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3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是我们身体中掌控生命的最基本单位,它们是由DNA序列组成的指令,决定了我们的所有特征和特性。
基因可以显性或隐性表达,这是由基因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
显性基因是指可以被直接表达出来的基因。
这些基因只需要一个单一的等位基因来表达出来。
例如,如果一个人有一个显性基因编码黑色素的生成,那么无论他的另一个等位基因是什么,他都将具有黑色的头发、皮肤或眼睛。
这个显性基因是由一个可以直接被表达出来的等位基因所编码。
这个等位基因可以被简单地表示为大写字母,如黑色素的生成基因可以被表示为B。
隐性基因则是指需要两个等位基因才可以表达出来的基因。
这些基因需要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才会被表达出来。
例如,花色的基因是隐性的,这意味着花的颜色只有在一个个体中两个等位基因都是相同的情况下才会被表达出来。
如果只有一个等位基因是表达的话,那么这个基因是不会被表达出来的。
这个隐性基因可以被简单地表示为小写字母,如花色的基因可以被表示为b。
在遗传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个等位基因来代表每个基因。
这个等位基因可以是显性或隐性。
如果一个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则它可以是同种的(两个相同的显性或隐性等位基因)或异种的(一个显性和一个隐性等位基因)。
这种基因的遗传学特性称为基因型。
基因型的表达方式被称为表型。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显性基因B和一个隐性基因b,这个个体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或Bb。
因此,如果我们有一个显性基因BB,那么这个人会具有黑色头发、皮肤或眼睛。
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Bb基因型,那么这个人就会有黑色的颜色,并且这个颜色可能不会被完全表达出来,他也有可能表现出其他特性,如灰色、褐色或绿色的眼睛等。
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不总是直接的或一对一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和基因表达的调节。
特别是,表达显性或隐性基因的方式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
许多基因需要其他基因的参与才能被表达出来,因此表达特定基因所需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为何要了解什么是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基因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继承着父母身上的遗传基因,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同时也支持着人体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被称为等位基因,而一对等位基因在表现的时候,通常会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那么,到底什么是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我们又为何要了解它们呢?1、隐性和显性基因的区别什么是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其实从字面上也不难理解,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等位基因,而显性基因则是控制显性性状的等位基因。
如果再深入点解释的话,那就是在二倍体生物中,无论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都能表现出来的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来表示。
至于隐性基因则只有在该基因是纯合时,其决定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通常会以小写字母来代表,换言之,显性基因单独产生的酶可以维持正常表型,而隐性基因的影响会被掩盖,这就导致很多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2、隐性基因会有什么风险之所以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是由于隐性基因会带来极大的遗传性疾病风险,所以,孕前、尤其是孕期往往需要在产前进行一系列基因检查。
很多父母可能会携带了某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但它并没有发病,所以,可能会在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把基因遗传给了后代,从而导致了子女发病。
比如十分常见的脆性X综合症,就是因为女性携带者的异常X染色体容易在另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保护下变为隐性,这也是为什么香港中环专科体检中心的敏儿安t21和脆性X综合症携带者测试,近年来很受孕妈和备孕者欢迎的原因。
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官网或v(tchchk)即可实现远程咨询预约。
什么是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是在杂合状态时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所以通常不会表现出形状和特征,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携带了遗传疾病的隐性基因,那么子女就有50%的患病风险。
由此可见,基因检测是预防遗传性疾病非常重要的手段,建议重点考虑香港中环专科的敏儿安t21和脆性x综合症携带者测试。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回顾一下问题: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
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
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
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大家看黑板上的图,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卷发与不卷发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成的个体还卷发吗?为什么?发育的个体仍能卷发,因为受精卵中的基因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基因组成是DD或Dd都表现显性性状,所以发育成的个体应该是卷发的。
一、孟德尔的杂交试验这位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如何发现这一伟大的规律呢?介绍孟德尔。
孟德尔为什么会选择豌豆?豌豆有什么特点?豌豆的特点:闭花授粉、相对性状区别明显,做实验时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你的实验容易成功。
阅读第33页上孟德尔的实验过程,想一想为什么后代都是高的?矮的基因在哪儿?矮的性状为什么不见了?把杂种豌豆再种下去,后代却有高有矮,矮的又出现了,这说明了什么?矮的基因并没有消失,也就是杂种豌豆虽然表现出高茎,但其体内含有矮的基因,只是矮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就是已经表现出来的现状,隐性基因就是没有表现出来的。
基因显示出的性状通常用两个英文字母表示,大写的是显性,小写的是隐性。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会显示显性基因的性状,除非两个隐性基因相遇,否则不会显示隐性性状。
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1、显性基因:显性基因就是指这样的一种等位基因,无论该基因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它都会被表达出来。
当这种等位基因出现时,生物体的表型就会显示出显性特征。
2、隐性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
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有哪些五官显性遗传主要表现在眼睛、嘴巴、眉毛、鼻子、耳朵等面部器官,显性遗传受显性基因控制。
在同源染色体上,两个同型显性基因成对存在,或显性、隐性基因成等位存在时,显性基因才会显现出来,这种遗传方式称为显性遗传。
1、眼睛: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都属于显性基因,孩子的眼形、大小均遗传父母,大眼睛相对小眼睛是显性基因,父母有一位是双眼皮或长睫毛,孩子拥有双眼皮和长睫毛的可能性也较大。
2、嘴巴:嘴唇的厚薄也容易遗传给孩子,上嘴唇变薄和下嘴唇凸起都属于显性基因。
如果父母双方某一方具有这种特点,也大概率会遗传给孩子。
3、眉毛:眉毛也可以遗传父母,眉毛的基因主要分布在常染色体上,若父母的眉毛美观,孩子的眉毛也可能会好看。
4、鼻子:鼻子又宽又大,或是高挺的鼻梁,都属于显性基因,大概率会遗传给孩子。
5、耳朵:耳朵的形状也可以遗传,大耳朵相对于小耳朵是显性基因,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个人是大耳朵,孩子有可能也是一对大耳朵。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五官会发生较大变化,会和父母所想的有所偏差,因此遗传因素也不是很绝对,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即可。
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区别一、性质不同1、隐性基因:一种等位基因,只有该基因是纯合时,其决定的性状才会表达出来。
2、显性基因:无论该基因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它都会被表达出来。
教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隐性基因则不表现在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但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当这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课后作业(1)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举例说明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
(3)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特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里,生命的奥秘无穷无尽。
而基因,作为生命的密码,掌控着生物的各种特征和性状。
其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概念,对于理解遗传现象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可能在外貌、性格甚至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上存在差异。
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有关。
那么,什么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呢?简单来说,显性基因就是在遗传中能够表现出来的基因,而隐性基因则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表现出来的基因。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 A 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 a 表示)。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组合是 AA 或者 Aa,那么他就会表现出双眼皮;只有当基因组合是 aa 时,才会表现出单眼皮。
在遗传过程中,父母会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子女。
比如,父母都是双眼皮,但他们的基因组合可能是 Aa 和 Aa。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基因组合就有 AA、Aa、Aa、aa 这几种可能。
所以,即使父母都是双眼皮,子女也有可能是单眼皮。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规律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疾病方面,有些疾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如果一个人携带了一个隐性致病基因,通常不会发病,但如果他的配偶也携带了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并且他们的子女恰好从父母双方都继承了这个致病基因,那么子女就有可能患病。
再比如,植物的花色、果实的形状等特征,也常常受到基因显性和隐性的调控。
比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对于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杂交育种等手段,科学家可以筛选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
例如,想要获得抗病性强的作物,就可以通过杂交将抗病基因引入到新品种中。
在人类社会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也影响着我们对自身和他人的认识。
比如,有些人可能具有某种天赋,这可能与他们所携带的特定显性基因有关。
而对于一些隐性基因所导致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提前发现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遗传学中的显性与隐性基因在遗传学中,显性和隐性基因是指影响个体特征的遗传因素。
这两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物种的进化和多样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显性与隐性基因的定义、性质和遗传模式。
一、显性基因显性基因是指在个体表现中能够掩盖隐性基因的遗传因子。
当一个个体存在显性基因时,其表现型将受到该基因的决定。
显性基因往往会显露出来,直接表现在外观或功能上。
在遗传学中,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比如"A"。
显性基因的特点有:1. 通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一对相同或不同的显性基因决定;2. 个体中只需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出显性状态;3. 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二、隐性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在个体表现中被显性基因所掩盖的遗传因子。
当一个个体只存在隐性基因时,其表现型将由于显性基因的存在而被掩盖,无法直接观察到。
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比如"a"。
隐性基因的特点有:1. 通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一对相同的隐性基因决定;2. 个体中必须同时拥有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隐性状态;3. 隐性基因需要两个个体同时传递给下一代才能表现出来。
三、显性与隐性基因的遗传模式1. 显性遗传:在显性遗传模式中,一个表现出显性状态的个体可以是异型或纯合子。
当一个异型个体与另一个异型个体或纯合子个体交配时,其后代中将有一半或全部表现出显性状态。
例如,红花与白花是通过红色花色显性基因和白色花色隐性基因控制的。
2. 隐性遗传:隐性遗传模式中,只有纯合子个体才能表现出隐性状态。
当两个纯合子个体交配时,其后代中全部表现出隐性状态。
例如,黑色毛皮与白色毛皮是通过黑色毛皮隐性基因和白色毛皮显性基因控制的。
3. 基因型比例: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与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比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况。
在显性遗传模式中,杂合子基因型的比例通常为1:2:1。
在隐性遗传模式中,纯合子基因型的比例通常为1: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我们生命的奥秘中,基因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角色之一。
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特性,更是影响着生物的各种性状表现,从我们的外貌特征到身体的机能,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基因。
基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物体携带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指令手册,决定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特征。
而基因又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由 DNA 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是指在一对基因中,只要存在一个这样的基因,就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比如说,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如果一个人的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是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那么这个人就会表现出双眼皮。
而隐性基因则需要在一对基因中都存在,才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例如,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只有当一个人的基因中两个都是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单眼皮。
为了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比如豌豆的花色。
假设控制豌豆红花的基因是显性的(用 R 表示),控制白花的基因是隐性的(用 r 表示)。
那么当豌豆的基因是 RR 或者 Rr 时,它就会开红花;只有当基因是 rr 时,才会开白花。
再比如人类的血型。
ABO 血型系统是由三个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是 IA、IB 和 i 。
IA 和 IB 是显性基因,i 是隐性基因。
当一个人的基因是 IAIA 或者 IAi 时,表现为 A 型血;基因是 IBIB 或者 IBi 时,表现为 B 型血;基因是 IAIB 时,表现为 AB 型血;只有当基因是 ii 时,才表现为 O 型血。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会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自由组合定律则说明,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时,它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自由组合。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选用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如植株是高的和矮的(图1?24?5)、种子是黄的和绿的、种皮是光滑的和皱缩的等,进行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
孟德尔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分别种植下去,得到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
然后孟德尔把矮茎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茎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
将杂交后的种子种下去,长成的植株都是高茎的。
孟德尔又把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
他还做了黄皮豌豆和绿皮豌豆、光滑种子和皱缩种子等的杂交实验,都取得了类似的结果。
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表述: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①相对性状存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后。
比如,豌豆的低和狼,低就是显性性状,狼就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整体表现低,不整体表现狼。
②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dd两种。
③基因共同组成就是dd的,虽然d(隐性基因)掌控的性状不整体表现,但d并没受到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可以遗传下去(f2就可以发生氢铵隐性个体)(例如图)。
特别提醒:纯种即为氢铵合体,就是由两个相同的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的配子融合变成的合子发育而变成的个体,例如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
杂种即为杂合体,就是由两个相同的基因的配子融合变成的合子发育而变成的个体。
例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我们的生命世界中,基因是一个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存在。
基因决定了我们的许多特征,从外貌到性格,从健康状况到对疾病的易感性。
而在基因的世界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显性和隐性,它们就像是基因的“开关”,控制着各种遗传特征的表现。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基因。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们存在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
DNA 就像是一本巨大的“生命之书”,而基因则是书中的一个个章节,记录着生命的密码。
显性基因,顾名思义,就是在遗传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特征的基因。
如果一个个体拥有一个显性基因,那么这个特征就很可能会表现出来。
比如说,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个人的基因中带有双眼皮的显性基因,那么他大概率就会是双眼皮。
隐性基因则相对“低调”。
只有当个体拥有两个相同的隐性基因时,隐性特征才会表现出来。
以单眼皮为例,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只有当一个人的基因中同时拥有两个单眼皮的隐性基因时,他才会是单眼皮。
为了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比如豌豆的高矮茎性状。
高茎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矮茎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当豌豆植株的基因是杂合子时(即同时拥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它表现出的是高茎。
只有当基因是纯合隐性时,植株才会表现出矮茎。
再比如人类的血型。
ABO 血型系统是由三个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是 A 基因、B 基因和 O 基因。
A 基因和 B 基因是显性基因,O 基因是隐性基因。
当一个人的血型基因是 AA 或 AO 时,表现为 A 型血;基因是 BB 或 BO 时,表现为 B 型血;基因是 AB 时,表现为 AB 型血;而只有当基因是 OO 时,才表现为 O 型血。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遵循一定的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我们揭示了基因遗传的奥秘。
分离定律指出,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