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及PM报告单
- 格式:docx
- 大小:22.83 KB
- 文档页数:3
一、监护仪故障维修症状:监护仪监测心电、呼吸波形异常,无生理意义,甚至不出波形。
分析:在心电监护中,与患者身体相接触的电极片与导线是心电监护仪采集信号的媒介。
通常情况下,人体心电信号的幅值约为10μV~5mV,若电极片与患者皮肤或电极片与电极片接触不良,会导致所测心电信号被严重干扰,使得波形失真,严重影响医学判断。
临床医护人员在连接监护仪前习惯性用酒精擦拭患者皮肤,清楚皮肤表面油脂及污垢。
医用酒精浓度较高、吸水性强,会从表皮中吸取大量水分,导致表皮脱水,使得表皮与电极片之间的阻抗变大,造成监护仪检测信号波形过小甚至失真。
该故障现象多见于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皮肤汗腺萎缩,含水量下降,皮肤在失水后补充困难。
该现象在冬季尤为明显。
医院冬季使用空调系统取暖,室内湿度相对较低,加速患者体表水分的蒸发。
另外,究竟可能与电极片上的导电胶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导电性能。
修复: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使用酒精或肥皂水对皮肤进行清理后,再用清水对酒精擦拭出进行清洗,既可以清除残余酒精成分又能适当补充水分,滋润皮肤,减少因皮肤干燥造成的信号干扰。
监护仪监测血氧指套脱落,但仍旧显示血氧波形及数值。
分析:血氧探头使用时间过长,内部光电二极管老化,对接收到的光信号不能正确检测。
修复:血氧探头检测的准确度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维护监护仪过程中,发现血氧探头性能下降或出现故障,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症状:监护仪正常开机,能正确检测病人心电等参数,但机器时常发出很响的噪声,影响病人休息。
分析:监护仪能准确检测心电等参数,说明监护仪运行正常。
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监护仪机体发热,说明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散热不良。
修复:观察内部机箱几及各个出风口,将堆积是我灰尘用鼓风机或吸尘器清除,使散热的风道畅通。
清理后重新开机,噪声有所减少,但仍有噪声,仔细判断发生来源,初步判定是风扇运转时发出的噪音。
将风扇单独拆下来,发现风扇已经使用多年,堆积了很多灰尘且叶片老化。
松原市中心医院大型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PM)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以及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
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预防性维护规范化管理与计划;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一、预防为主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相应制度、规程、计划和流程的制定与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要使科学的管理理念、科学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1.日常保养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需要临床使用人员积极配合,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日检记录,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维护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保养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由维修维护人员按PM 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PM 检测。
PM 完成后在被检设备上贴上相应PM 标签,以表示该设备已实施PM 检查并提示下次PM 实施的具体时间。
3.设备巡查3.1设备巡查应包括设备摆放位置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检查;设备安全检查;使用人员操作设备情况检查。
同时询问设备日常使用人员有关设备的日常使用与保养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维修维护人员定期到设备使用科室巡查,动态地了解设备使用情况、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及时与操作人员沟通。
XXX医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就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PM)就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以及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
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与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预防性维护规范化管理与计划; 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就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与维护保养制度。
一、预防为主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相应制度、规程、计划与流程的制定与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要使科学的管理理念、科学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1.日常保养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需要临床使用人员积极配合,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就是否正常,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就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日检记录,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维护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保养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由维修维护人员按PM 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PM 检测。
PM 完成后在被检设备上贴上相应PM 标签,以表示该设备已实施PM 检查并提示下次PM 实施的具体时间。
3.设备巡查3.1设备巡查应包括设备摆放位置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检查;设备安全检查;使用人员操作设备情况检查。
同时询问设备日常使用人员有关设备的日常使用与保养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维修维护人员定期到设备使用科室巡查,动态地了解设备使用情况、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及时与操作人员沟通。
一、总则为规范医院设备维修流程,确保医疗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维修流程1. 设备故障报告(1)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科室应立即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详细记录设备名称、型号、故障现象、发生时间等信息,并及时上报设备科。
(2)设备科接到故障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可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查看。
2. 故障判断与处理(1)维修人员接到故障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对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确定故障原因。
(2)维修人员根据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并报设备科审批。
(3)维修人员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3. 故障修复与验收(1)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应将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使用科室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验收,如有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维修人员。
(3)验收合格后,使用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维修人员填写《设备维修记录单》。
4. 故障总结与反馈(1)维修人员对维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设备科对维修情况进行汇总,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维修人员管理1. 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类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维修方法。
2. 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质量。
3. 维修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四、设备科管理1. 设备科负责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2. 设备科应建立设备维修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维修情况。
3. 设备科应定期对维修工作进行总结,对维修人员进行考核。
五、奖惩制度1. 对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设备损坏或延误维修工作的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设备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XXX医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PM)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以及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
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预防性维护规范化管理与计划;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一、预防为主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相应制度、规程、计划和流程的制定与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要使科学的管理理念、科学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1.日常保养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需要临床使用人员积极配合,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日检记录,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维护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保养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由维修维护人员按PM 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PM 检测。
PM 完成后在被检设备上贴上相应PM 标签,以表示该设备已实施PM 检查并提示下次PM 实施的具体时间。
3.设备巡查3.1设备巡查应包括设备摆放位置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检查;设备安全检查;使用人员操作设备情况检查。
同时询问设备日常使用人员有关设备的日常使用与保养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维修维护人员定期到设备使用科室巡查,动态地了解设备使用情况、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及时与操作人员沟通。
医院设备维修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近期我在医院设备维修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在此向大家汇报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医院领导对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要感谢同事们的合作和帮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设备维修过程中,我始终坚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每一次维修任务,我都详细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故障原因以及维修方法。
我积极与厂家和供应商联系,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在维修过程中,我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和高效完成维修任务。
同时,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认真学习相关设备的原理和维修方法,积极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些努力使我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并能够提供准确的解决方案。
在工作中,我还注重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合作。
设备维修常常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我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此外,我还注重设备维护和预防工作。
我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
我积极参与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工作。
这样,我们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
总结来说,我在医院设备维修方面工作总结如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和高效完成维修任务;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注重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合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注重设备维护和预防工作,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
希望我的个人工作总结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并能够帮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我也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医院设备维修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XXX医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PM)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以及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
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预防性维护规范化管理与计划;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一、预防为主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相应制度、规程、计划和流程的制定与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要使科学的管理理念、科学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1.日常保养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需要临床使用人员积极配合,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日检记录,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维护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保养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由维修维护人员按PM 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PM 检测。
PM 完成后在被检设备上贴上相应PM 标签,以表示该设备已实施PM 检查并提示下次PM 实施的具体时间。
3.设备巡查3.1设备巡查应包括设备摆放位置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检查;设备安全检查;使用人员操作设备情况检查。
同时询问设备日常使用人员有关设备的日常使用与保养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维修维护人员定期到设备使用科室巡查,动态地了解设备使用情况、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及时与操作人员沟通。
医疗设备检查报告一、检查目的本次医疗设备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医院内所有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
二、检查范围本次检查范围包括:所有在用医疗设备、辅助设备及配套设施。
三、检查时间检查时间:2023年4月10日至2023年4月15日。
四、检查人员检查人员:由医院设备科、医学工程科、护理部、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专业检查团队。
五、检查内容1. 设备基本信息:检查设备的使用状态、设备编号、设备类型等基本信息,确保设备信息的准确性。
2. 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检查设备是否按照规定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维护保养记录是否完整。
3. 设备使用情况:检查设备使用频率、使用环境、操作人员资质等,确保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4. 设备安全性能: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如设备接地、电源线保护、防尘、防潮等。
5. 设备性能测试: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确保设备的功能正常,图像、数据等传输正常。
六、检查结果1. 设备基本信息: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设备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设备编号、设备类型等信息清晰可见。
2. 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良好,但部分设备的保养记录不完整,需加强管理。
3. 设备使用情况:检查结果显示,设备使用情况正常,使用频率适中,操作人员均具备相应资质。
4. 设备安全性能: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设备接地、电源线保护等措施均已落实。
5. 设备性能测试: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设备的性能测试正常,图像、数据等传输正常,但部分设备存在一定程度的性能问题,需及时维修或更换。
七、整改措施1. 对于设备保养记录不完整的设备,要求相关科室加强设备保养管理,确保保养记录的完整性。
2. 对于存在性能问题的设备,设备科要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进一步加强设备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对设备接地、电源线保护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
研究论著RESEARCH WORK我院高风险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及PM 计划的实施王加主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 医学工程科,福建 漳州 363000引言随着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的种类增多,设备质量和复杂性不断地发展提高。
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与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设备本身质量,还与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医疗设备计量检定、医疗设备风险评估和预防性维修等各种因素有关[1-3]。
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落后于医疗设备的发展形势,尤其是高风险医疗设备长时间以来有关人员和部门没有给予应有重视,我国对医用电子仪器安全性的管理和检查制度也不十分健全,各级医院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多数缺乏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知识;高风险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信誉和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4-8]。
因此,构建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体系刻不容缓。
针对当前的新形势我院去年开始对高风险医疗设备全面纳入预防性保养(PM 计划),构建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体系,目的是使医院在用医疗设备处于安全、准确和有效的工作状态,满足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9-14]。
1 我院高风险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时限,确保设备使用安全。
根据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15-17],并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我院制订了一套高风险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我院高风险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系统流程图,见图1。
该系统流程包括对全院医疗设备及新进采购设备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分数在中、高级设备须执行PM 计划,须进行PM 计划设备结收稿日期:2019-01-02作者邮箱:465999245@[摘 要] 目的 针对我院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较高的设备结合故障率实施针对性的PM 计划,降低设备风险。
急救类医疗设备保障内容及PMI计划A:监护仪的管理:1、巡检内容:1)设备外观检查:a.仪器表面清洁;b.导联线及各附件是否齐全、完整;c.仪器各按键和旋钮等是否完好;2)设备基本性能检查:a.仪器屏幕是否显示正常;b.心电、氧饱和度、血压、二氧化碳等模块是否工作正常;c.仪器报警功能是否正常;3)根据检查的结果,对仪器的性能作出评估,必要时联系厂方工程师。
2、PM周期:1次/年3、时间安排:每年的9 月B:呼吸机的管理:1 、巡检内容:1 )设备外观检查:a.设备清洁保养;b.检查主机过滤网、呼出阀、膜;c.机器的各按键和旋钮是否完好。
2)机器的基本性能测试:a.机器的显示是否正常;b.检查机器的流量传感器和氧电池工作是否正常;c.检查机器的气道密闭性,湿化器等是否正常;3)机器的报警测试:包括报警灯、报警声、消音键等各种报警功能是否正常;4)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呼吸机的工作状态作出评估,例如:更换氧电池,流量传感器等,如有必要,及时联系厂方工程师。
2、PM周期:1次/年3、时间安排:每年的9 月C:除颤仪的管理:1 、巡检内容:1 )设备的外观检查:a.仪器的表面清洁;b.导联线是否齐全、完整;c.仪器的屏幕显示是否正常;d.打印机记录纸的安装是否正确;e.仪器各按键和旋钮等是否完好;2)仪器的基本性能检查:a.检查仪器的心电监测功能是否正常b.检查仪器的充放电是否正常;c.检查仪器的打印机走纸是否正常;3)根据检查的结果,对仪器做相应的调整,确保仪器工作在最佳状态,必要时联系厂方工程师。
2、PM周期:1次/年3、时间安排:每年的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