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样本的选取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平行检验实施细则平行检验实施细则一、引言1.1 背景和目的平行检验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手段,用于评估产品或者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细则旨在对平行检验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术语和定义2.1 平行检验指同时进行的两个或者多个相同或者相似的测试,以比较其结果并评估其差异。
2.2 样本指用于进行平行检验的测试对象,可以是产品、系统或者其他可测量的实体。
2.3 测试指标指用于评估样本性能和可靠性的具体指标或者参数,如精确度、灵敏度、特异性等。
三、平行检验的步骤及实施细则3.1 确定平行检验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平行检验的目标,明确需要比较的指标或者参数。
3.2 设计平行检验方案根据目标确定平行检验的样本数量、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确定评估指标等。
3.3 采集样本根据平行检验方案要求,采集相应数量的样本,并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3.4 进行测试按照事先确定的测试方法对样本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保留相关数据。
3.5 数据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指标进行评估和判定。
3.6 综合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样本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做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四、平行检验的注意事项4.1 样本选择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并且与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合,避免选取过于极端的样本。
4.2 测试环境测试环境要与实际使用环境尽可能接近,以确保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4.3 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遵守测试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
4.4 数据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方法学,以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扩展内容1、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平行检验方案模板附件2:数据记录表格样本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法律名词1:平行检验解释:同时进行多个相同或者相似测试的方法,以比较结果并评估差异。
法律名词2:样本解释:用于进行平行检验的测试对象。
实验室未知风险材料操作程序1、目的:为减少或避免由于操作未知风险的有害材料时出现人为失误,不良实验技术以及仪器使用不当造成危险,特制订此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实验室所有操作未知风险材料的工作人员。
3、职责:3.1实验室责任负责对未知风险材料检测的管理,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更新实验活动操作技术规范;3.2实验室操作人员负责执行本程序;3.3实验室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本部门实验人员对本程序的执行。
4、工作程序实验室伤害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为失误,不良实验技术及仪器使用不当造成,实验室样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以及违反消毒程序和规定,也会带给相关人员感染和环境污染的危险.4。
1根据从事检测项目的病原体危害评估,做好相应级别的个人防护。
4.2实验室中样本的安全操作:4。
2.1样本容器选择4。
2。
1.1样本容器使用坚固的带外螺旋盖子的塑料制品为主,防止容器外部有残留物;4。
2。
1.2容器上应当有易于辨识的唯一性标识,样本要求或说明书放置在防水密封袋里,与存放样本的容器分开。
4.2。
2样本在实验室内的传递4。
2.2。
1二级容器为塑料制品,耐高压,密封口有防漏装置,对容器定期进行消毒。
4。
2.3样本接收:样本传递至实验室标本接收区域后放入传递窗,有实验室人员接收样本。
4。
2.4打开包装4。
2.4.1接收和打开样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样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常规预防措施的培训;4。
2.4.2样本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4。
3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使用的安全操作行为:4。
3。
1移液管使用时借助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嘴吸取。
4。
3。
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滤芯装置以减少对移液器的污染。
4.3.3感染性物质尽量避免通过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
4.3。
4液体不能够从移液管里用力吹出。
4。
3。
5污染的移液管丢弃在可密闭的废物容器中。
4。
3。
6盛放废移液管的容器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4。
3。
7不能用注射器移液。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规定1.目的通过对关键测量设备进行MSA分析,确保关键测量设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测量数据,以及准确、精密地评定产品与过程的质量,为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过程是否稳定提供可靠保证。
2.适用范围公司各基地所有的关键测量设备。
3.定义3.1 关键测量设备:用来监视或者测量产品/过程的关键/重要特性的测量设备。
关键测量设备从以下测量设备中评选:3.1.1控制计划中列出的用来测量关键/重要特性的测量设备;3.1.2SPC时涉及到的测量设备;3.1.3客户指定要求做MSA的测量设备;3.1.4PPAP中要求做MSA的测量设备;4.职责4.1 计量中心4.1.1负责整体策划、制定MSA计划;4.1.2负责评定MSA方案;4.1.3负责监督数据收集过程;4.1.4负责分析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4.1.5负责监督不合格机台改善过程;4.2 需求部门Demand departments4.2.1负责向计量中心提出MSA申请;.4.2.2负责选取分析样本;4.2.3负责收集分析数据;4.2.4负责实施不合格设备的改善;5.作业流程Operation process6.作业说明6.1 需求申请6.1.1分析时机1)首次使用前分析:关键测量设备在首次使用前,必须进行MSA;2)计划外分析:当关键测量设备涉及到以下情况,由计量中心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计划外的分析;A 设备维修(例如对IV测试仪的滤光片、暗房、底座进行维护后,需进行MSA);B 升级后(包含软件升级和硬件升级);C 设备的使用地点有变动(搬动过程中对设备进行了拆卸及重新组装);D 设备的使用人员出现变动;E 新控制计划;F PPAP要求;3) 周期性分析:根据每一种关键测量设备的重要程度、数量以及分析方法,确定分析周期,定期给所有关键测量设备进行MSA分析。
6.1.2关键测量设备的状态符合“6.1.1分析时机”中的条款时,需求部门需向计量中心申请进行MSA,由计量中心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分析。
抽检实施方案抽检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抽检实施方案,包括抽检的目的、方法、步骤、抽检样本的选择等内容,以便于组织实施抽检工作的人员可以了解抽检的全过程,并按照方案进行操作。
2. 目的抽检是指根据特定标准和要求,从生产或供应环节中随机选取一部分产品或样本进行检验,以了解产品或样本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抽检的目的包括:- 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性;- 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验证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
3. 抽检方法根据抽检的范围和需要,常见的抽检方法包括:3.1 无偏抽样无偏抽样是指在整个样本空间中,每个样本被选取为抽样样本的概率相等。
无偏抽样可以用于评估产品的整体质量状况。
3.2 有偏抽样有偏抽样是指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样本进行选择。
例如,针对某一特定生产批次进行抽检,或者关注某一特定功能的产品。
3.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指将样本空间分为几个层次,并在每个层次中进行抽样。
分层抽样可以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变异情况,并确保每个层次的样本都能被充分考虑。
4. 抽检步骤抽检包括以下步骤:4.1 制定抽检计划制定抽检计划时,需要明确抽检的目的和范围、抽检的时间和频率,并确定合理的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
4.2 选择抽检样本根据抽检计划,选择符合抽检要求的样本。
样本的选择应遵循抽样方法的要求,并尽量具有代表性。
4.3 进行抽检检验按照检验方法和标准,对抽检样本进行检验。
检验过程中应遵循操作规程,并记录检验结果。
4.4 分析和评价检验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进行评价。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质量合格。
4.5 报告抽检结果将抽检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抽检的目的、抽检样本的选择、检验结果和评价等内容。
报告应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于他们了解抽检的情况。
5. 抽检样本选择抽检样本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并能反映整体质量的状况。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选择抽检样本:- 无偏抽样:对整个样本空间中的样本进行随机选择。
SHBJY003-2006零部件抽检方案规范1 内容与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一个抽样方案及操作办法。
本规范采用术语接受质量限(AQL)来检索。
本规范的抽样方案可用于(但不限于)下述检验:——最终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操作;——在制品;——库存品;——维修操作;——数据或记录;——管理程序;本规范仅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各部门。
2 引用标准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Q/L1E 零部件重要度及其项目重要度分级规范3 术语、定义、符号注: 规范本部分的全部术语、定义、符号引用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3部分, 规范未列出术语、定义、符号参考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3部分。
3.1 检验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各特性是否合格, 测定、检查、试验或质量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 并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的活动。
3.2 单位产品可单独描述和考察的事物。
例如:——一个有形的实体;——一定量的材料;——一项服务、一次活动或一个过程;——一个组织或个人;SHBJY003-2006 ——上述项目的任何组合。
3.3 不合格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3.4 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产品。
3.5 缺陷不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3.6 不合格品百分数3.6.1 (样本)不合格品百分数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除以样本量再乘上100, 即:d/n×100式中:d——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n——样本量。
3.6.2 (总体或批)不合格品百分数总体或批中的不合格品数除以总体量或批量再乘上100, 即:100p=100D/N式中:p——不合格品率;D——总体或批中的不合格品数;N——总体量或批量。
3.7 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3.7.1 (样品)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样品中不合格数除以样本量再乘上100, 即:100d/nd——样本中的不合格数;n——样本量。
3.7.2 (总体或批)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总体或批中的不合格数除以总体量或批量再乘上100, 即:100p=100D/Np——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D——总体或批中不合格品数;SHBJY003-2006 N——总体量或批量。
目录:1 安全预防法2安装2。
1 交货包装2。
2仪器的安装2。
3功能性单元2。
3.1Mastercycler ep realplex2.4 启动2。
4.1 realplex模块与热模块之间的连接2。
4。
2 Mastercycler ep realplex 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2.4。
3 与其它部件的连接2.4。
4realplex软件的安装2。
4.4。
1 安装主程序2.4。
4.2 数据恢复2.4.4.3开始realplex软件的运行3。
操作3.1管理者登陆3。
2登陆3。
3 用户变更3.4 系统配置3。
4.1 对使用者的管理3。
4.1。
1新用户建立3。
4.1.2编辑用户3。
4.1。
3删除用户3.4.2 用户层3。
4.3循环仪3。
4。
4 realplex模块3.4.5 系统层3.4。
5.1 特性3。
4。
5.2登陆出错信息3.4.5。
3 用户登陆3.4。
5.4 软件更新3。
5检测项目管理3.5.1 建立检测项目3.5。
2 打开检测项目3。
5。
3保存检测项目3。
5。
4保存模板文件3.5.5 模板文件的使用3。
5.6复制检测项目3。
5。
7 检测项目的输出3。
5.8 检测项目的输入3。
5.9建立文件夹3.5.10 删除检测项目和文件夹3。
6 探针管理3。
7 染料管理3.8 校准3。
8.1背景校准3.8。
2 颜色校准3.8.2。
1 使用商业的校准工具包进行的颜色校准3。
8。
2。
2 客户特有的染料的校准3。
9 数据库管理3.9.1当前数据库的自动保存3.9.2当前数据库的保存3.9。
3 输入数据库3.9.4数据库的归档4编程(检测项目的建立)4.1建立一个新的检测项目4。
2 建立板布局4。
2。
1 染料的确定4.2.2参考染料的选择4。
2.3 样本容积输入4。
2.4探针类型的确定4。
2.5 背景的确定4。
2.6样品类型的定义4。
2。
6.1 标准4.2.6.2 阳性对照4。
2.6。
3 阴性对照4.2。
6.4 未知样品4。
随机选取样本的方法1. 介绍在研究和实践中,为了获得对总体的全面认识和准确判断,我们需要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
随机选取样本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样本抽样方法,它可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研究和分析的可信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随机选取样本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四种常见的抽样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从总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确保每个样本有相同的被选中的概率。
2.1 简单随机抽样的步骤简单随机抽样的步骤如下:1.确定总体: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总体是什么,总体可以是一个人群、一个地区或一个产品等。
2.确定样本大小: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可行性确定所需样本的大小。
3.编制总体名单:将总体中的个体进行编号,构成总体名单。
4.进行随机抽样: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生成器或抽样软件等工具,从总体名单中随机选择样本。
5.进行样本研究和分析:对选取的样本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2.2 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缺点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如下:•简单易操作:抽样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多的统计学专业知识。
•代表性强: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同,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可信度高:样本的随机性保证了研究和分析的可信度。
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如下:•耗时耗力:如果总体较大,抽样时需要编制总体名单,耗时且工作量大。
•抽样误差无法估计:简单随机抽样无法估计抽样误差,对于抽样结果的置信度无法量化。
3.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方法,它可以减少抽样过程中的主观性,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3.1 系统抽样的步骤系统抽样的步骤如下:1.确定总体: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一样,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总体。
2.确定样本大小: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可行性确定所需样本的大小。
3.确定抽样间隔:抽样间隔是指在总体名单上每隔多少个个体选取一个样本。
多场所认证抽样标准本标准根据CNAS-CC11:2008《基于抽样的多场所认证》和CNAS-CC15 《管理体系审核时间表》修订。
本标准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0. 概述0.1. 本标准适用于对具有一个以上场所的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适用时),目的是确保审核为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场所均符合相关标准提供充分的信心,并确保审核在经济性和有效性方面均切实可行。
0.2. 通常,认证的初次审核及后续的监督和再认证审核宜在组织认证范围内的每个场所进行。
然而,如果组织在不同的场所以相似的方式进行认证覆盖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都处于组织的授权和控制下,那么WIT将采用适当的程序在初次审核及后续的监督和再认证审核中对这些场所进行抽样。
本标准说明了WIT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这种抽样,包括抽样比例和审核时间的计算。
0.3. 如果多场所组织的不同场所(或一组场所与另一组场所)的过程或活动存在根本不同,那么即使这些场所可能是在同一个管理体系下,对这类组织的审核也不适用本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WIT拟减少通常的对每个场所的完整审核,应针对每个拟减少审核的场所确定是否有减少审核的正当理由。
0.4. WIT在多场所组织审核和认证中采用抽样方法,并已获CNAS、ANAB(ISO9001、ISO14001)的认可。
如果,WIT要偏离本标准的规定,WIT应能够提出正当的理由,且这些理由应经过认可机构审查,并应证实偏离本文件的做法能够为管理体系在其覆盖的所有场所的符合性提供相同程度的信心。
1. 定义1.1. 组织组织指接受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的任何公司或其他组织。
1.2. 场所场所是指组织实施活动或提供服务的常设地点。
1.3. 临时场所临时场所是组织为在有限的时期内进行特定工作或服务而设立的,且不会成为常设场所的场所(例如施工现场)。
1.4 新增场所在认证范围内的场所外增加的场所或一组场所。
1.5 多场所组织多场所组织是指组织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职能机构(以下称作中心办公室,但不一定是组织的总部)来策划、控制或管理某些活动,并且有一个由地方办公室或分支(即场所)组成的网络来实施(或部分实施)这些活动。
材料取样计划范文一、取样目的为了对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主要目的是了解批次材料的特性并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取样对象该批材料包括煤炭、矿石、矿粉等矿产原料,在各种地质环境下形成,并来自不同的供应商。
煤炭和矿石是主要的取样对象。
三、取样方法根据煤炭和矿石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
3.1煤炭取样方法煤炭取样根据煤炭的种类和形态,有手取样、机械取样和全自动取样等多种方法。
考虑到样品数量较大,因此,计划采用机械取样法。
3.2矿石取样方法矿石取样需要考虑矿石的粒度、重量、形态等因素,因此,采用人工取样法。
对于较小颗粒的矿石,还可以采用分层取样法,以保证取样的全面性。
四、取样点的选取为了能够准确地代表整个批次材料的特性,需要在取样区域内选择一定数量的取样点。
4.1煤炭取样点的选取根据煤炭的成分以及煤矿的地质特点,在煤矿内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应覆盖不同的采煤工作面,包括采高是否均匀、采煤工艺是否一致等因素。
4.2矿石取样点的选取根据矿石的类型和矿山的地质特点,在矿山内选择取样点。
采样点应覆盖不同的矿石脉、不同的地质条件等因素。
五、样本数量的确定为了确保取样结果的可靠性,需要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取样的样本数量。
5.1煤炭的样本数量根据煤炭的类型、批次的规模和精度要求等因素,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取样的样本数量。
根据经验,每个采样点取得的样本数量应在10-30kg 之间,确保有足够的样本进行检测。
5.2矿石的样本数量根据矿石的类型、批次的规模和精度要求等因素,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取样的样本数量。
通常,每个采样点取得的样本数量应在100-200kg之间,确保有足够的样本进行检测。
六、取样时间和频率取样应在材料交付或采矿过程中进行。
对于较大批次的材料,建议进行多次取样,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为1-2小时,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七、样本保存和标识采样结束后,样本应进行正确的保存和标识。
采用密封袋进行保护,并在袋子上标注样本的编号、采样点和日期等重要信息。
印章印文鉴定规范(SFZJD020100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第1 部分印文特征的分类第2 部分《印文特征比对表》的制作规范第3 部分印文鉴定结论的种类及判断依据第4 部分印章印文鉴定规程前言《印章印文鉴定规范》是由系列规范构成,下面列出了这些规范的预计结构。
——第 1 部分:印文特征的分类;——第 2 部分:《印文特征比对表》的制作规范;——第 3 部分:印文鉴定结论的种类及判断依据;——第 4 部分:印章印文鉴定规程。
本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旭、施少培、凌敬昆、钱煌贵、徐彻、卞新伟、孙维龙、奚建华、陈晓红。
第1部分印文特征的分类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印章印文鉴定中常用的术语和印文特征的种类。
本部分适用于文件鉴定中印章印文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第1 部分文件鉴定通用术语3 术语和定义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第1 部分文件鉴定通用术语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部分。
3.1 印章:又称图章,通常由印面和用于执掌的印柄构成。
按照其用途可分为公章、名章、专用章等;按照其制作方法常见的有雕刻印章(包括手工、机械、激光雕刻印章)、渗透印章(包括普通渗透印章和原子印章)、树脂印章(包括普通树脂印章和光敏印章)等;根据是否采用防伪技术可分为普通印章和防伪印章。
3.2 印面: 又称印章章面。
指印章上镌刻有文字、线条或图案等印文内容的表面。
印面上镌刻的内容,根据其凹凸情况分为阳文和阴文。
各种组织匀浆样本用于ELISA检测的处理方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样本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如抗体、抗原、蛋白质等。
对于ELISA检测,颗粒样本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因为它可以消除潜在的干扰物,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组织匀浆样本处理方法。
1.组织匀浆样本制备通常情况下,组织样本需要首先经过匀浆处理,以得到细胞和组织的裂解液。
一般来说,采用以下基本步骤:1.1取出所需组织样本,并在冰上迅速切割成小块。
1.2 将组织块放入冷冻匀浆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0.1% Triton X-100等。
1.3使用研磨器、匀浆器或超声波仪器对组织块进行处理,直至均匀混合。
1.4将均浆液离心,以去除固体碎片和细胞残渣。
2.组织匀浆样本的稀释制备好的组织匀浆样本通常需要稀释,以使其适合ELISA检测的要求。
通常采用以下步骤:2.1选取适当的稀释液,如PBS缓冲液、BSA溶液等,根据实验需求和标准方案进行选择。
2.2将制备好的组织匀浆样本与稀释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比如1:2、1:5等,以得到适当浓度的样品溶液。
3.组织匀浆样本的前处理在ELISA检测前,对组织匀浆样本进行前处理可以去除一些潜在的干扰物,并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前处理方法:3.1丙二醛固定化:将组织匀浆样本加入适量的丙二醛溶液中,固定其中的蛋白质,以避免在ELISA检测中失去目标分子。
3.2蛋白酶处理:一些样本可能含有特殊结构的蛋白质,如膜蛋白等。
在进行ELISA检测之前,可以用适当的蛋白酶进行处理,如蛋白酶K、胰酶等。
4.组织匀浆样本的加样与检测经过前期处理和稀释后,组织匀浆样本可以用于ELISA检测。
通常的操作步骤如下:4.1将稀释后的组织匀浆样本加入已涂有特定抗原或抗体的酶标板孔上。
4.2确保每个样品加入相同体积的孔,以保持每个孔的样本负载均衡。
食品留样制度样本一、为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并能及时查明食物中毒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酒店实行食品留样制度。
二、凡属下列情况,对食品进行留样:1、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大型会议;2、经贸洽谈会、糖酒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3、婚丧嫁娶及各类集体聚餐等,5桌以上宴会。
三、食品留样必须使用专用食品留样盒和样品存放的专用冷藏箱。
四、厨房安排专人负责食品留样工作,并根据留样情况认真填写《食品留样情况记录表》。
五、每餐次制作的所有菜品都必须留样,每份样品的数量不少于____克。
六、冷藏冰箱的温度控制在摄氏0℃至6℃之间,并保持冷藏冰箱内外清洁与每周一次的冰箱清洁工作。
七、每餐次样品外必须有注明。
留样日期、用餐地点、餐别、用餐代表签字、厅面人员签字、出品人员签字的《食品留样封条》,便于查验时分辨。
八、每餐次样品在冷藏冰箱内保留的时间不少于____小时,____小时后,厨房留样人在请示厨师长后再进行处理。
九、留样工作程序:1、厨房留样人将食品留样盒与《食品留样封条》与当餐菜单送到餐饮部厅面吧台;2、在客人结帐时,餐饮部厅面现场管理人员请客人在《食品留样封条》上签字确认,并在客人当面对食品留样盒用《食品留样封条》与当餐菜单进行现场密封;3、厨房留样人在宴会结束后将食品留样盒的收回,并存放的专用冷藏箱内。
十、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按下列程序处理:1、第一时间汇报总经理;2、如客人仍在酒店要立即送患者往就近医院救治;3、将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留样封存并安排专人进行看护;4、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册登记,统计患者的具体情况、人数、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就医情况等。
5、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调查。
食品留样制度样本(二)1. 目的保障食品安全,确保食品留样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和有效性,杜绝食品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储存、销售等环节的食品留样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是指在审计中为了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而进行的样本抽查与测试的过程。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查,可以推断出总体的情况,从而评估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
在企业管理、财务核算等领域中,正确确定合适的样本量对于保证审计结果准确和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论述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
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文章内容,并概述研究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涉及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的定义、背景以及确定样本量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并提供相应示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计算过程。
第四部分将简单介绍随机抽样方法和分层抽样方法,并讨论如何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以及优化策略。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并提出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或改进措施。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的概述说明。
通过对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样本选择与抽取方法等方面的详细讨论,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重要审计工作步骤的理解,并提供一些准确确定样本量并选择合适抽样方法的实用指导。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还能了解到影响样本量确定的因素以及计算方法选择与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更好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测试工作。
最终,我们希望该文章对读者进一步研究或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2. 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2.1 定义和背景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为保护资产、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以及推动有效运作而设立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内部控制测试样本量是确定用于测试和评估内部控制效力的样本数量。
它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从总体中选取足够代表性的样本来获得对整个群体或总体特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