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川县介绍PPT
- 格式:ppt
- 大小:924.50 KB
- 文档页数:2
凤栖镇蒋村档案一.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凤栖镇蒋村2.气候:A.降水:分为旱季和雨季,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月降水不均匀。
B.气候灾害:寒潮,暴风雪,冰雹二.物产1.植物A.农作物:玉米,土豆,西红柿,茄子,黄豆,瓜果等;B.树种:以苹果为主要经济作物,桃树,杏树,李树等供自家食用2.动物A.家养:羊,鸡,猪较少B.野畜:野兔、野鸡三.社会风俗1.婚丧嫁娶:自由恋爱为主A.婚:结婚过程复杂一般为两天,方式传统,热闹有趣。
B.丧:实行土葬,下葬前先请风水先生看墓地和下葬时间;出殡时孝女禁止送葬,服孝期内亲人不得外出;忌讳较多;2.节日庆祝:庙会;每月逢3,5,7赶集,均为农历;3.民风,民性: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大部分家庭墙上挂有家人照片;自由恋爱较多;农闲时间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喜欢打麻将,玩纸牌,扭秧歌,下象棋,娱乐节目丰富。
四.住房类型:以窑洞为主,今年来经济收入提高,许多村民修建楼房五.生活1.方言:陕西方言2.饮食习惯A.饮食特点:以面食为主一天两顿。
早上8点到9点,下午15到16点。
B.主食:面条,馒头,小米稀饭,少许米饭,炒菜。
C.腌制食物:白菜,萝卜,醋,盐,腌制成泡菜。
六.人口民族:1.人口:全村160多户,共800多人。
2.民族:汉族为主。
七.经济:以产销苹果为主要收入,可以说苹果市场受到冲击,整个村子经济都会到冲击。
八.医疗卫生:医疗条件一般,村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只有重大病症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时才可享受40%-60%的报销,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
九.文化艺术:有扭秧歌队和锣鼓队,但近两年很少组织活动,有唱戏的比较专业,十.教育:整个蒋村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从小就被送往县里的幼儿园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在外读书时有父母陪读,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学习成绩良好,每年考入大学的人数有望可增。
十一.家电交通工具的使用:全村大部分家电齐全,几乎每一家有自行车,部分家庭有拖拉机,摩托车,少量家庭有私家车。
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院长:周庆华总工:黄明华项目名称: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委托单位:洛川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85)规划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黄明华李莉吴党社项目参加人:黄明华李莉胡永红郑晓伟潘昆王静李科昌郝春艳田晓晴罗洁东雷王林申李祥平吴党社朱建军王安平白海涛李庚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9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专题报告1.生态环境安全专题研究2.土地适宜性评价专题研究3.居住专题研究4.商业网点与商贸流通设施专题研究5.城市开发强度专题研究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9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9目录第一章地理位置与政区概况 ---------------------------------------------------------------------------------------------------------------- 1一、地理位置----------------------------------------------------------------------------------------------------------------------------------- 1二、政区概况----------------------------------------------------------------------------------------------------------------------------------- 1第二章历史沿革 ------------------------------------------------------------------------------------------------------------------------------- 2第三章自然条件 ------------------------------------------------------------------------------------------------------------------------------- 3一、地形地貌----------------------------------------------------------------------------------------------------------------------------------- 3二、工程地质----------------------------------------------------------------------------------------------------------------------------------- 3三、气象 ----------------------------------------------------------------------------------------------------------------------------------------- 3第四章资源 ------------------------------------------------------------------------------------------------------------------------------------- 4一、土地资源----------------------------------------------------------------------------------------------------------------------------------- 4二、矿产资源----------------------------------------------------------------------------------------------------------------------------------- 4三、野生动植物资源-------------------------------------------------------------------------------------------------------------------------- 4四、水能资源----------------------------------------------------------------------------------------------------------------------------------- 4五、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 5第五章社会经济概况 ------------------------------------------------------------------------------------------------------------------------- 7一、区划人口----------------------------------------------------------------------------------------------------------------------------------- 7二、经济现状--------------------------------------------------------------------------------------------------------------------------------- 11三、社会现状--------------------------------------------------------------------------------------------------------------------------------- 12 第六章县城概况 ----------------------------------------------------------------------------------------------------------------------------- 14一、县城规模--------------------------------------------------------------------------------------------------------------------------------- 14二、现状概况--------------------------------------------------------------------------------------------------------------------------------- 14三、建成区主要建设用地------------------------------------------------------------------------------------------------------------------ 14 第七章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 -------------------------------------------------------------------------------------------------------- 17一、交通区位--------------------------------------------------------------------------------------------------------------------------------- 17二、铁路站场--------------------------------------------------------------------------------------------------------------------------------- 17三、公路等级、性质等--------------------------------------------------------------------------------------------------------------------- 17四、汽车站------------------------------------------------------------------------------------------------------------------------------------ 17五、公交 --------------------------------------------------------------------------------------------------------------------------------------- 17六、城市道路--------------------------------------------------------------------------------------------------------------------------------- 17七、城市广场--------------------------------------------------------------------------------------------------------------------------------- 18 第八章市政设施 ----------------------------------------------------------------------------------------------------------------------------- 19一、给水排水--------------------------------------------------------------------------------------------------------------------------------- 19二、供热燃气--------------------------------------------------------------------------------------------------------------------------------- 19三、电力电信--------------------------------------------------------------------------------------------------------------------------------- 20四、环保环卫--------------------------------------------------------------------------------------------------------------------------------- 21五、消防 --------------------------------------------------------------------------------------------------------------------------------------- 22六、现状综合灾害--------------------------------------------------------------------------------------------------------------------------- 22第一章地理位置与政区概况一、地理位置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洛河中游,位于东经109°18†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北依富县、宜川,南界白水,东接黄龙,西濒洛河与黄陵为邻。
洛川县县域城镇化总体情况汇报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地处陕北地区与关中地区的交汇处,西延铁路、包茂高速公路、210国道、304省道都从城区范围内经过,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县域土地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2.06万人,城镇人口11.2万人,城镇化率达50.8%。
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6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共8.4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共计16.2平方公里。
一、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按照县城全面开发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建制镇重点建设,农村社区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20余个,总投资160亿元。
打造以县城为龙头、园区为载体、建制镇为纽带、农民社区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新格局,坚持“一城四园六镇十社区”的基本框架,县城按照“拉大框架、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镇居民住房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力。
重点镇按照“提升功能、优化环境、突出特色”的思路,依托各重点镇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推进重点镇建设步伐。
力争到“十二五”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城镇建设水平和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城镇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为实现“产业强、集镇大、社区好、果乡美”的统筹城乡发展总体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从2007年洛川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始,全县“大开发、大建设”的准备工作就已经悄然铺开。
经过近几年时间的谋划和准备,2011年县城、重点镇建设开始启动实施,截止目前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县城建设。
2011年以来,县城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旧城改造、住房开发、沟壑治理等五大方面共50余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振兴路、金苹果大道景观带、龙祥北路等城市道路。
【“五个洛川”精心打造“苹果之都”】洛川苹果陕西省洛川县以“决战‘十二五’、实现大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力突破现代工业、全力加快城乡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努力建设“苹果洛川、文化洛川、生态洛川、和谐洛川、幸福洛川”,把“坚持一个统揽,立足两个定位,夯实三大体系,破解四大‘瓶颈’,实现五大目标”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实现路径,力争实现“到2016年,县属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2亿元,年均递增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年递增19.6%;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的预期目标,使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国苹果之都”更美、更靓!一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特色产业体系。
将按照“市场引领、品牌带动、以畜促果、提质增效”的思路,坚持以现代果业建设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做好果畜结合、有机苹果这篇大文章。
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苹果示范园、景观带。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洛川苹果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上市龙头企业,支持各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力争省会城市都有洛川苹果的直销窗口、专卖店。
坚持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建成现代农业(畜牧)科技园区,全面完成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任务。
到2016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0亿元,生产有机肥30万吨,为苹果生产提供足够的有机肥料。
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夯实城乡建设体系。
洛川将以“一城三园六镇十社区”为总体框架,按照“拉大框架、增加设施、完善功能、提升品味”的思路,全面完成“一个中心、两个新区、三个广场、四项改造、五条街道、六个小区”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县城。
开发建设狮子岭商业中心,实施客运站、东关小学迁建工程;综合开发金苹果大道和中心街南拓两大片区,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新建三个休闲广场,增加县城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实施光明路、行政中心等建设项目,加快旧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建设以210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为代表的城市路网工程,形成“四纵四横、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城市街道格局。
8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洛水。
即今河南省洛河。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容与乎阳林,流沔乎洛川。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四:“日夕登城隅,周回视洛川。
”唐武平一《杂曲歌辞·妾薄命》:“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违。
”·•基本概况·•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地理气候·•经济发展[显示全部]洛川县-基本概况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
延安市南部。
(东经109°13′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
总面积1886平方千米。
总人口20万人,1990年人口17.61万,汉族为主。
秦、汉置鄜县,魏、晋匈奴入据,后秦姚苌建初八年(393)划鄜县北部置洛川县,因境内洛水得名。
后几经迁治,县名沿用至今。
矿产贫乏。
农产有小麦、玉米、糜谷、高粱、烤烟、油菜籽等,还有油松、侧柏、栎等林木。
烤烟、簸箕、苹果为特产。
有洛川会议旧址。
县人民政府驻凤栖镇,邮编:727400。
代码:610629。
区号:0911。
拼音:Luochuan Xian。
洛川县-行政区划洛川县辖7个镇、9个乡:凤栖镇、旧县镇、交口河镇、老庙镇、土基镇、石头镇、槐柏镇、菩堤乡、黄章乡、永乡乡、京兆乡、杨舒乡、石泉乡、秦关乡、百益乡、朱牛乡。
洛川县-历史沿革汉高祖元年(公元206年)始置鹿县。
后秦姚苌建初八年(公元388年)分鹿县北部设洛川县,因洛河水穿境而过故名。
洛川县辖5个镇、14个乡:凤栖镇、旧县镇、交口河镇、老庙镇、土基镇、菩堤乡、黄章乡、洪福梁乡、永乡乡、后子头乡、京兆乡、杨舒乡、槐柏乡、石泉乡、武石乡、秦关乡、百益乡、石头乡、朱牛乡。
2000年,洛川县辖6个镇、1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057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凤栖镇 21060 旧县镇 13148 老庙镇 13422 土基镇 9537 交口河镇 10083 石头镇 11717 菩堤乡 6050 洪福粱乡 2231 黄章乡 8524 永乡乡 13257 后子头乡 21115 京兆乡6158 杨舒乡 14824 槐柏乡 12141 石泉乡 5494 武石乡 4476 秦关乡9731 百益乡 7739 朱牛乡 9866。
2013.10.下48祖国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以洛河水流经境内而得名。
北距延安95公里,南距西安202公里,210国道和304省道纵贯南北,包茂、青兰高速公路与西延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县辖7镇5乡4个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365个行政村,总人口22.06万,其中农业人口16.1万。
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
“秦开阡陌,汉主限田”,洛川是黄河流域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这里,剪纸、农民画、皮影、麻绣、面花、蹩鼓等民间艺术奇葩绽放着千年的异彩,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里,始建于宋代的万凤塔、洛川民俗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桃花洞、烂柯山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里,1937年党中央召开的“洛川会议”,制订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洛川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迄今已有近70年的苹果栽培历史。
全县的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50多万亩,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和陕西省的“一县一业”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建设示范县。
2012年,洛川全县的苹果总产量达到75万吨,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8元,同比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4元,同比增长17.2%。
今年苹果总产量预计将达到76.2万吨。
自1947年引进以来,洛川的苹果产业先后经过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系列化开发、品牌化经营,已由过去的“陕北粮仓”,转变为现在的“中国苹果之都”。
近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和22.06万人民牢固树立“苹果立县”和“抓苹果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扎实实施“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转变、实现三个领先、建设四大基地”的苹果产业发展战略思路,按照建设现代苹果产业的要求,按照“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装备、有机化生产方式转变;由单家独户松散式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由田间地头摊点式销售向集团化、大市场营销转变”的“三个转变”要求,狠抓苹果的标准化生产和苹果品牌利用保护,强力推进苹果产业强县建设,形成了辐射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口东南亚、俄罗斯、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使苹果这一优势产业成为特色鲜明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
系列科普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十九)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洛川县境内,总面积5.9平方公里。
洛川县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35公里,南距古都西安240公里;另距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35公里,距著名的壶口瀑布130公里,距史圣司马迁故里韩城140公里,周边具备良好的旅游环境。
洛州县为黄土源区,地势北高南低。
源面开阔平坦,向东南缓倾。
地质公园周边源面最高海拔1136米,是我国黄土源区黄土地貌发育典型地区。
沟谷切深在80-140米之间;谷坡较陡,坡度30-60度,受重力和地表地下水作用,沟谷内黄土滑坡、崩塌发育,沟头溯源侵蚀强烈。
黑木沟谷坡较陡,为“V”型沟谷,两侧滑坡较多,坡面悬沟发育;黑木沟黄土剖面出露清楚,地层连续完整,古土壤层清晰,可比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此外,沟内黄土微地貌发育,如:黄土滑坡、崩塌、黄土悬沟、黄土落水洞、黄土桥、黄土柱、黄土墙等。
这些微地貌构造奇特,天然成趣,观赏性强。
洛川县黑木沟黄土地质遗迹是地质历史时期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是240万年以来地球地壳结构、构造运动和地貌形态演变的真实写照。
各时期黄土地层出露齐全,层位稳定,真实记录了第四纪以来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古植被以及重要地质事件等多方面信息,可作为一条标准黄土地层剖面与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层进行对比。
黄土景观是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侵蚀下形成的。
独特的造型,使人陶醉于大自然巧夺天工、美妙绝伦的艺术创造中。
保护这些自然景观,可使更多的人认识自然,享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好奉献。
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易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与林芝县交界处,主体位于波密县易贡乡。
总体呈宽带状展布,长轴方向呈北西——南东向。
总面积为2160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以易贡巨型山体崩塌地质遗迹为特色。
主要地质遗迹有易贡巨型山体崩塌区、易贡巨型滑坡区、易贡堰塞湖区、易贡藏布——帕隆藏布断裂带与反向河区、茶场与铁山旅游区、冰川地质遗迹区、现代冰川区、峡谷地貌区与次生崩塌滑坡区。
洛川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比较丰富。
1988年,按照省、地文物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发现并登记在册的文物点616处,其中古文化遗址292处,古墓葬5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7处,古代建筑21处,石刻180处,近、现代史迹31处,近、现代代表建筑10处,其它文物点23处。
一、古文化遗址1.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六七千年前,原始先民的活动遍及全县。
目前发现仰韶至龙山原始文化遗址106处,比较重要的有:凤北遗址:位于凤栖镇北关,北至屯里村,西至桥西沟畔,东达博物馆一带,南到洛川中学,面积约4平方公里。
文化遗物以红陶为主,彩陶较多,有线纹、刻画纹、圆点勾叶纹、弧纹、三角纹等,从仰韶时期延续到龙山时期,内涵比较丰富。
普乃遗址:位于朱牛乡普乃村。
新石器至商周文化遗物丰富,曾发现国内罕见的鬲棺葬。
甘石遗址:位于武石乡甘石村南,遗存有仰韶至龙山文化的红陶、彩陶、灰陶、黑皮陶等器物残片及锅底状灰坑、灰层等。
2.城堡遗址鄜城古城:位于土基镇鄜城村,为秦汉以至宋金各代古鄜城郡(县)治所,现存高约15米的残城百余米,万凤塔及兴国寺废墟,出土北朝佛教造像碑10余通和鎏金佛等文物。
开抚古城:位于洪福梁乡开抚村,顺山势而筑,雄踞富县、宜川、黄龙、洛川四县的交通要道处,为历代兵家所争之地。
开抚为西魏始创的府兵名号。
城墙内现存汉代砖瓦残片。
此城当为北朝遗迹。
旧县故城:史载隋开皇二年(582)县治自高槐(今永乡安宫寺附近)迁旧县。
现存故城为明代重筑,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0.5公里,东、北及东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尚完好,故城轮廓可见。
黄龙山古城:位于洛川、黄龙、白水、澄城几县交界处。
旧志载,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
现仅存东北向残墙及烽火台一个。
城址内曾出土汉代大板瓦数个,可知此地秦汉时即为要隘。
3.寺观遗址金刚寺遗址:位于老庙镇太夫塬、金村、桌子、西坬四村中间。
据寺内现存大钟铸文载:金刚寺原名为“金刚殿寿峰院”,建造年代无可考。
洛川,征程上的亮点从山西出发,过黄河,一路风尘,来到了洛川的黄土塬上。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好奇与激情,让人急速地扫描着周边的一切。
塬上的风光,独特而有魅力。
沟沟壑壑的黄土地貌,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转战陕北,在这厚实、博大的黄土塬上,耕织着中国革命的未来。
洛川,一方平实无华的土地,却在中国革命的大业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笔。
在领略奇异风光时,人们会流露出各自不同的心情。
果然,在去延安的途上,就让我有过一次深刻的感受。
从山西出发,过黄河,一路风尘,来到了洛川的黄土塬上。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好奇与激情,让人急速地扫描着周边的一切。
塬上的风光,独特而有魅力。
沟沟壑壑的黄土地貌,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转战陕北,在这厚实、博大的黄土塬上,耕织着中国革命的未来。
洛川,一方平实无华的土地,却在中国革命的大业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笔。
“塬”,是一种独特的黄土地貌。
由于水土流失,植被欠缺,日积月累形成了因流冰,冲刷而造成周边陡峭、中间呈平台状的地理面貌。
给我的印象,是贫瘠和荒凉的代名词。
但车入洛川,让人看到的却完全不是那种概念。
陕西省洛川县的黄土塬,是黄土高原著名的黄土塬区,据科学家称,洛川黄土地层深厚、齐全,化石种类多,保留着古气候环境演变的大量信息,从而得到地质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在2003年,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黄土地质公园,已面世。
洛川黄土塬,被科学家誉为“是认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标准地点,对它进行保护对世界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如今的洛川县,处处绿树成荫,黄土塬地貌得到了极大的保护与改观。
沿210国道的陕西省洛川段公路两边,放眼望去,好似置身于碧海波涛之中。
一条长约30公里的“绿色长廊”,十分壮观。
在保护好国家级黄土地质公园的同时,洛川黄土塬上又涌动起了一股绿色大潮。
无数挂满丰硕果实的园林和苹果销售点,使过往游人不得不停车,被诱入林中,品尝、购买着各种绿色果品。
走进洛川--走进洛川,就走进了洛川的人文氛围;走进洛川,就融和进洛川旖旎的风光中;走进洛川,就走进洛川灿烂的历史;走进洛川,就走进了洛川人朴素的情感里。
在洛川塬南五公里的地方有国家黄土地质公园,走进国家黄土地质公园的沟壑里,有峭崖突兀,有土笋伫立,有峡谷天堑,有土桥悬空,有山洞隐密……走得越多,越见黄土沟壑的雄险,见得越多,越显黄土沟壑的威势。
你身边是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地球纪年表,你的灵犀便会与那些千万年的黄土崖相通,良多的感触会使你不断地停下脚步,去打量那些无声胜有声的黄土,已经诗化了的、丰富得不能再丰富的人文意义便在那层层的黄土之间了。
也许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励的刘东生院士给洛川的提词:“洛川黄土是认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标准点”这句话会给你启示吧。
在洛川县城北十公里处有一个叫冯家村的小村庄,就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在这个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成立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走进洛川会议旧址,就走进了抗日战争遗留在这儿的故事里,望着旧址门前那棵静静伫立着的老槐树,从树的婆娑中听到了历史的轻声诉说。
推开那扇古旧的小院大门,走进那个小小的院落,就走进了中华民族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岁月。
时光追朔到两亿年之前,造物主用他那神圣之手,开始营造洛川塬这块典型的土地。
从鄂尔多斯和西伯利亚刮来的狂风,横扫塞北的毛乌素沙漠时,并没有忘记携起那里的沙尘。
天长日久,在陕北南部,囤积出了洛川塬海拔1000多米高度的黄土。
天雨冰雪也不怠慢,暴雨袭击,河流冲刷,大量的黄土又被剥脱,随河流一直东去。
正因为造物主的大手笔,洛川塬就渐渐出现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特殊模样。
但造物主记挂着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在塬面上留下了大量平展的土地。
于是,洛川塬上生息的代代人民,每晚都在做着奇异的梦想,每日都在完成着征服自然,完美生命的事情。
洛川最早进入史册的记载是《史记·封禅书》,史马迁用睿智之笔,记述了秦文公在古洛川筑鄜畤,祭祀上帝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