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一、什么叫血吸虫?答: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
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
血吸虫种类繁多,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
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人体内了。
二、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答:人、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尾蚴就会很快钻进人、畜体内,经过37天左右发育成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血管里,以吸血维持生命。
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内管里产卵。
卵内含有毛蚴,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个左右,卵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卵要放出毒素,影响健康;卵随血流到肠壁,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随大便排除。
含有血吸虫卵的大便污染了水源,在水温大约25℃情况下,经4小时左右虫卵内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遇到钉螺,很快就会钻入钉螺内,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
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尾蚴就不断逸入水中,人、畜下水接触到尾蚴而受感染,这样就得了血吸虫病。
血吸虫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不断地危害着人民生命与健康。
三、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
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
四、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
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
二是生活性感染。
如在有血吸虫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等。
五、什么是疫水?答:疫水是指在血吸虫病疫区沟渠、田、塘水中有感染人畜患病的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被感染的寄生虫病。
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
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
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
毛蚴并不感染人,而要先钻进钉螺体内寄生,钉螺被称为中间宿主。
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
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钻人体内,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
有尾蚴的水称为疫水。
在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牛和不圈养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不论男女老少都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不经药物治疗,血吸虫病不可能自然痊愈,得过病后也不产生免疫力,治愈后的人如接触疫水,还可以再次得病。
水灾时洪水泛滥,患血吸虫病的病人及病畜的粪便大量冲入河流和湖塘,钉螺的生长面积随洪水迅速扩大。
洪水为血吸虫病的流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水灾期间和水灾后必须加强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主要症状自尾蚴通过皮肤钻入人体引起感染,到血吸虫在人体内寄生,病人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和后果。
1.尾蚴性皮炎:接触疫水时尾蚴钻入皮肤的局部在几小时到3夭内会出现小点或小丘疹,局部发痒。
如大量尾蚴钻入,可出现较密集的成片皮炎,容易引起注意;如量较少,则往往被忽略。
皮炎约在2一5天后消失。
疫区下过水的人如出现这种皮炎,表明已经受血吸虫感染,应去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
2.急性血吸虫病:一次或短期内感染大量尾蚴后,短则半个月,长则经过1一2个月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
表现为发热。
咳嗽、上腹部疼痛、腹泻时有可能出现粘液血便。
体检时可发现肝脾肿大和压痛。
如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病人可长期发热,体温常在下午升高,半夜后出汗退热。
同时伴有食欲差、肖瘦、衰弱、腹痛、腹泻等,粘液血便的症状可长时间存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血吸虫病宣传标语篇一:血吸虫宣传标语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定期进行血吸虫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及时治疗,以免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1、为了您的健康,不要接触疫水;为了他人健康,粪便不要直接入水2、此处有血吸虫,禁止洲滩放牧,禁止接触疫水。
3、控制血吸虫病,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4、控制血吸虫病,达标保民生5、预防血吸虫病,拒绝接触疫水。
6、消灭血吸虫病,造福疫区人民7、落实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纲要,实现血防目标8、送走“瘟神”、健康一生,促进发展、保障民生9、关注血吸虫病,携手送“瘟神”10、全民行动,齐送“瘟神”10、要想保健康,别散放牛羊1、远离血吸虫,健康常驻留112、拒绝接触疫水,引领健康生活13、不散放牛羊,牲畜壮又强14、下疫水作业前,请做好个人防护!15、管好人畜粪便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
16、洲滩放牧是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原因。
17、贯彻落实血防《条例》,依法实施洲滩禁牧。
18、依法禁止在有螺洲滩放养家畜。
19、实施洲滩禁牧,发展替代养殖。
20、大力推行以机代牛,积极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21、推行家畜圈养,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22、改厕改厨改圈,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
23、使用卫生厕所,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24、饮用安全卫生水,避免接触疫水。
25、预防血吸虫病,人人有责任26、不论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可感染血吸虫。
27、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越大。
28、全民动员,灭螺防病29、消灭钉螺,远离血吸虫病30、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篇二:血防宣传标语血吸虫病防治标语1、为了您的健康,不要接触疫水;为了他人健康,粪便不要直接入水2、此处有血吸虫,禁止洲滩放牧,禁止接触疫水。
3、控制血吸虫病,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4、控制血吸虫病,达标保民生5、预防血吸虫病,拒绝接触疫水。
6、消灭血吸虫病,造福疫区人民7、落实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纲要,实现血防目标8、送走“瘟神”、健康一生,促进发展、保障民生9、关注血吸虫病,携手送“瘟神”10、全民行动,齐送“瘟神”10、要想保健康,别散放牛羊11、远离血吸虫,健康常驻留12、拒绝接触疫水,引领健康生活13、不散放牛羊,牲畜壮又强14、下疫水作业前,请做好个人防护!15、管好人畜粪便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活动。
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痰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鬼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和早期治疗,查出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常应银行。
洗衣、洗菜玩水、游泳生活在疫区的群众要积极配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查病和治病工作,以及对家畜的查病和治疗工作。
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合性而吸由症变化快,症状严垂,负险性大,确诊成抢救不及时易造成死亡。
如出现持续发热、拉肚子等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查。
第1篇一、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在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的12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提高幼儿园师生的血吸虫病防治意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本篇安全教育旨在普及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园师生的防护能力。
二、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1. 血吸虫病病原体血吸虫病病原体是一种扁平的吸虫,分为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三种。
在我国,以日本血吸虫为主。
2.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传播。
当人接触疫水时,血吸虫尾蚴会侵入皮肤,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最终在人体内形成成虫。
3. 血吸虫病的症状血吸虫病潜伏期一般为1-2个月,感染后早期症状不明显。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2)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3)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4)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血尿等。
4. 血吸虫病的危害血吸虫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可导致以下后果:(1)慢性血吸虫病: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2)肠道症状:慢性血吸虫病可导致肠道狭窄、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3)泌尿系统症状:慢性血吸虫病可导致泌尿系统损害,如膀胱炎、尿路感染等。
三、幼儿园血吸虫病安全教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幼儿园讲座、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普及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师生及家长的防治意识;(2)邀请专业医生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让师生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严格管理疫水(1)对幼儿园周边的疫水区域进行排查,确保师生不接触疫水;(2)对幼儿园内的水池、池塘等进行定期清理,防止血吸虫尾蚴滋生。
3. 强化个人防护(1)教育师生在接触水时,应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并佩戴防护手套,防止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2)在疫水区域活动时,应尽量避免裸露皮肤,减少感染风险。
血吸虫防治知识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3~11月,而以7~9月发生感染的机会最多。
这一时期气温高,雨水多,钉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最活跃,逸放出来的尾蚴多、活动力强,此阶段人畜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的机会也多,容易感染。
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附近的门静脉血管内。
成虫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随血流进肝脏、造成肝损害,另一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逸至水中,遇到人畜仅需10秒钟即可经皮肤钻入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如此循环,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得了血吸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得了血吸虫病就应尽快到当地血防所、站确诊,并及时采用安全。
有效、副作用小的毗隆酮口服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要及时到当地血防所、站住院治疗。
这是一种病原治疗又叫杀血吸虫治疗,既能治好病人,保护身体健康,又能清除传染源,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急性或慢性病人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血吸虫在人体内不断产卵,放出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急生命;妇女得了此病,严重的会影响生育,造成家庭不幸;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成为矮小人"侏儒症"。
耕牛患了血吸虫病,表现为消瘦,役力下降,严重的粪便带血、带粘液,粪稀如水,最后衰弱虚脱而死亡。
凡到过血吸虫病疫区的人,只要接触过疫水,并出现皮疹、发热、腹泻、腹痛,肝脏或脾脏肿大,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状时,都应到当地血防所、站作全面检查,如在粪便中发现血吸虫卵、或粪便孵化发现尾蚴,即可诊断为血吸虫病。
有些轻度感染的人从粪便中难以查到虫卵,可采用血清疫免学方法,作为辅助诊断。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不防不治危害大。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人类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在急性期患者可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消瘦乏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
儿童得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发展为侏儒症,患者将痛苦终身。
2、危害人类健康的“瘟神”20世纪40年代末,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猖獗,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园荒芜、断垣残壁、满目凄凉,出现了许多“无人村”“寡妇村”“肚胞村”等悲惨景色。
如素有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昆山,血吸虫病感染者占当地人口总数的65%以上,有100多个“无人村”。
高邮县新民乡农民在有螺的洲滩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感染急性血吸虫病,死亡1335人,死绝45户,遗下孤儿91个,真所谓“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血防形势依然严峻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血防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是一种生命力、繁殖力都很强的生物,加之有螺环境复杂,给灭螺工作增加了难度。
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人口大流动使血防形势更加严峻。
例如,我省某市一小学生暑假期间随父的船队去血吸虫病流行区,曾在江滩上戏水玩耍,回家以后生病入住市医院。
医院因病孩高热不退给予多种治疗措施,疑为伤寒、白血病等而作各种细菌培养、骨穿刺,还转诊上海某医院,未果。
后经血防部门工作的亲戚探病提出看法,即去血防站就医,确诊为血吸虫急性感染,给予吡喹酮治疗痊愈出院。
该患儿由于误诊使得病程延长,增加了痛苦,多耗费了近万元,劳民伤财。
由于缺乏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导致一些人得病后误诊而延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的这类病例并不少见,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临床医生的血防意识淡薄。
4、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长江流域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县、市、区。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一、我市血吸虫病现状崇州市是全国血吸虫病重流行县,全市17个乡镇有不同程度流行。
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
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内,靠吞噬红细胞为生,一对成熟虫每天可产3000个左右虫卵,大部分虫卵随血液流入肝脏等器官,损害肝脏及其他组织,少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我国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二、血吸虫病的危害血吸虫病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和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轻重可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
①急性血吸虫病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等症状,病情重,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治疗能危及生命。
②慢性血吸虫病可无明显症状或自身没有感觉,部分伴有慢性腹泻﹑疲乏无力和消瘦等症状。
③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未经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出现腹水,病人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极度衰竭﹑呕血,甚至死亡。
妇女感染可引起不孕,儿童感染影响发育可成为“侏儒”等。
三、哪些活动易接触疫水,如何预防。
很多生产活动﹑生活用水﹑游泳与戏水等都易接触疫水,如插秧﹑打谷﹑排水﹑捉鱼,沟塘﹑河流洗澡﹑洗手等。
个人防护应穿长统靴或擦尾蚴防护药品尽量减少接触沟渠﹑河﹑塘水,特别是暑假期间中小学生,尽量不要到沟渠内捉鱼虾﹑戏水﹑游泳等,避免造成急血感染。
四、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疫区群众每年应参加当地政府﹑卫生部门组织的查灭螺和普查普治血吸虫病工作,发现患有血吸虫应及时服用治疗血吸虫病特效药物吡喹酮。
关键是早查﹑早治,以免形成晚期血吸虫病,危及生命。
因现阶段对血吸虫病只有治疗药物,而无预防药物,且血吸虫病易反复感染,疫区群众应每年参加血吸虫病普查,发现血吸虫感染及时治疗。
五、患了血吸虫如何检查﹑治疗到过疫区﹑接触过疫水或疫区群众发现有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症状和体征者,应及时到乡镇医疗机构检查,根据病情进行规范性的治疗。
六、全民动员,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农业﹑水电﹑畜牧﹑卫生﹑教育﹑广播等)的协同作用。
血防宣传口号篇一:血防宣传标语血吸虫病防治标语1、为了您的健康,不要接触疫水;为了他人健康,粪便不要直接入水2、此处有血吸虫,禁止洲滩放牧,禁止接触疫水。
3、控制血吸虫病,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4、控制血吸虫病,达标保民生5、预防血吸虫病,拒绝接触疫水。
6、消灭血吸虫病,造福疫区人民7、落实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纲要,实现血防目标8、送走“瘟神”、健康一生,促进发展、保障民生9、关注血吸虫病,携手送“瘟神”10、全民行动,齐送“瘟神” 10、要想保健康,别散放牛羊11、远离血吸虫,健康常驻留12、拒绝接触疫水,引领健康生活13、不散放牛羊,牲畜壮又强14、下疫水作业前,请做好个人防护!15、管好人畜粪便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
16、洲滩放牧是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原因。
17、贯彻落实血防《条例》,依法实施洲滩禁牧。
18、依法禁止在有螺洲滩放养家畜。
19、实施洲滩禁牧,发展替代养殖。
20、大力推行以机代牛,积极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2 1、推行家畜圈养,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22、改厕改厨改圈,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
23、使用卫生厕所,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2 4、饮用安全卫生水,避免接触疫水。
25、预防血吸虫病,人人有责任 26、不论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可感染血吸虫。
7、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越大。
2 8、全民动员,灭螺防病 2 9、消灭钉螺,远离血吸虫病30、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篇二:条例》,依法实施洲滩禁牧。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稿一、血吸虫病的传播和危害血吸虫病的传播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造成一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因素有三个:一是传染源:感染了血吸虫的人、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的粪便中有大量的虫卵,即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二是传播媒介:中间宿主――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媒介。
有钉螺孳生的地方,就可能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没有钉螺的地方,血吸虫病不会传播。
三是接触疫水:人不分男女、老幼、职业、种族,动物不分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一旦接触疫水,都可感染血吸虫,一般无先天性免疫力。
感染的主要方式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疫水的方式很多,捕鱼捞虾、游泳戏水、在水中抢收抢割、开垦有螺湖荒、种水稻、打湖草、防汛抢险、在有螺江河湖滩放牧、在有螺河沟洗衣物等。
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时间愈长,面积愈大,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感染的程度就愈严重。
感染的主要途径血吸虫尾蚴主要是经皮肤侵入人体,接触疫水的皮肤面积愈大,感染就愈重。
尾蚴也可经眼结膜、口腔和鼻粘膜侵入人体。
感染血吸虫病的季节一年四季,人体接触疫水都可以发生感染,而4-10月最易被感染,这个季节雨水多,气候温和,钉螺活跃,逸出大量的尾蚴漂浮在水面上,人们因生产繁忙,接触水的机会多,极易被感染。
感染血吸虫受环境影响较大:水位上涨,降雨量多,感染性钉螺被水淹,尾蚴大量逸出,尤以“久旱逢水”,开春后的首次涨水及下大雨后,最易感染。
在湖北急感发病的高峰季节往往与洪水上涨、降雨增多密切相关,集中在6-10月份。
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性钉螺的分布决定了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在没有钉螺的地区所发现的血吸虫病人,是在流行区里接触疫水所感染的,不会在当地造成血吸虫病流行。
个别地方存在有钉螺而无血吸虫病人,主要是因为没有传染源散布虫卵污染水源。
钉螺的分布基本上与水系分布一致:由于居民点大多分散在水系附近,出门是水,水边有螺,居民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
流行区的水系分布有的复杂,有的单一,面积有大有小,而钉螺在不同地区、水系中的分布又各有特点,因此,血吸虫病流行区可以成片,也可以成块状孤立分布。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我国的血吸虫病状况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由来已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上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和湖北荆州的西汉(公元前约100多年)古尸的肝脏和肠壁均发现了血吸虫卵,证明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血吸虫病曾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广东、上海、福建、广西和浙江5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其余7省的血吸虫病疫区范围也有较大幅度的缩小,疫情显著减轻。
截止2000年,在全国413个疫区县、市(区)中,已有243个达到了传播阻断的标准,62个达到了传播控制的标准;血吸虫病患病人数也由防治初期的1300万减少至69.5万,病牛由120万余头减少至5.9万头,钉螺面积由148亿平方米缩减为34.5平方米。
目前,我国尚有108个县、市(区)未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其中以江湖洲滩地区和大山区的疫情最为严重,这些地区钉螺面积辽阔,孳生类型复杂,灭螺难度大,人畜再感染率甚高。
特别是湖区,由水患导致钉螺面积扩大和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现象屡见不鲜。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使部分已消灭了钉螺的垦区重新成为冬陆夏水、适合钉螺孳生的洲滩。
导致钉螺面积的扩散与疫区的蔓延。
已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的地区,如放松监测与巩固,也难免出现疫情反弹。
为此,我国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任务仍将十分艰巨3、哪些活动会感染血吸虫病一般在3—11月份,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疫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如插秧割谷、防汛抢险、捕鱼捞虾、游泳嬉水、洗衣洗菜等。
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大。
4、预防措施(一)控制传染源普查与普治病人及病牛。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全世界流行区人口约有6亿,其中约有2亿人受到感染,1.2亿感染者有症状,2000万患者有严重后果,每年大约有2万人死于血吸虫病,病例的80%和大多数严重感染病人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江、浙、皖、赣、闽、沪、两湖、两广、云、川等12个省、区、市,其中上海、广东、福建、广西、浙江已消灭了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流行时间长,约有2100年左右。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哪些活动会感染血吸虫病
一般在3—11月份,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疫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如插秧割谷、防汛抢险、捕鱼捞虾、游泳嬉水、洗衣洗菜等。
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大。
3.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
成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遇到人畜即经皮肤(粘膜)钻入体内发育为成虫。
如此循环反复,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4.预防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普查与普治病人及病牛。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查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
灭螺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彻底改变钉螺孳生和分布的环境。
因地制宜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物灭螺。
2.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严格做到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粪管制度及有螺地带禁牧。
3.水源管理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做到饮用水无害化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不接触疫水,雨后与早晨不要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
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确实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5.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血吸虫病?
凡是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或到过疫区的人,如果接触过疫水,都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
当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乏力、肝脏不适等症状时,就应该提高警惕。
但也有较多的血吸虫感染者不出现或不立即出现上述症状。
当你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时,就应该立即到血吸虫病防治所检查。
检查血吸虫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检查、血液化验和直肠活组织检查等方法。
目前,B超技术常与粪便检查和免疫诊断结合使用,用以检查肝脾有无肿大,是否有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声像特征以及肝硬化的程度,以判定病情。
6.患血吸虫病后要及时治疗
患了血吸虫病不能麻痹大意,要及时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站进行治疗,治疗药品为吡喹酮。
由于吡喹酮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在使用吡喹酮治疗前,需对心、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对肝脏等实施保护治疗,若有其它杂症的,还要对症治疗控制病情,以确保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安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