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礼仪规范

中学生礼仪规范

中学生礼仪规范
中学生礼仪规范

中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们应该注重礼仪,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做高雅文明的中学生。

※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敬人的原则:在运用礼仪时,务必将对交往对象的恭敬与重视放在首位,切勿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二、自律的原则: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约束、自我对照,自我反省;

三、适度的原则:大方得体,掌握分寸;

四、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言行一致。

※礼仪规范

一、校园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

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向老师表示感谢,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4)课间:不要在教室外面追逐奔跑、大声喧哗,要轻声慢步过走廊。上落楼梯靠右行走,慢行。

2、服饰仪表: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头发等。其基本要求是:

(1)一定要穿本校校服;(2)头发要符合仪表要求;

(3)不佩戴首饰项链;(4)不化妆。

3、尊师礼仪:

(1)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2)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3)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正确地看待老师的批评教育,不顶撞老师,诚恳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1)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

(2)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3)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4)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

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5)在一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5、待客礼仪:

来宾到校参观指导,要热情打招呼,使用“老师好”“领导好”等礼貌用语。

6、卫生文明习惯:

(1)勤剪指甲;勤洗手;展现崇尚礼仪、言行高雅的良好风尚(2)不丢纸屑、杂物;纸屑、杂物不小心掉地上,马上自觉捡起;丢垃圾桶里;

(3)口痰要吐在纸巾上,放进垃圾桶里。

(4)不乱涂乱画。

二、家庭礼仪

1、起居礼仪:按时作息。睡前要向父母道声“晚安”;早晨起床,穿衣、叠被、理床,迅速而有条理,并主动向父母问“早安”。

2、就餐礼仪:进餐前要先请长辈或客人就坐;进餐时尽量不发出声音,不口含食物讲话;夹菜时不要用筷子在盘中挑拣,要尽量使用公筷或公勺;全家人用完餐后,应该主动帮家人收拾餐桌,洗刷碗筷。

3、交往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辞代称。

(2)与家人交往常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话语。出门要主动向家长说再见,回家要主动和家长打招呼。

(3) 如外出不能按时回家,应该及时给家人打电话说明原因,以免家人着急。

(4)要诚恳接受长辈的教育和指导。和家人有不同意见时,要心

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不赌气,不吵闹。

4、待客礼仪

(1)家里来客人时,要先问清来访人身份,如果出于安全考虑或父母交待不能开门,应说明原因并致歉。

(2)客人进门后,不要冷落客人,要以主人的身份主动亲切地向客人打招呼并请客人入座;客人入座后,应准备茶水或饮料,双手递送。

(3)如果客人与父母谈事情,应该主动回避;在家读书、看电视、游戏等,尽量小声,以免打扰他们的谈话。

(4)客人离开时,应该礼貌目送,不要立刻大声关门。

(5)接听电话要热情,说话时音量要适中。当听到电话铃响(一般不应超过三声),便要拿起话筒,说“您好”;接话完毕,应谦恭地问一下对方“请问您还有什么事情吗?”;通话结束时应该说“再见”,并轻轻挂断电话。

三、公共场所礼仪

(1)举止大方,仪态优雅

公共场所是属于大家的,置身其间,只有举止优雅、言行得体,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人交谈、态度要诚恳,语调要亲切、温和,公共场合不与他人大声交谈、打闹。向别人问话时,要和气大方,吐字清楚,意思明白;回答别人时,应谦和、朴实、含笑、耐心。

(2)爱护环境,注重卫生

公共场所由于人们往来穿梭,频繁流动,所以,公共环境的卫生要依靠大家来保持。在公共场所切忌随处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甩鼻涕等。干净清洁的公共环境,为我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方便,我们不仅有权享受这份方便,更有责任维护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3)礼貌待人,尊老爱幼

公共场所人来人往,难免拥挤,应该注意礼貌待人,注意礼让。请别人让路,不妨提前招呼一声,切忌一声不响地猛冲猛挤。在公共场所遇到老人、孕妇、带小孩的妇女、残疾人等年迈体衰、行动不便的人,更应主动让路、让座,切忌利用他们的弱点,抢座、占道。对残疾人要尊重、扶助、礼让,不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不要给他们起绰号。如不慎和别人相碰撞,应相互致歉,说句“对不起”、“请原谅”等文明用语,用彼此的善意和宽容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4)遵守公德,注意法纪

遵守公德是每个人维护公共秩序的自觉行为,同时也是体现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大街上行走,人多拥挤时应自觉鱼贯而行,三人以上同行,最好别连臂横排,阻挡他人通过,这样既影响交通秩序,也危及自身安全。在公共场所排队购物时,不要拥挤起哄。排队应遵照先后顺序,自己“加塞”是失礼的。若确有紧急情况或特殊理由,应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方可调换队序。办完后还应再次向排在前面的

人致谢,忌事情办妥后即扭头得意而去。在公共场合,因违反有关规定,受到批评或处罚时,切忌强词夺理、恶语伤人;应虚心认错,诚恳接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