照,对原药液进行全波段扫描(190~1 100 nm),测得波峰值在531 nm处.取5 mL待测样品的上清液,以蒸馏水为对照,在531 nm波长下测其透光值.1.4.3 絮凝率的计算絮凝率是评价絮凝效果的重要依据,药液絮凝前后透光值的变化程度反映了絮凝效果,絮凝率(flocculation rate,FR)的计算公式为:其中,α为絮凝前药液的透光度,β为絮凝后上清液的透光度.1.4.4 ζ电位的测定在微电泳仪上进行ζ电位的测定.取适量待测样品上清液,注入微电泳杯并插入铂电极对,通过微电泳仪的显微摄像系统观测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选取6组颗粒计算带电颗粒的运动距离与方向,得到其ζ电位值,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絮凝剂投加量是絮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验在原药液pH值为4.6室温下进行.分别向50 mL的白芍水提液中投入1.2,1.4,1.6,1.8,2.0,2.2,2.4 mL的壳聚糖絮凝剂进行试验.试验采用二段式搅拌方式,其中,快速搅拌(70 r·min-1)1 min,慢速搅拌(30 r·min-1)10 min,静沉40 min后测量上清液透光值、ζ电位等指标.图3的结果表明,絮凝率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絮凝剂投加量为3.2 mL(0.385 g·L-1)时絮凝率达到最大值;在絮凝剂投加量不超过3.2 mL时,ζ电位的绝对值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当投加量为3.2 mL时,ζ电位值最接近零电位(-1.1682 mV);当絮凝剂投加量超过3.2 mL时,胶体颗粒的表面电性转变为正电,继续增大投加量,ζ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由于原药液中胶粒颗粒表面呈负电性(-5.9708 mV),投加壳聚糖絮凝剂后,氨基离子化呈正电性[20],中和了药液中胶粒表面的负电荷,压缩双电层,当絮凝剂投加量不超过3.2 mL时,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更多带正电的官能团参与絮凝过程,胶体颗粒表面的负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导致药液中更多的胶体颗粒失稳,被壳聚糖絮凝剂的高分子支链桥联,宏观上表现为上清液透光值升高,絮凝率上升;当絮凝剂投加量超过3.2 mL时,带正电官能团的数目进一步增加,过多的正电荷导致胶体颗粒表面电性发生反转变为正电,胶体分散体系重新变得稳定;另一方面,颗粒表面的絮凝剂分子呈饱和状态不再有吸附空位,多余的絮凝剂有溶胶作用,使颗粒稳定分散,宏观上表现为上清液透光值降低,絮凝率下降.当絮凝剂投加量为3.2 mL时,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达到80.88%.絮体分形维数随絮凝剂投加量增加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分形维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为:壳聚糖絮凝中药水提液的絮凝过程主要依靠吸附架桥作用,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固定含量的悬浮液中会出现胶体颗粒被多个高分子支链桥联的情况,絮团粒径增大且絮团内聚合物增多,导致絮团平均密度变小[21],絮体的分形维数与密度呈正相关,即絮团有效密度越大,分形维数越大[22-23];另一方面,絮体粒径的增大也会导致絮体包含的初始微粒数目增多,结构松散,絮体分形维数随之减小[24-25].所测分形维数为1.332~1.545,药液絮凝效果最好时,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463.温度是影响絮凝效果的重要因素,属于絮凝过程的重要控制指标.实验在原药液pH 值为4.6、絮凝剂投加量为3.2 mL(质量浓度为0.310 g·L-1)下进行.将原药液置于恒温水浴锅,分别在温度为20,30,40,50,60 ℃下进行实验,水力条件同2.1节,静沉40 min,取其上清液测量透光值等指标.如图5所示,絮凝率和絮体分形维数都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都在30 ℃时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在水温较低时,一方面影响了絮凝剂在水中的水解,电离程度被削弱,导致反离子总数减少,压缩双电层的作用被削弱,絮凝效果降低;另一方面,较低的温度导致布朗运动减慢,不利于胶体颗粒间的碰撞,同时增大了药液的黏度,在絮团碰撞聚集和沉降过程中,增大了药液对絮团的剪切程度,导致絮团变松散、细小,一部分细小的絮团无法沉降,宏观上表现为分形维数的降低和絮凝率的下降.提高温度使絮凝过程中化学反应加快,布朗运动加速,则有利于絮体间的随机碰撞,促进絮体生长.但过高的温度会增强水合作用,已形成的絮体可能会再次破损或破碎,宏观上表现为絮团细小,含水量较高,计算的分形维数和絮凝率降低.图5的结果表明,在30 ℃时药液的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为84.71%,此时其分形维数为1.455,所测分形维数为1.341~1.455.通过向白芍水提液中加入NaOH(2 mol·L-1)或HCl(1 mol·L-1)溶液.分别调节原药液pH值至3.0,4.0,5.0,6.0,7.0,8.0(误差±0.1)进行实验,在室温下向50 mL的白芍水提液中加入3.2 mL(质量浓度0.310 g·L-1)壳聚糖絮凝剂,水力条件同2.1节,静沉40 min,取其上清液测量透光值和ζ电位值等指标.图6和7的结果表明,ζ电位随pH值的增大在数值上呈减小的趋势,絮凝率及絮体分形维数随pH值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pH=2.0时,絮凝率与分形维数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pH值的改变会引起胶体颗粒表面ζ电位和电荷密度的改变,同时,还会对絮凝剂的性质和作用产生较大影响.壳聚糖絮凝剂在药液中水解为带正离子的聚电解质,可以和胶体颗粒表面的负电发生电中和.pH值为2.0~3.0时,溶液中H+浓度较大,改变了胶体颗粒表面的电性,ζ电位呈正值,影响了壳聚糖絮凝剂与胶体颗粒的电中和作用,胶体颗粒与絮凝剂之间的桥联作用减弱,絮凝剂很难与胶体颗粒或微粒形成絮团,或已形成的絮团较为脆弱导致破碎.宏观上表现为絮团较为松散、分形维数较小、絮凝率较低.pH值≥3时,ζ 电位绝对值呈增加趋势.pH值继续增大,H+浓度逐渐降低,胶体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密度增大,削弱了壳聚糖絮凝剂与胶体颗粒的电中和作用,导致了絮凝率和分形维数的降低. 当pH值增大至8.0时,ζ 电位绝对值急剧增大.这是因为药液中OH-浓度逐渐高于H+浓度,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浓度继续增大,使絮凝剂与胶体颗粒的絮凝作用变得困难,分形维数和絮凝率也急剧下降,说明壳聚糖絮凝白芍水提液不宜在碱性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pH=2.0时,絮凝效果最为理想,絮凝率达到91.71%,此时的絮体分形维数为1.421,所测分形维数为1.301~1.515.为了寻找最佳絮凝条件和絮凝效果最佳时絮体的分形维数,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实难结果,得到影响絮凝效果因素的强弱顺序以及最佳絮凝条件和此时絮体的分形维数.正交实验:选用絮凝剂投加量(A)、絮凝温度(B)、絮凝pH值(C)3个因素,每个因素下选取3个水平(单因素实验中絮凝效果最好的3个水平),选取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因素与水平表见表1.按照以下因素与水平,将壳聚糖絮凝剂投入50 mL的白芍水提液中,水力条件同2.1节,静沉40 min,取其上清液测量透光值,并对絮体拍照,计算不同条件下絮体的分形维数.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见表2. 表2的结果表明,最优水平为A2B1C2,此时絮凝率达到最高,分形维数也达到最大值.由极差分析可知,3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由强及弱为A>B>C,即絮凝剂投加量>絮凝温度>絮凝pH值.絮凝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3.2mL(0.310 g·L-1),絮凝温度30 ℃,pH=3,该环境下絮凝率为94.32%,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430.该组实验测得分形维数为1.341~1.430.采用壳聚糖絮凝白芍水提液,通过改变絮凝剂投加量、温度、pH值等条件,探究这些因素对絮凝效果和絮体分形维数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壳聚糖絮凝白芍水提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以下结论:3.1 实验计算的壳聚糖絮凝白芍水提液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32~1.545.当絮凝剂投加量确定时,絮体的分形维数越大,絮凝效果越好,因此,絮体分形维数作为絮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可作为絮凝过程中的控制指标以表征絮凝效果,具有重要价值.3.2 在pH值及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下,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絮凝率先升高后降低,而分形维数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当投加量为3.2 mL(0.385 g·L-1)时,絮凝率达到最大值80.88%,此时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463.3.3 在pH值相同,以最佳投加量投加絮凝剂的条件下,絮凝率及絮体的分形维数都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 ℃时,絮凝率达到最大值为84.71%,此时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455.3.4 在温度、絮凝剂投加量相同的条件下,絮凝率及絮体的分形维数都随着pH值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pH=2时,絮凝率达到最大值为91.71%,此时的絮体分形维数为1.421.3.5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壳聚糖絮凝白芍水提液的最佳絮凝工艺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3.2 mL(0.310 g·L-1),絮凝温度30 ℃,pH=3;此时絮凝率为94.32%,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430;3个因素影响絮凝效果由强及弱依次为絮凝剂投加量>絮凝温度>絮凝pH值.【相关文献】[1] 张建伟,范红伟.壳聚糖对银杏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2008,36(2):71-74. ZHANG J W,FAN H W.Study on flocculation of water-extraction solution of ginkgo leaves with chitosan[J].Chemical Engineering,2008,36(2):71-74.[2] 张建伟,袁园,王春雨.壳聚糖对桑白皮水提液净化除杂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24(2):346-349. ZHANG J W,YUAN Y,WANG C Y.Purification of water-extraction solution of mulberry root bark with chitosan[J].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2010,24(2):346-349.[3] 张建伟,于婧超,冯颖.2种天然絮凝剂对薄荷水提液的絮凝研究和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39(4):428-433. ZHANG J W,YU J C,FENG parison and study of the flocculation effect of peppermint water-extraction solution by two naturalflocculant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2012,39(4):428-433.[4] 温海龙,董瑞斌,朱升干.分形维数作为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表征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33(1):17-21. WEN H L,DONG R B,ZHU S G.Fractal dimension as a characteristic index of flocculation[J].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1,33(1):17-21.[5] 郑典模,朱升干,蒋文天,等.基于DLCA模型的絮凝过程模拟及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33(2):129-133. ZHENG D M,ZHU S G,JIANG W T,et al.Simulation on flocculation process based on DLCA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NanchangUniversity: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1,33(2):129-133.[6] MAGGI F,MIETTA F,WINTERWERP J C.Effect of variable fractal dimension on the floc size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cohesive sediment[J]. Journal ofHydrology,2007,343(1/2):43-55.[7] MAERZ J,VERNEY R,WIRTZ K,et al.Modeling flocculation processes:Intercomparison ofa size class-based model and a distribution-based model[J].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11,31(10):84-93.[8] 李春梅,施周,梅胜,等.絮凝条件对絮体分型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27(3):489-492. LI C M,SHI Z,MEI S,et al.Effects of flocculation conditions on aggregates fractalstructures[J].Environmental Science,2006,27(3):489-492.[9] 钟润生,张锡辉,肖峰,等.絮体分型结构对沉淀速度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9,30(8):2353-2357. ZHONG R S,ZHANG X H,XIAO F,et al.Effects of fractal structure on settling velocities of flocs[J].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9,30(8):2353-2357.[10] 韦伟,杜茂安,朱佳,等.絮凝过程中絮体生长的多重分形行为[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4):79-84. WEI W,DU M A,ZHU J,et al.Multifractal behavior of flocs growth in flocculation processes[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4,34(4):79-84.[11] 王慧,曾令可.分形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0,15(5):39-43. WANG H,ZENG L K.Fracta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J].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2010,15(5):39-43.[12] 成秋明.多重分形与地质统计学方法用于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空间结构和奇异性分析[J].地球科学,2001,26(2):161-166. CHENG Q M.Multifractal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for characterizing local structure and singularity properties of exploration geochemical anomalies[J].Earth Science,2001,26(2):161-166.[13] MEAKIN P.Fractal aggregates[J].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Science,1988,28:249-331.[14] LOGAN B E,KILPS J R.Fractal dimensions of aggregates formed in different fluid mechanical environments[J].Water Research,1995,29(3):443-453. [15] 王晓昌,丹保宪仁.絮凝体形态学和密度的探讨-Ⅰ.从絮凝体分型构造谈起[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3):257-262. WANG X C,NORIHITO T.A study on the morphology and density of flocsⅠ.The fractal structure of floc[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0,20(3):257-262.[16] 李警阳,张忠国,孙春宝,等.基于分形学的絮凝理论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31(12):2609-2614. LI J Y,ZHANG Z G,SUN C B,et al.A review of flocculation theories incorporating fractal geometry[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2,31(12):2609-2614.[17] 于婧超.薄荷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D].沈阳:沈阳化工大学,2012. YU J C. Study on Flocculation of Water-Extraction Solution of Peppermint[D].Shenya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2012.[18] CHAKRABORTI R K,ATKINSON J F,BENSCHOTEN J E V,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lum floc by image analysi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34(18):3969-3976.[19] 卢佳,王毅力,杜白雨,等.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动态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4):624-633. LU J,WANG Y L,DU B Y,et al.Dynamic change of particlesize and fractal dimensions of polyferric chloride-humic acid (PFC-HA) flocs[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8,28(4):624-633.[20] 孙姣,秦莉,李桂水,等.壳聚糖对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絮凝除杂效果研究[J].中草药,2013,44(2):174-179. SUN J, QIN L, LI G S, et al. Effect of chitosan on flocculation impurity removal of extract from Xiao’er Kechuanling oral liquid[J].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Drugs,2013,44(2):174-179.[21] 郑丽娜.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及絮凝絮体分形特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ZHENG L N. Evaluation of the Flocculating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und Biological Flocculants[D]. 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 [22] 王晓昌,丹保宪仁.絮凝体形态学和密度的探讨-Ⅱ.致密性絮凝体形成操作模式[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4):385-390. WANG X C, NORIHITO T. A study on the morphology and density of flocsⅡ. Operation modes for compact floc form ation[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0,20(4):385-390.[23] KRANENBURG C. The fractal structure of cohesive sediment aggregates[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1994,39(6):451-460.[24] XIA X M, LI Y, YANG H, et al. Observations on the size and settling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f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hina[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04,24(16):1809-1826.[25] FOX J M, HILL P S, MILLIGAN T G, et al. Floc fraction in the waters of the Po River prodelta[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04,24(15):1699-1715.。
壳聚糖絮凝法在澄清中药水提液中的应用商常发;李庆林;何领【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年(卷),期】2006(013)005【摘要】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阳离子碱性多糖。
它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既可生物合成,又可生物降解,在人和动物的组织器官及细胞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安全性和多种生物活性。
被誉为人体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
壳聚糖从一被发现,就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世界性研究热点。
在食品、化工、环保、医药、生物工程和畜牧兽医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尤其是壳聚糖所具有的抗菌消炎、增强免疫,降低血脂、血压和抗凝血活性及其来源丰富、制备简单、无毒无害、价廉物美等特点,特别受到制药行业的青睐。
目前,就国内外药学和制药工程领域来说,对壳聚糖应用于缓释、控释制剂、纳米微粒靶向制剂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总页数】2页(P365-366)【作者】商常发;李庆林;何领【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几种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水提液精制中的应用研究 [J], 孙双凤;余林2.壳聚糖澄清剂对中药水提液中锌、锰、钙及重金属元素铅的影响 [J], 张彤;徐莲英;蔡贞贞3.吸附澄清法在中药水提液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J], 杜成安;严襄陵4.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水提液澄清工艺中的应用 [J], 颜红5.壳聚糖澄清剂精制中药水提液的应用前景 [J], 张彤;徐莲英;蔡贞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壳聚糖对赤芍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黄山;吕明;公衍玲【摘要】采用壳聚糖法对赤芍水提液进行了絮凝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确定壳聚糖最佳絮凝工艺条件为:赤芍水提液浓度1∶10(g∶mL)、药液pH值5.0、壳聚糖加入量1.0 mL·g-1、絮凝水浴温度50℃、絮凝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芍药苷的含量达到3.47 mg·mL-1.采用该方法精制赤芍水提液,芍药苷含量较高,且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09(000)004【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壳聚糖;赤芍水提液;絮凝;芍药苷【作者】黄山;吕明;公衍玲【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月经不调、疮痈肿痛等病症的治疗。
赤芍主要含有单萜类及单萜苷类成分,其中,芍药苷是主要有效成分[1,2]。
目前,赤芍水提液精制主要采用乙醇沉淀法,工艺操作繁琐,成本较高,安全性差,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近年来,已有多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如明胶、101果汁澄清剂、ZTC系列澄清剂及壳聚糖等,特别是壳聚糖以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安全无毒、生产周期短、生物可溶性和生物降解性良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药液及制剂的澄清精制[3~6],其作用机理是利用电荷和大分子的架桥作用,去除溶液中的不溶性颗粒和鞣质、蛋白质、树脂等杂质,得到澄清的溶液[7,8]。
以壳聚糖为絮凝剂的杜仲叶水提液澄清工艺优化王学军;徐恒;程敏;梁旭华【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8(45)2【摘要】目的优化杜仲叶水提液的絮凝除杂工艺,保留有效组分的同时提高原药水提液的澄清度.方法采用壳聚糖絮凝法,在保证药液澄清的前提下,以水提液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的保留率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水提液的浓缩比、絮凝温度和壳聚糖用量3个因素的适宜范围,并运用正交实验综合优选最佳澄清工艺.结果壳聚糖作为絮凝剂用于杜仲叶水提液的最佳絮凝工艺条件为药材(g)-药液浓缩比(L)为30:1、絮凝温度40℃、壳聚糖加入量0.7 g/L.在此条件下,溶液的澄清度好,上述4种成分的保留率依次为94.3%、83.1%、80.1%和85.4%.结论壳聚糖絮凝法纯化杜仲叶水提液的工艺简单易行,能保证药效组分较高的保留率同时提高了药液的澄清度和稳定性.【总页数】5页(P150-153,162)【作者】王学军;徐恒;程敏;梁旭华【作者单位】726000商洛,陕西省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726000商洛,陕西省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726000商洛,陕西省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726000商洛,陕西省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相关文献】1.无机絮凝剂纯化杜仲叶水提液条件优化研究 [J], 何德飞;苏印泉2.壳聚糖澄清甜叶菊水提液及其澄清机理探讨 [J], 谢捷;刘小景;朱兴一;叶海燕;王平3.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党参水提液的影响 [J], 彭颖;雷昌;唐颖楠;周莉莉;夏新华4.均匀设计考察壳聚糖对杜仲叶提取液的絮凝澄清作用 [J], 王柏强;丁红;杜艳5.杜仲叶、补骨脂水提液絮凝澄清工艺 [J], 王学军;潘婷婷;都珍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