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牛车水考察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7
新加坡的考察报告外出考察报告格式范文篇一:新加坡的考察报告这次新加坡之行,用四个字形容:“收获甚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具有远见卓识、智慧的政府。
新加坡政府在信息化发展战略上一直有清晰的愿景和战略眼光;在新加坡的智慧国家建设中,iDA从国家层面对智慧国家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推动,是新加坡信息化建设能够20年持续稳步提高的关键,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有充分的技术前瞻性,同时也有良好的继承性,确保了新加坡信息化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
通过派驻CIO 到各个政府部门的方式,实现了国家整体思路与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个性化需求的完美衔接,很好的解决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整体建设思路与部门利益之间的隔阂,确保了每个部门的建设能够不断的趋近新加坡信息化建设共同的目标。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2、对新加坡的智慧国家建设思路有了充分的理解。
在思想上,对智慧城市形成了量化的认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加坡政府身体力行,持续不断地引领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如:十年形成了电子口岸体系,机车通关时20秒等等,这些具体的数据,使我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更加生动、全面。
3、通过向孙老师、赵老师等专家学习、请教,学习了兄弟省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为我院智慧城市业务不断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对大数据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新加坡试点的智慧应用大部分都是大数据分析类型的,例如:根据的士站的监控视频,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人员数量,为提高的士公司的服务质量,减少市民的等待时间提供建议。
这种类型的应用既服务了市民又创新了服务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5、新加坡智慧国家的核心思想是:“为市民服务”。
即将发布的是:“国家和市民共同创新”,从目前正在运行和试点的项目来看,这些核心思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在智慧城市的推进中也应该变“管理”为“服务”,不断提高城市服务老百姓的能力。
➢ 牛车水唐人街→牛车水原貌馆→小印度→甘榜格南→芽茏士乃→乌节路今天的行程主要是感受新加坡的多民族文化。
漫步新加坡民族文化最浓郁、设施最集中的马来村、小印度、牛车水和甘榜格南,一路感受马来人、印度人和华人在新加坡的生活,最后到乌节路畅所欲地大购一番。
牛车水Chinatown Singapore历史悠久的牛车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据说因为当时没有自来水,这里的居民要靠牛车运水而得名。
如今,牛车水是新加坡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游客来到新加坡必看的文化景点之一。
离地铁站不远的Pagoda街上有一处牛车水原貌馆,通过图片、采访口述及逼真的复原展览、甚至嗅觉效果来向游客讲述车水牛的文化渊源,可以了解到新加坡早期中国移民的生活历程。
附近许多散发着历史气息的老式建筑同样令人着迷,这里还汇集了一些著名的宗教地标建筑,包括印度庙宇和回教堂,与四周的中式楼宇相映成趣。
位于South Bridge路的马里安曼兴都庙和詹美回教堂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朝圣地,沿着这条路往西南边走一小段路,就会看到壮观宏大的佛牙寺龙华院,里面供奉着珍贵的佛牙舍利。
除了这些充满文化融合风貌的街道景观,牛车水还林立着不少现代购物中心、各色小摊贩和百年老店,South Bridge路的西边有珍珠坊、裕华国货(Yue Hwa Chinese Products)、唐城坊(Chinatown Point)等百货店,漫步在小巷中,你还会看到手工艺人制作的各种古色古香的工艺品,如书法、雕刻、木偶、佛像和香烛制作等,有些中药店保持着传统的风貌,一格格的小抽屉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很有意思。
在牛车水可以淘到许多别致的小商品,如鱼尾狮造型的冰箱贴、色彩艳丽的开瓶器和钥匙链等,价格便宜,还能讨价还价,也有不少是中国制造的。
即便你对牛车水的小商品兴趣不大,也不应错过这里的风味小吃。
除了牛车水大厦(Chinatown Complex)和麦士威路美食中心,吃货们还往往喜欢前往Smith街(Maxwell Food Centre在牛车水区域,这里是新加坡人的大食堂),每当夜幕降临,Smith街便禁止车辆通行,变成一条美食街,在这里可以找到最美味的本地美食,像是炒粿条、萝卜糕、Rojak(沾甜浆及碎花生的沙拉)、海南鸡饭等,令人垂涎,而且价格实惠。
/去购物天堂新加坡买什么?去哪买便宜新加坡是购物者的天堂,岛上林立着众多大厦、大型购物中心,在大街小巷中也不乏一些精致的小店,绝对让你过足购物瘾。
去新加坡买什么?新加坡买什么便宜?首先,去新加坡买什么纪念品?推荐你去新加坡的牛车水。
牛车水出售的商品五花八门,有丝绸、金银首饰、药材、瓷器、民族工艺品、香料等,是游客购买纪念品的好去处。
牛车水购物区是新加坡重要的商业区,也是华人聚集的场所,因此牛车水的大街小巷非常热闹。
牛车水目前由具有中国特色的战前店屋组成,其中的商人们多少年来一直贩卖相同的商品——绸缎、传统工艺品和金、玉珠宝首饰。
如果你正在寻觅留存记忆的纪念品,别错过标准鱼尾狮钥匙链、虎标万金油和印有“Singapore is a fine city”的T 恤。
在牛车水中心五层楼的新加坡手工艺品中心稍作停留,众多手工艺品商店中出售各种玉雕、铜像和老式鼻烟壶。
或者逛逛古董商店TheHeritageShop,从中选择土生华人的锡器制品、老式广告画和老式华人用瓷砖制成的杯垫。
地铁:搭乘EW线到欧南园站或NE线到牛车水站Tips:在牛车水购物应该货比三家,才能购买到经济实惠的商品。
/去新加坡买什么便宜?推荐你去新加坡的小印度。
小印度,顾名思义,是新加坡印度社群汇聚的场所,也是游客了解印度文化的景点。
還未接近小印度,已经可以闻到各种香料的味道,仿佛让游客置身于异国。
小印度的主要商品有手工艺品、克什米尔丝绸、孔雀羽毛、花环银器、香料、铜器、珠宝首饰等。
小印度文化中心是一片繁华的购物区,位于新加坡的印度区中心,这里游人如织,是您领略地道的印度美食、音乐和风尚的不二去处。
来到这,您仿佛不是在新加坡,而是置身于孟买或德里。
这里的商店其建筑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代,保存至今。
这里您既可以找到丝制的纱丽、黄金珠宝,又能看到小摆设、银器、手工艺品等收藏品及来自印度的各类货品。
这里还有便宜的电器和传统的印度服饰及纪念品出售。
新加坡研学感想作为一个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研学之旅,目的地是新加坡。
这次研学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新加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城市布局紧凑而有序,交通便利,道路宽敞。
在新加坡,我几乎没有看到拥堵的交通状况,这让我对新加坡的交通管理体系赞叹不已。
此外,城市中的绿化也非常出色,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新加坡的教育系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新加坡,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新加坡的学校设施先进,教学质量高。
我参观了一所当地的学校,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老师们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注重教育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新加坡的文化多样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大国,拥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独特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我参观了小印度和牛车水,感受到了印度文化和华人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新加坡的街头巷尾,我听到了各种不同的语言,看到了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这让我对世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一个小国家,新加坡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我参观了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和工业园区,感受到了新加坡的经济繁荣和创新精神。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国际知名的企业和高科技公司,这使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总的来说,这次新加坡研学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刻感受到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教育体制、文化多样性以及经济发展。
这次研学之旅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我相信这次研学之旅对我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将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三组)————————————————————————————————作者:————————————————————————————————日期: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根据党工委管委会安排,经选拔,由芳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平同志带队,成都高新区“产城融合与和谐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19名学员于8月31日至9月13日赴新加坡进行短期学习考察活动。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一)前期准备为了大力提升领导骨干素质,使领导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高能力,高新区选派骨干力量到新加坡学习培训。
临行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敏做了动员讲话,介绍学习考察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对这次出国培训学习的意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随后,培训班成立临时党支部,王平同志任党支部书记,郑玲、张平、牛波同志任支部委员。
班长王平同志组织明确班委会成员具体分工,建立外出请假和销假制度和分组学习讨论制。
通过周密的准备工作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纪律保障和后勤保障。
(二)学习考察情况1、认真学习。
本次培训班聘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所、公民咨询委员会、裕廊国际等部门的教授及资深专业人士进行了9个课题的专项培训,包括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智慧城市发展、产城一体化中的环境保护与循环利用、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发展经验与社区志愿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机制、新加坡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住房与医疗、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就业与劳动政策等内容。
培训班还对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裕廊工业园、纬壹科技城、市区重建局、养老院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新加坡制造商总会、慈善机构清一阁、飞跃家庭服务中心、职总恒习培训中心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实地参与了民众的乐龄活动、视障人士生活体验。
整个培训活动内容充实,针对性和专业性强,节奏紧张有序,学习方式生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高。
学员们课前积极主动思考,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边听边看边想,学习笔记详尽,与讲师交流互动积极;课后分小组交流讨论热烈。
牛车水:新加坡最有中国味的地方。
新加坡是个华人为主体的社会,新加坡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和各民族习俗融合的国度,在新加坡要说最有中国味的地方那一定是牛车水了。
牛车水号称新加坡的中国城,这里是最早的华人聚居区,行走在牛水车的大街小巷就仿佛是置身于中国的某个城市热闹的街巷。
小巷挂满中文招牌的店铺,带着港台口音的吆喝声,几乎让人忘了这是身在异国他乡。
天福宫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建于1840年,已有近180年的历史,这座具有中国特色的庙宇前身是福建会馆,是正宗的具有闽南风格的庙宇建筑。
天福宫里供奉的主神是身穿红袍的庇护航海之神“天妃”,也就是闽粤人称的妈祖。
牛车水是新加坡几个街区的统称,包含了市中心的大片区域,牛车水广场是牛车水区域的中心。
牛车水广场是华人休闲聚会的地方,有戏台供戏曲爱好者自娱自乐。
街道边的招贴画也融合了中国元素。
“牛车水”名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新加坡四面环海却是缺乏淡水,南来北往的商船到港后需要补充淡水,早期流落到此的华人赶着牛车拉着淡水到此售卖,满大街的拉水的牛车盛况空前,“牛车水”也成了这一区域的名字。
牛车水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百年老店共存,各种中华小吃店,杂货铺散落其中。
牛车水如今成了新加坡繁荣的商业中心,各种店铺分列街道两旁,建筑风格也继承了中国建筑的元素。
这种狭窄的街巷与闽南的老街也没多大的差异。
对游客来说最诱人的当属牛车水美食一条街,这里汇集了中国特有的美食小吃,漫步其中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一定会勾起舌尖上的馋虫。
更有酒家把精美的菜肴做成广告牌挂在墙上吸引游人的目光。
摆放整齐的桌椅等待着游客的落座,可惜还没到饭点游客大多匆匆而过。
牛车水大厦其实就像中国的集贸市场,各种服装服饰琳琅满目。
服装的款式也具有浓浓的中国味。
小巷的杂货铺拥挤而不显凌乱,要不是有英文的标示还以为在中国的小商品市场。
牛车水的中国元素让远渡重洋来此安居乐业的华人有了家的感觉,而在中国大陆去中国化之风盛行,中国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甚至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都在逐渐消失和淡化,宣传部门应该改变一些宣传思路了。
借他山之石,筑**之路——赴新加坡学习考察的体会2012年2月28日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2011年12月28日至2012年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优秀基层干部新加坡培训班学习,在这个被称为“狮城”的国度为期五天的时间里,先后听取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以及南洋理工大学专家讲授的专题课,并考察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牛车水唐人街等,亲身感受了新加坡发达的经济和现代化的城市,为新加坡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奇迹所震撼。
一、认识新加坡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7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7万,是一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于一身的国度,曾被英国殖民统治100多年,1959年自治,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的国家。
几十年来,新加坡坚持把政治管制与经济自由相结合,把共同理想与多元文化相结合,创造了许多奇迹。
短短几天的考察学习,我对新加坡的认识有以下几点:科学的城市规划创造了和谐的人居环境。
新加坡人口密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却生活得井然有序。
整个城市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精细,极具美感,充分体现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市区内既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有在精心维护和改造下既保留了旧貌,又焕发出新颜的极具民族风情的牛车水唐人街和小印度。
新加坡以花园城市国家而闻名,有30多个公园,街头巷尾到处绿树成荫,几乎每一座居民楼都伫立在苍翠的绿色里。
走近新加坡,尤如进入了绿色环保的仙境。
行之有效的管理确保交通的畅通。
新加坡是著名的世界交通枢纽和港口贸易城市,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发达的交通使新加坡成为亚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中心。
新加坡市内也建有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市内的公共交通非常便捷。
严格有效的社会管理更是新加坡繁荣昌盛的根本保障。
他们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国民进行教化,让国民遵章守纪,另一方面采取严刑峻法,强制国民遵纪守法,因此新加坡是世界上文明程度高,行为规范好,犯罪率低的国家。
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China Town)zgwjzzk新加坡最著名的华人聚集地,新加坡华人之根——牛车水莫属了。
在这里牛车水洋溢着浓烈的“中国风情”,汇集了各种中国商品以及中华的饮食文化。
这里是华人的海外之根,也是新加坡唐人街的代称。
华族祖先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自1821年逐渐形成的聚居地。
当时的人们乘着从中国福建厦门南下的第一艘平底中国帆船抵达新加坡后,就在新加坡河以南一带(也就是现在的直落亚逸街)定居。
由于在那儿的每家每户都得拉牛车到安祥山的史必灵路取水,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牛车水了.说到牛车水,其范围可真广,牛车水的范围,除了水车路,也包括了桥南路、新桥路、必麒麟街上段(俗称单边街)、福建街上段(俗称长泰街)、南京街上段(俗称松柏街)、珍珠街上段(俗称豆腐街)、克罗士街上段(俗称海山街)、摩士街(它是取名于街上的一座回教堂)、宝塔街(俗称广合源街)、邓波街(俗称戏院后街)、丁加奴街(俗称戏院横街)、史密斯街(俗称戏院街)、硕莪街(俗称庙仔街)、硕莪巷(俗称死人巷)和史必灵街。
牛车水的命名是有其典故的。
话说,在一个世纪以前,河水暴涨,淹没了这邻近的大街小巷,居民们盘了水以牛车载走,所以就有人称这牛车水。
还有一个说法是:当年这一带的居民曾经以牛车载来水清洗街道,因此就将这地方称为牛车水。
关于牛车水这名字的由来还有另一个说法是,当年的新加坡马来人常以牛车水将来自安详山的水载来,故称牛车水。
“牛车水”这个名字也是让人一听到就觉得奇怪。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为贫穷混乱的地区,如今则是富有特色的美食、购物区。
新加坡开埠后,吸引了大量移民,从福建来的移民就住在这里,如今的牛车水,遍布色彩鲜艳的建筑,以及众多小店和饭馆,不过虽然是唐人街区,这里也不仅仅是华人特色,也有清真寺、兴都庙,说明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也聚居此处。
新加坡的唐人街,面积不大,又很多四通八达的小巷,脚力好的话大可冒险盲走一通,体会下在新加坡走街串巷的乐趣。
新加坡Chinatown历史街区,又名牛车水,位于新加坡河南岸,占地面积约23公顷。
是自1821年逐渐形成的早期华人聚居地之一,以独具特色的街道和建筑形式构成鲜明的街区氛围。
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其制度设计和旧城保护都对我有所启示。
在旧城更新任务下,新加坡依靠限制屋主收取高房租和驱逐租户的租金管制令制度背景,和强行征地的土地征用法,以及1967 年起推出的土地出售计划,实现了以现代建筑取代牛车水衰败的店屋的开发目标,同时开发过程中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以及确保改造的节奏掌握在政府手中。
牛车水mapbox
牛车水地区被政府部门征用的土地
牛车水地区通过土地出售计划开发的项目
牛车水鸟瞰
于1967 年第一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坊,于1969年第三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大厦、奥奇大厦,以及于1974年成立重建局后陆续开发的富丽华酒店、唐城坊、财富广场、中国广场等,现代高层楼宇取代了过去低矮的店屋,改变了整个牛车水的面貌。
珍珠大厦旧貌和现状
位于牛车水地区Bukit Pasoh, KretaAyer, Telok Ayer 和 Tanjong Pagar 4个分区 (约1200栋待保护建筑)于1989年被规划为历史保护街区, 并于1997年增加China Square 地区为保护区。
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历史肌理给予整体保护,使其与周边的高层现代建筑格局形成强烈的对比。
牛车水街道肌理
牛车水地区的规划保护区
1960-2002年牛车水地区旧城更新项目
对旧有建筑的保护分两种:
一方面,政府继续依据土地征用法征用零散店屋,由政府出资进行翻新后,出租给个体商户。
有时,商铺出租时会包含一定的附带条件。
如,史密斯路翻新后被规划为食品街,原有商铺大部分都被要求改为餐厅。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屋主自己翻新房屋。
但单个屋主仍需通过申请方式解除对自己房屋的租金管制,这要求他在管制解除后的 6 个月内提交是否翻修的决定,并在1年内提交改造规划,3年内开始对房屋的修缮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个翻新工作。
如果不能完成的,政府将对房屋实行强制性的征收。
至1994年牛车水地区店屋的用途由过去的以居住为主变成了近乎纯粹的商业——多数为一楼为零售业或饮食等服务业,而二楼为办公业。
由于屋主们都希望利用此机会赶走租户,对旧城的更新保护进度相当快。
整个牛车水地区很快面貌一新。
至2002,牛车水32个改造项目相继完成,牛车水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建筑形式并存、贴近城市CBD的重要商业和生活中心,并成为新加坡最具特色的
旅游区域。
被保护的特色城市形态元素包括:
1,街区:基本构成要素有街廓、地块、街道、后巷、建筑。
城市道路划分出街廓(65-90米),街廓被街道划分为窄面宽、大进深的地块(宽20-30
米),建筑贴着街道紧密排列,形成连续的街道界面。
更新规划中,整
个街区保持了小地块出让的运作方式,对街道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加
强人性的的连通性,使其与绿色空间、庙宇等重要公共场所、开敞或有
遮蔽的公共空间密切联系。
街廓、地块、街道、后巷、建筑相互关系示意
牛车水街道步行系统与主要公共空间
2,街道:人车混行,后巷不通车。
从空间尺度上看,街道宽度与街道界面宽度的D/H比约为1:1,街道界面由2-3层的SHOP-HOUSE形成。
从空间构成上看,街道空间由两侧的人性步道和中央的车行道三部分组成。
人行步道即岭南建筑的骑楼,由柱廊和建筑底层后退界面形成,约1.5米宽,使步行活动与建筑底层商业界面联系更紧密。
步道被作为东南亚极具特色的街道空间形态要素加以保留,甚至要求相邻建筑的步道空间标高保持一致。
牛车水典型街道断面
3,建筑:牛车水的建筑以各式SHOPHOUSE为主,大多建于1840-1960年,窄面宽、大进深,外形较为统一,沿街紧排形成有序又不失多样性的街道界面。
规划在建筑高度、屋檐线、屋顶轮廓、柱廊顶部高度、立面开窗位置等方面引导建筑与相邻历史建筑相互协调。
屋主改造旧居时仅仅在建筑色彩、具体的窗户形状、局部装饰等细节有所创造。
Shophouse模型(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