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3.11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报告: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体会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掌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提出问题:鼠妇通常生活在花盆下、石块下等阴暗环境中,光对它们的分布有影响吗?二、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三、制定计划:1、原理:鼠妇随机分布在湿度、温度等条件都相同的环境中,一边有光照一边处在黑暗中,光照侧和黑暗机时即为对照,通过对照、看光是如何影响鼠妇分布的。
2、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士、花铲、自制纸盒、黑纸等。
3、实验步骤:A、在自制硬纸盒(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5厘米)内放上一层湿土,以中线为界,一侧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
B、将10只鼠妇放入以上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或将10只鼠妇全放于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注意!实验方案中只设一个变量因素(如:是否有光照),每个变量因素应设对照组。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六:表达和交流:把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看是否结论一致。
思考与讨论: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光)引起的?[答:除光以外,湿度、温度、土壤环境等都影响着鼠妇分布。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除设置阴暗和明亮对照以外,两组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答:用10只做可减少误差,而用一只做时由于偶然因素增加,误差增大。
]3、为什么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答: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实验探究01 探究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实验变量:光.【作出假设】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和实施计划】实验步骤①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
②选用10只鼠妇。
5只放在纸板下中央,另外5只放于玻璃板下中央。
静置10分钟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组数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明亮23313212阴暗87797898【得出结论】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并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若结论不一致,则讨论分析其原因。
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典例01】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若干只鼠妇,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下列关于本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装置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 .实验鼠妇应该放在纸盒的中央C .该实验应多次测量,并取结果的平均值,以便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 .纸盒底部两侧的土质应一致【答案】A【详解】A .该实验装置有光和水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 错误。
B .10只鼠妇应放在实验装置的中间,让鼠妇随机活动,从而可以看出光照是否影响妇鼠的分布,B 正确。
C .该实验应多次测量,并取结果的平均值,以便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C正确。
D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D 正确。
故选A 。
【典例02】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1)对照实验中,探究哪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变量..。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1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1.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2.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3. 方法步骤:(1)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多次。
4. 实施计划:实验过程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2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被列为生物课程内容标准十大主题之首。
在实验课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中寻找有探究应用价值的课题。
本节课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就是以生活常识的探索来引入,使实验教学贴近生活,服务社会,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施―表达交流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增强生态责任感。
一.探究过程(一)课前准备:各小组学生收集有关鼠妇知识的资料,增加对鼠妇的感性认识,观察、寻找教学楼周围鼠妇活动的地点,并捕捉10―16只鼠妇。
(二)提出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从捕捉鼠妇过程中已经了解到鼠妇喜欢生活在花盆、石头、枯枝落叶等下面的阴暗环境,拿开遮盖物时,鼠妇四处乱窜,马上就跑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自然想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
进而提出探究问题: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三)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四)设计并实施试验:学生分组讨论,团结合作,共同设计试验方案。
探究实验: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一、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二、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三、制订计划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
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十次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五: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六:表达和交流。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标题: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引言:
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生物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通过研究光的光周期效应、光质对鼠妇行为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光污染的危害,以期深入了解光对鼠妇的重要性和影响。
光的光周期效应:
光周期是指生物长期在光照和黑暗间循环的时间模式。
对鼠妇来说,光周期对于控制其繁殖周期和季节行为非常重要。
适宜的光周期可以促进鼠妇正常的发情和繁殖行为,而不恰当的光周期则可能导致其繁殖受阻。
光质对鼠妇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光质是指光线中不同波长的比例和强度。
研究发现,鼠妇对不同光质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健康状态。
例如,蓝光可以提高鼠妇的警觉性和活跃度,而红光则有助于鼠妇的休息和睡眠。
此外,合适的光质条件还会对鼠妇的免疫力和激素水平产生影响。
光污染对鼠妇的危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光污染会干扰鼠妇的生物钟和光感受器官,导致其正常的光周期节律被破坏。
长期暴露在过强的光照下,鼠妇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免疫力下降和生殖问题等健康问题。
结论:
光在鼠妇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周期效应决定了鼠妇的繁殖周期和季节行为,合适的光周期对其生活至关重要。
光质对鼠妇的行为和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不同波长的光对其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光污染对鼠妇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光污染对野生动物的危害。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光对鼠妇的影响机制,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验证过程:
1.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选择
2.实验材料:涂成黑色的培养皿、鼠妇(10只)、盖板
3.实验装置:用盖板盖住培养皿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接受灯光照射,使培养皿的一半处于黑暗中,另一半处于明亮处。
·得出结论:支持假设,鼠妇不喜光,趋于黑暗
·分析:本次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但并不明显,原因有以下三点:
1.不能保证完全给鼠妇创造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2.不能保证除了光的刺激外,鼠妇不受到其他任何刺激;
3.不能避免鼠妇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若注意了以上几点,实验结果会更理想。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发现问题:经常在花盆下、湿土中等阴暗的地方看到鼠妇,见到光它就会立刻爬走。
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三、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四、制定计划:材料用具:秒表、纸盒子、10只鼠妇、相机、记录表、笔。
1.先抓10只鼠妇(潮湿虫)。
2.准备一只长形的纸盒子,将盖子剪掉一半,创造一个明亮和阴暗的对比环境。
3.将10只鼠妇同时放在明亮与阴暗交界的地方,先把他们圈住,同时开始实验。
4.观察并记录(用相机拍照和在表记录中记录)鼠妇在第2至11分钟时鼠妇向两边运动的情况。
五、实验过程:—第一次实验时间明亮(只)阴暗(只)实验中的拍照记录2m373m3#74m285m2827m198m1919%9m10m01011m010;第二次实验时间明亮(只)阴暗(只)试验中的拍照记录2m374m285m2819~6m7m0108m010! 9m01010m0109第三次实验时间明亮(只)阴暗(只)试验中的拍照记录2m2819》3m4m285m19》6m0107m19109m01010m01011m(10实验完毕计算平均数量(四舍五入到个位)时间2m3m4m5m6m7m?9m10m11m8m91010阴暗第一次:778889~910109第二次:71088910#10101010第三次:8989109-10101010平均数:798899'10100明亮第一次:332221、1001第二次:302210`第三次:2121010000平均数:3122110000六、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发现第一次实验时鼠妇在第2分钟时明亮处就只有三只,阴暗处有七只。
随后慢慢地明亮处鼠妇越来越少,阴暗处鼠妇越来越多,直到9分钟后10只鼠妇全部爬到了阴暗处。
第二次实验虽然两边鼠妇的数量有波动,但是大多数鼠妇都在6分钟后待在阴暗处不往明亮处跑了。
第三次实验鼠妇在第一分钟就有8只爬到阴暗处了,第三分钟已经有9只在阴暗处了,与干燥明亮处数量呈明显对比,5分钟以后10只都到阴暗处了。
(一)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3.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作出假设,实验中能认真观察,仔细记录,能与小组其他成员很好的合作。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明白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后设计对照实验。
课前准备:每小组准备10只左右鼠妇,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
教学过程:引入探究实验: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我们农村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会爬走了。
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今天通过这个探究实验,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先来了解一下探究的步骤:(一共有六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作出假设的理由: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3.制定计划: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在纸盒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1.全班分成6到8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统计5次时,小组成员可调换分工。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你可以参照下表记录实验数据,这样不容易混淆,一目了然。
5.得出结论: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只在花盆或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可以找到鼠妇了。
实验名称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是否对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影响?
作出假设
一、鼠妇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二、鼠妇喜欢明亮的生活环境
实验目的
1.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器材鼠妇10(再多些也可以),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步骤
1.全班分10个小组进行实验。
2. 将实验装置按要求放置好。
3.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放同样多的鼠妇,静置2 min。
4.观察记录鼠妇活动动向,每隔1min统计一次,一共统计10次鼠妇活动情况。
5.记录与结果(学生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实验结果鼠妇喜欢阴暗环境
探讨交流
1. 为什么要选10只或更多鼠妇?
2.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讨一下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2. 通过观察,了解光对鼠妇生命活动的影响。
3.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2. 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合理推理。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用具:鼠妇、活性炭、玻璃制助手、灯泡、黄色滤光片、圆珠笔水彩笔、细胞计数板等。
2. 实验环境:实验室。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介绍“光”的概念,以及说明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引出本次探究的主题: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 实验探究
(1)实验一:探究夜间光照对鼠妇行为活动的影响
1. 将鼠妇放入实验箱内,观察其行为活动。
2. 开启灯泡照明,观察其行为活动。
4.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夜间是否需要光照。
1. 将鼠妇放入玻璃制助手内。
2. 分别在玻璃制助手内放入白光、黄光和红光三种颜色的滤光片,观察鼠妇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反应。
1. 给鼠妇描绘一个正方形,使其形状大小符合鼠妇的视觉印象。
2. 在正方形内部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观察鼠妇的视觉敏感度。
3.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 讨论总结
在实验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中总结出光对鼠妇生命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1. 本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光对鼠妇生命活动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然而,在实验中,如何把握实验参数,如何发现实验结果,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初一生物] 实验报告: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体会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掌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提出问题:鼠妇通常生活在花盆下、石块下等阴暗环境中,光对它们的分布有影响吗?二、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三、制定计划:1、原理:鼠妇随机分布在湿度、温度等条件都相同的环境中,一边有光照一边处在黑暗中,光照侧和黑暗机时即为对照,通过对照、看光是如何影响鼠妇分布的。
2、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士、花铲、自制纸盒、黑纸等。
3、实验步骤:A、在自制硬纸盒(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5厘米)内放上一层湿土,以中线为界,一侧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
B、将10只鼠妇放入以上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或将10只鼠妇全放于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注意!实验方案中只设一个变量因素(如:是否有光照),每个变量因素应设对照组。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记于下表:环境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10分钟11分钟明亮阴暗五: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六:表达和交流:把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看是否结论一致。
思考与讨论: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光)引起的?[答:除光以外,湿度、温度、土壤环境等都影响着鼠妇分布。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除设置阴暗和明亮对照以外,两组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答:用10只做可减少误差,而用一只做时由于偶然因素增加,误差增大。
]3、为什么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答: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2)能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3、情感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三、课时按排:2课时四、探究过程1. 课前准备:各小组学生收集有关鼠妇知识的资料,增加对鼠妇的感性认识,观察、寻找鼠妇活动的地点,并捕捉20只以上鼠妇。
2.提出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从捕捉鼠妇过程中已经了解到鼠妇喜欢生活在花盆、石头、枯枝落叶等下面的阴暗环境,拿开遮盖物时,鼠妇四处乱窜,马上就跑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自然想到时因为环境变明亮了。
进而提出探究问题: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3.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4.设计并实施实验:用一个纸盒,下面放少许湿土,一半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另一半不遮,然后把鼠妇放入,每边放10只,各小组利用此实验方案每隔一分钟观察并记录鼠妇在明亮和阴暗出的数量,学生将数据填入下表中,统计10次。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各组交流观察的实验现象,汇总实验记录,最后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10分钟后在明亮出的鼠妇大多数爬到阴暗处,所以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实验结束后应引导学生将鼠妇放回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6.学生表达与交流。
五、学生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要用2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2)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教学目标通过开展此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2.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学会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 光线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对鼠妇的行为和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观察光照条件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学生将能够了解鼠妇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光线对生物的重要性。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学生将会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以分析鼠妇对光线的反应。
这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技能。
3. 团队合作和动手操作学生将会分组合作,操作实验设备,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这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解通过理论课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光线对生物的重要性,以及光线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 实验室操作和观察学生将会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和观察,观察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活行为以及生长发育情况。
3. 数据整理和分析学生将会将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通过图表形式展示数据结果。
4. 讨论和总结学生将会进行小组内讨论和总结,分享分析和结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手段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将会使用以下教学手段:1. 实验设备和器材学校实验室将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包括:实验笼子、光线控制设备、水和食物等。
2. 计算机技术学生将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
3. 图表展示学生将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将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将会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获得和分析、结论和总结等内容。
2. 实验成绩评价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等。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课题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潮虫)分布的影响课型实验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能力目标:使学生完成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尝试用实验法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参加鼠妇实验的过程,使学生体验进行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要严谨、认真,要有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尝试用实验法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一、自主学习实验法的几个环节: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法的方法步骤?为什么要静置2分钟?为什么要重复观察?二、探究释疑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法的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引导生提出问题)本实验是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共同研究的问题是:光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
2、做出假设(让生试着做出假设)3、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先找生试着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如何完成。
然后二人一组进行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册表格。
4、分析现象和数据。
分析本组的统计数据,思考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5、得出结论。
如果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数据支持假设,则假设成立。
如果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数据不支持假设,则假设不成立。
6、进行推理及讨论。
(1由上面的结论还能推导出什么结论?(2)应用实验法,能解决你在观察与捕捉鼠妇时发现的其他问题吗?(3本实验有误差吗?如果有,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减小误差?这个误差对结论有影响吗?注意: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回采集时的自然环境。
三、巩固理解2001年的夏天,由于持续干旱,平谷某中学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在学农基地做了如下一个实验,每人找来五个一次性饭盒,用油漆或银粉将其两面分别粉刷成红、橙、黄、绿、白五种颜色。
然后,把这些不同颜色的饭盒放置在有较多蚜虫的田间,相互间距最少在15米,最后在每个饭盒内倒入敌百害及水的混合物。
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能力目标: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会分析对照实验,能够找出实验变量;以及能够排除某些因素对实验产生的误差。
【教学重点】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忆捕捉鼠妇的场景以及观看事先拍摄好的视频。
问:当掀开花盆下、石块下或其他地方寻找鼠妇时,鼠妇的反应如何?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根据鼠妇四处逃窜的现象,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讲解]:通过实验探究问题。
这个实验的名称: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观察,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制定实验计划。
请同学们根据讨论提纲,进行讨论:
①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②实验探究时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用具?(思考如何使用)
③实验时,应该在实验盒中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
除了光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是否应该保持一样?(**怎样才能保持一样?)
④往实验盒中放置鼠妇时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一
定要这样做吗?为什么?)
⑤.最后明确该实验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⑥.明确分工:
A.组长(主持讨论每个问题,做好分工)
B.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大组发言)
C.记录实验数据
D.实验主操作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全班同学的交流以及教师小结使学生对于整个实验的设计、实施有清晰的认识。
4
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每一小组汇报最后一次的统计数据以及结论。
问:只根据一个小组得出一次实验数据,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可以吗?为什么?
通过全班的实验数据求出平均值,综合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6、表达和交流
[提醒]:实验完毕后,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8、交流与表达
二、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