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赖以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是()A. 精神、物质、知识B. 财富、能量、知识C. 物质、能量、知识D. 物质、能量、信息2. 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信息是具有价值的B. 信息是可以不依附于任何载体的C. 信息是永远有效的D. 信息是无法进行加工的3. 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C. 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资源D. 信息既是物质,又是能量4. 关于信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不可以转换成不同载体而被存储和传播B.信息不会因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C.信息是有价值的,虽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D.信息具有共享性,因此对每个人来说,信息的价值是相同的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的是()A.语文课本B.天气预报C.上课铃声D.电视新闻6. 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是()A、照相机B、光盘C、教科书D、上课铃声7. 下列属于信息的是()A. 计算机B. VCD光盘C. 报纸D. CCTV1播出的新闻8. 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B. 一本书就是信息C. 网络就是信息D. 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9. 下列选项,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 报上登载"神七成功进行出舱活动"的消息B.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C. 电视中播出的奥运会各国金牌数D. 高中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成绩10. 杜甫在《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主要体现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B.真伪性C.传递性D.时效性11.张明收到同学聚会的通知时,聚会已经结束,他因此错过了聚会的时间而没能见到同学。
这件事情主要体现了信息具有()A.共享性B.依附性C.时效性D.价值性12. 红灯停,绿灯行,主要说明了信息的()特征A. 时效性B.共享行C. 真伪性D. 不完全性13. 关于信息共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这个名词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商业、科技等各个领域,它通常作为消息、情报、数据、知识以及信号的统称。
目前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定义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内容。
("教材也引用了一个定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它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主题一、走进信息世界学习目标:1、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信息获取和管理的简单操作和技巧3、加强基础知识的熟悉度,提升信心。
预习导学:一、知识模块认知,寻找重难点主题一:走进信息世界二、知识解析1、信息指数据或消息所包含内容的意义。
信息具有感知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失真性、加工性、时效性和价值相对性。
2、信息技术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应用和反馈等有关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电子警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
3、为便于计算机处理各类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
由于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有通电和不通电两种状态,可以用0和1来表示,所以在计算机里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各种信息。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为便于信息交换,必须采用标准化编码。
当前国际上采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简称:ASCII码,如,字母A编为:01000001。
2005年中国制定的汉字国标码GB18030-2005收录了70244个汉字。
而在使用繁体字地区实行BIG5码。
二维码是我们生活中常用一种信息编码方式。
当堂展示:1、挑出自己知识点薄弱,提出疑问;2、学生解答、老师点评;3、总结。
反馈提升:试题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论述,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B.信息技术就是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C.信息技术就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技术D.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2、综合处理多媒体的信息处理技术称为()A.人工智能技术B.多媒体技术C.网络技术D.通信技术3、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
将文字刻在龟甲上主要体现了信息的哪个特征( )A.价值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存储性4、为解决计算机处理汉字的问题,我国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1980》,这一编码也称( )A.汉字国标码B.ASCII码C.多媒体信息编码D.大五码5、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ASCII编码是()A、汉字国标码B、多媒体信息编码C、二进制码D、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6、在计算机内部对动画信息的表示是采用()A、十进制代码B、八进制代码C、动画代码D、二进制代码7、下列何种技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能让人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A、虚拟现实B、人工智能C、办公自动化D、自动控制。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无处不在1. 物质、能源与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P2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P2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与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P2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P25. 信息是指对消息同意者来说是预先不明白的东西,因此具有“不确定性”。
P2例:下列是否属于信息1、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2、书本中的知识(√)3、电脑报(×)4、电视里播放的足球比赛实况(√)5、《07年春节联欢晚会》VCD光盘(×)◎信息的载体与形态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务必通过载体才能表达,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P3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与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P33.纸张能够承载文字与图像,磁带能够承载声音,电视能够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与视频,因此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之信息的载体。
P34.相同的信息,能够用多种不一致的载体来表示与传播。
P3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P3◎信息的五个特征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务必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P32.信息是能够加工与处理的。
信息也能够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P33.信息能够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与保留与传播。
P34.信息是能够传递与共享的。
信息能够被重复使用而不可能像物质与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P35.信息具有的时候效性。
P3例1: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B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例2: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种现象最能说明信息具有(传递与共享)1.2 信息的编码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知识结构
二、相关知识
信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一)、信息与载体
1、信息是内容,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客观存在。
2、信息需要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3、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具有依附性。
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交通信号灯)
2、信息具有价值相对性和可处理性。
3、信息具有共享性。
4、信息具有时效性。
(过时的信息是否具有价值)
5、信息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性,如传递性、真伪性、不完整性等等。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价值性
例题:说说下面五个例子,各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俗语故事。
——共享性 • 真假难辨。
例如: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故事。
——真伪性 • 一传十,十传百。
例如:中国载人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 玉不琢,不成器。
例如: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可处理性 •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价值相对性
•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三)、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
1、计算机技术(核心)
2、通信技术
3、微电子技术
4、传感技术
例题:如果将信息技术进行拟人比喻,那么它的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所对应的技术依次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及其特征 日新月异的信息
技术
丰富多彩的信息 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时效性、
价值性、共享性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五个发展阶段(五次革命):
1、语言的产生和运用;
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仓颉);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毕昇);
4、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莫尔斯、贝尔);
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冯·诺依曼、图灵)。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DOS界面与图形用户界面
A、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需要特殊的设备才能进入虚拟环境中。
例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虚拟实验。
B、语音技术:语音技术分为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形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C、智能代理技术:它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认得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
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检索和过滤。
如:机器人、蜘蛛程序、office助手等等。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朝着个性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信息技术正向低消耗、高速度的方向发展,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CPU:中央处理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频是它的一项主要性能指标,一般而言,主频越高,CPU的速度就越快,整机的性能也越高。
(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3)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
(2)信息污染;
(3)信息犯罪;
(4)其他不良影响;
•要辩证地看待和使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