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美术《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纹样,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文字介绍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对于民族纹样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充满热情,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纹样,认识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各民族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
2.难点:能够运用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体现个人的独特见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纹样图片,直观地展示纹样的特点和应用;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民族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的新知识:介绍各民族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基础知识。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纹样的规律,然后进行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制作纹样。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各民族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以及实践活动的要求。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浙美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美术》课的第5课,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不同的民族文化,并体验画出不同民族纹样的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2.认识不同的民族文化;3.体验画出不同民族纹样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的种类和特征;2.学生认识不同的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3.学生通过绘画不同民族纹样的过程,提高他们的美感和审美水平,并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入课程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美术》的第5课,主题是“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你们知道民族纹样是什么吗?有哪些民族纹样呢?2.讲解环节•介绍生活中的民族纹样:画一些不同的民族纹样,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不同的民族文化。
•讲解不同民族的纹样特征:比如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3.操作环节•绘画不同民族的纹样:让学生选择一种民族纹样,体验绘画的过程。
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指导。
4.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体验了绘画不同民族纹样的过程。
•互动交流:让学生和同伴分享自己手绘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五、教学评价通过绘画不同民族纹样的过程,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水平,并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体验到绘画的快乐和成就感。
六、教学展望今天的教学主题是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是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与文化素养,有利于他们在国际交流中更好地融入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五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通过对民族纹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民族纹样的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2. 民族纹样创作和设计的技巧和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民族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民族纹样有初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民族纹样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创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2. 副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3. 内容: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技巧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民族纹样的作品。
2. 让学生收集一些民族纹样的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这一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的扎染工艺,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扎染的历史、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以及如何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运用到扎染作品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扎染工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和特点,知道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学会创作简单的扎染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运用到扎染作品中,以及如何处理扎染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基本技巧。
2.示范法:展示扎染作品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探索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作法:分组进行扎染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扎染作品、染色剂、布料、剪刀、针线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废旧布料、剪刀、针线等。
3.教学课件:扎染的历史、特点、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扎染的历史和特点,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制作过程。
同时,展示相关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扎染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扎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无处不在,它们融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成为了我们生活的
一部分。
从家具上的花纹,到衣服上的刺绣,再到建筑物上的装饰,民族纹样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在中国,民族纹样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不同的民族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纹样,每
一种纹样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比如,著名的苗族银饰就常常镶嵌着精美的纹样,这些纹样代表着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传承着他们的祖先智慧和勤劳。
而在非洲,民族纹样同样是多种多样的。
从马赛人的传统布料到扎伊尔共和国
的木雕,都可以看到非洲民族纹样的独特魅力。
这些纹样常常以图腾的形式出现,代表着不同的家族或部落,也传达着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民族纹样的影子。
比如,一些家庭会在家具上
使用传统的纹样装饰,让家居变得更有文化气息。
而一些时尚品牌也会将民族纹样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让时尚与传统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中国的汉族、少数民族,还是非洲、南美洲的土著民族,他们的民族纹
样都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尊重和传承这些纹样,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民族纹样的美丽,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让这些纹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服饰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民族服饰的图案寓意。
2.过程与方法:了解民族纹样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民族纹样,结合自己的民族元素设计简单的民族纹样,感受纹样造型、色彩、工艺以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与意识,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
2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孩子们多数是仡佬族;五年级的孩子对民族纹样的了解不一。
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浅入深进行认识与设计。
3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民族纹样造型美、和形式美,并把自己喜欢的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设计中。
难点: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设计纹样并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在对比中悟出民族纹样的美-----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教学设计(温州开发区)一、 本案特色民族纹样,在我们生活中逐渐被潮流的卡通、漫画、动画形象所代替,出现的并不多。
如果让五年级的学生让他去了解民族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可能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何 去发现民族纹样的纹样特征、设计独特魅力却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本案第一特色:采用“画 ――赏一一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让孩子们在“看”中学,在“画”中 创新,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艺术课的主体。
本案第二特色:采用“二次作业”的方式进 行教学,放手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民族纹样刺绣、蜡染等不同方法作品,设置悬疑,让学生 认识民族纹样由繁到简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学会设计源于生活, 敢于 通过认知水平的提高,不断的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产生摩擦,迸发“创新花火”。
设计个性 的民族纹样,美化生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纹样的特征,但是对于民族纹样了解甚少,不能直观的通过简单的图片欣赏与引导就能了解民族纹样的特征。
但是五年级的学 生有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求与众不同的意趣。
所以本课教学着重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从学生已有知识上,深入认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内容美、形式美等特征, 引导学生从形的特征,形的组合、形的方向等方面欣赏民族纹样的简约之美。
三、 学习目标:立足教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民族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民族纹样内容美、形式美。
2、 学习民族纹样的基本特征、规律,运用民族纹样的元素进行设计练习。
3、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纹样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艺术,传承传统的民族艺术。
重点:学习民族纹样的内容美、形式美,以及基本的设计规律。
难点:运用民族纹样的元素,大胆有创意地设计一件生活用品。
四、 教学学具准备:(学生)铅画纸、铅笔、橡皮擦、黑色中性水笔一支、马克笔、剪刀。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这一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感受扎染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介绍了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配备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图案和纹样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在美术课上也接触过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活动。
但是,对于扎染这一传统技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扎染技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对民族纹样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原因:扎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需要时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手工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讲解:详细讲解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配合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扎染。
3.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按照讲解的步骤和方法,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4.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民族纹样作品。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制作方法等关键信息,以及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浙美版课程背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族纹样是丰富多彩的。
不仅在建筑、衣服、家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而且在工艺品和艺术设计中也是重要的元素。
这堂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族纹样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纹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绘制和创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习民族纹样,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族纹样的起源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绘制来表达对民族纹样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给学生看一些不同的民族纹样,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纹样的看法和感受,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对民族纹样的认知。
2. 了解民族纹样以 PowerPoint 形式具体展示民族纹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各地的民族纹样特点以及其在民间工艺品、传统节庆和建筑中的应用。
3. 观察和绘制纹样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纹样进行观察和绘制。
可以使用铅笔、彩笔、水彩等不同的绘画材料,注意细节和精度。
4. 创造纹样学生结合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幅民族纹样。
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和变化,以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绘制和创作过程,让大家感受到创造的魅力。
教学评价1. 听课笔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绘图等操作时,记录要点,从中总结出重点、思路、学习方法等。
2. 作业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创作的作品,并进行讲解和分享。
作品标准包括:难度、创意、准确度和美感。
教学延伸1. 民族服饰学生可以考虑以民族纹样为元素,设计自己的民族服饰,以此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纹样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现出来,例如绘制在窗户、墙上等,设计可爱的衣服等。
总结本课程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美学能力,让他们逐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美和深刻内涵。
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形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设计中。
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教学方法欣赏法、陶冶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教具: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课件2.学具: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一起来认一认各个民族。
(二)苗族初印象(预计用时2分钟)教师活动:其中有一个民族的衣服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少数民族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看完之后,你对苗族的印象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并通过视频对苗族有一个初印象。
(三)探究图案文化(预计用时10分钟)1.师生活动:我们一起走进苗族的图案文化。
(1)百鸟衣。
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百鸟衣”,收藏于中国服装博物馆。
①提问:顾名思义,百鸟衣有很多鸟,你猜这有什么原因?鸟纹是苗族永恒的创作主题,传说当初是一只锦鸡,把迁徙中的苗族人领到了有山有水的地方,苗家人才能安定下来。
所以先民们崇拜鸟,以鸟为祖先。
②提问:这百鸟衣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注重服装的整体感,喜欢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努力追求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有红、黑、白、黄、蓝五种颜色。
(2)蜡染。
苗族图案特别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或对称,或重复,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感。
我们一起来看:①石榴纹:苗族对石榴纹的喜爱,表明其追求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②蝴蝶纹:蝴蝶纹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这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蝴蝶妈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